烧掉1000首诗,从“黄庭坚第二”到“杨万里第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千首诗歌走进新的一天 烧掉1000首诗,从“黄庭坚第二”到“杨万里第一...

烧掉1000首诗,从“黄庭坚第二”到“杨万里第一...

2024-07-08 09: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原标题:《烧掉1000首诗,从“黄庭坚第二”到“杨万里第一”丨江湖诗话No.9》

Nov.

06

相见亦无事

不来常思君

——江湖诗话

01

公元1162年,南宋——这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战败公鸡,正忙着和金国纠缠不清。虽然偶尔吃个亏,打个败仗,但这只公鸡却努力保持着一种胜利者的姿态。

就在这一年,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真实的演绎了一段我们通常在武侠故事里才能见到的情节:

他带着几十个人,冲入金国万军之中取叛徒首级,然后全身而退。这种感觉何止一个爽字!不仅给南宋朝廷出了一口恶气,也让吃瓜群众着实过了一把瘾。而这个年轻人虽然很早就显露了他在军事上的才华,可最终却只能以词人的身份被历史铭记,这样的结局让人觉得有点啼笑皆非。当然,那都是后话,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辛弃疾。

不过,辛弃疾还不是今天的主角。这次故事的主角叫杨万里,网名杨诚斋。他在1162年,也就是我们本集故事的开头做了一件事:烧诗。

小辛,照好没有啊?老夫这个姿势已经摆好久了~

02

杨万里很小就喜欢写诗,那个时候写诗的范本都是取自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苏轼的学生黄庭坚开辟的。这个诗派讲究严格的法度,精深的技巧。论道写诗,江西诗派是当时教科书一般的存在,影响很大。

在杨万里的身边,学长陆游这么写,同学范成大这么写,大家伙都这么写。

可天性赤诚,心思澄澈的杨万里,骨子里有一种活泼的孩子般的性格,刻板枯燥的江西诗派的写作方法,越来越和他的内心抵触。年纪小的时候还不觉得,随着年纪的增长,杨万里内心响起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声音说,你要按照现在的路子继续写下去,不要变成别人眼中的另类。

第二种声音说,杨万里,你就是你自己。世界上不仅仅有江西诗派一种写法,你一定要做不同,即便失败了也没关系。

这两种声音此起彼伏,此消彼长,杨万里陷入了痛苦的选择难题中。

03

在几经权衡之后,杨万里想到写诗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不应该是负担。

在他35岁那年,也就是辛弃疾在战场上初露锋芒的1162年,杨万里最终下定决心将自己以江西体风格的1000多首诗,全部焚烧。

燃烧你

温暖我

1000多首诗,记录着他对诗歌的痴迷,记录着他曾经的努力。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推敲、打磨,多少次的删删改改,才积攒这么一卷诗稿。

诗稿燃烧时候的火光,在杨万里脸上闪烁。看着火光黯淡直至寂灭,杨万里忽然从不舍中解脱,感受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感。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杨万里亲手关闭了一扇窗,而他理想的窗子又在哪里呢?

04

寻找新的路很艰难,他先后学习王安石的七绝、晚唐诗歌中的唐人绝句,一次次思索、探寻。他登临古城、跋涉山林,去寻找灵感。

他在寻找一种味道,一种如茶一般的味道。初品清淡,但回味绵长。

他觉得这种味道在“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里面有;

在“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里面有;

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里有;

在王安石的诗句中也有。

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这样苦苦寻觅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

有一次,他忽然心有所悟,认识到变化莫测、瑰丽无比的大自然才是创作的源泉。自然是活的是变化的,是新奇的,是生长的。这是多么深刻的领悟!

此时距离那个要“做自己”的决心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曾经的年富力强的杨万里,头上已长了许多白发。

这一年,他已经51岁了。

05

有了大自然作为自己的后台,杨万里开始放飞自我,运用雅俗共赏的语言,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形成了别致新颖、生趣盎然的意境。

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有一种错觉,杨万里的诗不是画卷,而是一幅幅精致的照片,细腻而生动。

他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一》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他说,生活很艰辛,但我们不应该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放弃美好:

老子朝朝弄田水,眼看翠浪作黄云

——《观稼》

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诸村打稻声

——《至后入城道中杂兴十首其一》

他说,大自然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思考:

江流不肯放人行,淮山只管留人宿

——《舟中排闷》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他还说,有时候,我只想像孩子一样去看世界: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一》

06

人们看到杨万里的诗,看到那些具有明显杨式风格的句子,都忍不住赞叹:诗怎么可以这样写呢,那样地自然,都写活了。

每当杨万里听到人们的赞许,他都只是笑笑,说到:其实,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只是,我看到了你们看不到的东西而已:

不是胸中别,缘何句子新

只有这些吗?其实,杨万里还是一名理学家,他的理学思想促使他对平凡的事物进行哲理性的思考。正所谓: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杨万里能看到;别人能发现的的东西,我杨万里早就发现了。

故事的结尾,是个大团圆。正是因为杨万里的对自我个性的坚持,他的诗才具有了鲜明的特色,被人们誉为“诚斋体”。

07

时间回到杨万里35岁那年,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也经常面临和杨万里一样的选择?

第一种声音说,不要改变,跟在别人后边多好,多安全!不要变成别人眼中的另类。

第二种声音说,你就是唯一的,大胆的做你自己吧。有争议又如何,失败了又如何!

难道没有人批评杨万里么,当然有,看看杨万里是怎么面对的:

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

我就要和别人不一样,有月亮作我的知音就够了。

本文由“诗词中国”原创

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