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在1955年,授衔最高的一位是什么军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十八勇士的电影叫什么 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在1955年,授衔最高的一位是什么军衔?

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在1955年,授衔最高的一位是什么军衔?

2024-07-10 2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军的长征路上,经历了太多苦难,有过不少生死攸关的时刻。

幸运的是,每到危机关头总有一群英雄勇敢地站出来,不顾自己的性命,为大军打出一条生路来,像大渡河十八勇士就是此类情况。

比较幸运的是,在不少将军的回忆录中,都记载过这十八勇士的姓名,可以让后人铭记。那,十八勇士后来的发展如何?其中军衔最高的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5月,红军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已逐渐找到战争的节奏,只要再突破大渡河天险,生存环境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国民党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蒋介石一面调动主力继续追击,一面让川军在大渡河对岸布置防线,想通过“南攻北堵”的策略,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双方都在抢一个时间。

我军侦查过后,决定在敌人防备薄弱的安顺场进行强渡,负责开路的是红一师红一团。

5月24日晚,红一团抵达安顺场附近,发现这里的敌人只有两个连,且守备极其松懈,帐篷里还传出唱戏的声音。

要拿下这里并不难,但河对岸敌还有1个营筑堡防守,这才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杨得志思索过后,决定让政委黎林率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以分散两岸敌人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即他亲率1营趁敌不备发起突袭,只用了20多分钟,就击溃安顺场的两个连,顺利拿下渡口。

取得初步胜利后,杨得志决定立即组织渡河,以免敌人在对岸组织兵力固守。如此一来,就必须要有人迅速过去占领对方的阵地,给后续部队渡河创造条件。

安顺场渡口处河宽300米、深约20米,水流湍急,到处是暗礁乱石。平日里过河都非常危险,冒着枪林弹雨冲过去更是极大的考验。

只不过,没有时间去犹豫了,杨得志让1营营长孙继先立即组织部队发起突击。

这种冒死的任务,1营战士却争先参加,由于当时在渡口处只有一条船,孙继先就挑选了17人分成两批渡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5日清晨,1营2连连长熊尚林等9人先行乘船往对岸驶去,敌人发现后子弹拼命倾泻,简易的渡船随时有倾覆的可能。

渡口这边见状立即掩护,红一师“神炮手”赵章成顺利地用三发炮弹,摧毁敌三个机枪火力点,熊尚林等9人得以成功上岸,并迅速建立临时阵地展开反击。

渡船随即折返带着第二队再次过河,十八勇士全部登岸后,迅速击溃敌人的反冲锋,并一鼓作气,打得敌人狼狈而逃。没了阻力后,一营其他战士顺利过河,构筑阵地掩护主力。

最早冲过去激战的十八勇士很快就得到上级的表扬,《红星报》、《战士报》等红色刊物都进行了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18人在此战无一人牺牲,只可惜最终还能活跃于抗日战场的只有熊尚林、孙继先两个,其余16人要么是在后续的战斗中遇难,要么是没挺过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着实可惜。

具体的名字,红一军团政工干部萧锋在《长征日记》中记下了:

“杨团长叫孙继先营长组织奋勇队,战士们都要求参加。最后决定,从二连挑选十七名勇士。他们是连长熊尚林,二排长曾令明,三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克表,四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张桂成,肖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光吉、肖桂兰、宋祥云、谢良明、丁流明。最后,二连通讯员陈万清冲出来哭着要随熊连长参加这个关键战斗,孙营长感动批准。”他们都是光荣且伟大的。

而十八勇士能活到1955年授衔的,就只有孙继先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尚林抗战爆发后辗转至晋察冀作战,1942年6月18日,他在平北根据地反“扫荡”中牺牲,遇难于张家口崇礼县。

自此,大渡河十八勇士只剩下孙继先一人,而他幸运地看到新中国成立,并在1955年获得中将军衔。只是没想到他“十八勇士”之一的身份,后来受到了别人质疑。

当国家局势稳定后,相关部门为了让后人能铭记革命的不易,就对战争年代的一些英勇事迹进行了整理,强渡大渡河这种向死而生的经历自然被当成重点。

不过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人提出当初到底是十七勇士还是十八勇士,一直没有确切说法,很多当事人的表述都不一致。

即便是十八人作为先锋渡河作战,孙继先是指挥员,不应算在勇士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会议孙继先正好参与了,可全程没有说话也没有反驳,身旁一位熟悉往事的同志提醒:“孙司令员,你应该说说啊。”孙继先却回道:我能说什么?说自己是勇士吗?

在他看来,“勇士”这种称谓应该是组织来褒奖而不是自我标榜的。他为人谦逊,对于名利毫不在乎。

可大会主持人见他对“十七勇士”这一说法没意见,就做出决定,此后宣传大渡河统一按“十七勇士”之说。

孙继先本人不想去争,他的孩子们却不理解,立即去问父亲为什么没站出来说话。孙继先教育道:

革命年代有无数英烈牺牲,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我这个幸存者每次想到他们,心里就非常难受,再去争这些虚名,只会感到羞耻。长征路上,那么多同志啊,他们都是勇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一线指挥强渡大渡河的杨得志将军是另一个态度,他1981年接受《历史研究》编辑人员拜访时,想为老部下孙继先“争一争”:

“当时,我们从敌人手里先搜缴到一条船,有的文章说两条船,此情不确实。

因大渡河水深流急漩涡多,没有八、九个船工撑这条船是不敢过河的,加之船身又小,除船工外,每次只能乘八、九个人。

我们挑选了十七名同志组成奋勇队,分两次强渡,第一船由连长熊尚林带队,过九人,第二船由营长孙继先同志带队,又过九人,我是第三船过去的。”

杨得志当初就在安顺场亲眼目睹了战斗,1981年也没必要、没理由去乱讲,因此他的说法相当可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仅是口头上正名,后来杨得志在撰写回忆录《横戈马上》时,再次在强渡大渡河的篇章里提到了孙继先的重要作用。

杨将军认为,孙继先当初的确是指挥者,但他也参与了渡河作战,所以应该算到“十八勇士”之中。

1990年孙继先在济南病逝,其子料理完后事特意去拜访了杨得志告知消息,杨得志哽咽着说了很多往事,提及长征时再度重申:

你爸爸带了十七个战士过河,应是十八勇士,你爸爸也是勇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孙继先对大渡河之事也是惦念的,毕竟他是那批勇士中唯一一个活到建国后的,内心有很多情感。

弥留之际他曾对家人说:等我去世后,把一部分骨灰撒在大渡河里吧,我要伴着大渡河永不停歇的流水,向后人讲述毛主席领导的红军在这里创造的奇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