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山海经》里的那些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十二祖巫分别是谁 盘点《山海经》里的那些神

盘点《山海经》里的那些神

2024-07-10 20: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在很多网文里会出现十二祖巫的设定,这些十二祖巫分别是:帝江、祝融、蓐收、玄冥、奢比尸、天吴、句芒、弇兹、强良、烛龙、共工、后土。

帝江: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空间速度之祖巫。

句芒:青若翠竹,鸟身人面,足乘两龙,东方木之祖巫。

祝融:兽头人身,身披红鳞,耳穿火蛇,脚踏火龙,南方火之祖巫。

蓐收:人面虎身,身披金鳞,胛生双翼,左耳穿蛇,足乘两龙,西方金之祖巫。

共工:蟒头人身,身披黑鳞,脚踏黑龙,手缠青蟒,北方水之祖巫。

玄冥:乃一狰狞巨兽,全身生有骨刺,雨之祖巫。

后土:人身蛇尾,背后七手,胸前双手,双手握腾蛇,中央土之祖巫 。

强良:嘴里衔蛇,手中握蛇,虎头人身,四蹄足,长手肘,雷之祖巫。

烛九阴:人首龙身,全身赤红,时间之祖巫。

天吴:八首人面,虎身十尾,风之祖巫。

翕兹:人面鸟身,耳挂青蛇,手拿红蛇,电之祖巫。

奢比尸:人面兽身,双耳似犬,耳挂青蛇,天气之祖巫。

那么这些神人都出自哪里呢?没错,《山海经》这部上古奇书里面就都有记载,下面小编就一一的介绍下。

1.帝江

出自:《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里的天山。

原文: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译文:

山里住着一个神,形貌像黄色口袋,发出的精光红如火,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浑浑沌沌没有面目,他却知道唱歌跳舞,原本是帝江。

帝江(来自网络)

传说帝江就是上古神兽之一的混沌,是中央的天帝。

帝江的皮肤红如丹火,但没有面部。儵和忽经常去他那里玩耍,每次去帝江都热情地款待他们。儵和忽很感激,便想着要怎么报答帝江的友情。他们商量:“每个人都有耳鼻口眼七窍,方便视听饮食,唯独帝江什么都没有,我们不妨帮他凿出七窍来吧。”

于是,他们找来斧头、凿子等工具给帝江凿七窍。他们一日一凿,七日后终于把七窍凿成,但帝江也一命呜呼了!

2.祝融

出自一:《山海经》第六卷——《海外南经》

原文:

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译文:

南方的祝融神,长着野兽的身子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

出自二:《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

原文: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译文:

炎帝的妻子,即赤水氏的女儿听訞生下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

传说在尧时,洪水滔天,浸山灭陵,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尧令鲧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过去了,毫无成效。后来,鲧知道天上有一种称为“息壤”的宝物,只要用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于是鲧想办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间。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终于渐渐看不见洪水踪迹了。但是,天帝知道息壤被窃,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鲧杀死,并夺回余下的息壤。天帝还命祝融监视人间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权。由于祝融属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3.蓐收

出自:《山海经》第七卷——《海外西经》

原文: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译文:

西方的蓐收神,左耳上有一条蛇,乘驾两条龙飞行。

4.玄冥(禺彊)

出自:《山海经》第八卷——《海外北经》

原文: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译文:

北方海神名叫禺彊(也叫玄冥,神话传说中的水神),身形似鸟,脸似人,他耳垂上悬挂两条青蛇,脚下也踩着两条青蛇。

四方之神之中的冬天之神北方玄冥。表示冬天光照不足、天气晦暗的特点。

禺强(玄冥)是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疆”、“禺京”,据传为黄帝之孙。在中国神话体系中禺强(玄冥)被认为是人面鸟身,两边的耳朵上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亦有说法其坐骑为一条双头龙),形象颇为怪异。据说禺强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5.奢比尸

出自一:《山海经》第九卷——《海外东经》

原文:

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译文:

奢比(也叫奢龙,传说中的神)尸神在大人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野兽的身子、人的 面孔、大大的耳朵,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蛇。另一种说法认为肝榆尸神在大 人国的北面。

出自二:《山海经》第十四卷——《大荒东经》

原文: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译文:

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大大的耳朵、野兽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色的蛇,名叫奢比尸。

奢比尸(来自网络) 6.天吴

出自:《山海经》第九卷——《海外东经》

原文:

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工/虫】【工/虫】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译文:

朝阳谷,有一个神人叫做天吴,就是所谓的水伯。他住在【工/虫】【工/虫】北面的两条水流中间。他是野兽形状,长着八个脑袋而是人的脸面,八只爪 子八条尾巴,背部是青中带黄的颜色。

出自二:《山海经》第十四卷——《大荒东经》

原文: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译文:

有个神人,长着八颗头而都是人的脸面,老虎身子而十条尾巴,名叫天吴。

天吴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水神。

7.句芒

出自:《山海经》第九卷——《海外东经》

原文: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译文:

东方的句芒神,是鸟的身子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

句芒(gōu máng),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草木神、生命神,主管树木的发芽和春天万物生长,辅佐东方上帝青帝太皞。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

据说,春秋时候,秦穆公是个贤王,能够任用贤臣,曾经拿了五张羊皮把百里奚从楚国人手里赎回来,委托他担当了国家的重任;又能厚爱百姓,曾经赦免了三百个把他逃跑的好马杀来吃的歧下野人。一次,秦穆公到一座庙中拜神,句芒神从天而降,告诉他说:“天帝感念你施行德政,特派我来为你增加十九年寿命,并保佑你的国家六畜兴旺,繁荣昌盛。”说罢,乘龙而去。

句芒(来自网络) 8.弇兹

出自:《山海经》第十六卷——《大荒西经》

原文:

西海郩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译文:

在西海的岛屿上,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色蛇,脚底下踩踏着两条红色蛇,名叫弇兹。

9.强良

出自:《山海经》第十七卷——《大荒北经》

原文:

又有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

译文:

又有一个神人,嘴里衔着蛇手中握着蛇,他的形貌是老虎的脑袋人的身子,有四只蹄子和长长的臂肘,这名叫强良。

10.烛龙

出自一:《山海经》第十七卷——《大荒北经》

原文: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译文:

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子而全身是红色,身子长达一千里,竖立生长的眼睛正中合成一条缝,他闭上眼睛就是黑夜、睁开眼睛就是白昼,不吃饭不睡觉不呼吸,可以呼风唤雨。他能照耀阴暗的地方,所以称作烛龙。

烛龙(来自网络)

出自二:《山海经》第八卷——《海外北经》

原文: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译文:

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他睁开眼睛便是白昼,闭上眼睛便是黑夜,一吹气便是寒冬,一呼气便是炎夏,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生成风,身子有一千里长。这位烛阴神在无启国的东面。他的形貌是人一样的面孔,蛇一样的身子,全身赤红色,住在钟山脚下。

烛龙就是钟山山神烛阴,上古创世神之一。

烛龙人脸蛇身,浑身通红,住在北方极寒之地。

传说烛龙是可以变换阴阳四季的神人,只要它眼睛一张开,黑夜变白天;眼睛一合上,白天变黑夜;它吹口气,马上进入冬季;它轻轻哈气,又到了夏天。它屏息时,风和日丽;呼吸时,飞沙走石。

又传说,在混沌未开时,烛龙口含“火精”来到天宫,在北方幽暗的天门中高举“火精”,亮光刹时照亮大地,一直照入阴暗的九泉之下。所以,人们才把烛龙称作开辟神,是与盘古齐名的创世之神。

烛龙(来自网络) 11.共工

出自:《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

原文:

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译文:

祝融降临到江水居住,便生了共工。共工生了术器。术器的头是平顶方形,他恢复了祖父祝融的土地,从而又住在江水。共工生了后土,后土生了噎鸣,噎鸣划分了一年中的十二个月。

传说共工是神农氏的后裔,属于炎帝一族,长着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共工是水神,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一怒之下用头撞塌了不周山(传说中支撑天地间的支柱),这样一来,天空破了个洞,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所有江河向东南方向汇聚。幸好女娲炼制五色石修补苍天,又将芦苇烧成灰洒在地上堵住洪水,才将人类从这场灾难中拯救出来。

又说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治成(指治水成功)。

共工(来自网络) 12.后土

出自:《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

原文:

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译文:

共工生了后土,后土生了噎鸣,噎鸣划分了一年中的十二个月。

更多资料见:山海经资料大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