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疗器械行业概览分析:万亿规模,成长可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医疗器械零售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2023年医疗器械行业概览分析:万亿规模,成长可期

2023年医疗器械行业概览分析:万亿规模,成长可期

2024-07-14 16: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概念及分类:范围广、领域多、产品丰富

医疗器械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 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根据使用的目的和产品性能,可以分为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体外诊断、低值耗材、 等大类。医疗设备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康复设备等诊疗或辅助诊 疗类产品。高值耗材与低值耗材是用于诊断、治疗、保健、康复等的消耗性器件设备, 其中高值耗材技术含量高、产品价格贵,主要包括植(介)入性的骨科、心血管、神经 外科器械以及净化类设备。体外诊断泛指用于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 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设备和耗材,根据不同的诊断原理可以分为生化 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

按照国家监管风险程度分类,可以分为Ⅰ、Ⅱ、Ⅲ三类。第Ⅰ类是风险程度低,实 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比如照明设备、无源手术器械、外固定 及牵引器械、通用辅助器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设备等。第Ⅱ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 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比如医用敷料、医用口罩、体温计、血 压计、医用脱脂纱布等。第Ⅲ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 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比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 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 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国家对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对第二、三类医疗 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二、市场规模:万亿赛道,高速成长

全球来看,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增强,生命健康需求不断拓展,医 疗支出逐年递增,医疗器械行业稳健增长。根据 Evaluate Med Tech 预计,2022 年全球医 疗器械市场容量约为 5328 亿美元,2016-2024 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复合增速 5.50%, 2024 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 5945 亿美元。

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但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现 状及“十四五”展望》,2022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规上+规下数据)约达 12995 亿元,预测到2025 年可达18750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12453亿元,累计增长197.88%, 1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5%,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 2 倍。

三、竞争格局:多小散弱,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医疗器械行业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产品丰富,国内整体呈现多、小、散、弱的发 展格局,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企业数量来看,2006-2021 年,国内医疗器械 生产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2.89 万家,其 中:可生产Ⅰ类产品的企业 19569 家,可生产Ⅱ类产品的企业 13971 家,可生产Ⅲ类产 品的企业 2033 家。

从企业规模来看,相比国际器械巨头美敦力、强生、雅培、飞利浦、西门子等年营 业收入达到数百亿美元,国内目前龙头企业保持在数十亿美元左右,相差 1 个数量级; 美股营业收入排名前 10 的器械企业年营收总额超过 2000 亿美元,A 股营业收入排名前 10 的器械企业年营收总额不足 100 亿美元。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国内规上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为 2701 家,占比不足 10%,规上企 业营收总和 4565 亿元,占比不足 40%。A 股上市医疗器械企业 123 家,2022 年国内营业 收入 2067.68 亿元,占比约为 15.91%,其中 CR4(A 股上市企业国内营业收入前 4)总计 504.71 亿元,占比约为 3.88%。

从业务拓展范围来看,多数企业目前的业务覆盖地理范围集中在国内,出口以手套、 医用敷料等低端产品为主,相较国际巨头全球布局、全领域覆盖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规模最大的 20 家上市公司中,海外业务超过 50%的有 4 家,主要集中在诊断试剂、防护 用品。

四、商业模式及产业链:基本成熟,核心原材料亟待突破

医疗器械商业模式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研发生产制造及下游流通应用三个产业链 环节。其中,上游原材料包括生物医用材料、外壳、酶、抗体等基础原材料,以及涉及 电子制造和软件系统的电路、芯片、操作系统等;中游包括研发和生产两个环节,以及 为研发生产提供外包的 CXO 行业;下游流通应用环节主要通过直销或经销环节将产品售 向医疗机构、零售(互联网)药店以及个人/家庭消费者。

从上游看,核心原材料依赖境外进口,由贸易摩擦导致的货源短缺以及价格波动或 成为制约行业的关键因素。目前未实现进口替代的原材料以探测器、芯片等核心电子零 部件,医用陶瓷、聚醚醚酮 PEEK 等高端医用材料和诊断酶、抗体、抗原等生物活性原料 为主,开发技术要求高,短期突破难度大。

从中游看,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不同领域的产品功能差异较大,单一业务难以支撑 规模化发展,面向多个赛道进行创新研发成为新的增长动能。分析 2016-2022 年医疗器 械板块费用结构变化,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占比呈下降趋势,全行业研发投 入持续提高,业务规模和毛利率水平实现稳健增长。

从下游看,“两票制”背景下,国内基本形成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产品流通渠道, 网络电商的兴起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流通提速增效。近年来,随着带量采购的深入实施, 经销产品降价、利润走低加速部分业务规模小、管理能力弱的经销商出清,大型经销商 加快物流配送、跟台消毒、售后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五、增长前景

(一)老龄化视角下卫生健康需求激增,医疗器械具备长期增长基 础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 等慢性病发病率明显提高,激发了大量卫生与健康需求,医药与医疗器械作为主要的医 疗产品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从生产制造端来看,国内规上医药与医疗器械规模比约为 4.65:1,从终端规模来看,国内医药市场与医疗器械市场比值约为 2.9:1。考虑到国家近 年来要求控制药占比,参考海外发达国家药械比 1:1 的规模格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还 存在很大的缺口和利润空间释放。

(二)国产替代进入关键时期,自主品牌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国内医疗器械制造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进入新阶段,国产龙头品牌在性能、价格、 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未来伴随着推进采购国产仪器、加快集采高值耗材将进一步打破 海外垄断,提升市场渗透率和占有率。我们分析了 2019 年至 2023 年 7 月医疗器械招投 标数据,输液信息采集系统、康复训练软件、磁疗设备、医用吊塔等 111 个中低端领域 产品国产品牌占有率达到 50%以上,基本实现国产替代;起搏器、X 射线机、磁共振成 像等 68 个中高端领域产品国产品牌占有率处于 10%-50%区间,国产替代进入博弈期; 医用显微镜、X 射线治疗设备等 25 个高端领域产品国产品牌占有率 10%以下,是未来国 产替代的攻坚赛道。

(三)国家政策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环境欣欣向荣

“十三五”以来,国家逐步形成了医疗设备创新研发、审批上市、流通支付等全生 命周期支持体系。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多个国家规划强调支持推动行业领域关键零部件 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等若干审评审批、监督管理政策支 持创新医疗器械加快上市。流通使用方面,聚焦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 展、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作,重点支持各省针对性加强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平 台专科建设,提升高端医疗器械及大型装备的配置水平,完善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医保 支付方面,部分地市探索创新医疗器械 DRG/DIP 付费除外支付。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