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魏清河王妃小说 清河崔氏文化

清河崔氏文化

2024-07-06 0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崔氏文化

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即今山东章丘市)而受姓。崔氏在春秋时为齐国公卿之一,齐景公时因政治斗争逃往鲁国避难,继任鲁国卿大夫,仕宦罔替,至秦统一。秦朝时崔意如担任秦大夫,其长子崔伯基、次子崔仲牟移居清河,名震中国的清河、博陵两支崔氏踪脉由此诞生。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北方后魏把崔氏被列为四姓高门崔卢王郑,至唐代开国有五姓七望之说,崔氏仍立其中。

汉和帝时期,博陵崔骃弃官躲到清河隐居,也并入了“清河崔”群体。两汉时期,清河崔氏人口逐渐繁茂,时有才杰出世,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等,均是名重一时的人物。三国时期,崔琰被曹操任为中尉一职,成为曹魏政权的一名骨干重臣,从此,“清河崔”走进国家政治的中心地带,成为影响政局发展的骨干力量之一。

“清河崔”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政治动荡,开始分枝散叶,一部分族人离开世居的清河,走向全国各地,由此产生郑州房、青州房等六房支脉。东晋大兴年间,晋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一次作战惨败,只剩几十骑逃亡高句丽而定居,从此开创的朝鲜崔氏一脉,“清河崔”由此也走向了世界。北魏时期,清河崔浩因直笔修史,在国史中明陈皇家鲜卑族未被汉化前的陋习丑闻,被课以“曝国恶”之罪诛九族,“清河崔”族群遭受重大打击,中国历史的编纂实践也由此拐弯,由“秉笔直书”改为“为尊者讳”“曲笔修史”。隋唐天下大一统,散居各地的“清河崔”族人逐渐回归清河,使“清河崔”很快又东山再起,人才鼎盛。仅有唐一朝,就接连出现10余名宰相、9名状元。五代末北宋初,社会变革,门阀阶层没落,“清河崔”也随之湮没,从贵族群体变为普通家族,并随着时代变化逐渐走向五湖四海,散居于世界各地。

“清河崔”是中国古代门阀士族的代表,早在东汉时期就被称为“山东望族”,北魏初年曾被皇帝钦定为是第一甲门,大和中又被定为“山东五姓甲门”,唐代多次纂修《氏族志》,“清河崔”一直位于一等。屈指算来,作为名声显赫的政治家族,“清河崔”雄踞一流士族之林总达700余年。在漫长的历史里,清河崔氏家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其中有“替人捉刀”的崔琰、“大器晚成”的崔林、智比诸葛的崔浩、事母至孝的崔彦昭、诚信模范崔枢、孝直模范崔逞、诗才逼人的崔护、慧眼识人的崔群、创座右铭文体的崔瑗、长于理财的崔光表等等,诸多人物故事,几多脍炙人口。很多古典著述中,也有“清河崔”人物的身影。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里,崔琰虽然戏份不多,但也形象鲜明,一副刚直形象,敢于当面顶撞曹操为民请命。名著《西游记》里有一位大唐名臣魏征的老乡、私放唐太宗魂魄还阳的阴曹判官崔钰,就是唐初具有无上社会地位的崔氏家族镜像体现。唐人小说《枕中记》里,卢生梦中的理想眷属就是清河崔氏女,卢生由婚姻攀上崔姓高门,从此仕途飞黄腾达。《弟子规》中有一篇文章,叫《女德篇》,文中说到“崔氏佐子,教化垂箴,不在革面,需愧其心”,说的就是北魏房景伯之母即清河崔氏女劝人行孝的故事。可见,清河崔氏是一个文化功底深厚、学识渊博的文化世族。有学者研究发现,之所以清河崔氏能够在整个中古时期保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他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家族文化体系,好学的家风与学术传家的理念,能够世代不替,良好传承。

时光荏苒,崔氏家族走过历史长河,转眼来到姓氏文化方艾的当代,他们没有忘记清河这个“发家”之地。近年成立的中华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自创会以来,一直将“清河崔氏”作为重点课题予以研究,2007年还集资在清河县西赵庄村兴建“崔氏宗祠”。2014年8月,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崔氏宗亲齐聚清河,参加中华崔姓文化研讨会,并联谊、祭祖,将崔姓和清河的故事又续写出新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