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23周年,邀你看一篇文章、一个视频(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约轰炸南联盟大使馆真相是真的吗知乎文章 今天是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23周年,邀你看一篇文章、一个视频(下)

今天是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23周年,邀你看一篇文章、一个视频(下)

2023-05-02 03: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6

会议

纽约时间1999年5月7日晚7时许,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正参加一个招待会,法国大使急匆匆走上前去,问道:你们大使馆被炸了,知道吗?秦大使说不知道,并问:哪个使馆被炸了?法国大使告:是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他是刚从CNN电视台听到的。

秦大使听后,随即对法国大使表示:对不起,我得马上回去。

秦华孙大使一回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就发现大家如同炸了锅,个个义愤填膺。经过内部决策,决定要求召开安理会紧急会议,审议北约轰炸中国使馆问题。代表团提出,紧急会议时间定于当地时间午夜12时。

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点,主要是因为:一要请示国内,二要为各国参加会议的人稍有一些准备的时间。

纽约时间8日凌晨3时40分,安理会应中方要求召开的紧急会议结束。参加会议的除安理会15个成员国外,还有许多非安理会成员,发言的达19个。

会上,秦大使首先宣读了中国政府的声明,并散发了已准备好的安理会主席声明草案,强烈谴责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粗暴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指出这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共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在世界外交史上是罕见的。中国强烈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事件承担全部责任。中方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力......

接下来是美国代表发言,他在发言中首先推脱道:目前我们尚未确认有关实情,北约已开始调查此事。如果北约对此事件负责,我们深感【遗憾】......

美方代表随即将话锋一转,在这么个场合,继续宣扬他们的主张:只有一个人对南斯拉夫共和国的这场危机负责,他的名字是米洛舍维奇......这些是基本事实和出发点。我们将继续逼迫南斯拉夫,直到它同意接受北约的条件和八国集团原则。这是解决目前局势的唯一出路。

美方代表应该是觉得说这么一大段容易引起公愤,随即补充道:我再次表示,如果北约对此负责,我们对此事件深感【遗憾】。

紧接着是俄罗斯代表拉夫罗夫(现俄罗斯外长)的发言,谨全文摘录:

500

500

(注:文中“拉夫托夫”应为“拉夫罗夫”,原文如此)

从历史的角度看,拉夫罗夫的发言,更具真理性和可读性,也更具有人性。

接下来的发言中,北约成员国代表的发言就非常有意思了,他们的表态如出一辙,比如都【深表遗憾】,顺带谴责米洛舍维奇。

其中,法国、英国代表发言最缺乏人性。作为官方代表的他们,仅仅对这一事件表示【遗憾】。随后便是长篇大论,表明了关于科索沃问题的立场,对军事行动合法性的说明,并列举了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一般性原则。然后就完了。这就仿佛,中国人的牺牲,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与之相对应,这些国家都表达了极大震惊和关切:纳米比亚、马来西亚、斯洛文尼亚、白俄罗斯、伊拉克、古巴。

从较为中立或己方利益角度表达关切的国家有:阿根廷、巴林、加蓬、阿尔巴尼亚、印度。

和大家当今印象有所不同,加拿大的反应尤其强烈。

加拿大代表发言全文如下:

500

500

在这次会议上,如果说还有北约国家继续将矛头指向南斯拉夫政权,最尴尬的就数英国、美国的两位代表了。毕竟他们还是认了怂,这和两国在安理会的颐指气使大不相同。

安理会经过3小时的激烈辩论和磋商,各方终于在凌晨5时就主席对新闻界谈话内容达成一致,其要点是:安理会成员对中国驻南使馆被导弹击中造成伤亡和损失表示震惊和关切;安理会成员对中国政府和受害者家属表示同情和哀惊,注意到有关方面对此表示遗憾;安理会成员还注意到北约已开始进行调查并期待有关调查结果;安理会将继续密切审议此问题。

但新闻谈话内容并未提及北约轰炸,只提北约调查。其实这正是3小时激烈辩论的核心所在。

中方坚持应点名北约轰炸中国使馆,但美方耍起无赖,坚持说还要“调查”。这就触到了要害。

就为这一点,双方争论和耗费了很长的时间。中方考虑到,如果再耗下去,未必有我们所希望的结果,因为安理会主席对新闻界的谈话这一类文件需要安理会协商一致通过,何况美、英作为常任理事国还有否决权!应该说,中方的目的已经达到。但当时中方考虑,我们即使接受这一案文也得要有个说辞。考虑到这个,秦华孙大使最后发言表示,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事实已经很清楚,究竟是不是北约干的,用中国的一句歇后话来说: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所以没有必要再争论下去了。

主席听到这个发言,立即会意,宣布安理会就主席对新闻界谈话内容达成一致,说了一通客套话,敲槌宣布散会。

然而,事情并不能到此为止。

上面谈到的是安理会主席发表新闻谈话。严格来说,这种谈话只有政治的影响力,而对安理会和联合国成员没有或较少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在当天的紧急情况下,需要先走这一步,作为安理会的一个初步表态。紧接着,代表团就要推动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这是安理会的正式文件之一。根据安理会有关议事规则,主席声明稿需安理会全体成员协商一致通过。因此,面对美、英等国的刁难,中国面临的困难更大。

但在同时,代表团也对形势作了一个基本估计:以美为首的北约公然违反国际法准则,悍然炸我驻南使馆,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引起国际社会震惊,我方在多方面作出强烈反应,并在国际上造成初步的谴责声势,国内外各方普遍关注中方下一步的举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事件已将我国从原先在科索沃危机中的边缘地位推到受害的当事方的地位,特别是当时各方正就科索沃问题紧锣密鼓进行和谈之际更是如此。同时,代表团也没有低估来自美国为首的北约方面的刁难。

经过两天的紧张准备,安理会在中方要求下,于10日下午再次闭门审议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秦华孙大使首先在会上发言,说明缘由,要求“安理会应尽快对外交史上这一罕见的事件作出正式反应,否则将是安理会的失职”。中方同时散发了起草的安理会主席声明要点,促请安理会尽快通过。

中方的要求得到俄罗斯、纳米比亚的支持,并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同情和理解,而美、英明确表示“无法接受”中方所提的案文,法国及荷兰、加拿大表示理解并接受中方关于安理会应对事件作出正式表态的要求,但对中方案文也有许多不同看法。

代表团对于种种困难是在意料之中的,平常安理会对于一般问题的案文尚且需要七修八改,何况这种在常任理事国之间尚有巨大分歧和对立的文件呢!但代表团深信,中国是受害和正义的一方,应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始终钉在被告席上。

这样,从10日直到14日,经过5天的艰苦磋商,安理会终于就中方提出的关于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主席声明稿达成一致,而且当夜举行正式会议通过。

声明全文:

500

经中方要求,安理会打破惯例,在正式会议开始时为中方死难三烈士默哀。安理会主席代表安理会再次对中方烈士表示哀悼和对烈士家属表示慰问。

500

这是联合国安理会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特殊会议。

7

致命

在古代,勇士侠客过招,都知对方使的是什么武器,师承谁家,武艺套路,也知道如何破解。而今北约的轰炸,不是明刀明枪,而是暗器伤人,且趁对方毫无防备。这在昔日,也为武林所不齿。

事发两天后,潘占林大使同从国内来的特别小组组长王国章一起查看,认为是五颗炸弹落在大使馆和大使官邸。

在使馆的东南角,一颗炸弹斜穿大楼。从顶层一直穿透到一层,在使馆墙角下爆炸,炸出个数米深的大坑。这边是使馆高级外交官的宿舍,受破坏十分严重,半边山墙向外倒塌。邵云环在宿舍里牺牲,曹荣飞、刘锦荣和小郑受重伤,他们的宿舍离弹着点很近。这一带受伤的有十余人。

第二枚炸弹落在使馆的中央,穿透楼顶,越往下破坏力越大。大使在三层楼的办公室受到严重破坏,办公室里边一个小卧室中弹起火,屋里用具和床上用品全都化为灰烬,床的铁架子也多被熔化。炸弹在二层穿透会计室,使馆多年账目被焚毁,其他物品也都化为灰烬。炸弹接着下行到一楼大厅,大厅被炸得一片狼藉。自北约开始轰炸后,有七八个同志就睡在大厅里,用沙发当床,他们认为一层方便,离大门很近,机动灵活,遇事便于应对和转移。幸运的是,那天晚上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宿舍,没有睡在大厅里。

第三颗炸弹落在使馆的西北角,层层穿炸,《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住的客房就在办公楼的西北角,他们的房间被炸毁,两人不幸遇难。

第四颗炸弹是从一半在地面上的窗子钻进地下室,在俱乐部大厅爆炸,整个地下室钢梁、铁架、破墙、乱砖搅做一团。炸弹引爆了新灌满的五个大煤气罐,它们像五颗炸弹,爆炸后的空罐有的挂在使馆围墙的铁栅栏上,有的散落在几十米外的院子里,有的飞到了院墙外。假如那天晚上在地下室消遣的人们不因为断电而离开地下室,那些在地下室的人们可能无一幸免。那么,在这场浩劫中牺牲的将不止是三个人,可能是十几人,甚至二十几人。

这里说一下使馆的厨师老王。他的卧室在大使官邸一层。

轰炸开始后,他晚上睡在地下室厨房旁边的备餐间里。潘占林大使经常对他半开玩笑地说:你怕什么,我在你上边(大使的卧室在官邸二层),要炸先炸我。

每天晚上,地下室里有人从事各种娱乐活动,不那么安静。因为这种种原因,7日晚上他没有睡在地下室,而是回到官邸自己的寝室里。这样,他躲过这一劫,只受了点轻伤。

北约对潘占林大使特别关照,给他单独预备了一颗炸弹。这第五颗炸弹落在他所住的官邸的中央,穿破屋顶,二层楼板,一直钻到地下。十分幸运的是,这颗炸弹没有爆炸。它的巨大的冲击波使官邸遭到严重损毁。但是,如果这颗炸弹爆炸,整个官邸将被化为残砖断瓦,那么牺牲者名单上,还会再添上一个名字——潘占林。

500

后来,国内传闻说这颗炸弹已经挖出来运回国内,必须指出:这是谣传。

当时,有人认为,投掷到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的五枚炸弹是巡航导弹。实际上,“战斧”式巡航导弹是美国海军的主要舰载对地攻击武器。专家认为,当时美国使用的巡航导弹是最新型的第三批改进产品,有很高的命中精度和很大的破坏力。但“战斧”巡航导弹受其飞航式弹道的限制,其较低的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难以获得贯顶击穿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五层大楼所需能量;海上单舰艇连续发射或者多艘舰艇同时发射,也难以实现对同一建筑物的不同方位和高度的多个命中角。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使用的不是“战斧”式巡航导弹。

既然是B-2隐形战略轰炸机投射的航空武器,军事上称作机载武器。在多种机载炸弹中,专家认为,最有可能使用的是制导炸弹中的惯导—卫星制导炸弹,是在普通炸弹基础上加装惯导—卫星制导和气动力控制装置,亦称作灵巧炸弹,其名称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音译为“杰达姆”。就激光制导炸弹而言,从1968年首次投入越南战场使用以来,经过三代的改进发展,到1991年海湾战争时达到巅峰。此后,被第四代制导炸弹所取代。

第四代惯导—卫星制导炸弹的突出特点是:使载机具有昼夜、全天候、多目标攻击能力。B-2A隐形战略轰炸机采用先进的全球定位辅助瞄准系统,专用来投放第四代制导炸弹。专家判定,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使用的就是这种炸弹。

但是,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对我驻南联盟使馆究竟投了几枚炸弹,一些军事专家当时有争议。从技术上分析,有的专家认为,投了不止五颗,很可能是六颗制导炸弹。从B-2A隐形战略轰炸机的弹舱结构布局来看,两个弹舱并排位于机身正下方纵轴线的两侧,每个弹舱在其旋转式发射架上最多悬挂八颗炸弹,总共可挂十六颗。

为保证飞机稳定飞行,所有炸弹或导弹都必须对等对称地悬挂在两个弹舱内,无论是投弹前,还是投弹后,均须如此。

这意味着,B-2A隐形战略轰炸机不可能只带五颗炸弹,也不可能还留一颗带回去。这第六颗炸弹要么已经钻到地下,而入口被建筑物破宅掩盖;要么返航时弃之入海底,沦为水中定时炸弹。特别小组成员查看轰炸情况,是根据弹坑确认为五颗炸弹。

惟一没有弹坑的炸弹是从半地下室的窗户钻进地下大厅的,而那里又炸得最厉害。工作组猜测,如果是六颗,那么很可能从半地下室的窗户钻进食堂兼俱乐部的炸弹不是一颗,而是两颗。

后查实,第六颗炸弹偏离了弹群,径直向下面的新贝尔格莱德市郊坠下。它的导航系统出了故障,接收不到卫星的定位信号,变成一枚普通炸弹,只给郊外农田炸出一个3米深的大坑,渗满了水,留给农民作为一口临时水井。

总之,从投弹数量、投弹布局来看,这次轰炸是精心策划的。而打击之烈,下手之狠,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以来,实属罕见。

在美国和北约轰炸使馆之后,为了弄清大使官邸内那颗未炸之弹的情况,使馆特地请南斯拉夫专家来实地考察。他告诉使馆,炸弹由于惯性和巨大的冲击力会钻入很深的地下,遇到坚硬的岩层还会拐弯,所以现在很难断定它在地下的位置,需要专门的仪器进行探测。

专家估计,这颗炸弹没有定时装置,引爆装置已经失灵,它躺在地下,没有剧烈的震动,不会爆炸。

由于使馆地下还隐藏着未炸的炸弹,由于这块地方是驻南斯拉夫使馆外交官们的伤心地,征得国内同意后,驻南联盟使馆决定放弃被炸使馆这块地方,另寻新地建设使馆。

中国被炸使馆的位置是新贝尔格莱德樱花路3号。这里不但交通方便,而且距离多瑙河和著名的萨瓦河、南联盟政府以及老贝尔格莱德繁华的商业区都不远。有外商打算在被炸使馆旧址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兴建一座豪华的银行;日本和津巴布韦在炸馆之前已决定在附近地段建造馆舍。但在炸弹移走前,谁也不敢破土动工。被炸使馆后面住宅区的居民们,更是时刻担心这个“瘟神”突然发作,也担心其在出土过程中会随时爆炸。

炸馆五年之后,为了将这个“瘟神”安全移走,塞黑政府拨款15万美元,军方做了长达几年的准备工作。2004年6月17日,塞黑军方的排弹专家和贝尔格莱德的一家公司携手开始了“排弹”工程。工程进展超乎意料地顺利,到7月1日便告结束,比预定工期提前半月完成。

工程进展如此顺利的原因是,炸弹埋藏点比预计浅十多米,而且弹头朝上,斜卧在大使官邸左侧柱子地基之外。这样的位置十分便于挖掘,也不用排水。

据了解,排弹专家马尔蒂诺维奇动用了三十多人、两辆推土机和两辆挖土机,在两周时间内挖掘了2500多方土,挖出一个面积十多平方米的大坑,那个沾满泥巴的灰色“瘟神”终于被排除。由于工程进展意外顺利,政府拨给的款项节省了大半。

马尔蒂诺维奇向记者介绍说,美国的这颗炸弹全长2.6米,重量达950公斤。美军B-2隐形轰炸机投下的这枚炸弹击穿了中国使馆内两层楼的大使官邸,又打透官邸地下室的地面,80度倾角钻入地下,接着又在地下沿弧形轨迹钻行14米,并掉头向地面突进了一段距离,遇到官邸地基的坚硬立柱后才停了下来。据悉,这种炸弹又称GUB-31型精确制导穿透炸弹,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制导,具有全天候、自动跟踪的功能。这同我国一些专家的评估完全吻合。

马尔蒂诺维奇说,炸弹在地下钻行过程中,引信被点燃烧毁了,弹体上的稳定翼部件以及弹尾的“惯性—全球定位”制导套具已脱落。马尔蒂诺维奇强调,这枚炸弹内装填着450公斤高爆炸药,幸亏当时它没有爆炸,否则肯定会将大使官邸彻底摧毁。

7月1日,炸弹被排除后,塞黑国防部长达维尼奇向新闻界宣布:“五年来,在原中国大使馆废墟内这颗未爆炸弹始终威胁着新贝尔格莱德居民的安全但从今天起,人们晚上可以放心睡觉了。”

馆难发生后,有人曾向潘占林大使提出这样的问题:“美国是否要吓唬你一下,故意使炸弹不炸?”

就此,潘占林大使回答道:我想,通过炸弹型号、性能,就自不难回答这个问题。同样型号的炸弹,投掷到使馆都爆炸了,而投掷到大使官邸,却保证不炸,恐怕美国的先进技术也做不到。如果想跟我开个玩笑,美国送给我的这个“礼物”未免太“贵重”了吧!我想,炸弹,尤其是这种高技术的“精灵炸弹”,同任何机械设备一样,都有出故障的时候。这颗炸弹不炸,完全可能由于引爆系统失灵。南斯拉夫专家们说,美国这种炸弹投掷后不炸的概率小于十分之一。而我得以幸存,也完全是受惠于这种“技术故障”吧!

8

故意

北约缘何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对此美国和北约有其说法,而我们有自己的看法。

一些媒体就此登载崇论宏议,颇有见地;有的媒体不断散布奇谈怪论,欺世盗名;也有的媒体传播谎言谬论,蛊惑人心。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袭后仅半小时,在北约新闻发布会上,北约发言人谢伊极力逃避中国记者就此的提问。他滔滔不绝地大谈北约的精确打击如何如何,似乎轰炸中国大使馆的惨剧根本没有发生过。

当中国记者一直追到他办公室时,他还强词夺理地声称:北约的打击是合理的,随即蛮横地关上了大门。

据我驻美国记者报道,在北约新闻发布会之后,在美国五角大楼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培根的口吻和谢伊几乎一模样,大肆吹嘘“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飞行员,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武器,我们的行动经过最精心策划,我们的部队受过最优良的训练……”此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战争造成意外是难免的”,把一桩惨剧一笔带过,然后着重强调“空袭还得扩大”。

然而,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稍微冷静了一点儿,也迫使他们把蛮横的态度收敛了一点儿。他们似乎刚刚意识到,他们必须为这一暴行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做出交代。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首先辩称,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袭击是一次“无意”中的“误炸”。飞行员原先预定的目标可能是距中国大使馆数百码外的南联盟一家电视台。可是,使馆周围根本没有电视台。

离使馆最近的电视台设在二公里以外的塞尔维亚社会党总部大楼上,该楼已于4月24日被炸。“经过最精心策划”,“世界上最好的飞行员”,居然把五枚“世界上最好的武器”扔到两公里开外,这和美国一贯吹嘘的“精确打击”实在对不上号。

于是,他们又修正了说法,飞行员没有错,导弹没有出毛病,问题出在最初对目标的选择上。随着事态的发展,中国国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抗议示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应,使美国和北约的决策者们不得不寻找更为“令人信服”的“解释”。

5月9日,美国国防部部长科恩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发表联合声明,宣称:我们对昨天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轰炸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深表遗憾。这次轰炸是一个错误,参与这次错误打击的人认为被击中的目标是南联盟物资供应局。

声明还说,北约至今在空袭中攻击了数千个目标,其精确程度和专业水平在军事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对平民生命的损伤和其他无意中造成的损失表示遗憾,但是没有风险的军事行动是不存在的。我们过去数小时内对此错误进行了联合调查,这既不是飞行员的错误,也不是机械故障,显然是错误的情报导致了对该设施的错误攻击。此外,用于选择和确定目标的程序也没有纠正这一错误。我们对程序的检查使人们相信,这是一次意外。它不会再发生了。北约将继续并加强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

中情局局长进一步解释说,中情局已经确认,是一名情报分析家的误判,加上所用地图太旧造成的。他说,“选定目标的卫星图后,分析专家坐在足足有一屋子高的航拍图像中,要找出中情局头头圈定的南联盟武器采购局。很快,那几个家伙告诉我说,‘头儿,我们已经找到这些目标了,我们可以在两天内攻击这些目标’。要命的是,这些家伙谁也没有注意到他们所用的航拍照片是什么时候的。随后,中情局建议的轰炸目标逐级上报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驻欧洲美军司令部和北约。”

这个联合声明发表以后,从北约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到华盛顿一下子统一了对外口径,他们齐声推脱说,这是“老地图”的错,是负责提供情报的中央情报局错用了多年前的“老地图”,以及过了时的航拍照片,结果造成目前选择错误。

北约发言人谢伊随后也立即改口承认,这是北约轰炸南联盟以来“犯的最尴尬的错误”,北约愿向中国表示“真诚的道歉”,并称北约的道歉是“真诚的、合理的”。

据《光明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韩显阳引用西方的材料写道“现任美国国会议员克尔克从前是一名美国海军情报官,他是参加5月7日晚间轰炸行动的飞行员之一。克尔克说,他自己在北约轰炸前几天,曾经参观过美国中央情报局贝尔格莱德情报站。他个人相信官方解释,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当时我了解CIA的工作,情报站的A小组主要针对米洛舍维奇开展工作,比如摸清楚他住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对他的保护情况等;而B小组都是一些年轻的小伙儿,他们喜欢开上四轮驱动的吉普车,跑到科索沃去训练‘科索沃解放军’,剩下一个给大家煮咖啡的小伙子。他就是负责绘制轰炸地图的那个人,显然,这令人难以置信。实际上,情报站里没有人愿意干这种工作。道理很简单,费力不讨好,既枯燥乏味,又对自己的仕途没有什么好处。也许是疲倦了,也许是漫不经心,将目标标错完全是可能的,所以,我相信过时地图的说法。”

克尔克说:“那天晚上,我在‘战士之星’上。我担负的任务是向南军雷达发送干扰电磁波。这样一来,能使南联盟的通讯系统、地对空导弹和电子战设备陷入瘫痪。当我返回阿维亚诺空军基地,从飞机上走下来的时候,发现地面人员已经守候在那里。他们开口就问我:‘你知道你的人刚才炸的是什么地方吗?我告诉他们是NOPE(一个目标代号)。‘代号没有错,但那是中国使馆!’我说,‘哦,有时人也会出点儿小错’。可他们却说‘不,你们炸了五次’。我就告诉他们说:‘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是完成了任务,击中了目标,要骂就骂那些负责定位目标的人去。’”

据媒体报道,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美国中央情报局长特尼特于2000年4月解除了中情局一名情报官员的职务,并对其他六名职员提出口头警告或书面申斥,其中包括一名职位较高的官员,原因是他们为美国提供了错误情报,从而导致中国使馆被炸。

中情局在一份陈述中说:“我们不会放过导致此次轰炸的错误,我们应该对这次轰炸承担适当的责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言人说,被解除职务的是名中级军官,是他标错了目标,导致中国使馆被炸。发言人称,情报官员在地图上原本想标注的目标是南斯拉夫的一座军火库,但错误地将目标标注在中国大使馆上。

但是,美国国内许多人对美国中央情报局以上的说法和做法并不认同。美国国防大学前校长、蒙特雷国际关系学院荣誉退休校长罗伯特·加德中将说:“当我们打算攻击居民区中的目标时,我想,我们有一种责任。例如,在中国大使馆事件中,将责任归咎于7年前的一张地图是极为荒谬的。”资深律师克林伊格表示,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政治压力抛出替罪羊的做法并不明智。

白宫、五角大楼连同北约组成了调查组,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查。6月16日,美国总统特使、副国务卿皮克林来到北京,向中国政府报告了调查结果。

皮克林说,克林顿总统和美国政府就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做了道歉,美方认识到再多的解释也不能弥补死伤人员及其家属所遭受的悲剧。此次,他奉克林顿总统之命,作为总统特使前来向中国政府报告美国政府对这一事件的正式调查结果。美国调查表明,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是一起由美国政府一些部门的一系列失误所导致的“悲剧性误炸”事件。美国有关部门有三个重大失误:一是目标定位方面失误;二是数据库存在缺陷;三是审查程序未能纠正上述两次失误。在此情况下,从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出发的一架美国B-2轰炸机于5月7日晚11时向中国驻南使馆这一错误目标投下五枚全球定位系统制导、全天候、负重2000磅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由于是夜间飞行,加之飞行的速度和高度,机组无法看清中国驻南使馆的国旗及其他标志,不可能知道轰炸的是中国驻南使馆。显然,美国总统特使皮克林的说法不能令人信服。

第一,美国方面承认,这次攻击目标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选定的。为什么这样巧,在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的78天空袭中,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选择的惟一目标,而其余的九百多个轰炸目标都是北约或者美军欧洲司令部确定的。最令人不能理解的是,攻击使馆的B-2隐形轰炸机并非从北约驻意大利空军基地起飞,而是直接从美国本土起飞,经过多次空中加油才飞临南斯拉夫上空的。

第二,即使中央情报局用了美国国家测绘局有错误的地图是真的,也不可能避开指挥系统在这之后的情况核实。按照惯例,目标提出后,五角大楼会对确定的目标反复核实。这一复查过程是从美国政府的情报资料库和情报人员中收集更多的证明材料。美国军方的一些部门,还有美国其他情报机构的代表参与这一过程。按照美国的战略常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电子监听的一个目标。大使馆往来的电话和电报是美国“国家情报手段”的首要目标之一。潘占林大使在南斯拉夫任职期间,同美国驻南联盟使馆保持交往。美国驻南联盟临时代办曾来使馆参加国庆招待会,美国使馆武官也曾来过使馆拜会任武官。因此,美国情报机构的总部关于没有注意到中国大使馆1995年迁址的说法是十分荒谬的。

第三,如果建议目标通过了上面那道核实,该项目会提交到北约布鲁塞尔总部,再通过一次复查程序。在北约总部的联合情报和联合行动部,对所建议的目标进行证实的美国情报人员用北约其他国家提供的情报再次核实。在目标批准之前,北约情报人员还要进行地面核实。在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中,可能让贝尔格莱德的地面情报人员在炸前亲眼见一见这个目标,以证实确定这一目标在各方面是准确无误的。

第四,如果像有关人员所说,将中国大使馆定为目标时,没有核实情报,那就完全是北约指挥部的重要人物故意破坏。根据北约的内部规定,除非布鲁塞尔得到目击证人的证据,确认有关目标的情报是正确的,否则这些人不能授权轰炸。

第五,在这次空袭南联盟的战争中,“战争之星”一共执行了150次战斗任务。其中149次任务中,战斗人员并不知道袭击的目标是什么,只是拿到目标的经、纬度,也就是该目标的坐标数据,飞行员就按照手中掌握的这些数据来投放炸弹。但是,5月7日晚上的轰炸目标却显得有些特别,除了坐标数据之外,在旁边,还有一行文字:“南联盟军需供应部”。这是一个“奇怪的巧合”,还是“欲盖弥彰”呢?

第六,美国国家地图局不愿充当替罪羊。该地图局5月16日发表一份正式新闻稿,强调“使用我们的产品的人员,不管是国务院、情报分析家,还是陆军、陆战队、海军或空军,都可以信赖国家地图局全力以赴的及时性、准确性……”。声明说,“国家地图局的用户对我们有巨大信心。”声明还进一步强调,“最近有关国家地图局地图准确度的新闻报道,是不正确的,是片面的。”国家地图局发言人珍妮·拉弗利向《亚洲周刊》证实:“我们的地图正确地标示了中国大使馆及南联盟军需局的位置。”她说,“问题一定出在其他数据上,因为瞄准轰炸目标不只靠地图。”由此可见,美国国家地图局的郑重声明有力地驳斥了“地图标错”之说。

第七,就在误炸之说甚嚣尘上之时,5月18日,南联盟建筑师向记者展示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所在位置的图示。它说明使馆与两度遭空袭的塞尔维亚社会党总部大楼的直线距离为两公里以上,使馆距南联盟政府大楼也有一公里。他说:“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是建筑在一片空地上,馆舍所在地原本是一片荒地,那里没有任何建筑,更谈不上什么军事设施。”炸馆之后,到此地参观的我国内以及外国代表团看完使馆所在地及周围环境之后,都认为美国和北约的说法无法置信。美国国防部的一位高级官员也表示,中情局所说的由于“过期地图”造成的轰炸很难站得住脚,因为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早在四年前就搬到了现在的新地址。

第八,美国和北约口口声声说要轰炸的是“南联盟军需供应部”,实际上它的名称是“南联盟物资供应局”。炸馆之后,使馆人员曾专门驱车去看过这个地方。该局距使馆直径距离约15公里,要通过好几个街区,位于一个居民区的一角,是一个不大的灰色二层建筑。无论是周围环境,还是建筑规模及建筑特色,同使馆毫无相似之处。把使馆同物资供应局混淆造成误炸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轰炸中国使馆约两周之后,北约用一枚炸弹轰炸了这个所谓的“南联盟军需供应部”大楼。令人十分费解的是,为何轰炸南联盟内务部、联盟国防部、南军总参谋部等十分重要的项目由北约总部策划和执行,而一个小小的“南联盟物资供应局”却由美国中央情报局亲自策划,并从美国本土派遣重型轰炸机远涉重洋去实施轰炸呢?

基于上述种种,美国和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究竟是否是根据“标错的地图”、“过时的航拍照片”而实施的误炸,还是由读者自已去下结论吧!

此外,美国和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各种流言蜚语不胫而走,各种背景的媒体蜚短流长。不难看出,有的媒体是为美国和北约的全球战略服务,因此,也就为其炸馆行为辩护,事后为其行为寻找借口。

说法之一是,轰炸针对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据说,一个日本记者后来回忆说,当时他看见从被炸使馆逃出几个白人,说塞语,不是消防队员。他就此推测,说米洛舍维奇当时藏在中国使馆。美国人获取确凿情报证明中国使馆允许米洛舍维奇避难的消息后,断然采取行动,既从肉体上消灭米洛舍维奇,又给坚决反战的中国以难堪。

中国驻南斯拉夫记者认为,要不是这位记者眼花了,就是他服务的那家报纸与某些势力配合,其动机令人怀疑。当然,这位记者的背景我们就不去考究了。

郑重地说明:关于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使馆避难一说,完全是彻头彻尾的捏造。我们不愿去分析谎言制造者的意图,他受何人指使以及因此得到什么样的奖赏。只需简要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局势和背景,对此种说法就不难做出判断。

至炸馆之日,北约空袭南斯拉夫已经进行了45天,南联盟虽然受到严重破坏,遭受巨大损失,但南军抗击北约的士气仍很高涨,南军的军事实力并未遭重创。据事后有关媒体报道,南军最好的装备转移到安全的地下要塞,飞机、计算机、雷达系统被深深地藏匿在地面以下。据称,地下工事完全可以承受中等强度的核打击。北约空袭结束时,南斯拉夫军队从科索沃完师撤出,可为佐证。总体来说,南斯拉夫老百姓对南斯拉夫当局抗击北约侵略的政策是支持的。尽管经常断水断电,人们尚能忍受。同仇敌忾仍是社会的主导气氛。南联盟国内局势稳定,秩序井然,没有发生内乱的迹象和可能。米洛舍维奇仍在主持大局,指挥抗击北约的战争。因此,对米洛舍维奇来说,不存在避难的问题。

退一万步说,假如米洛舍维奇真的在使馆避难,美国和北约也无权轰炸使馆。翻阅外交史那些政界高层人士,包括总统以及总理,甚至包括普通公民到外国使馆避难之事不乏其例。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馆舍、住宅及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袭击使馆,是对维也纳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粗暴践踏,也为天理人性所不容。

说法之二,称米洛舍维奇要于5月7日夜来中国大使馆参加招待会。这实际上是说法之一的变种。奇怪的是,直到2004年10月,还有这种说法。据《中国青年报》载,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局上校情报员彼得科维奇近日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认为,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初衷是想炸死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彼得科维奇说,北约情报部门获悉,5月7日,中国大使馆将举行招待会,米洛舍维奇将出席,因此北约决定轰炸使馆,目的是置米洛舍维奇于死地。

这一说法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原因在于消息来源是南斯拉夫方面,而消息的传播者竟是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官员。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没有哪一个使馆还举行招待会,更何况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不知如何举行招待会?!在平时,起码潘占林大使在贝尔格莱德任职期间,米洛舍维奇总统除了出席塞尔维亚总统米鲁蒂诺维奇举行的南斯拉夫国庆招待会之外,从未出席外国使馆举行的招待会。潘大使在南联盟期间,曾举行过三次国庆招待会,米洛舍维奇从未出席过。特别是在战争期间,米洛舍维奇更不会出席外国使节举行的招待会。彼得科维奇上校的说法,也许会蒙蔽一些不谙世事的人,但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识破这种说法是一个骗局。

说法之三,称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曾被用作“无线电转播中心”。丹麦《政治报》记者延斯·霍尔舍、英国《观察家报》记者约翰·斯威尼等组成的调查小组披露了这样的结论: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里隐藏有先进的通讯和电子窃听系统,中国方面把自己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传送给塞尔维亚方面;作为交换,南军将击落的F-117A隐形战斗机的残片交给中国。美国人以为中国已经搞到隐形技术,所以大为恼火,于是冒险对中国主权领土进行了轰炸。延斯·霍尔舍在其报道中说,他获悉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时,就知道北约的“旧地图”解释完全站不住脚,“但自己那时对此并不十分关注”。后来,他随北约部队进入科索沃后,遇到北约一名情报官,开始得到怀疑的理据。“这名情报官告诉我,中国大使馆曾被用作一个无线电转播中心,这也解释了它为什么会被炸。”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所有大使馆同其派出国都有无线电通讯联系,这一系统不可能移作他用。中国政府此后已多次发表郑重声明,中国大使馆不是南斯拉夫军队所谓“无线电转播中心”。关于“转播中心”的说法,无非是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的野蛮行径寻找托辞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国记者,一些有识之士披露的情况,提出的看法,为我们揭开了这厚重帷幕的一角,使人们在迷茫中能够看出事态的大体轮廓。

在伦敦,《观察家报》的记者采访了一位高级军官,披露北约在选择攻击目标时有个“双轨”系统:一个轨道是先由北约侦察机和士兵选定初级目标,然后由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和英、法、德三国的领袖认可;另一轨道的目标选择则“完全由美国单独控制”,包含一些“政治敏感”目标,须得到美国总统或美国国家安全局同意。如果“双轨说”成立,那么就可以认定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确是“有意或无意”地标错地图,要美国最高层相信那是南军指挥中心,绕开北约的核实机制予以摧毁。

1999年7月2日,美国《政企首要情报评论》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并非意外事件》的文章。文章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作为轰炸目标,是可以由不低于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一级的指挥官来批准的。这里提出的问题是,由哪一个来批准,还是两人一起来批准?人们应该已经觉察到根据盟国在任何战争中的关系而实行国家安全规划。这些战争包括美英控制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的战争。文章接着说,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有意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的动力也是来自英国政府和白宫政府。如果克林顿总统披露这一事实,甚至声明这起轰炸事件“绝非意外”,他要么将在被人操纵的弹劾之下而下台,要么被某些深深潜伏在美国全机构中的英美利益集团所暗杀。

5月中旬,美国国际行动中心华盛顿办事处负责人马尔科姆·坎依接受了我国驻美记者的专访,就北约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事和美国轰炸南联盟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坎依认为,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是美国干的,是有意所为,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决不能软弱,应当要求全面调查、审判肇事者;美国轰炸南联盟主要出于战略和经济利益,美国新闻媒体完全受控于利益集团,美国没有新闻自由,美国民众被虚伪的新闻舆论所愚弄,美国政府启动战争机器的同时,也启动了宣传机器。

坎依还说,美国和北约在解释这次事件的原因时前后不一致。他们先是称北约是在瞄准使馆附近的目标,导致偏离方向,因为中国使馆离北约要打的目标很近,北约这种误击已经有多次了。但是当事实证明五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中国使馆时,国防部长科恩又改口称,北约用了1992年的地图,中国大使馆没有标进去。这不可能。任何贝尔格莱德的旅游图都清楚地标明了中国大使馆的位置,宣称美国情报部门使用旧地图是十分愚蠢又可笑的。同时,美国使馆的外交官在许多场合都去过中国使馆做客,中国使馆不是昨天才搬过去,而是已经建成三年了。同时美国及北约国家都会有一份各国使馆的清单和地址。美国称对每一个轰炸目标都经过了广泛讨论,包括美国政府官员,因此,他们应该能够识别中国使馆是一个错误目标,使用旧地图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坎依认为,袭击中国使馆是一个大阴谋,是美国的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向中国政府,同时也向世界其他支持南联盟的国家和组织发出信号:不要反对我们轰炸南联盟,否则我们将轰炸你们的使馆、你们的领土和平民百姓。这也是对俄罗斯的警告。同时,美国发出的另一个信号是:亚洲可能成为美国的新战场,朝鲜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袭击的目标。亚洲国家也要听我的话,在tw和xz问题上,美国已经在干涉中国内部事务。

9

意难平

5月9日,贝尔格莱德机场空空荡荡,没有飞机停港,也没有飞机起降。中国政府派来的处理炸馆善后事宜专门小组的专机抵达这个空落落的机场。

专门小组成员中,有外交部欧亚司、干部司、新闻司、机要局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有总参二部、新华社、《光明日报》的有关负责人,有北京医院的专家、医生和护士,随专机前来的还有朱颖的父亲朱福来,邵云环的儿子曹磊,加上机组人员,共约五十余人。

专门小组成员中,有使馆人员的熟人或老朋友。他们同使馆人员在劫后相逢,自然百感交集,有的相拥痛哭。南斯拉夫副总理博依奇、外交部副部长诺瓦科维奇也到机场迎接。

行前,江主席亲自打电话给当时的民航局长刘剑峰,联系有关专机事宜。唐家璇外长约见美国大使尚慕杰,要求北约保障专机及机上人员的安全,并立等答复。

乘专机前往南斯拉夫,尤其在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之后,那确实是身履不测之地,吉凶未卜。有的医生、护士,甚至机组人员都立下遗嘱,留给家人,以备不测。

专门小组在旅馆下榻后,立刻开始忙碌起来,前往医院查看遇难者的遗体,探望伤员。伤员经过急救中心医生的救护,伤势都有好转。武官任宝凯已恢复了知觉,曹荣飞、刘锦荣、小郑头上仍缠满绷带,杨永锋被送到另一个医院里,医生对他的伤势也做了处理。

10日上午,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会见中国政府处理驻南使馆遭北约轰炸事件专门小组负责人王国章。米洛舍维奇对事件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对受伤人员表示慰问,对使馆其他人员和所有驻南机构代表表示关切,并表示愿意为中国政府专门小组的工作提供一切帮助,并予以全力合作。

10日中午,在贝尔格莱德新公墓殡仪馆,中国政府派来的专门小组和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举行仪式,沉痛哀悼三位遇难的新闻工作者,同他们的遗体告别。

500

朱颖烈士的父亲朱福来用一块洁白的毛巾,一遍又一遍轻轻地擦拭女儿脸上惨烈的血迹,泣不成声地说:“女儿,爸爸接你来了。”他在留言簿上写道:“朱颖和杏虎,我们的好孩子,你们的爸爸妈妈和妹妹永远怀念你们!”

11日上午,专门小组人员查看使馆被炸情况,一一查看弹着点,查看外交官居住集中的区域,查看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遇难的寝室,最后到大使官邸查看未炸之弹的弹坑。王国章组长得出的印象是:轰炸的结果比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根据这次查看的结果,大家确认是五颗炸弹。

朱福来在使馆人员的陪同下,也同来查看被炸使馆,查看女儿朱颖和女婿许杏虎的遇难地。他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泣不成声。他接连地问道:“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呀!”他在现场老泪纵横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他说:“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没有侵略别的国家,没有做损害别国利益的事。我的女儿和女婿,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他们对北约的轰炸进行了客观报道,他们得罪了谁,为什么夺去他们的生命?为什么呀?”

朱福来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他有丰富的阅历,饱经沧桑,是个十分坚强的人,但是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一下失去两个亲人的劫难,怎能不使他撕心裂肺一样的疼痛啊!

面对着北约野蛮轰炸的残垣断壁,听着老人撕人肺腑的哭诉,追忆惨遭不幸的逝者,大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11日下午四时,以王国章为首的专门小组,带着烈士的遗骨,带着伤员,带着部分使馆人员乘专机回国。

飞机隔成前后两舱,后舱安装了铺位,载乘伤员,其他人坐在前面。朱福来坐在前面第一排,捧着两个骨灰盒,不停地说道:“孩子,咱们回家了。”曹磊坐在第二排,捧着他母亲的骨灰盒,眼睛湿润,神情黯然。他的父亲曹荣飞躺在后舱里,至今尚不知他的爱妻邵云环已经牺牲。

南斯拉夫急救中心的眼科医生告诉说,曹荣飞的眼睛受伤很重,如果有意外刺激,或者看护不好,有可能失明。为了使他保持平静的情绪,使馆和专门小组决定暂时向他隐瞒邵云环遇难的消息,只说她受了伤,行动不便,尚需留在医院进行治疗。事先对曹磊也做了交代,让他不要到后舱去看他爸爸,更不能告诉母亲已经去世的消息。

500

12日上午,三位在北约轰炸中牺牲烈士的骨灰和受伤人员以及部分使馆工作人员由专机接回北京。

胡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主席到机场迎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程前往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社悼念三位烈士和看望烈士亲属。

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和外交部等地下半旗志哀。

当日,埃及、阿根廷、泰国、孟加拉、加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瑞典、芬兰、新西兰等国家和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下半旗志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挪威、波兰、匈牙利、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丹麦、希腊和捷克等北约国家驻华使馆也下了半旗。

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工作人员大会。

此后,中美代表团就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所造成的中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谈判。中方代表,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尹玉标曾透露,谈判开始时,中方代表请美方代表观看了被炸使馆情景,以及受伤人员和遇难人员的惨状的录像。美方代表看后哑口无言,对事情的是非曲直无法作任何辩解。

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于7月底达成共识,美国向中国政府支付450万美元的赔偿金,中国政府将这一款项分付给三位烈士的家属及受伤人员。

2001年1月,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支付了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财产损失赔偿金2800万美元。

专机飞走后,使馆出于工作需要,同时根据个人意愿,组成了7人留守小组,留下来,在漫天的轰炸中坚守阵地。他们是:潘占林大使、李银堂参赞、李君副武官、陈立二秘、赵志祥三秘、张存良随员和工作人员董健。

北约轰炸使馆后,不但人员伤亡,官舍受损,国旗也受到严重损毁。于是,7人小组决定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5月17日上午8时,潘占林大使带领坚守岗位的外交官们来到中国大使馆。虽然噩梦已经过去10多天,但使馆内外仍像是经过恶战的战场,轻风吹过,仍有刺鼻焦糊气味。

所有留守的外交官衣冠整齐,站成一排,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大家向国旗行注目礼。鲜艳的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在湛蓝的天空中迎风飘扬。

500

回国的伤员中,均住在北京医院疗伤。至6月下旬,由于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大部分都已康复,纷纷出院回家休养和调理。

而邵云环烈士的丈夫曹荣飞,尚住在北京医院。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他的眼睛也恢复得不错,视力尚且可以,只是不能看书,看书时间长一些,就感到眼睛疲倦、疼痛。曹荣飞是6月2日被告知妻子死讯的。听到这迟到了20多天的噩耗,曹荣飞的眼泪夺眶而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放声大哭。这时,等候在门外的其子曹磊走进了病房,父子俩抱头失声痛哭。

潘占林大使于6月下旬回国述职。7月7日,江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接见了潘大使,以及使馆参赞李银堂、二等秘书张存良和三等秘书赵志祥。

接见后,江主席留下潘大使单独谈话。潘大使问:“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我和驻南斯拉夫使馆人员交了一份答卷,也不知道江主席、党中央是否满意?”

江主席答:“满意,很满意。”他接着说:“平时往往看不出来,只有在关键时刻,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才显出一个人的本色......”

许杏虎、朱颖、邵云环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三位烈士均被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6月11日,北约停止了对南联盟的轰炸。

6月20日,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全部撤离科索沃。

2001年4月1日,米洛舍维奇正式被捕。同年6月28日,被引渡至海牙国际法庭。2006年3月11日,在海牙监狱内猝死。

2000年10月24日,潘占林大使从使馆离任。临行前一天晚上,潘大使特意来到老使馆,百感交集,向这座千疮百孔、残破不堪而又同馆员患难与共的老使馆鞠躬告别。

在北京,三名烈士的墓碑前,每年的今天,都摆满鲜花。

在贝尔格莱德,每逢纪念日,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馆员均前往我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烈士。

潘大使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无法忘怀,真的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是啊,大使,我们都没忘。

真的是忘不了,不能忘,不敢忘。

意难平......

【注】本文文字、数据、照片均引自相关人员回忆录、学术文章、新闻报道、官方网站等公开材料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