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日报数字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海旅游后的感慨说说图片 北海日报数字报

北海日报数字报

2024-07-03 20: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抗日战争,是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各地兴起。

  1931年底,广州大中学校举行了示威游行,向国民党西南政务委员会请愿,要求政府对日本宣战。接着,广东各界民众抵抗日本侵占东三省大会召开。这些消息传到北海后,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北海地区青年学生首先起来响应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各界民众举行了抗日示威游行,大街小巷贴满了抗日标语。从此,拉开了北海抗日救亡运动的帷幕。

  中共北海地方组织的重建与发展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北海地区按照广东省党组织的要求,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努力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先后派合浦籍的共产党员张进煊和北海籍的共产党员赵世尧从广州回北海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和重建北海党组织的工作。

  1938年4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在合浦廉州阜民南路“有生号”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宣传成立中共合浦县特别支部。随后,北海、廉州、白石水、公馆、西场、寨圩等地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党员发展到100多人。11月,中共西南特委组织部长周楠在北海中山东路朝阳里“桂园”主持召开中共合浦特支扩大会议,宣布成立中共合浦县工委。1939年初,日军先后占据了涠洲岛和海南岛,广东省委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钦廉地区党的领导,决定把合浦县工委扩建为合浦中心县委。广东省委还通过中共东南特委派东莞中心县委书记李士洋回合浦筹建合浦中心县委,以便进一步发展钦廉地区党的组织。2月,李士洋在廉州篓行街石桥李屋主持召开中共合浦县工委扩大会议,成立中共合浦中心县委,领导合浦(含北海、浦北)、灵山、钦县、防城四县党组织。

  为了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等政治主张,1939年4月,合浦中心县委常委张进煊授意合浦抗先总队党小组负责人陈任生,设法召开一次全县的抗日青年代表大会,以显示抗日民主的力量,鼓舞抗日军民的斗志,进一步推动全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经过前期的不懈努力,5月4日至6日,合浦县抗日青年代表大会在张黄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如期召开。会议通过了军民合力惩办贪污、严惩走私、防奸和保卫北海等有利于团结抗战的决议,并提出筹备成立全县青年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即全县青年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向各县市、乡镇青年发出通电,号召全体青年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有力地推动了钦廉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会后,大会的决议立即变成行动,一七五师在南康镇的驻军和当地抗日救亡团体根据大会决议精神,截获了奸商从石头埠外运资助日军的一船大米,首次展开了有数千群众参加的声势浩大的反对奸商运米资敌斗争。

  由于北海地区的抗日运动在合浦抗日青年代表大会召开之后更加蓬勃发展,其声势之大、人数之多、群情之激昂,令国民党合浦当局震惊,并认为这一定是共产党从中组织和领导。因此,国民党合浦当局采取了跟踪、监视、密报等手段,密切注意共产党的动向。1939年6月16日晚,正当合浦中心县委领导成员李士洋、陈任生、张九匡、利培源等聚集在县委机关驻地——廉州儒家巷蔡屋阅读机密文件时,被国民党一七五师便衣队包围。李士洋等5人被拘捕,县委机关被破坏,使北海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由高潮转入低潮。这就是合浦儒家巷事件。

  8月,东南特委组织部长温焯华在合浦县白石水(今属浦北县)金街小学召开中共合浦县委扩大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委领导,恢复成立中共合浦县工委。1940年5月,根据中共南路特委关于把合浦县工委改为合浦中心县委的决定,恢复中共合浦中心县委,开展白石水武装自卫斗争,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武装镇压进行武装自卫。1943年3月,中共南路特委决定撤销合浦中心县委,改为单线联系,实行特派员制,由南路特委委员、宣传部长杨甫兼任中共钦廉四属特派员,直接领导钦廉地区的党组织。至1944年秋,北海地区的党员发展到600人。

  抗日救亡群众运动蓬勃发展

  在抗战初期,为了与抗日救国形势的发展相适应,加快中共北海地方组织的重建与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加强党的领导,是当务之急。而中共北海地方组织如何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在国民党统治区贯彻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担负起团结人民、领导人民抗日救国的重任,并推动北海国民党当局实行抗战的政策措施,成为最主要的任务。

  1938年初,抗日救国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北海人民也积极投入这个运动中。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舰艇、飞机不时炮击轰炸我国沿海地区,北海成为抗战的前线。

  同年3月,在以赵世尧为首的北海党组织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取得国民党当局的支持,以北海区署的名义,召开了全市的机关、学校、团体、驻军和社会贤达代表的联席会议。与会代表出于崇高的爱国情怀,一致同意成立一个全市性的支援抗战的领导机构——北海民众抗敌后援会,以便进一步发动北海各界人民进行各种支援抗战工作,开展抗日救国运动。与此同时,合浦县也推动国民党当局成立了合浦民众抗敌后援会,以便发动合浦各界人民进行各种支援抗战工作。北海和合浦民众抗敌后援会的成立,表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在北海形成,预示着北海抗日救亡运动新阶段的到来。

  北海民众抗敌后援会成立后,为了深入发动各界民众支援抗战,分别组织成立北海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北海工人抗敌同志会(简称工抗会)和北海妇女抗敌同志会(简称妇抗会)。与此同时,合浦民众抗敌后援会也组织成立青抗会、工抗会、妇抗会,深入发动合浦各界民众支援抗战。北海民众抗敌后援会还发动各救亡团体联合组织了救护队、募捐队和壮丁队,并组织成立对日经济绝交委员会等组织团体,抗日救亡群众运动团体空前壮大。

  龙潭抗日根据地创建

  坚持敌后抗战,开辟敌后战场,不仅使敌人不能稳定地保持其占领地区,而且是对正面战场的有力配合。然而,要在敌后开展并坚持持久广泛的游击战争,就必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作为保存、发展和消灭敌人的战略基地。

  1938年9月,日军占领涠洲岛后,日军舰艇封锁了涠洲海面,烧毁200多艘渔船,随时有在北海登陆的可能,所以北海党支部要有打游击战的准备。10月,广州失陷后,日军舰艇再次封锁涠洲海面,北海不断遭日机轰炸。北海党支部根据广东省委关于深入农村、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发展党组织,开展游击战的指示,决定创建北海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时,中共党员林朗天从福成返回北海,与北海党支部负责人郭芳、卢传义、庞自等商议创建敌后根据地的有关事宜。经过商议后,北海党支部决定在林朗天的家乡——龙潭村创建敌后根据地。

  当时,龙潭村多为贫苦群众,思想比较纯洁,易于提高阶级觉悟,发展党的组织,建立稳固的农村阵地。于是,北海党支部积极筹划,准备从农村教育入手,扎根农村开展建党的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

  1939年1月,郭芳以平民小学校长的身份,到龙潭开展农村工作。2月,经过紧张筹备和广泛发动之后,平民小学在龙潭村林氏宗祠开办,学生免费入学,不限年龄。与此同时,举办成人夜校,动员成人夜间到学校读书、座谈,以便了解农村情况,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革命道理,提高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为龙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群众基础。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龙潭抗日根据地从龙潭党小组扩建为龙潭党支部,发展当地百姓数十人入党。当时,沿海一带的渔民、农民最怕日军登陆后奸淫掳掠、杀人放火,因此群众积极要求组织队伍抗日自卫,龙潭党支部经过讨论决定并组建了龙潭抗日联防队。随着队伍的不断发展,龙潭沿海的全部警戒任务均由龙潭抗日联防队担负。至此,龙潭抗日根据地基本建立起来了。

  反运米资敌斗争

  1939年,日军攻占了涠洲岛和钦州、防城、灵山等地,控制了北海海面和钦州湾。日本侵略者战线拉长,后勤供应日趋困难,急需大米等战略物资补充供养。合浦国民党政府的各级军政官员不思抗日,反与见利忘义的卖国奸商沆瀣一气,在合浦各圩镇高价抢购大米,从水陆两路偷运出境,资助日军,大发国难财,导致米价暴涨,市场上原本1角钱1筒的米,竟疯涨至4角至7角1筒。

  靠卖苦力挣一餐吃一餐的贫苦群众无力买米下锅,断炊挨饿,甚至饿死,有钱买米的人,有时也在圩场上买不到米。合浦爱国民众群情激奋,在中共合浦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先后在廉州、南康、石康、小江、寨圩、西场、沙岗、多蕉、白石水等圩镇上发起一系列反运米资敌、反汪派、反逆流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史称“合浦米案”。

  “合浦米案”历时半年之久,参加人数之多,涉及地区之广,在北海地区是史无前例的,它标志着北海地区革命斗争高潮的到来,在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参加反运米资敌斗争的部分共产党员和群众骨干也付出了惨重代价,西场、小江两地的反运米资敌斗争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武装镇压,共产党员和群众骨干有的被逮捕,有的被判刑,有的遭暗杀。随着运米资敌与反运米资敌的斗争愈演愈烈,中共合浦中心县委决定汲取西场、小江等地反运米资敌斗争惨遭镇压的教训,于1940年5月组织起一支千余人的民兵队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武装镇压实行武装自卫,利用白石水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地形复杂,易于开展游击战争的有利条件,迎头痛击来犯之敌,三次挫败国民党顽固派的重兵围剿,书写了合浦反运米资敌、反汪派、反逆流斗争的辉煌篇章。

  武装起义风起云涌

  1944年11月24日,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中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临委的指示和南路的斗争形势,中共南路特委决定在南路发动全面武装起义。其中,南康武装起义、公馆白沙武装起义、西场武装起义、涠洲抗日武装起义等著名事件,均被后人所铭记。

  1945年1月,钦廉四属党组织联络员兼军事特派员阮明向南康党组织负责人陈符隆传达南路特委关于举行武装起义的指示后,陈符隆迅速做好举行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2月3日,正逢南康圩日,起义人员陆继集结在陈符隆的商铺“质兴隆”周围待命。当晚8时,起义队伍冒着寒风和大雨,勇猛地冲进敌营。经过20多分钟的激烈战斗,共毙伤顽军10多人,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9支,弹药一批。但是,起义队员张义生、林祥勋、林祥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在转移途中,起义队伍被簕鸡水、水门滩反动保队袭击,钟逢适、钟逢仁不幸牺牲。南康武装起义打响了钦廉四属武装起义的第一枪。

  1945年1月,公馆区特派员谭俊从南路特委回到合浦后,赶往公馆召集党员骨干召开会议,向公馆、白沙的党员传达南路特委关于举行武装起义的指示。公馆、白沙的广大党员听说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后,大家热情高涨,纷纷积极行动起来,加紧联络进步群众,筹集枪支弹药和经费。在短短几天时间里,起义队伍就筹集各种步枪20余支,手枪10余支,手榴弹、子弹一大批。因传闻国民党合浦县自卫大队将开往公馆,形势对举行武装起义十分不利。因此,经过公馆、白沙武装起义指挥部研究后决定,除内线的同志继续在原地隐蔽之外,公馆、白沙的起义队伍改变原定计划,全部奔赴白石水,参加白石水武装起义。

  1945年2月上旬,南康、公馆、白沙、白石水、小江等地的武装起义,震惊了国民党合浦县当局。因此,国民党合浦县当局对尚未发动武装起义的地区严加防范。由于西场党组织接到南路特委关于举行武装起义的指示较迟,这时西场属于尚未发动武装起义的地区。为了防止西场群众发动武装起义,由西场镇自卫队和保队轮流值夜防守西场圩四周的闸门。3月12日下午4时左右,西场武装起义按预定计划举行,突击队员很快就缴获了80多支枪和一批子弹。起义成功后,参加西场武装起义的党员30多人,群众20多人,从俘虏中吸收参加起义队伍的20多人,共有70多人的队伍连夜胜利撤到东坡附近的村庄,并有群众纷纷要求加入起义队伍。这时起义队伍共有100多人,整编成立西场大队。

  1945年夏,占据在北海东南36海里的涠洲岛的日本侵略军大部分已撤走,剩下30多名日军和一些台湾籍士兵(以下称台兵)把守在几个据点里。当涠洲岛民得到海口日军司令部来电,令驻涠日军杀尽岛民后撤往海南岛的消息后,岛上进步青年郑仁甫、潘荫琪等人密谋,决定发动岛上民众报家仇、雪国耻,伺机发动起义,抢先动手消灭岛上日军。6月19日深夜,起义人员共60多人手持大刀、渔叉、禾叉、长枪等武器第三次聚会在三婆庙里,得知驻岛日本军队司令官斋滕带10多名日本兵前往海口,此时岛上仅剩20多个日本兵。日军的力量正处于薄弱环节,正是起义的大好时机。于是,起义领头人郑仁甫作了简短的战前动员,宣布举行武装起义。起义队伍分为5个战斗小组,分头向各自攻击的目标出发。经过激烈战斗,摧毁了日军司令部、哨所、武器库等9个据点,全歼岛上日本侵略军,而起义军只伤2人,取得了抗日武装起义的胜利。

  涠洲岛抗日武装起义的胜利,震撼了大陆沿海各地,它作为北海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载入史册。至此,北海地区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文中资料由北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