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方言使用传承的现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方方言的发展趋势 媒体关注!方言使用传承的现状

媒体关注!方言使用传承的现状

2024-07-16 2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方头条》:社会大众学习使用普通话,可以克服交际困难,促进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交流。保护地方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方言,也应该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据调查,目前上海18岁以下本地青少年对方言的驾驭能力每况愈下,大多数只能听懂不会讲。

02

方言的式微会直接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承

《北京青年报》:方言或许不会彻底消失,但作为交流的语言工具,如果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窄化,变成少数人掌握的语言,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更重要的是, 方言的式微还会直接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承。我国各地的戏曲有上百种,每种 地方戏都是以方言为基础的,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不会讲、听不懂方言,这些戏曲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就无从继承。

《澎湃新闻》:方言不仅拥有独特的发音,还是 地方思维与文化的传承方式。比如,很多方言都有区别于普通话的专有词,广东话的“埋单”,上海话的“白相”,不仅是表达形式的特殊,还深刻地体现了地方思维习惯和地域特色。方言还是许多文学家的灵感源泉,陕西作家贾平凹的《秦腔》、上海作家金宇澄的《繁花》等当代名作都有明显的方言痕迹。

《东方头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和方言。现代城市虽然海纳百川,但是并不等于丢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特色。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假如方言失传,可能让城市变成一个文化沙漠,变成一个没有文化灵魂的地方,其文化发展也注定会受影响。

03

明确使用环境,普通话和方言可以相得益彰

《北京青年报》:事实上,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不仅并行不悖,而且可以相互促进。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二者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在不同的维度发挥各自作用。普通话可以吸收方言中的词汇,丰富表达;方言可以借鉴普通话的注音方式,方便传承。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建议推动方言进课堂,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中小学开展汉语方言文化传承课程建设。“方言进课堂”旨在让孩子们学习方言了解地方文化,通过了解地方文化熟练掌握方言。只有孩子们讲得好方言,才能记得住乡愁。

《澎湃新闻》:一个人掌握普通话,与其是否学习和使用方言,并非天然的矛盾。一些城市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忽视了对 方言环境的保育。学生在校园里固然要说普通话,但校园外的家庭成员交流、亲友交流中,方言完全可以成为日常沟通用语。同样,一个地方的主流媒体应当使用普通话,但不妨开设讲方言的电视广播频道、视频网站,让热爱方言的本地人找到归属。

诚然,越是外向型的城市,在保育方言环境的过程中就会面临越大的压力。比如,在本地人与外地人混杂的工作环境中,如果本地人在工作场合经常使用方言,就会影响同事之间正常沟通。因此,真正善待和热爱方言的人,也 要注意使用方言的场合,如果不区分场合地使用方言,反而会制造分歧,对方言传播造成伤害。让更广大的人群理解和容纳方言,才能守住方言的命脉。

《东方头条》:近年许多地方在 建立方言档案,希望将方言传承下来。比如,此前据媒体报道,2018年4月,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开始,要用录音、影像留住祖先的声音。并以县为单元建立方言数据库,解密陕西方言密码,全面保存“陕西记忆”。上海专家倡议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在 课外时间说上海话或其他方言,全市 公共交通上要有上海话报站,电台和电视台开设 上海话频道,并对上海话书面语开展正字和正音活动。

同时,必须要正视的是,一个地方在传承方言文化的同时,仍应该重视推广普通话,否则,就有可能患上“文化自闭症”,认为本地方言是最具优势的本土文化,从而走进了排斥外来语言、甚至普通话的文化误区。必须要厘清的是,推广普通话是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明确规定。因此, 要求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应该使用普通话。

内容来源:教育部官网、《北京青年报》2020年6月3日A02版《既要普通话,也要方言课》、《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方言可以小众,但不能断了根》、《东方头条》客户端《东方时评|推广普通话与传承方言,两者不可偏废》

题图来源:百度图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