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精神科医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大六院最好的精神科大夫是哪位 成为精神科医生

成为精神科医生

2024-07-04 08: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刘琦 刘丽君 精神卫生686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老院(简称“北大六院”)坐落在花园北路,和旁边的北医三院相比,显得十分狭小。然而,这里却是精神专科医院的顶级医院之一,收治来自全国的精神科疑难杂症,也是临床医学生进一步选择精神科专业的学习首府。

从实习医生到主任医师,刘琦医生已经在北大六院工作了二十多年。每日查房看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带教、出门诊以及作为科室副主任承担一些科室管理工作,她的工作十年如一日。病房的住院医三个月或六个月轮转一次,经她带教的住院医也有几百个了,几乎没有住院医不喜欢她。作为住院医,笔者和几位伙伴出于对刘琦老师的好奇采访了她,想知道她是怎样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以及她走过的道路。以下是采访过程中刘琦医生的讲述。

我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是临床医学专业,差了几分没有上,被精卫系录取了。本科是精神卫生专业,5年制,毕业之后就留下来了。本科阶段有半年精神科实习,那时候实习就像现在住院医规培一样,也是在上级医生指导之下就开始管床了,当时一个人管十几张床,病人的住院时间基本都在3个月左右。

我上大学比较早,实习那会儿才21岁。对当时管的第一个病人和第二个病人的情形一直记得特别清楚。第一个女病人是抑郁症,上级医生指导用了舒必利,很快就好转了。第二个病人也是女病人,诊断抑郁症,但是上级医生这回指导用了马普替林。当时的我很疑惑为什么差不多的病情,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药物治疗。之后过了十多年,有一次门诊有一个女的抓住我,说:“刘大夫,你好啊!”。我一下就认出来是我管过的第二个女病人。她说,十几年前那次发作住院恢复得特别好,后来没有复发过。我特别激动,觉得把病人治好这么多年感到非常开心。

也有一时治疗不理想、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有个患精神分裂症30多年的老太太,住院一段时间病情逐渐平稳了,用了几种药,舒必利、奋乃静等等,都是当时的常规用药。住院期间她和别人接触交流也很好。突然有一天她大发雷霆,各种骂人、言语攻击,各种被害妄想的内容如滔滔江水。当时我都傻眼了,一方面是第一次看到病人非常激烈的状态,而作为医生,自己成为病人攻击的对象;另一方面,对病人可以突然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变成截然相反的另一个状态感到十分震惊。

这个职业吸引我的一个原因是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好奇。从这个角度来说,患者则是那些无私地向我们展现他们内在精神活动的人。在5年的住院医阶段,每个病人要出院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怎么这么快啊!病人还没完全好呀,现在出院可以放心吗?我想知道的还没有完全了解、我还有好多话想对他们说呢!直到后来出门诊了,才了解到病人在门诊还会继续恢复、慢慢好起来。

那时候北医有一个很好的制度,三年的优秀住院医可以通过考试读统招博士,所以我当时通过这种方式考的博士,2003年博士毕业,从住院医升为主治医。一晃十八年过去了。2004年到2005年期间我到哈佛访学,期间学习了很多跨文化研究,尤其是关于诊断标准在华裔和白人之间的不同表现。

拿“抑郁”来说,比如有的人会说我比较“down”“depressed”或者“sad”等等,我特别不理解那个sad到底是什么,是心情不好?难过?悲伤?受挫?痛苦?或者是失望?这些都是心情不好,对吧?我个人没有“抑郁”这样的体验就很难理解,只是通过理性来学习。大概有了十年的临床经验之后,我才逐渐有了自己对抑郁的理解,当我听到病人用他自己的负性语言表达的时候,我就会理解到,噢~他这个是抑郁。

在哈佛的这段学习经历对我影响特别大,在对精神病学还不是那么了解的时候,通过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从社会学视角去看待精神疾病。了解到不仅是精神科医生、精神科从业人员,还有其他人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关注精神疾病患者。另外就是参加中德班学习系统式心理治疗,从给我们讲课的教员那里学习到,即便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也可以从康复治疗或各种心理治疗等方式中获得整体功能的改善。于是我的视角也不仅仅局限在药物治疗和住院治疗中了,在工作中我也会和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合作。

从住院医升到主治医之后,教学也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实习的时候,那会儿在北医三院,带我的老师非常耐心仔细,会事无巨细地说清楚,后来我也希望自己以老师为标准去带教。我觉得教学工作和临床工作一样具有魅力,对我来说,每一位同事、住院医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个人都不一样。跟住院医互动也是了解年轻人的一个方式,可以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风格是什么样的,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和小的文化氛围里是如何融合的。为什么会选择精神科?他们喜欢什么、有什么样的特长和特点等等,我都很感兴趣。

教学工作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成就感。印象深刻的是,曾经有住院医和我反馈说:“以前从来不知道工作可以这么愉快,不用那么严肃,工作也都做好了。”对我自己而言,在北医六院接受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奠定了我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非常坚实的基础,我的老师对我的启发非常重要,指引我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坚定地往前走。我也希望把自己所接受到的教育和培训、我从医多年的经验,还有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坚持传递给后来人。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刘丽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受访者:刘琦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编辑||徐佳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