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郑春开教授打破全国马拉松纪录的神奇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马拉松纪录多少 北京大学郑春开教授打破全国马拉松纪录的神奇故事

北京大学郑春开教授打破全国马拉松纪录的神奇故事

#北京大学郑春开教授打破全国马拉松纪录的神奇故事|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55年秋季,他进入北大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物理专业新生特别多,250多人,分9个小班,不知何故,学校指定这个从小县城来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郑春开为55级级长兼一班班长。1958年暑假学完三年,物理专业分专门化,他分配到设在中关村科学院内的一个秘密单位,称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学习原子核物理。这个研究室高度保密,是1955年8月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专门建立的为我国研制核武器培养核科技人才单位。直到1958年底这个研究室改称原子能系(1961年又改称技术物理系),之后才对外公开。1959年8月、他毕业留校任教,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并负责筹建“受控热核聚变”新学科。

他在北大学习、工作了60多年,未名湖给了他知识、智慧与力量,未名湖给了他科学灵感、坚强毅力和创造精神,取得了许多学术成就。本文仅着重讲述他在北大鲜为人知、神奇的体育故事:万米赛跑创纪录夺冠和马拉松赛跑打破全国纪录的故事。

在长乐中学时,他家庭贫苦饭都吃不饱,因而身材瘦小,看不出有什么体育天赋。高考前夕,省教育厅推荐他为留苏预备生候选人,高考资料上报北京,就因为他体检时体重太轻(只有39公斤)而落选。但他高考成绩优异,按原报的第一志愿、为北大物理系录取。谁也不会料到,这个农村来的光脚丫小个子,后来竟会成为北大万米冠军和马拉松记录的首创者,而且还打破北大万米赛跑记录和全国马拉松记录。

他身材虽然瘦小,到北大后享受助学金,生活无忧,吃饭不要钱,而且饭随便吃,副食又很好,体重增加很快、个也长高了些。他喜爱运动,每天下午课后都到操场参加体育锻炼。1957年春天,一堂体育课3000米赛跑测验,意外地显示了他长跑才能。当年“劳卫制”二级最难达标的项目就是男子3000米赛跑,12分30秒跑完全程才达标,对一般同学来说难度很大。测验时他却轻松地把全班同学远远甩在后面,仅用11分12秒跑完全程,比原定标准快了1分多钟,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惊讶!

过不久,每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在东操场举行,物理系给他报名参加5000米比赛项目。事先没有告诉他,当天上午他在宿舍念书,觉得累了才去操场看校运动会。一到操场,物理系学生会的干部看见他来了特别高兴,拉着他说“给你报了5000米比赛,11点就开始,你赶快去签到、准备上场”,还给了他一双跑鞋。他说,“你们怎么没告诉我啊!我从来没跑过5000米,也没穿过有钉子的跑鞋,在福建时都是光脚丫跑步!”当时在场的许多同学起哄“你就跟着人家跑呗”,他就这样被同学们推上了赛场。第一次穿有钉子的跑鞋跑5000米,感觉挺新鲜,跑的时候没压力、一路轻松,12圈半也很快到达了终点,成绩18分19秒5,首次参加校运动会,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居然获得5000米赛跑的亚军。

在这次校运动会上,他的长跑才能被体育老师发现,赛后长跑队教练马上找他,要他参加学校田径队,从此他开始了正规的长跑训练。长跑队的正规训练强度很大,开始时他很不适应,每天都练得精疲力竭,腰酸背疼,真有点吃不消。他从小生在农村,经受过艰苦生活磨练,过了几周对长跑队的高强度训练慢慢地适应了,而且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由于当时提倡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即“三从一大”方针),经过一段系统、正规的训练,尤其是经过冬训大运动量锻炼,他的长跑能力和运动成绩迅速提高,在1958年各种体育比赛中屡创佳绩。

1958年4月初,在物理系运动会上,他以17分13秒6成绩打破5000米赛跑校记录。5月3、4日,北大60周年校庆运动会,他报名参加5000米和10000米两项比赛。第一天的5000米比赛,成绩提高到16分51秒8,得亚军。第二天参加万米赛跑,以35分25秒2成绩获冠军,过去北大很少有人万米成绩进35分的,比第2名(上届万米冠军)快了1分20秒,当时校刊记者拍摄下他在万米比赛终点撞线瞬间的照片,后来送给他做纪念,至今这张照片他还珍藏着。

1958年北京大学运动会,郑春开万米赛跑夺冠

接着5月18日、每年一度的北京市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矿业学院举行,他代表北大参加万米比赛,和部分参赛的国手同场较量(当年没有专业的国家队,国手都散布在各个大学,包括体育学院),结果他拼过体育学院选手,获万米赛跑第4名的好成绩,当时在终点看台上、56年调干考取清华大学的长乐一中黄鹏翔老师扔下苹果慰问他。6月在北大东操场与准备参加全军运动会的空军代表队进行田径对抗赛,他获得冠军,并以34分15秒8的优异成绩打破北大万米赛跑记录,进入34分这一罕见的门槛。这个纪录在北大保持了22年,直到1980年5月,才被在北大法律系就读的 芬兰留学生艾汉生打破。

他跑马拉松,真有点偶然。当时马拉松这个项目鲜为人知,要跑42公里195公尺的超长距离,简直难以想象。1958年5月24日下午,他刚到东操场训练,突然教练员找他,说化学系一位 同学想跑马拉松,他想得一个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是5小时跑完全程,让郑春开做伴陪他跑,他也没多想就答应了。这算临时的马拉松测验赛,没做什么准备、就在第一体育馆西边未名湖畔的水泥路上起跑,路线是沿未名湖北岸、经过北大办公楼、图书馆、几个教学楼,绕校园一大圈,回到未名湖畔起点,这样一大圈2000米多点,一共要跑21大圈。测验从下午3点半开始,跑几圈后天气就逐渐凉快些,因为就两人跑,没过多久,他就把化学系同学拉下很长距离,2000米一大圈,谁也见不到谁,实际就是一人单独跑,只有当一人超过另一人一大圈时,才擦肩而过一次。头几圈路上还有一些跑步的学生,过了6点,就剩下他们两个跑马拉松的,路上去图书馆上自习的同学见到他们还在“傻跑”,都投以疑惑不解的目光,怎么还不去吃晚饭?他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同学是在为北大开创马拉松项目而奔跑啊!就这样,郑春开表现出坚强的毅力、途中既没喝水、也不停顿、只是一圈又一圈地跑。他想路程再长总是有限的,只要坚持不断地前进,总能达到终点。晚上7点左右 ,他终于胜利跑完全程。到达终点时,著名的国家裁判林启武教授已在未名湖畔的终点处迎候,为他检查身体状况、一切正常后确认成绩,结果郑春开以3小时25分5秒成绩,首创北大马拉松赛跑记录,这一成绩比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还快了近5分钟, 不久郑春开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二级运动员证书和证章。化学系尹恩华同学,用了4小时27分40秒2 也顺利到达终点,他也如愿以偿地获得国家三级运动员称号。后来郑春开说,“我非常感谢尹同学,由于他的倡议,北大才举行了第一次马拉松赛跑测验,我才有机会踏上马拉松征途。”第二天学校广播台播出了这次马拉松赛跑消息,并在1958年5月30日北大校刊上,以“我校第一次举行马拉松跑,郑春开、尹恩华同学胜利跑完全程”为题做了报道,在学校引起了巨大反响,同学们才第一次听说马拉松赛跑项目,此后马拉松运动在北大逐渐开展起来。

国家体委颁发的郑春开等级运动员证书

运动员成绩登记表

此后,学校长跑队组织耐力超强的队员进行马拉松赛跑训练。每天下午4点先在操场进行一小时增强力量或专项技术训练,然后从北大操场出发、到香山公园门口往返的越野跑,路程有20多公里(超过半程马拉松),大约一个半小时跑回东操场。长跑训练相当艰苦,也很枯燥无味,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进行精神调节、苦中取乐。例如,为了增强竞争性,提高训练效果,在北大与香山往返的沿途,他们不断地寻找前面骑自行车人作为追赶目标、与其较量,结果胜利者往往是北大长跑队员。又如,为了加强“营养”和补充水分,他们跑到香山公园门口折返时,花2分钱向摆地摊农民买个北京特产“心里美”萝卜,边啃边往回跑,心里美滋滋的,浑身都有劲儿。长跑队员在越野跑的过程中,也常发生一些状况或遇到一些趣事,这也给他们枯燥的训练增添了许多乐趣。有一天跑香山回程路上,经过 颐和园附近西苑时,一位 高度近视的队友,因路上人多、跑的速度又快,不小心撞到路旁提着小篮鸡蛋的老太太,鸡蛋打破不少,大家一起凑上1块钱赔偿了事。长跑训练贵在坚持、风雨无阻,哪怕严冬下雪,也自觉地训练。由于刻苦地坚持正规系统的训练,再加上教练员的悉心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绩得到迅速提高,在一系列马拉松比赛中取得佳绩。

1958年12月14日北大举行规模盛大的冬季马拉松比赛,有百多人参赛。因为郑春开已跑过一次,有点经验,体力分配比较合理,目标奔着打破全国记录。最终他以2小时48分49秒成绩,打破1957年安徽张亮友创造的2小时52分34秒6的全国记录,同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并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破全国纪录”奖章和“一级运动员”证章。奖章与证章现为北大体育博物馆收藏。

《北京大学体育辉煌百年图史》郑春开破全国马拉松纪录的奖章和国家一级运动员证章

2018年,北大120周年校庆出版了一本大型画册 《北京大学体育辉煌百年图史》,郑春开体育业绩相关的三张照片分别在 “代表队冠军录”和“关注体育的著名学者名人”两节收录登载,被收录的“ 著名学者名人”共 24名,按资历年龄排序、郑春开名列第十,排在他之前的老前辈有:李四光、钱三强、蒋百里(钱学森夫人蒋英的父亲)、胡适、顾孟余、季羡林、侯仁之等,他们都是我国重量级学术大师和大名人。当年他们在北大举行的运动会上分别担任过北大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裁判长、裁判、军事体育教官、运动员等。郑春开有机会与他们同框感到万分荣幸,这也是长乐一中的骄傲!

关注体育的著名学者名人,从上至下第四排左一郑春开(排名第十)

1959年3月,郑春开先后两次参加重要的马拉松比赛,成绩又进一步提高。3月上旬,他代表北大参加北京市高校马拉松比赛,起点在清华大学礼堂,经过香山跑到西郊飞机场往返,获得第3名。3月下旬,他作为北京市大学生代表,参加北京市马拉松比赛,从东直门跑到首都机场航站楼往返,成绩2小时46分16秒,比破全国记录时快了2分半钟,获得第6名。1959年正值国庆十周年,北京新建成大型的工人体育场,10月要举行“第一届全国体育运动会”。北京市体委为组团参加“全运会”,从各单位抽调优秀运动员组织集训。北大接到通知,征调中长跑队3名优秀运动员参加集训队,郑春开就是其中一位。得到通知他很发愁,过3个月他就可以毕业挣工资了,供养母亲和弟弟了。思来想去,就找系主任诉苦求助,系主任很理解他家困难,就給北大党委写了封信,以“郑春开正参加一项重要的国防研究课题”不能参加北京市体育集训,就这样化解了难题。8月15日毕业分配,郑春开被留校,并分配到原子核理论教研室,在系主任手下做研究工作。

正是由于郑春开在北大体育屡创佳绩,当时为许多北大师生所认识,至今也常有北大老教授遇见他时,还提起当年长跑和马拉松跑的情景,并关切地询问他现在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

大学几年长跑的艰苦训练,增强了体质、磨练了毅力,提高了心理素质,对他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他大学毕业后精力充沛、不畏艰难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并不断攻克科学难关打下了坚实基础。有了这一段长跑的磨练和马拉松比赛经历,60多年来,他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想起未名湖、想起马拉松,就会觉得没有什么艰难不可克服、没有什么险阻不可跨越。他从事核科学研究,经常会遇到困难,尤其遇到大量复杂计算,都需要付出辛劳与汗水,但他总当作“科研马拉松”。在他心里:“万米和马拉松路程再长,只要勇往直前,跑一步少一步、跑一米少一米、跑一圈少一圈,只要坚持,最后一定会到达终点取得胜利!”正是由于“想起当年的万米和马拉松赛跑,使我信心倍增,力量无穷,胜利完成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项目下达的各项课题。”

“我要感谢体育、感谢马拉松赛跑、感谢未名湖。未名湖是北大人的骄傲,未名湖是北大人力量的源泉。”

至今,每当他路过未名湖,脚踩湖边小路时,他都觉得浑身有劲,往往情不自禁地再到未名湖畔田径场的跑道上,寻找当年训练的脚印和流下的汗水,回味艰苦的训练和胜利的喜悦,这就是他历经半个多世纪“未名湖畔马拉松情缘”。

郑春开也经常代表北大参加集体体育项目比赛,为北大争光。

2008年4月30日,适逢北大校庆110周年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数100天,以郑春开为代表的几位老运动员倡议:北大举行“庆华诞、迎奥运”象征跑,北大有关领导部门接受倡议,并举行活动。起跑前,请天安门国旗队参加举行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

郑春开在活动主席台留影

参加活动的队伍等待出发

郑春开到达终点时,与奥运吉祥物合影留念

请天安门国旗队参加升旗仪式

【故事延续】

当年在运动场上竞争对手、北大清华两校运动员,后来由于工作关系、有的成为好朋友。21世纪初,有老运动员倡议,当年的竞争对手,今日何不携手畅叙友情?倡议举行北大清华老运动员联谊会,受到许多老运动员的热烈响应。于是确定每年元宵节,两校轮流坐庄。几十位年过古稀的老运动员相聚一起:回忆半个世纪老运动员无私奉献取得的杰出成就的喜悦;退休后发挥余热过上幸福晚年的生活趣事。联谊会成功举办了十届,由于老运动员年龄逐年增大,多数已年过八十、甚至超过九十,考虑老人安全、联谊会活动举行十届后不再继续,最后巧妙地称“联谊会闭幕式”方式结束了。每届联谊会活动都邀请一些体育界名人和嘉宾参加,为活动增色不少。尤其是2011年,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原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先生应邀到场。何先生特别赞赏北大清华两校老运动员,说你们两校都是世界知名学府,两校学生都是全国选拔出来的最优秀学子,你们日常不仅完成繁重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毕业后成为国家栋梁,而且是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锻炼、在体育上创造优异成绩的业余运动员,难能可贵!这应该是我们发展体育的正确方向!于是两校老运动员请何先生题词,他欣然命笔:“不与教育结合的体育有如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全面、瘸腿的教育”,这一题词是对两校老运动员走过的道路充分肯定!何先生与郑春开交流时,知道他不仅努力学习核科学并为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体育运动上屡创佳绩、还打破全国马拉松纪录,对此他非常赞赏并举杯致贺!

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原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题词

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原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与郑春开互致问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