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欧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勃艮第公爵图解 竞逐欧陆

竞逐欧陆

2023-10-20 01: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百年战争是中世纪最著名的战争之一,极大了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百年战争中,英法斗智斗勇,竞相变革,为许多军事爱好者所津津乐道。这篇文章,我们将向大家讲授百年战争中的英法军队变革,上半篇是英国篇,下半篇是法国篇。

 

上一篇,我们讲到了百年战争前期英国的胜利。1360年,法国王太子查理与英国签订屈辱的《布勒丁尼条约》,将卢瓦尔河到比利牛斯山的大片土地(如图所示),割让给英国,赔款300万银法郎,英王释放约翰二世,并取消对法国王位的要求,百年战争第一阶段结束,百年战争前期,英格兰军队靠“步兵革命”取得了辉煌胜利。1369年,经过五年准备,法军开始反攻。法军在查理五世(即王太子查理)和名将贝克朗·杜·盖克兰指挥下,开始使用“间接战略”对抗英军。具体来说,盖克兰总是集中主力攻击孤立的英军城镇和堡垒,袭击英军的后勤车队,破坏英军的通信系统,并采用无规律的突袭以消磨英军的士气。当进行围城战时,盖克兰也不会一味强攻,经常采用劝诱、贿赂、威胁等多种手段,使他们早日投降。盖克兰还积极发动群众,收买群众,袭击,骚扰英军,英军想打又找不着人,被法军耍的团团转尽管在正面会战无法打败英格兰战术体系,但是因为法国的国力和人口都远胜英国,又是在自己家门口作战,所以盖克兰的战略取得良好效果。法军不断对英军小打小吃,收复失地,英军颓势已现。至1380年,法军基本收复全部失地,英军退守加莱,波尔多等数个要塞,已成瓮中之鳖。不幸地是。同年,查理五世和贝特朗双双去世,法军丧失了彻底打败英军的好机会。。这样的情况下,英军无力继续作战,英法双方事实上已经停战。两国打打谈谈了十多年,1396年,双方终于签订二十年停战协定。

贝克朗·杜·盖克兰

 

此时,英国内部围绕王位的归属,也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在黑太子和爱德华三世相继去世后,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1399年,爱德华三世的孙子,冈特的约翰之子,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夺取王位,史称亨利四世,1413年,疲病交加的亨利四世去世,子亨利五世继位。亨利五世上台后不久,就重新挑起战争, 百年战争再次爆发。

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

 

(1)阿金库尔之战

法国方面,1380年,法王查理五世去世。子查理六世继位。查理六世是个“精神病”。一开始,查理六世还蛮正常的,不过,1392年就开始发病,发起病来胡言乱语。六亲不认。法国政局顿时变得一团糟。这样的精神病当然不能掌握实权,实权落在了查理六世的叔叔勃艮第公爵菲利普(约翰二世的四子)和查理六世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路易手上。路易和菲利普争权夺利,互相看不顺眼,双方分成奥尔良派(也叫阿马尼亚克派)和勃艮第派,互相拆台。1407年,菲利普之子,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干脆派刺客刺杀了奥尔良公爵路易,独揽大权,奥尔良派不服,发动武装叛乱,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爆发全面内战,法国政局陷入全面瘫痪,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

 

趁此良机,1415年,英法双方二十年停战协议到期,亨利五世立即发动对法国的入侵。8月12日,率部于诺曼底的塞纳河口登陆,围攻哈弗勒尔港(也译勒阿弗尔港)。由于城内军民顽强抵抗,英军久攻不下。又爆发痢疾,死伤惨重,一个月后,弹尽粮绝的哈弗勒尔港终于投降,英军也筋疲力尽,死伤达数千人。英军无力继续进攻,准备进军至英国控制的加莱港(见地图)通过加莱港回国或者在此休整。法军得知消息,纠合主力,准备全歼这伙英军。

英军向加莱港进军。法军在王室总管查理·阿布莱特和大元帅布锡考特率领下,倾巢而出,决心歼灭这伙英军。10月25日,双方于阿金库尔遭遇。这就是著名的阿金库尔会战。会战中,英军故技重施,于小路布阵,占据有利地形,地形呈喇叭形,通往英军的方向逐渐变窄英军两翼由森林保护,阵前布置拒马,长弓手按锲形布置,骑兵下马保护长弓手。两军对峙4个小时,英军向前推进,前进到两三百米处停下,放下拒马。法军终于按捺不住,第一线骑兵开始向英军冲击。法军两翼的重骑兵本应迂回攻击英军的侧翼,但因为两侧的树林不得不正面冲击英军两翼的长弓阵地。英军长弓兵射出漫天箭雨。因为前几天暴雨,道路十分泥泞,法军骑士施展不开,速度大减,被英军射的人仰马翻,少数冲到阵前的骑士也被拒马扎死或者英军步兵杀死,终于不支溃败。冲乱了后面的步兵,一片混乱。二线的法军步兵发起进攻,在英军箭雨和泥泞下倒下一片。剩余步兵终于冲到阵前,已经疲惫不堪,士气大跌,与英军肉搏,手持长戟的法军步兵与手持重剑和斧头的英军步兵肉搏,显然后者具有优势。尽管法军步兵一度打退英军,甚至阵斩英国约克公爵爱德华(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打伤英王亨利五世,但是最终终于不支败退。英军反击,法军崩溃,三线法军见状,狼狈逃走,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英军大胜。此战法军唯一的战果是部分法军骑兵迂回袭击了英军营地,抢到了一些财物,但这也令亨利五世误认为有被法军包围的威胁,为了以防万一,他下令处死几乎所有法国战俘,英军以伤亡300人代价歼灭法军15000.再次取得辉煌胜利。

阿金库尔会战 红色 英军 蓝色 法军阿金库尔会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战中,由于相当一部分法军装备板甲,长弓已经不能在远距离穿透板甲,致使大量法军冲到英军阵前,与英军肉搏,尽管英军依靠勇气和纪律最终获胜,但长弓在此战中并没有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说,板甲的大规模装备将使得长弓走向没落,此战,既是长弓手的顶点,也是其衰落的开始。此战中,由于法国大量贵族死亡,反而从某种程度上扫清了改革障碍,间接加强了王室的中央集权程度,为日后的法军事改革奠定了基础,

 

 

(2)奥尔良的围攻与圣女贞德

战后,在内战中失势的勃艮第派见风使舵,倒向英国,法国局势更加不利。法军主力在阿金库尔会战中损失殆尽,英军和勃艮第伪军席卷法国北部。至1419年,英军已经占领几乎整个法国北部。同年,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在与法国王太子查理谈判时被奥尔良派刺杀,他的儿子好人菲利普三世大怒,次年,悍然带兵进入巴黎,软禁查理六世,与英国谈判。142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卢瓦尔河以北的土地通通割让英国(如图),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在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王王位,成立所谓英法联合王国,法国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地步。法国首都巴黎也被英军占领。1422年,黑死病爆发,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年去世,英王亨利六世继位。英国要求亨利六世也同时继承法国王位。法国爱国军民和奥尔良派拥立查理六世的儿子查理七世在南部称王,建立了偏安小朝廷,坚持抗英斗争。然而,在英军和勃艮第伪军的绞杀下,法国南部小朝廷节节败退。1428年10月,英军与勃艮第伪军围攻法国重镇奥尔良。奥尔良是通向法国南部的门户,一旦失守,英军可以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法国此时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机,

查理七世(1422-1461在位)

 

此时,著名的圣女贞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贞德出生于1412年,一个叫做栋雷米的农村,父亲为雅克·达克(Jacques d'Arc),母亲为伊莎贝尔·达克(Isabelle Romée)。她的双亲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并经营一座农场,同时她的父亲也担任了村庄里不太重要的官员职务,负责收集税金并领导看守村庄的工作。1424年,贞德遇见第一次“神迹“。她据称遇见了大天使,告诉她要赶走英格兰人,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1429年,贞德在他人的介绍下与查理七世会面查理七世当然不相信一个村姑胡说八道,派教士质询贞德,贞德竟然对答如流,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决定派贞德参与解救奥尔良,次年,贞德率军抵达奥尔良。大破英军,解救奥尔良。使得法国形势转危为安。解围奥尔良后不久,法军开始反攻同年,法军在贞德率领下屡次打败英军,先后收复沙隆,特鲁瓦,7月收复兰斯,查理在贞德支持下于兰斯加冕为法王,就是查理七世。贞德的反攻,被称为“卢瓦尔河大扫荡”。但不幸的是,1431年,贞德在贡比涅的战斗中被勃艮第军队俘虏,期间查理七世多次组织营救,但因英军看守严密失败,1431年5月23日,贞德在鲁昂被英国操纵下的教会下令以“异端”罪名活活烧死,骨灰丢入塞纳河百年战争结束后,1456年教会为贞德平反,19世纪将贞德追封为圣人。

圣女贞德

 

贞德殉难

 

尽管贞德不幸牺牲,但大大地鼓舞了法军士气,可以说成为了法国的旗帜,为法军反攻创造了条件。贞德无论在攻城还是野战,都善于使用火炮轰击,然后骑兵一马当先发起冲锋。贞德创造的“骑兵+大炮”的战术,成为法军对抗英格兰战术的法宝。也为查理七世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3)自由军团与查理七世的改革

查理七世上台之后,积极改革法军,做出反攻准备,查理七世的改革,几乎奠定了此后近百年法军军事模式的基础。在查理七世改革前,法军与上一讲介绍的英军大同小异,与英国一样,随着商品经济与货币经济的发展,在法国,骑士以服军役换取土地占有权的制度开始衰落,货币——兵役模式成为主流。然而,法国盛行庄园制度,封建体系发达,《剑桥插图中世纪史》记载,“百年战争前法国有 5 个大公国、47 个伯爵领、几十个子爵领和无数其他名义的封土,有数百个城堡,数千个庄园,共有至少 5 万个贵族家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庄园,庄园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依附农民,尤以农奴占大多数,自耕农和富农阶层(即英国的“约曼”)势力非常弱小,基本被排斥在军队之外,故而法国军队主力仍然是各类贵族,还有大量被高额报酬与战利品、战俘赎金等利益吸引到法王麾下的来自热那亚、德意志等地的雇佣兵。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法王缺少足够的直属于自己的王室军队,各国雇佣兵难以统一指挥,国内各贵族尽管装备精良,精通骑兵战术,但是羁傲不逊,一盘散沙,各自为战,不服从指挥,战时往往一哄而上,纷纷白给,如上种种,成为法国在百年战争前期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

法国庄园

 

 

查理七世上台之后,痛定思痛,展开一系列改革。首先,查理七世致力于解决所谓“自由军团”,自由军团,是百年战争期间的雇佣军团体,法语文献中一般将这些团伙称为“compagnie”(有“结伴”“群”“伙”等涵义),英语文献中称为“free company”或“free com-panion”,有时也称为“grand company”或“great company。由于战争时断时续,在战争间歇期产生大量失业的雇佣兵,由他们聚集而成的团伙,组成若干“自由军团”,在战争空隙于法国境内期间到处杀人放火,掠夺财物,强奸妇女,向周围地区收取“保护费”,甚至劫夺军用补给,击败前来围剿的官军,对法国及其西欧邻国的乡村和城镇造成严重破坏,构成了法国境内的毒瘤。存在于 1435—1444 年间的“敲竹杠者(Ecorcheurs)”更是自由军团发展史的一个顶点。1435年 12 月,法国境内所有大的自由军团在阿尔萨斯举行会议,并达成一个协议,他们以划分各自活动范围的方式对法国领土进行了瓜分。 在这次会议后形成的“敲竹杠者”竟有 1. 5 万人的规模,超过当时西欧任何君主能直接召集的人数。他们的活动成为刺激法王查理七世(1422—1461 年在位)进行军事改革的一个主要动力。

 

 

面对“自由军团”,1439 年,法国三级会议通过了一项法令,即著名的《奥尔良法令》,法令规定:只有国王才有权招募军队,未经国王授权的武装力量都是非法的。从法律上规定了自由军团为“非法”。同年的《奥尔良法令》,也规定了财政改革,将原来只在特殊情况(战时)下征收的土地税(taille),货物税,盐税变成一种固定的税收,日后成为常例,为建立常备军奠定财政基础,使得组建规模远超过去王室卫队的常备军力量成为可能。在财政大臣雅克 柯尔(法语Jacques Cœur)的帮助下,法国商人与埃及苏丹以及塞浦路斯的圣约翰骑士团(医院骑士团)缔结贸易条约,获得贸易特权,由此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他还挽救了一部分威尼斯商人在埃及被没收的财产,因此得到了威尼斯共和国的关照。法国商人依靠地中海与东方的贸易获利颇丰,除此之外,雅克 柯尔还改革货币,发展矿业,在法国各地建立商站,货栈,其巨额资本成为国王征战的坚固后盾。例如,“从 1449 年至 1450 年,雅克为查理七世从英国人手中夺取诺曼底筹措资金;在 1450 年,他又送给法王六万金币,作为围攻瑟堡的费用。雅克·柯尔的一系列财政改革,为法国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雅克 柯尔

 

与此同时,查理七世开始着手组建直属于王室的常备军队,这就是著名的“宪兵骑士”(或称敕令骑士(法语 compagnies d'ordonnance 直译为敕令军团或王法军团)1422年。查理七世组建了一支王室直属的百人常备枪骑兵卫队,这些骑兵均身着板甲,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后来经过扩充,形成了著名的“宪兵骑士”(也叫敕令骑士)。至1445年,敕令骑士扩充到1500 个兰斯(lance)(每个兰斯有 6 个人,包括 1 名重装骑兵、2 名弓箭手和 3 名轻骑兵随从,皆骑乘马匹)。敕令骑士身着板甲,训练有素,是一年四季服役的常备军,领取高额军饷,官兵都是根据年龄、身高、体能、勇气和作战能力等条件从以前的雇佣兵中选拔出来的,加上按时支付军饷和定期点名、检查等制度,使这支常备军在军纪和作战能力方面具备了超越自由军团的优势。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以“兰斯”为单位混编的敕令骑士,仍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队色彩(骑士与随从共同构成一个小型战术单位作战)。为了对抗英格兰的长弓兵,查理从平民中征募精英弓箭手,组成“法兰克弓手团”,这些弓箭手可以免除人头税,因此又被称为“自由弓手”置于王室监督和地区指挥官之下,自由弓手在其子路易十一(1461-1481在位)在位期间发展为上万人,在查理七世的努力下,大量的自由军团被“招安”,吸收进军队,少数不服从命令,顽抗到底的自由军团被法军消灭。

敕令骑士

 

在政治方面,1438 年查理七世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英语:Pragmatic Sanction of Bourges): “确定教会议高于教皇;取缔向教皇献纳第一年年俸金的制度;规定教会会议十年一次;保持法国教会自由,并同罗马隔绝。1440 年查理七世平定了在布拉格里爆发的大贵族叛乱,解除国家不稳定的因子;他重组政府,起用市民充当顾问,设立高等法院,加强了王室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对抗英格兰战术体系,弥补法军远程力量,查理七世对新兴的火器十分重视。火药在十字军东征末期传入欧洲,很快运用于军事。最早的铸造火炮1339年出现于法国,1341年有第一次实战记录。欧洲的火药尽管起步很晚,但是发展迅速。火炮,火枪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战术形式,尤其是步兵的作用。原始火炮与重型火枪其实差别不大,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火炮的性能也越来越好。14世纪早期的火炮炮管形状为花瓶状,与中国早期的火炮颇为相近,欧洲火炮的设计思路很可能直接源自中国。欧洲早期火炮主要发射长箭或长矛,火炮使用的火药量也很低。百年战争早期的134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为攻取法国北部港口加莱配备了至少十门火炮。1350年德国制造出铜锡合金火炮,射程可达数百米。1378年德国奥格斯堡的火炮炮弹重量已达120磅,射程据说打到1500米。到了15世纪初期,火炮炮身已变为管状铸铁炮筒,炮弹通常是石弹,这一时期的大型火炮通常称为射石炮(bombard)。射石炮炮筒很短,炮筒长度对炮弹直径之比(炮径比)在1-1.5之间。火药占据炮管底部向上60%的空间,石弹突出于炮管外面。到了15世纪中期,火炮的炮管变长,并开始使用青铜炮管。火药制作也有重大革新。粉末火药被颗粒火药取代,后者燃烧时间长,能令炮弹在炮筒里获得持续稳定的推力,因而具有更高的初速度。当时的火炮专家认为颗粒火药的威力是粉粒状的三倍。早期火炮由于较为笨重,通常只用于攻城。相对于中世纪晚期的坚固城堡,由于炮弹初速度较慢以及炮弹较轻,早期火炮的破坏力有限。火炮能摧毁的建筑是城堡内的教堂和民房,其威力并不比抛石机等传统攻城设备更强。但是,随着火炮技术的发展,火炮的威力也越来越大,运用大量火炮围攻城市,成为15世纪西欧军队常用的战术。

早期欧洲火炮

 

1410年的法国火炮

 

查理七世组建了直属于王室的炮兵队,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炮兵部队。由让 布罗率领。让 布罗出身商人家庭,精通物理。化学,火炮技术。1434年,布赫兄弟向查理七世提供服务。让被任命为法军炮兵总管,1439年,让成为法军火炮部队的顶尖炮手。让在1436年也被任命为巴黎的接收者,1443年成为法国财务秘书,1448年成为拉罗歇尔市长。让 布罗组建的炮兵部队,多次帮助法军围攻要塞。立下许多大功,在让 布罗的领导下,法国炮兵达到了惊人的规模,如在卡斯蒂永围攻战(1453)中,让 布罗布置300门火炮攻城,同年的波尔多围攻战中,让 布罗再次布置250门火炮。

让 布罗

 

(4)新型法军与百年战争后期法国的反攻

通过一系列改革,法军实力突飞猛进,并确立了“大炮加骑兵”的战术模式,对抗英格兰战术,1435年,经过讨价还价,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三世与法国签订《阿拉斯条约》。以保持独立为代价退出战争。失去勃艮第伪军的支持,英军的战略形势迅速恶化。1436年,法军再次发起对巴黎的反攻,收复巴黎,此后,因为一系列缘故,双方战局陷入僵局。1444年,双方签订图尔条约,停战5年。1449年,和约到期,法军立即重新开始进攻,英军节节败退,法军收复诺曼底大部分地区,1450年,英国派克雷尔爵士率军3000多人由英国本土支援诺曼底,与当地军队汇合后,迎击法军,法军以波旁公爵让 德   波旁(瓦卢瓦家族的旁系 波旁家族的祖先),布列塔尼公爵弗朗索瓦为帅,迎战英军,双方于诺曼底的福尔米尼村遭遇,即著名的福尔米尼会战,此战中,英军故技重施,用克雷西和阿金库尔的队形,背水列阵,。重装骑兵下马,成楔形在长弓手中间。长弓兵位于置好的桩子和浅的壕沟之后。阵前有拒马和壕沟,等着法军冲过来

 

法军下马骑兵先发动攻击,被英军箭雨打退,随后,两翼骑兵再次发动冲锋,也被英军打退,法军见进攻不奏效,在让 布罗的指挥下,调来两门大炮(蛇炮),对准英军阵地狂轰滥炸遭到炮火轰击的英军损失惨重,英军按捺不住,脱离阵地和工事,发起进攻,抢夺法军大炮,击退正面法军. 就在英军乱哄哄地搬运大炮的时候,布列塔尼骑兵突然从英军后面杀了过来,杀英军一个措手不及,英军大乱,布列塔尼骑士一波冲锋。将英军冲的七零八落. 先前撤退的法军也发起反攻,夹击英军,英军大败。法军生擒英军主帅克雷尔,法军大胜。战后,法军乘势攻克英军在诺曼底最后要瑟堡,随后席卷诺曼底地区。

福尔米尼会战(蓝色 法国 红色 英国)

被称为百年战争的最后一场大战的卡斯蒂永会战发生于两年后,即精罗震怒的1453年,1453年,法军以炮兵专家让 布罗为帅,发起反击,围攻阿基坦地区的重镇卡斯蒂永。法军事先占据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布置300多门火炮,还有大量的小型火炮、火门枪和新式的火绳枪进行掩护。对敌情不明的英军发起进攻,在长弓手掩护下,英军下马骑士发动进攻,法军放大炮,拉大栓,在法军火力下。英军一排一排地倒下,由于英军对所要遭遇的情况估计不足,甚至一度出现了法军开炮一次,就击中6名英军的惨状。在火炮洗礼之余,他们还要遭到大量火枪和弓弩的袭击,几乎完全被压制在敌军阵地前,抬不起头。即便是少量精锐翻越了壕沟,也会遇到法军的下马骑士和步兵。后者以逸待劳,用长柄武器或战斧,将英军打翻下去 。在英军艰苦地猛攻法军阵地时,一支由布列塔尼公爵率领的骑士部队,出现于战场附近。这1000名重甲骑兵,迅速从右翼杀出,横扫了队形紊乱的英军步兵。大量只穿轻型护具的长弓射手被骑兵冲的七零八落,落荒而逃者也惨遭身后骑士的砍杀。法军反攻,英军大败。英军主帅老将塔尔伯特被法军小兵一斧砍下首级,其子也死于乱军之中,法军大胜战后。法军夺取卡斯蒂永,并收复波尔多,进而夺取整个阿基坦地区,至1453年底,法军收复除加莱港外全部失地,百年战争最终以法国的胜利告终。

中世纪版画 卡斯蒂永会战

 

卡斯蒂永会战(蓝色 法国 红色 英国)

 

 

总结:在断断续续长达一百多年的百年战争,英法竞逐欧陆,前期英格兰以长弓为核心的英格兰战术体系的“步兵革命”,使得远程力量为西欧各国所重视,百年战争后期,法王查理七世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此后近百年法军的作战模式和法国强大的基础。“骑兵——炮兵——职业化步兵”模式也为日西欧各国所采用,西欧军队近代化的曙光,开始出现。

关联文章

扫描二维码 关注芝兰学社微信公众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