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助人自助 全人成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助人自助原则解释是什么 第十三章 助人自助 全人成长

第十三章 助人自助 全人成长

2024-06-27 16: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一项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专业化工作。深圳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即是深圳大学学生部下设的专业心理帮助机构,致力于为全校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与成长服务;同时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并作为“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执行机构,联手各级计生协竭诚为全校大学生提供爱、性与生殖健康的教育与服务。     心理辅导中心结合深圳大学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力量、多种途径的合作,在工作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工作理念:坚守全人成长的目标     美国心理辅导之父卡夫卡认为,辅导是生命的流露。心理辅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交流,是一种思想和另一种思想的相通,是一种经验与另一种经验的相溶,是一种人格与另一种人格的碰撞。 从狭义看,心理辅导就是助人自助;从广义看,心理辅导促进全人发展。深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是以人生观教育为基础,通过生活的沟通与生命的流露,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协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培养身心健全、自我实现的人。    (一)工作定位     心理辅导中心在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全人成长服务的工作宗旨;坚守以人生观教育与辅导为目标取向;坚定以建立学生健康自我形象为核心内容,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    (二)工作原则     心理辅导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六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开展心理教育与面对少数进行心理辅导相结合;坚持发展性辅导为主与障碍性辅导为辅相结合;坚持专业心理辅导与朋辈心理辅导相结合;坚持助人与自助相结合;坚持日常心理辅导与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三)机构建设     深圳大学心理辅导中心自建校以来,逐步完善机构设置,现已形成稳定的机构体系。1986年,我校成立了“心理行为指导中心”,由校长办公室直接管理和开展工作。1994年重新成立“学生辅导中心”,由一名副校长负责,隶属学生处下设专业机构,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2010年更名为“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有个别心理辅导室4间,小组心理辅导室1间,24小时心理热线兼心理辅导预约室1间,并配备常用工作设备、心理书籍和杂志等。    (四)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对象是人,客体是人的心理,这项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要求高。为此,我校积极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师资队伍。     目前,深大心理辅导中心有专职心理辅导老师3名,具有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背景;兼职心理辅导老师9名,80%为硕士学历,均是教育学、心理学或医学背景,并系统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系统专业培训,目前拥有国家心理督导师1人,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三级心理咨询师9人,其中有6名教师持有广东省高校心理咨询上岗证,其他教师正在申领中。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奠定了深大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专业基础。一方面,学生辅导中心设立专职辅导老师,面向全校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另一方面,成立了由心理学老师和辅导员组成的兼职心理辅导队伍,进行心理辅导、举办讲座、进行相关科研等工作。     心理辅导中心自成立以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中成效突出,曾获“1999-2001年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先进团体”、“2008-2009年度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2010-2011年度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广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先进单位”、“2012-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深圳市青春健康项目示范单位”等称号。    (五)成长案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成效     在心理辅导中心的“全人成长”工作理念引领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青年健康心理学》、《朋辈心理辅导训练课程》和《生命教育:系列心理电影赏析》等三门公选课,全体教师在《青年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大学生提高自助能力,改善生活状态;透过《朋辈心理辅导训练课程》协助全校班级心理信息员(即朋辈辅导员)学习并践行助人理念和技能;结合《生命教育:系列心理电影赏析》课程陪伴大学生提高关注生命成长的意识,厘清生命愿景,圆融生命。     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反馈良好,获得了心理成长。下面节选了一些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后的心理感悟——关于《青年健康心理学》:     学生一:在本学期的课程学习中,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还有如此轻松、活跃的大学课堂,这样的课堂让我学到了对于不良情绪的合理认知,加强对自身的了解,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身的情绪,知道了正确的人际交往与恋爱方式。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恩赐,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快乐的生活。     学生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这个课程学完了并不是说考了多少分就是收获,而是学到了很多与生活、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十分受用的东西。1.刚上大一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点迷茫,而课程中“生命的意义”让我们试着去找到生活的目标,而使自己过得不那么无目的;2.自我探索合理认知对我自己也十分有意义,因为认识自己是最难的,但从此我真的开始学着去认识自己;3.最后一节课“恋爱与性”更是让我受益,我当时处于恋爱的低谷期,听了老师的课,我学着去调节,慢慢地走了出来;4.还有情绪管理、健康人格等,其实对我们也是很有用的。通过这门课程,我学会了思考,试着去认识自己,探索自己,感觉似乎气质也高了一点。真心话,感谢这门课!     关于《朋辈心理辅导训练课程》:     学生一:第二次上课,我又被老师的活动所深深吸引,应试教育从来没有过如此简单却又体会深刻的活动,十个人传递一窜数字,本事简简单单的事情,但一旦缺少了沟通,是非常的困难和艰辛的(后来我也进行了查询,发现这是一个很经典的角度与沟通的实验,参与者通常能够在游戏后进行反思,考虑到各个成员的价值观的不同,最后都会通过沟通等方式进行体验,最终达到合作完成目的)这种游戏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确实让我的内心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参与感。不过这节课和上节课两节课都举手发言,可惜最终结果都是因为太热烈而没有被点到,这里不得不说是个小小的遗憾啊。这节课中充分让我们这些不专业的辅导员最快的学习辅导他人的技巧,其实,在生活中有困顿的产生是极自然、平常的。因此这个世界需要充满着非正式的助人者。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将成为我这辈子最大的礼物之一。     学生二:课程上的越多,心里的感觉就越只能用“妙”字来形容,每节课的实验都成为了一种期待,今天的实践是用“人是……”“我是……”来造句,还有就是针对“优秀”进行分析,这些讨论与交流促使我们学会怎么去从聪明变得智慧,从而晋升为优秀的人。实话实说,三节课下来了,自己的内心境界真的平坦了很多,对人处事也都坦然了许多,但是这种坦然却从来没有减低我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多未来美好人生的向往,我知道,因为,我就是我。我也希望把我学到的运用在每个人的身上,告诉他们,你们就是你们,永远是这个世界的唯一。     关于《生命教育:系列心理电影赏析》:     学生一:我很幸运,在大四这个学期居然可以抢到一门这么有意思且让人受益匪浅的公共选修课,因为之前在大二、大三的时候也有选这门课,可一直很倒霉,总是到最后一轮就给系统踢出来,害得我一直与之擦肩而过。所以,我必须感谢,而说到这课程的收获,那是相当多的:第一,老师介绍了很多没有看过的优秀电影,每一部电影看完对人生态度和三观都很有影响;第二,认识到不同学院的同学并能上台分享自己的感受,实属难得。     学生二:李宗盛有句歌词是“十七岁,懂的都是别人的道理”,没有足够阅历讲出一些东西也许很容易被颠覆,被推翻,但仍是我们认知的一部分,这部分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是可以得到升华和完善。也正是这堂课给我带来最大收获。课程提供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构建了自己图式,甚至发现了以前从未发现的事,好像是认识了跟深处的自己,表达之后,那些陪着又指导我们日后的生活,这也是很重要的收获。    (六)理论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是一项培养“人的整全”的工程,而心理学作为交叉学科,需要与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借鉴融合,深大心理健康工作是以多学科为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哲学视角:存在主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心学”一派,强调生命的过程,开始圣人文化的“哲学化”。心理健康工作面向每个鲜活的生命,自有其哲学意义。    (1)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表现在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对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活与义务教育存在巨大变化,其中最大的改变是“自由——身体的自由”,开始拥有空闲的时间和主动的时间,由此产生了一个困难——选择。许多大学生在面对选择时焦虑,害怕做出选择,身体自由了,心灵却受困了。因此,心理健康工作以全人成长为目标,指导学生探索自己需要,认识自我与生命的意义,通过选择认识到自由,真正承担起生活与生命的责任。    (2)存在主义认为,人与世界、他人的关系为“我与你”的关系。他们指出,我可以理解他人,他人也可以理解我,在“我与你”关系中,每一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的内在的意义世界,我和你两个人都是主体,我们互相同情、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师生之间是主体间的共生关系,发挥主体内在的意义世界,真诚的理解自己与对方,是营造良好关系的重要观念。这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两项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前提,一有偏差,效果立刻大打折扣。     2、心理学视角:人本主义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是基于“人本身”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1)强调人的责任。人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在特定的时刻,行为只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强调学生本身的参与,这就强调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我是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    (2)强调“此时此地”。人本主义认为,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面对学生的成长困惑,不指责、不判断,强调遇到困惑是生活的常态,鼓励学生面对当下的生活,接纳成长的困惑。    (3)从现象学来说,我最了解我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允许学生自己克服困难,鼓励学生学会自助,调动自我经验的力量,积极探索自我的“成长点”。    (4)强调人的成长。人们不断积极地寻求发展,探索幸福,这就是人的“自我完善”。深大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坚持发展性为主,以人生观教育与辅导为目标,是以学生生命为长度的教育。     3、教育学视角:现代教育理论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当人性化,以情意教育和人格培养为主,以知识教育为辅,强调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教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师能否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即教学内容应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在学科教学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大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大学生懂得自己不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更是心理发展的主体,并充分认识到心理成长是自己的重要任务。    (2)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提倡案例教学法,认为知识不是一个直线的由浅入深的过程,知识是一个网状结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通过互相启发和学习,迁移、创造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排解困惑,发展个性。因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应以问题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教师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选择其最关注、最渴望解决、最想了解的问题,或提出大学生生活中典型案例,与大学生共同探讨,追问原因、追寻方法。通过讨论促进大学生提升自我教育水平和心理发展与成熟。     二、工作机制:营造全员参与的模式     在全人成长的目标指导下,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不仅是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深大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受到学校领导重视,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中心工作的任务与职责。由此,建立起点面结合的五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    (一)工作制度     深圳大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有效指示和部署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以文件的形式公布至全校各学院,进一步明确了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和运作机制。如:《深圳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大[2013]241号),加强了深大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生部作为心理辅导中心的上级机构,全面支持心理辅导中心的各项工作,搭建校院两级合作桥梁。如:制定《学院二级心理辅导制度》(深大学部[2012]1号)、《朋辈心理辅导制度》(深大学部[2012]7号)、《关于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的通知》(深大学部[2013]7号)等制度。     心理辅导中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执行机构,根据文件精神,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设立了工作制度,如:《心理辅导中心工作章程》、《深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与档案管理制度》、《深圳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深圳大学因心理问题休学、复学管理制度》、《心理问题转介和跟踪制度》、《心理辅导预约制度》、《班级心理健康信息员制度》、《心理辅导人员培训与督导制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章程》、《心理辅导中心心理热线电话辅导制度》等。    (二)工作思路     心理辅导中心自建立以来,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工作核心,以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为工作重心,旨在使学生增强健康意识,预防心理问题,提高生命素质。     深圳大学心理辅导的工作中主要包括发展性心理辅导和障碍性心理辅导。障碍性心理辅导目的在于协助大学生改变认知偏差,调整不良情绪,化解心理冲突,去除心理障碍和不适,促进心理健康。这一辅导内容是针对少数心理偏差的同学,是心理辅导工作的难点。发展性心理辅导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适应能力,充分开发潜能,提高人生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辅导内容是面向全体同学,是心理辅导工作的重点。     在以全体学生为工作对象的前提下,心理辅导中心尤其关注“重要时段与重点学生”。“重要时段”即新生入校时、毕业生离校前、放假前、考试前后、重大活动前;“重点学生”即家庭贫困、言行异常、性格内向、父母离异、家庭发生重大打击性事件、直系亲属有精神病史、本人有精神病史、经历重大打击型事件、考试成绩突然急剧下降、失恋、网络痴迷的学生和新生、毕业生。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深圳大学建立了网络式结构,联合宿舍、心理辅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家组、学生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医院、保卫处的力量,全方位快速处理危机事件,解除危及生命安全或公共安全的情境和事件,并通过持续的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当事人的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或化危机为转机,进一步促进其应对挫折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    (三)工作架构     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实行垂直结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需要各级力量的支持,学校建立了“校-部-院-班-生”五级工作流程,全面、有重点的铺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     1. 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主要有: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学生部主任为副组长,校办、保卫部领导和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成员,直接领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     2. 学生部确立心理辅导中心为主要执行机构。心理辅导中心是深圳大学学生部下设的专业心理帮助机构,致力于为全校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与成长服务。     3. 学院成立二级心理辅导站。是学生部心理辅导中心在学院的延伸机构,为本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心理成长辅导等工作。工作站负责人由各学院副书记兼任,给予指导和监督。执行负责人为学院辅导员兼任,具体策划、组织和开展工作。工作队伍由学院朋辈辅导员组成,包括班级心理信息员及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实践效果表明,辅导站基本上能够帮助大部分一般心理困惑学生的心理问题,遇到其他情况,则及时与心理辅导中心取得联系,研究辅导方案或转介专业医院。     4. 团队依托朋辈辅导员的力量。    (1)积极创办、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简称校“心协”)。自“心协”成立以来,心理辅导中心周红老师作为协会指导老师,每年通过对他们进行一个半月的短期培训,内容包括团队归属感训练、“心协人”态度与素质、心理学与生活、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等,帮助他们自我心灵健康成长,端正对心理辅导的认识和态度,掌握朋辈心理辅导的关怀技巧,这一方面有利于“心协”做好协助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普及活动;另一方面,推动“心协”做好朋辈心理辅导活动。    (2)设立学院“心理信息员”制度。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与各院配合,首先在2004级各班设立“心理信息员”制度。心理信息员生活在同学之中,对同学们身心健康状况关注、了解和帮助有着辅导老师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她)们是学院及学生辅导中心与班级同学之间沟通的“信息桥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    (四)成长案例:深圳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深圳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学院内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心理成长辅导工作方向正确,成果突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负责人由学院副书记兼任,具体策划、执行工作由学院辅导员兼任。学院工作队伍主要由“辅导员-学生事务工作组(以下简称‘学务组’)-心理信息员-班长”组成。     数学与统计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的工作思路,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服务目标,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预防和大学生异常心理的发生和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异常情况,把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控制在萌芽阶段;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优化学生的交流环境。     学院辅导员根据学校与学院安排,保持与心理辅导中心的联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学务组组长汇报工作总结,并向全体组员布置新的工作任务,了解各班心理健康状况,指导学务组和心理信息员开展工作,开展团队心理训练,培训朋辈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务组成员由学院学生自愿报名参选,通过辅导员面试产生。学务组定期每周召开一次例会,负责统筹各班心理信息员开展工作,了解学生心理情况,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工作,制订学院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计划,指导各年级、各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心理信息员由班级学生自愿参选,每个班级设立两名心理信息员,学院设立一个心理信息组长。心理信息员的工作职责为严格保密、参加培训,合作交流、信息收集处理、观察报告、正确处理问题。     各班班长在本班心理信息员的协助下,了解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本班学生的一个月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及报告。     鉴于数学与统计学院多年来积极向本学院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较高、收获大,多次在深圳大学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宣传月中荣获“最佳组织奖”,其成熟的工作模式值得学校其他学院借鉴和推广。    (五)理论思考     在拥有三万多学生的大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需要各方人员的通力合作。建立合理的管理结构与工作模式,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     1、社会学视角:文化模式     一项工作得以开展,制度是保障,人是关键。文化模式认为,大学治理的结构和过程存在于组织的文化中,这需要一个人不断地向大学内外部群体解释环境和组织。大学作为一个人为事物,是依据人的观念做成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生为中心。因此,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学校、部门、学院、朋辈辅导员等)是如何解读工作的意义,如何探索工作的实践可能,对学生的影响重大。     深圳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得到了自上而下,从学校到学生层面的广泛关注,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理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其次,校内各心理健康教育社团与组织能充分展示自身的宗旨与文化,在校园内营造“关注心灵”的氛围,实现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     2、管理学视角:治理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多个部门,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它是“主体——主体”间的管理关系。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治理是具有共同目标的多元主体之间为了实现其目标而进行的不具强制力的上下互动、协调合作的过程,我校工作机制符合治理理论。    (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深大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不是纯粹解决学生某一个特定“问题”,而是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使其通过“成长的困惑”的探索自我,实现自我人生的阶段性成长。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学院和部门来说,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是贯穿在学期中的各项事务中,也贯穿于学生的各项实践中。    (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各方负责人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诚敞开,分享各自的经验,以全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为中心,与各学院、各部门连线,相互协调互动。 三、工作内容:创建助人自助的领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应摒弃“问题”取向,立足“发展”取向,从教育、辅导、培训和研究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建立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大学生活的健康快乐成长。     心理辅导中心积极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心理访谈等途径,及早发现有心理隐患的学生,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建立三级干预机制:一级干预机制——预防、教育。包括舆论宣传教育、个别教育、开展特色活动等宣传教育工作;二级干预机制——心理辅导。包括心理健康普查与建档、确定重点干预对象、心理辅导等。三级干预机制——治疗。主要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心理辅导,根据需要转介精神卫生机构;三级干预机制共同实施,形成早预防、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教育宣传     教育宣传是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隐性课程,通过重要阶段、重要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深大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的常态化、阶段化,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为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辅导中心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面对全校学生开设多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内容以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发展为主,以大学生日常所遇困惑及其心理成长需要为设置原则,目前课程主要有《青年健康心理学》、《朋辈心理辅导训练课程》、《生命教育:系列心理电影赏析》等,这些课程采用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自课程开设以来,每学年约有1300位学生选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的有效内容与有趣形式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     2、为大学新生提供入学心理适应教育     新生在入学之际面临大学生活与学习的适应“困惑”,心理辅导中心为此开展了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军营、新生心里系列电影赏析、新生心理成长工作坊、新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新生班级凝聚力团队训练等。     其中,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档案建立的工作是基础。从1994年以来,学生辅导中心每年为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目前我校采用《心理健康调查表》(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 , 简称UPI),同时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等作为进一步了解的辅助工具。通过普查建立心理档案,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帮助新生强化心理健康意识,消除心理困惑,促进其健康成长。在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严格按规范化实施,使用统一指导语,收回问卷后进行人工录入、建档;并按问卷筛选原则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一类和部分二类学生主动约请来学生辅导中心面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辅导;通过分析撰写出普查报告,交给上级领导,以供做好学生工作决策的参考;最后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辅导。     3、为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2001年以来,深圳大学成功举办了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周、宣传日等活动。通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团队心理训练、心理沙龙、校园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健康有奖征文、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为载体,通过网络、海报、广播等传播工具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4、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宣传工作    (1)开展网络心理服务。深大学生辅导中心开办了学生辅导中心网站和微博,开办“心协”微信公众号、同伴教育公众号,在网上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大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动态。    (2)印发《心灵小屋》、《青春健康》和知识手册等宣传刊物。2003年11月创办了《心灵小屋》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刊物,至此已出版了十四期,刊物出版后发入到每个学生宿舍楼。2012年开始创办《青春健康》以宣传大学生“爱与性”知识,提倡学习科学的知识、建立合理的态度。此外,还印发内容丰富的精美手册,有《最美的女孩生活手册》、《我是新生——大学心理适应手册》(新生人手一册)、《心理健康宣传漫画手册》、《我很重要》、《珍重生命、关美人生》、《心理健康信息手册》等,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与心态。    (二)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中心的日常工作,深圳大学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发展性心理辅导和障碍性心理辅导,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辅导的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环境适应辅导、健康人格辅导、恋爱与性心理辅导、就业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主要形式如下。     1、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对主动求助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对劝慰、指导和帮助。中心在每学期初将心理辅导时间安排挂至网上,做到每天都有咨询老师可供预约。据不完全统计,中心每年辅导平均350多人次,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不少学生对咨询效果表示满意。     2、书信、电话辅导:为方便学生预约咨询时间,借用技术的力量,开设“心理邮箱”、“深圳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微博”;2012年设立深圳大学24小时心理热线“心语热线”,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开放的辅导方式。目的是为在校同学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缓解烦恼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平台,心理热线辅导人员是经过系统培训、考核、筛选出的校“心协”朋辈心理辅导员,由周红老师担任指导老师。     3、网络心理辅导: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在校园网设有“部门信箱-学生心理辅导”,及时认真回复学生求助信件。     4、团体辅导:根据大学生心理成长课题进行面向全校举办的心理训练,每年都举办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内容包括认识大学与自我、心灵成长、情绪管理、自信与成功、压力管理、生涯规划、健全人格与塑造、心理健康能力训练等。自2003年以来,共举办团体心理训练34场,3000多人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学生的支持。    (三)专业培训     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专业技能培训是保持和提高师资队伍力量的重要形式。     1、辅导员培训:深大坚持为辅导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技能。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的心理保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精神卫生法的解读、沙盘游戏治疗、校园自杀防治工程等。     2、辅导老师培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老师积极参加校外专业技能培训,如: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生涯咨询实践技能培训、身心微语言与接触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培训班、心理剧理论与实践培训等。     3、朋辈辅导员培训:为提高朋辈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辅导中心为朋辈辅导员开展专业的朋辈辅导技巧培训,如:人际沟通、建立关系、沟通技巧、生命成长等。在青春健康知识方面,派出朋辈辅导员参加国家、省、市计生协举办的活动,在本校开展“同伴教育者”培训班,培训青春健康主持人。目前,已有同伴教育者50名。    (四)课题研究     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水平,必须了解工作对象,理解大学生心理现状,提高理论深度和实践水平,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首先,心理辅导中心老师承担和主持深圳市、深圳大学多项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如“深圳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研究”、“以心理电影系列为介体的生命教育课程研究”等,编写教材1本——《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周红、曾庆璋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公开发表50多篇研究论文。     其次,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自2007年以来,深大每年开展一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对深圳大学学生对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得到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有效信息,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工作提供实证参考,同时扩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目前,深圳大学“心语杯”课题研究大赛已成功举办八届,主题为“大学生‘爱与性’价值观研究”、“青年期两性关系”、“青春健康实务研究”、“朋辈辅导实务研究”、“深大学生读书状况调查”、“深大学生自助模式调查”等。    (五)成长案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     深圳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下称校“心协”)是在校领导、学生部的大力支持下,心理辅导中心的专业指导下成立的;是由关注心理健康和热心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是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朋辈辅导活动等多种途径践行助人自助理念的社团。其职责是协助学生部心理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及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校“心协”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宗旨,以“让健康的人更健康,帮助有困惑的人消除困惑”为口号。校“心协”自2002年4月成立以来,已发展到第十四届,共有近1100人加入,培养了300多位优秀的朋辈心理辅导员。     校“心协”朋辈自助模式是以“心灵成长”为核心,学习、实践、成长是校“心协”对每一位合格“心协人”的要求。校“心协”成员关注的是向内看,全面发现自己的特质,探索自己与自己的相处模式,探索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模式;接纳自我的特点,对自身有一个正向的评价系统。校“心协”成员的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意识较强,接受各种关于自我探索与成长的学习、培训以及实践,如同理心、情绪压力管理、倾听等,再加上平时参与各种相关心理健康话题的探讨和交流,在潜移默化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整体的自我探索与成长的认识与能力,学习更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实现了“自助”和“助人”。    (六)理论思考     心理健康工作中,教育与辅导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在大学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坚守教育的立场。教育不是全面灌输,不是简单说教,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沟通的平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1、知识观视角:建构主义的教育观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教育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想的学习环境是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讲座宣传,具有丰富情境性的话题特别受到大学生的喜欢,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例如,深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参与式教学(如头脑风暴、问题树、视频赏析等),以专题讨论(人际关系、同理心、沟通、爱与性等)为内容,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通过组内讨论,全班分享,实现“协作”与“对话”的目的。     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强调关注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中,不是让学生抛弃自己的习惯和观念,而是将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接纳自我,相信学生有自愈和自助的力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完善自我。     2、成长观视角:生命教育理论     在“应试教育”中,学校对学生精神世界缺少关注,生命意识的教育不被重视,结果导致了许多青少年普遍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生命情感发育不足,表现为很多青少年既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关心他人的生命。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名义,在教育对象上要瞄准“人”这个个体,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把学生当做是“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鲜活,在成长的人。因此,无论是面向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成立校“心协”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深圳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立足于以生命为基点,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即协助大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逐步营造出循序递进、全面系统的教育与辅导的内容体系。     四、工作展望:拓宽持续发展的态势    (一)国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1、组织机构的独立与合作     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有专门的心理卫生和咨询机构,其职责较为广泛,如哈佛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健康服务中心HUHS”,它的使命和任务是“治疗每位有病的人,关爱每一位个体学生,教育与服务整个社区以关注健康及与健康有关的事务”。在英国,大学每年要花费3000万英镑为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国外高校的机构相对独立,强调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仍属于隶属机构,在服务和职责上显现的力量较为不足。     2、学生的自我保健形式多样    (1)开设讨论课程。在国外,研讨会是高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形式,教师通过围绕学生所需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同时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反馈,如斯坦福饮酒教育研讨会。    (2)“中间联系者”。MIT设立了一门课程,由健康促进中心发起和组织选出的学生代表将成为“中间联系者”,其分布在各宿舍楼和兄弟会中,通过课程培训,“中间联系者”可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人帮助。    (3)建立健康图书馆。美国一流大学大多都设有健康图书馆或健康资料中心,其通过提供目前最新、最科学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做出健康选择。如斯坦福大学的健康图书馆里拥有关于“性健康、毒品、艾滋病、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等内容的杂志、推荐文章、专题小册子和录像带,学生可以自由借阅。    (4)学生互助小组。2011年,牛津大学开展同学互助计划,由大学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和学院举办,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聆听着,并且帮助同学处理问题,必要时,将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转交给其他部门。其后,学生必须接受两周一次的监督。这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更直接的服务。    (二)香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1、辅导队伍的专业化     在香港,辅导被称为教育的第三主力,与教学、行政并列,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辅导队伍整齐,各高校都配备3-5名专职心理辅导员。2000年的调查显示,心理学家与学生人数之比一般为1:1500到1:2000,心理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为1:200到1:400。其次,专业化程度高。辅导人员基本获得相关的硕士以上学位。高校还邀请心理分析专家作督导,香港专业辅导协会经常通过多元化的方法为辅导人员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训,使辅导人员自身的能力及素质能够得到提高与锻炼。     2、学生助人能力的提高     香港浸会大学长期开设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例如“大学生活工作坊”,它是浸大一课程的一部分。而“精神健康活动”是其关注精神健康的系列活动,它通过不同形式的课程活动来提升学生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增加学生对精神健康的了解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察觉力,帮助理解他人及自我;增强学生对大学精神健康服务资源的认识。学生在完成十二个小时课程之后,还可获得澳洲墨尔本大学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的“精神健康急救”证书。     3、心理测验的重要意义     心理测验是香港高校心理辅导机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它能够决捷、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能力、性格、价值观等,帮助学生对自己做出更客观的评价。例如“个人蜕变计划”是浸大“辅导中心”帮助学生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活动方式之一,它通过“学生成长任务及生活模式评量表”(SDTLA)的测试,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协助其按照自己独特的成长状况、需要和个人选择,设计和订立个人的蜕变计划。在一年内完成蜕变计划的学生,还将获得相应证书。    (三)台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1、制度性激励政策     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颁布《建构教学、训导、辅导三合一的辅导体制方案》,目的在于引进辅导工作的初级预防(一般辅导)、二级预防(专业辅导)和三级预防(心理矫治)观念,充分体现出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的教育理念,而且配合学校行政组织的弹性调整,激励了一般教师全面参与辅导学生的工作。     2、财政性投入充足     台湾各高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大,硬件设施完善,曾投入近86亿台币推行《辅导工作六年计划》,旨在“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及国内资源,建立全面辅导体制,统整规划辅导工作发展,以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培养国民正确人生观,促进身心健康,增益社会祥和。”在高校中,辅导中心规模大,设备齐全,藏书量多。咨询中心专职人员的聘用方式大约有两种:以助教职称聘任;以研究员角色聘任。    (四)探索与思考     从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成功经验看,结合深圳大学工作实际与学生基本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加强队伍建设。按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相关文件规定,专职心理辅导人员按1:4000配置,根据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深圳大学还需要充实5名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专人专项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各项工作。另外,通过各种方式为辅导老师提供更加专业、多元的心理培训与督导。     2、强化场地配置。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有专业性的培训基地和多功能的心理辅导场所。心理辅导机构需要心理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治疗室、心理测试室、心理档案室、学生自我调节室等,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设施。     3、设立健康图书馆(阅览室)。目前,深圳大学图书馆主要分为文、理科图书馆,而专门关于心理健康的最新书籍和资料尚无统一分类。以心理辅导中心主办的《青春健康》刊物来看,数量及内容有限。在主要宿舍区楼下统一建立健康图书馆(阅览室),可为学生提供必须、及时的心理卫生及健康知识。     4、完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目前深大仅有三个学院成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议在全校所有具有设备及师资基础的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每个学院设工作领导小组,有一名专职辅导员开展工作,每个班设立两名班级心理健康信息员,全面开展本院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蔡宝鸿、齐平. 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比较[J].科技信息,2011     [2] 李明忠. 美国一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     [3] 李小鲁. 从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看广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高教探索,2006     [4] 陈晔. 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对内地高校的启示——以香港浸会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1     [5] 任霞、冯爽、李征. 内地港台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6] 邱鸿钟.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