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去功德林,探望黄埔老同学,所长:黄埔生我能叫来一个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功德林战犯谁的夫人来探望 陈赓去功德林,探望黄埔老同学,所长:黄埔生我能叫来一个连

陈赓去功德林,探望黄埔老同学,所长:黄埔生我能叫来一个连

2024-07-09 1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24年6月,在苏联的帮助下,培养革命武装军官生的军校在广州黄埔岛成立,原本是“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但是因为地址设在黄埔,所以被人们习惯性称为“黄埔军校”。

因为苏联的共产国际是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党派关系,在与孙中山洽谈合作之前便已经再三嘱咐孙中山要联合共产党、帮助共产党,所以在建立军校之初,在黄埔教职员当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共产党人在其中的。

参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张申府是周总理的入党介绍人,他参与了黄埔建立的全过程,也在黄埔政治部担任了副主任职务;

周恩来、恽代英,这两位曾经被称为黄埔共产党员中的“双杰”,政治部中的萧楚女、毛泽覃、熊雄,还有教官队伍中的陈奇涵、杨林等人,都是黄埔中的名人。

黄埔军校

在黄埔一期的学生中,同样有着很多的共产党的名将,徐向前、左权、周士第、陈明仁、王尔琢,这些人都是出自黄埔一期,当然还有救过老蒋性命的陈赓。

原本孙中山在建立军校之前,是想让既是国民党元老手中又有军队的程潜担任校长,但是蒋介石却动用陈其美的关系从孙中山手中讨来了校长的职务。

在黄埔的校歌中,第一句歌词就是“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当初黄埔的革命之心是何等地澎湃,谁会想到因为校长蒋介石的原因,让革命的队伍成为了私人的武装。

蒋介石

道不同分道扬镳

最初的黄埔,是意气风发、充满朝气的黄埔,虽然在党派意识上有些许冲突,但却始终保持着探讨的良好趋势。

在黄埔的优秀学生中,蒋先云、陈赓、贺衷寒,这三人最为出名,被人们称为“黄埔三杰”。蒋先云作为黄埔第一期入学成绩第一名的优秀生,不仅因为蒋先云是和蒋介石同宗。

而且蒋先云是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主要联络员。当时的情况中,国共两党需要保持良好的关系,蒋先云经常会和蒋介石进行联络。

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传出了“校长最喜欢的学生是蒋先云”之类的话。

蒋先云

黄埔三杰中另外的一个人是贺衷寒,这个人在报考军校之前曾经访问过苏联。当过记者。有一定的政治阅历和政治敏感性。

贺衷寒之所以进入到蒋介石的眼中,是因为他写的一手好字。而贺中涵当时就已经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反共情绪。

黄埔三杰中,另外的一杰就是陈赓。成功早年在湘军中曾经当过兵,打过仗。有过丰富的战场经验。

因为陈赓的年龄比较大,所以经常被别人以“老大哥”的称呼相称,再加上他是个天生乐天派,经常和同学开玩笑,所以在同学中人缘很好。陈赓很早之前就已经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只不过入校时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陈赓

陈赓学习不如蒋先云。政治方面又不如贺中涵,他之所以被蒋介石看重是因为他有丰富的战场经验。而且在讨伐陈炯明时曾经背着蒋介石逃命。可以说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

另外陈赓的勇猛、善于指挥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当初在打惠州时,陈赓曾经用手把腿中的弹片取出之后继续指挥攻城,如果不是侧翼被袭,陈赓回来救蒋介石,那么攻上惠州城头的一定会是陈赓。

陈赓在学校内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发起并组织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其主要目的是将大量的学生吸收到实际由共产党领导的左派,而胡宗南,贺衷寒等人创立了“孙文主义学会”则成了右派。

陈赓

两派经常因为思想和学术等问题争论不休,有一次陈赓还把胡宗南追到了桌子下面藏起来,惹得大家一通大笑。

在第一次东征之前,两方面的关系还相对比较融洽,尤其在战斗过程中还能相互帮助、相互打援。

但是在第一次东征结束之后,两方面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

当时孙文主义学会办了一个“白花剧团”,陈赓这面就弄一个“血花剧团”,两方面经常在台上唱对台戏,互相指责、指桑骂槐,甚至有时直接动手。把一场好好的文明戏变成了武打戏。

其实从这时候开始,学校之中就已经萌生了两派之中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蒋介石也是在这时逐渐下定了清党的决心。

陈赓

1926年春天陈赓被派去苏联学习情报和保卫业务。但是在他刚走之后的不久,学校之内就发生了变动。

当时蒋介石向每个学生都发了一张党籍选择表。并且询问谁是共产党,谁是国民党。

当时蒋先云第一个站出来,大喊“我是共产党。”剩下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事件,军校内的共产党员或被捕、被杀,或逃出后继续革命。

自此之后,黄埔曾经的同学便很少有机会一同共事,除了在共同抵抗日寇时曾经并肩战斗,在解放战争时已经只能在战场相见、一决高低。

解放战争

功德林中的新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将领们,被陆续从各地转移到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这里曾经是国民政府的模范监狱,没有想到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将军们如今也会成为阶下囚。

在这里的囚犯中,自然不乏蒋校长的黄埔爱徒们。

1951年赶赴朝鲜战场之前,已经被任命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的陈赓,在路过北京时临时到功德林看望了一下他的那些老同学们。

当陈赓问战犯管理所所长还有哪些黄埔同学在所里时,所长笑了,回答说这里的黄埔生我能拉来一个连。可见,当时功德林中有多少黄埔的战俘。

最初,这些心高气傲的黄埔生并不甘心失败,所以即便到了功德林,进了战犯管理所,依然还有很多人都是仰着头走路的,甚至还有些人扬言“要杀就杀”。

功德林

当然,我军本来就有优待俘虏的习惯,再加上周总理特地指示“不杀不打,言论自由。”所以这些战犯不仅没有受到虐待,而且还有吃有喝,就连他们身上的新伤旧疾也都在这里得到了治疗。

按时就餐就寝,按时出操,每天还能有时间读书看报,甚至有人还胖了几斤。在一年多的政治学习中,也有人逐渐放开了新中的那个结。

尤其当志愿军到了朝鲜战场之后,屡屡传回的告捷消息,更是让这群战场上走出来的将军惊叹于志愿军的顽强意志和指挥员优秀的指挥艺术。

这一次陈赓的到来,让这些黄埔的老同学在这样的情境下再见面,更是让这些功德林中的“学员”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陈赓

就像陈赓的老乡、湘军的战友、黄埔一期的同学宋希濂在这次见面中所说的,“当初差一点就跟着你加入共产党了,早知道现在这个样子,还不如跟着你呢”。

和宋希濂有同样想法的“学员”并不在少数。

陈赓这一次是路过,并没有给他的老同学没带来什么好东西,只是把身上仅有的十几元钱在沿途买了两大袋子苹果。

当这些学员们得知陈赓的工资时,竟都沉默了,纷纷在心里把自己当初的优厚待遇和陈赓进行对比。感叹这群共产党人,当真是不爱钱、不爱权。

陈赓和老同学们谈起了国家的大环境,以及朝鲜战场的形势。杜聿明、李仙洲、王耀武、廖耀湘等陈赓的老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志愿军的钦佩。

陈赓

不过,也有一些顽固派,比如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黄维,和先进分子打架、抵触学习、抵触改进,还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撕下来擦屁股,还美其名曰“发挥二次价值”。

然而,当黄维的肺结核突然发病之后,他受到了特殊的照顾和医疗人员精心治疗,让从鬼门关上走回来的黄维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学习、主动工作,甚至开始主动检讨自己过去的错误。

从1956年之后,中央允许这群“学生”们去到各地参观,当他们看到长春汽车厂生产的汽车、刚刚通车的长江大桥,还有1958年的国庆典礼,这些都让他们的心里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黄维

1959年,政府对这些已经改造成功的“学生”们开始分批进行特赦,杜聿明、王耀武等十人,成为了第一批释放的人员。

这些人之所以成为第一批被释放,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觉悟够高,接受现实够快,而且还曾经整理出一套有关美军作战方法的资料上交中央,给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75年3月,最后一批“学员”走出了功德林,成为了新中国新的一员。

功德林

结语

如今的黄埔军校早已随着老蒋撤退而停办,当初的那些黄埔将领也经过功德林的改造后成为了新中国的公民。

正如已经完成了自己使命的功德林,重新改名为“新康路”,当初的那些故事也仅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在说着革命的黄埔为何没有继续革命,而功德林又是如何见证这些人重新获得新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