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朗读训练的编排意图与教学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刻舟求剑朗读节奏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朗读训练的编排意图与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朗读训练的编排意图与教学建议

2023-12-19 0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

朗读要求,递次呈现

统编教材里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文体,提出的朗读要求不同。从课后习题看,就“朗读”本体分别提出了“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反复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其中,低年级提出“朗读课文”87次,“分角色朗读课文”10次,“有感情朗读课文”1次;中年级提出“朗读课文”55次,“分角色朗读课文”9次,“有感情朗读课文”9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5次;高年级提出“朗读课文”15次,“分角色朗读课文”1次,“有感情朗读课文”15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6次。从统计中可以看出,低年级提出“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最多,说明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低年级只提出“朗读课文”和“分角色朗读课文”,极少提及“有感情朗读”,这正对应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要求,重在认读与学习。

“有感情朗读”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综合、上位的要求,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提出,随年级升高提出这一要求的篇目逐渐增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材中针对文言文明确提出11次,但其实是贯穿始终的。低段的“分角色朗读课文”,中高段的“有感情朗读”,都必须建立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之上。针对文言文明确提出这一要求,重在体现通过古代语文学习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

统编教材里的朗读要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朗读课文”要求,这类要求把朗读课文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另一类是把朗读课文作为目标的同时,还作为一种阅读的手段,启迪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读中体验。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要求:“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花的学校》要求:“朗读课文,想象‘在草地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这样的要求,就是让“边读边想”这一阅读方法在课堂落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展开想象,理解课文。教学中要根据课后习题的具体要求,灵活把握,准确定位。

02

朗读要素,螺旋上升

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编排呈现螺旋上升的序列,“朗读”要素的编排也是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课文中,但是这个序列是隐含的,需要教师仔细解读,联结思考,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以一至三年级句子朗读要求为例(见表1)。

表1 统编教材一至三年级句子朗读要求

年级 句子的朗读要求 一年级上册 读好句号、逗号的停顿。 一年级下册 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读好长句子;读好课文中的对话。 二年级上册 读好反问、感叹、祈使句。 二年级下册 读好重音;读好对话。 三年级上册 读好长句子;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对话的语气。 三年级下册 有感情地朗读,读好句子中的词语。

朗读,从读好句子开始。从表1中可见,一年级上册要求读出停顿,三年级上册也要求读出停顿,但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是借助“句号、逗号”读出停顿,这是最基本的朗读要求;后者要求读出“词句间的停顿”,涉及语法层面、理解层面,要求提高了。同样,从读好对话,到读出对话的语气;从读好感叹句,到读好反问、祈使句;从读出重音,到读好句子中的词语……针对读好课文中的句子这一目标,统编教材中的朗读训练要求是循序渐进的。这种序列还体现在前后连贯,比如“读好长句子”,一年级下册与三年级上册都有要求;说明并不是一次性要求,而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尽早介入,在不断训练中达到熟练掌握。

03

朗读指导,适度具体

朗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既然是语言艺术,朗读方法的指导是避不开的话题。教材中也适度地编排了朗读方法的内容。这些方法隐含在课后习题中,整体规划,螺旋上升。比如,朗读从读正确开始。如何指导读正确呢?教材从一年级提出的读好字音、停顿,到二年级的读好多音字,再到四年级的读好众神的名字、读好科技用语……都是指向读正确的指导方法。再如,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出感情,教材中有细化的指导方法渗透其中。三四年级提出“有感情朗读,读出喜爱之情和情感变化”,五六年级要求“有感情朗读,读出气势,用不同的语气读”。这样的指导由点及面都指向“有感情朗读”这一要求。分散看,朗读指导是针对课文朗读难点,一课一得,细化指导;整体看,又是系统规划,循序渐进式的指导。这样的指导体现了小学阶段淡化朗读技巧的思想,又让教师和学生在朗读时有了方向,克服了朗读训练的模糊化倾向。

02

依据编排,精准定位,明确“朗读”具体要求

要精准定位“朗读”要求,需要教师前后联结,用系统的思维来看待,把朗读教学放在整个学年、学段,甚至整个六年或九年的背景下考量。从这一课,看这一单元、这一年级;从这一篇,看这一组、这一类。系统思维,纵横关联,准确定位朗读教学,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01

纵向归类,统整一类要求

从前边的“朗读”编排特点来看,统编教材中朗读训练要求总体而言可以分为几大类,将同一类的统整归并,在纵向归类比较中准确定位这一课的教学要求。例如,统编教材选编的文言文,课后习题第一题几乎都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要求。首先说明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课文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这清晰地表明,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朗读仅定位在“读正确,读流利”上,不提“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于文言文来说,“读正确”就是普通话语音规范,忠于原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改读。“读流利”就是朗读语句通畅,不结巴,不颠三倒四;停连自然、得体、得当。

怎么“读正确、读流利”呢?同类比较细观之,教材的编排则有不同。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提出“跟着老师读课文,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强调对如何读正确、读流利的示范和“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这一具体化的指导。这一课的教学,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示范、引导,为后面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到了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材提出“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这里强调的是读通顺和难句子的朗读,这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一篇文言文朗读“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基础之上的。到了四至六年级,教材再提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针对“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这一类难读的句子,教材中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

像这样,围绕着“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从低到高,一以贯之,又关注到学段特点和学情基础,扶放结合,重难点突破的编排,教材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只有纵向统整归类朗读的要求,才能更精准定位一课的教学。

02

横向求异,明晰一课目标

在纵向统整归类的基础上,可以明确朗读的基本目标;再结合课后习题中提出的不同要求,通过横向比较,就能比较好地把握每课朗读的目标定位。

以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古诗二首》课后习题为: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找春天》课后习题为: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开满鲜花的小路》课后习题为:分角色朗读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后习题为:朗读课文。可以看出四篇课文在同一单元里,朗读要求各不相同。横向比较解读习题,就会发现:第1课的古诗,重在诵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想象,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第2课《找春天》的朗读,结合课后第2题,重在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第3课《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指导重点落在分角色朗读上,指导读好鼹鼠先生和松鼠太太、狐狸太太之间的对话,尤其是感叹和问句的语气;第4课《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后只提“朗读课文”,教师不需要在有感情朗读上花费心思,而要把重点放在指导读正确、读通顺、读好文中的长句子上。

可见,教师应根据课文的不同朗读要求,通过横向比较精准定位朗读教学的目标。教学时各有侧重,紧扣朗读训练的要素点,一以贯之,朗读教学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关注文体,区分不同要求

教材中提出朗读要求的课文覆盖面广,涵盖了儿童诗、记叙文、童话、古诗文、散文、小说等各类文体。教学时,要有文体意识,关注不同文体的朗读共性和差别,更系统地展开朗读教学,以点及面,由这篇课文的朗读指导到这一类文体的朗读指导。

比如,儿歌朗读要注意押韵,读出节奏,展现童趣;古诗语言凝练,讲究平仄押韵,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想象诗歌的意境;童话朗读要充分再现和还原故事,让听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语速适中,但情感要略夸张;寓言语言平实,寓意深刻,朗读时就要从揭示寓意的角度出发,边读边思;小说、写人记事类的散文,则需要从主题故事出发,把握全篇朗读的基本语速,并根据情节变化发展适当变换语速;说明文内容科学,语言平实、准确,朗读时就要用平稳的语速、客观的语调、真挚的语气;议论文的朗读则要展现观点的有理有据,表达观点的语句用重音的方式,读出一种气势;文言文的朗读,要强调“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这一要求,传承古人诵读的方式,放慢语速,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韵味,展现古文音韵之美。

总之,关注课文的文体,准确把握这一类文体朗读的共性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开展朗读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式感。

03

融合要素,丰富形式,设计“朗读”学习活动

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编排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朗读”并非独立其外的体系,它与单元语文要素融合在一起,是达成单元要素的方法之一。因此,更需要在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来达成。

01

依“标”扣“本”,融入学习活动

教材中,朗读的要求是以分布细化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能够以语文要素为目标指引,贯穿整个学习活动,使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例如,教材中“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出14次,“分角色朗读”是一种朗读的形式,也是一项朗读的能力,更是统编教材所提的语文要素。教学中可以紧扣要素,整体入手,前后关照,统筹设计朗读活动。

比如,要求分角色朗读的首篇课文是一年级上册《雨点儿》一课。教师要重视“首篇”,帮助学生厘清“分角色朗读”的概念。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第2~4自然段后,可以通过“巧用贴图发现角色——画出‘问答’分清角色——示范表演明白角色”三个步骤,让“分角色朗读”这一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朗读指导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到读小雨点的话要有趣一些,读大雨点的话语速要慢一些,显得稳重一点。其次,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提出的要求: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的训练重点应落在句号、问号、感叹号的语气上。

到了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的分角色朗读就不仅是语气、语调上的分角色,应该紧扣单元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读懂人物的内心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的指导。朗读的指导还可以放在声音、表情、动作上,甚至还可以落脚在课本剧的表演上,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02

细化要求,激发朗读热情

(1)声情并茂的示范读。

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朗读训练也是如此。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不少学生朗读带着“朗读腔”。如何让学生的朗读自然,不拿腔拿调呢?教师的范读是关键一环。读给学生听,教师要一句一句地示范,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体会节奏、培养语感。教师和学生合作读也是朗读示范的一种好方法。比如《四季》一课可以采取教师一句一句地范读,学生跟读;《狐狸分奶酪》这样对话多的课文,教师可以用角色变换的方式和学生对读;《伯牙鼓琴》这一类文言文还可以采用师生轮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音韵之美。

(2)添上符号的规范读。

朗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标记,我们把这些标记称为“朗读符号”。在小学阶段虽然淡化朗读技巧,但笔者认为适当引入一些常规的朗读符号,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比如,可以用斜线标识停顿,用加点来标识重音,用箭头的方向来表示句调的平、升、降、曲。一般来说,朗读符号适用于长句子、难句子和古诗文的朗读。学生在给句子作朗读标记后,再进行练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诗情画意的配乐读。

汉语具有音律美。小学课文若配上音乐朗读,可体现语言之美,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感受,增强教学效果。但是,配乐讲究乐曲和作品的吻合度,音乐的选择有其技巧,配乐的乐曲和作品的情感基调要基本一致。音乐的类型也要关注,比如,古诗适宜选取古典音乐,像琵琶、古琴的演奏等;散文的配乐适合选择钢琴弹奏的轻音乐;悲伤的故事可以选择小提琴、二胡等演奏的乐曲。

(4)互帮互助的评价读。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展示与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朗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朗读,学会反思。学生在一遍遍练读中,把规范的书面语揉进学生的生命,朗读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朗读的评价,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让同学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或者由教师点评等,还可以安排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完成朗读,由家长进行评价。

(5)创设情境的表演读。

朗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插图、课件、背景资料、语言描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例如,二年级下册《寒号鸟》一课配有两幅插图,一幅展示喜鹊和寒号鸟的生活环境、生活态度,另一幅展示故事的结尾。教师可以利用插图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铺垫,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其次,课文中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描写环境的句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的音频和视频,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文中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是进行分角色表演的好素材,教师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读出喜鹊和寒号鸟的不同语气。

(浙江省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转自 |《小学语文教师》2021年第3期

《小学语文教师》

2021年第3期目录

01

卷首

什么是好的课堂 孙双金 1

02

人物

{封面人物}

统编教材朗读训练的编排意图与教学建议 朱苏珍 4

03

论坛

{创刊四十年征文}

相伴到永远

——我与《小学语文教师》 徐如松 9

以质用稿鼓人心 王 平 10

{百家讲坛}

批注:“化教为学”的“绿色通道” 周一贯 12

04

随笔

从称呼课文作者说起 方德佺 15

到底谁错了 苏才根 16

05

教学

{名师课堂}

在“信”与“不信”间品味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实录与点评 杨丽佳 王崧舟 18

识字教学的多重联结

——《“贝”的故事》教学实录与点评 沈玉芬 薛法根 23

{备课现场}

【统编教材“解读”】

有趣的汉字表达

——《“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思考 林乐珍 29

以教材为起点开启教学

——也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 杨红梅 严仍江 32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周爱君 35

【教学“策略”】

情境图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运用 张 蓉 39

【教学“例谈”】

通往“书写提示”的路不止一条

——以小学第二学段“书写提示”板块的使用为例 姚惠平 43

融通单元语文要素 涵养儿童言语智慧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天窗》为例 黄新恬 46

融入思辨,让阅读形神兼备

——例谈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楼 琳 48

【教学“设计”】

用好课后思考题,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姜丽霞 50

【观课“评课”】

支架的建构与诗意的澄明

——王崧舟执教《墨梅》教学片段赏析 吴 冕 53

【教学“一得”】

“易错点”一网打尽 张呈川 57

放手的魅力 何 文 58

06

进校园

辩课进校园”

——走进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印通小学

【教学实录】

人“神”共具 “话”其魅力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与点评 张 依 徐如松 59

科学知识 童话“趣”探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实录与点评 袁士娟 徐如松 63

【辩课实录】

小学语文故事类文本怎么教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印通小学“辩课进校园”研讨实录 66

07

新体系作文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在三重比较中确定“动物朋友”的习作方向 王昌珍 69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打通课堂内外 锤炼语文素养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 张云鹰72

读写融合:统整视域下的习作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李海华 74

如何将读后感写具体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写读后感》教学建议 陈春雯 80

08

成长

问讯处

“‘掺和’的读音和含义”等6则 82

09

博文

表扬的“威力”有多大 薛亚兵86

朗读带给我们的变化 季雨佼8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