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23届初三二模记叙文专题训练含答案(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题目和开头摘抄及答案 【初中语文】2023届初三二模记叙文专题训练含答案(二)

【初中语文】2023届初三二模记叙文专题训练含答案(二)

2024-07-11 1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整理家中旧物,竟然找到了一个作文本,是儿子读小学五年级时的。

②记忆中,儿子小时候最怕写作文,作文总是写得干干巴巴,没内容,没情感,没文采,典型的“三无”作文。其中一篇作文吸引了我,作文题是《我的爸爸》。

③开头就吓了我一跳。“我怀疑我的爸爸,不是我亲爸爸。”这兔崽子,说的什么话,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竟然怀疑我不是你亲爹!

④往下看,第二段写的是一件事。说是那晚他看电视,被剧情吸引,忘记了时间,直到我半夜回家,见他还在看电视,勃然大怒,一顿训斥。他在作文里写道,“爸爸就像个凶神恶煞一样,好像我犯了天大的错误似的。妈妈出差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家,他为什么不担心我害不害怕?他为什么就不能推掉那些乱七八糟的应酬,在家里陪陪我?他不是很自豪自己是个作家吗,为什么就不能耐心地教教我怎么写作文?”最后,是惊天一问:“这就是我为什么怀疑他是不是我爸爸,如果真是我亲爸爸,他就不会这样粗暴无情地对待我。”

⑤我愣住了。这件事,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儿子小时候特别爱看电视,经常趁我们不在家时偷看电视,他不知道我有破解的招,我摸摸电视机,机身是热的,我就知道他又偷看电视了。有一次,他竟然死活不认账,我忍无可忍,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儿子作文中的这一次,只是他众多偷看电视行为中的一次,却不是我记忆中的那次,没想到,在儿子的心中,最惨痛的竟不是挨揍的那一次。

⑥继续往下读,儿子写了我一句口头禅:“快一点,快一点!”早晨,催他快一点起床,快一点上厕所,快一点刷牙洗脸,快一点吃早饭,快一点去上学;晚上,又是各种催:快一点写作业,快一点吃晚饭,有什么话快一点说,然后,快一点上床睡觉。儿子在作文中写道:“一天到晚催我快一点,你是不是希望我快一点长大,好快一点离开你,不再烦你?”

⑦这一通排比句,震住了我。我震惊于他竟然有这么好的语感,更震惊于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儿子那时候12岁,我40岁。40岁左右,是我工作上最重要的阶段。那时候,我一定很忙,我希望一切能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一定将这种情绪和紧迫感,传递给了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⑧一转眼,儿子已经长大了,已经独自在外工作和生活了,而我也即将退休,开启人生的迟暮之年。我的时间忽然多出来了,这才有时间整理家,也才偶尔看到了将近20年前的儿子的这篇作文。

⑨捧着儿子的作文本,我陷入了沉思。

⑩28岁那年,我们有了他,那是我第一次做父亲,也是我唯一一次做父亲。他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但同时,我们一定是手忙脚乱,甚或是手足无措的。孩子就像块试验田一样,只领略了我们粗糙甚至粗暴的试验。

⑪伴随着他的成长,我们总算积累了一点做父母的经验,可是,还没来得及好好地陪伴他,他就长大了。从他长得跟我差不多高那天开始,我就羞于拥抱他,也羞于再喊他宝贝,更羞于说“我爱你”。

⑫但是,亲爱的儿子,我想告诉你,我是你亲爸爸,你不用怀疑,就如你不用怀疑,我们爱你,自始至终。

(有删改)

14.概括儿子在作文中所写的与父亲有关的两个材料。(4分)

(1)

(2)

15.文章第⑤段写到“在儿子的心中,最惨痛的竟不是挨揍的那一次”,请从儿子的角度分析原因。(4分)

16.下列对第⑦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流露出“我”对儿子所表现出的写作能力的赞赏之意。

B.隐含了“我”因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形象而失望的心情。

C.反映了“我”当时因工作压力而产生焦虑的精神状态。

D.表达了“我”对妻子和儿子不能理解自己的埋怨之情。

17.分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3分)

18.请为本文选择合适的标题,并简述理由。(5分)

A.我也是第一次做父亲

B.我的确是你的亲爸爸

选择:

理由:

01

答案:

14.示例:

(1)父亲因儿子偷看电视忘记时间而训斥他。(2分)

(2)父亲在生活中对儿子百般催促,没耐心。(2分)

15.在儿子看来,真正的“惨痛”是得不得父母的理解,关心和陪伴。儿子作文中所记之事,是发生在母亲不在家,父亲外出应酬的处境中,此时儿子极需陪伴和呵护;父亲所记之事是儿子因偷看电视不认账而被父亲揍,儿子遭受的只是身体的疼痛,所以,这不是儿子所认为的惨痛。(4分)

16.D(3分)

17.答案示例①:“试验田”比喻试点,这个词侧面反映出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经验不足,未能给予孩子呵护和陪伴的真实状况,流露出“我”的自责愧疚之情。(3分)

答案示例②:“粗糙”是草率马虎,“粗暴”则指暴躁蛮横,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经验不足,不够耐心的真实状况,流露出“我”的自责愧疚之情。(3分)

18.选 A。本文叙述了“我”偶然读到儿子曾在作文中吐槽“我”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爱他并引发“我”反思的一个故事。“我也是第一次做父亲”这个标题对儿子作文中的吐槽进行了解释:我不是不爱你,只是没有经验;也与文章第 10 段所反思的内容相照应。标题隐含地表达了我们对儿子的爱,也流露出未能很好呵护儿子的愧疚之意。(5分)

选 B。本文叙述了“我”偶然读到儿子曾在作文中吐槽“我”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爱他并引发“我”反思的一个故事。“我的确是你的亲爸爸”这个标题巧妙地回应了儿子作文本中的质疑;也与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相照应。“的确”一词起到了强调作用,强调了我们对儿子至始至终的爱。(5分)

撩大水,好快活

胡展奋

①窗外正在“发大水”。屋内小孙女团团的《小猪佩奇》也放得热闹:“我们在泥坑里,跳来跳去,跳来跳去,跳呀、跳呀、跳!”

②因此而忽发奇想,“大水”难得,带着孙女撩撩大水如何?生活太庸常了,不妨来点惊喜。

③果然,听到了我的主意,团团高兴得不敢相信,一口气叫了十多声的“爷爷”表示响应,平时她就爱踩浅水洼,家里为她好这一口,还特地买了小雨靴。但小雨靴的靴筒太短,没入大水立刻被灌满,夹浆夹水的非常难受,本来就想“放养一下”,经风雨见世面的,穿着雨靴撩大水不是_________么?干脆给她赤脚,换了硬底的塑料拖鞋,直接在水里趟。

④邻居们见了大惊:天哪,小囡撩大水?!你做爷爷的疯啦?!我笑而不答。心想,你们的孩子将来就会少了这段珍贵的回忆。撩大水怕什么?生活是否精彩就在于它的多样性。成天这不能碰,那不能看的孩子,捡张树叶有菌,喝口冷水有毒,很可能长大了就是个废物。

⑤再说,撩大水在我家也是有传统的,团团她爸3岁那年从幼儿园归,正好“发大水”,他妈妈就带着他“撩大水”,那种兴高采烈,他说都快30年过去了,仍然恍若昨日。

⑥我小时候,大人们怕着台风,我们却盼着台风,台风来了有大雨呀,大雨下了,有大水呀,小巴辣子就开会啦!玩伴们总是赤着头冲进雨里撒欢,能够疯一次,这一天就没有白过,弄堂里到处是大雨里疯玩的孩子,我也是其中一员。

⑦有一年我五岁,跟着大孩子撩大水,一转眼不见了他们,我就乱转乱找,忘了来时路,开始还不知道怕,和几个陌生孩子玩水,后来陌生孩子也回家了,只剩下我,我怕了,放声“急哭”,路过的大人们围拢过来,问长问短,大致是“小朋友,哪里的?”一类,我才五岁,大概只会说“我要回家”,根本说不清家在哪里,家里有什么人,什么路,几号?都不知道。于是众人把我送到了派出所,其实那个派出所离开我的居住地很近,只隔一条马路,但因为我说不清住哪里,派出所也只好干着急,不知往哪里送,情急中有人问,你爸爸叫什么?这一问,我福至心灵,张口回答某某某。那三字怎么写,我当然不知道,但根据这三个音,派出所根据户口登记很快就找到了我的家。5岁撩大水,使我一辈子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哭是最强大的;记住一个名字有好处。

⑧所以,我不怕带着孙囡撩大水。蹚水的妙曼难以尽言,当温凉的大水刚刚漫过脚面时,肤感像是小鱼轻轻啄着你似地,说不出的惬意。然后你加快速度,水流得以迅速冲击脚踝,渐渐地冲击腿肚,痒痒的,凉凉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凉,我相信小孙女一生对它会有记忆,会说,我某岁那年,爷爷带我在徐家汇附近“撩大水”,真刺激,你们有这个记忆吗?

⑨撩大水还有一种“撒野”的快感。浩淼积水使众多行人被迫放下自己,但也乘机放纵自己,一次自由人,笑嘻嘻地撩起了大水,任大水把浑身溅透,看表情个个心花怒放。

⑩有时,我们被种种“规矩”,种种“修养”束缚得太紧太久了,今天且把一切撕去,纵情恣肆汪洋,岂不快哉!

(有删改)

11.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横线上最恰当的选项是()。(2分)

A.隔靴搔痒B.异想天开C.相得益彰D.行之有效

12.第①段画线部分的作用是(3分)

13.第⑦段内容并非撩大水,是否删去更好?(5分)

14.第⑧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

15.作者透过“撩大水”表达了对生活的认识,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生活需突破庸常,追求惊喜

B.生活需突破胆怯,追求勇敢

C.生活需突破单一,追求多样

D.生活需突破束缚,追求自由

02

答案:

11.(2分)A

12.(3分)用动画片中的台词体现小猪佩奇在泥坑里玩耍得非常快乐,与只能在电视机前看别人玩耍的小孙女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团团之类的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庸常。引出下文带孙女撩大水的想法。

13.(5分)保留更好。第⑦段记叙了“我”小时候撩大水走丢,在好心人和派出所的帮助下找到了家。

“我”是因为尽情撩大水走丢的,更突出撩大水快活得忘乎所以。且这件事也体现撩大水能够增添生活的多样性,让我的生活经历更丰富多彩,使“我”对撩大水深以为然,将其作为我家的“传统”

14.(5分)答题要点:抓住体现水的温度、力度、速度的词语分析作者从多角度写水给撩大水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15.(3分)B

________________

①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的房龄了。父亲买下这块宅基的时候,我刚上小学。记得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显得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可以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

②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归田计只能从牙缝里省,再有就是亲力亲为。凡自己能做的,绝不额外去花工料钱。建新房需平整地基,得挖平半面小山坡。于是下班后、节假日,父亲就成了移山的愚公。十字镐、头与铁锹,再加上一担畚箕。那时的他不知疲倦似的,大半天都不带歇,还哼着小调。开出的地基,起了两层砖混小楼,土方填在北边的洼地,搭建了两间平房。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蜡梅、桃树等。

③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面,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爿爿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被春天浸润的小院,洋溢在醉氧般的微酣里。

④我读中学时,已过不惑之年的父亲开始学写古诗。他买来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那套书的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被父亲翻得脱胶,用麻线重新装订,里面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每写好一首,父亲都显得很陶醉,他知道我不懂,就读给母亲听。母亲颇不耐烦,借口做饭,躲进厨房,他就追到厨房,靠着门框发表他的大作。

⑤我大学一二年级,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乎文乎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醉的神情。读研时,父亲已较少过问我的学业,倒是把他的诗作寄过来,征询我的意见。

⑥我发表文章,出版著作,父亲是第一读者,也是最积极的宣传者。街坊串门,亲朋往来,都是他炫耀儿子的好机会,也不管别人是否乐意听。那时,他已经把身上的自信,悄悄转移到我这里,而我并没有做好准备。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我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

⑦我自离家读书,每次回来都待不了几天,弟弟也住在别处。父母守护着老屋,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由于早年家里建房时劳累过度,营养又跟不上,父亲的身体逐渐衰败下来,直至一日,母亲来电话说父亲去了另一个世界。父亲走了,我的山崩塌了,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与骄傲,那才是我获得存在感的根本。

⑧也许有一天,在南门老街的青石条,会忘却父亲的足印;城东的那条大河,会忘却父亲为了省下一点建材费,在它的怀里挑过砂石。甚至连老屋都会湮灭。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女的心中永生。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3.请根据第①段内容,解释加点字“陶渊明情结”的含义(2分)

14.根据第②—⑤段内容概括关于“父亲”的几件事。(4分)

(1)

(2)父亲认真学写古诗。

(3)

15.下列对第⑥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表现出父亲因我的成长而骄傲自豪。

B.写出了父亲炫耀儿子的自得之意。

C.强调了我因父亲的关注而倍感压力。

D.暗含了我对父亲的依赖与眷恋之情。

16.第③段详写了小院的春日生活,请对此加以赏析。(5分)

17.联系全文,选择合适的文章标题并说明理由。(5分)

A.老屋·父亲B.永远的怀念

我选(),理由:

03

答案:

13.对田园生活/归隐生活/“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1分)的喜爱/向往/渴望/热爱。(1分)

14.(1)父亲辛劳/亲力亲为建房。(2分)

(3)父亲经常给我写信。(2分)

15.C(3分)

16.(5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环境描写(①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小院生机勃勃之态(②1分)。//从听觉、嗅觉等角度/动作描写/动词“摸、捏、磕、掰……”(①1分)写出了香椿炒蛋的新鲜、美味(②1分)。//拟声词“咔擦咔擦”(①1分)写出了采摘香椿时的欢快愉悦(②1分),凸显小院生活的温馨、美好(③1分)。虽对父亲未着一字却饱含了对小院建造者——父亲的赞美之意和感恩、怀念、思念之情(④2分)。

17.(5分)

答案示例1:选择A。题目形式新颖/使用间隔号/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符合文章所表现的内容(1分),点明了“老屋”与“父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写出了父亲建造老屋(1分),老屋凝结了父亲对家庭、对子女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付出(1分)。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1分)。

答案示例2:选择B。点明了文章的基本情感基调:怀念(1分)。与结尾相呼应(1分)。写出了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对家庭的付出(事件)(1分),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即使父亲已然故去,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做事的认真以及对家庭的爱将永远留存在儿女的心间,成为永恒(2分,其中永恒、永远1分)。

午休的父亲

①那位在楼梯拐角水泥地上午休的父亲睡着了。

②九月的北京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人若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感到缺氧似的。医生们频频出现在电视中,提醒民众做好防暑降温的自我保护。

③我住的小区正进行老旧小区的楼房改造。我家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门也开着。“嗨,吃了没?我也吃过了!”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我有点耳背,不知不觉便将电视声调得挺大。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遂将电视声调小。受好奇心驱使,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仰躺在楼道拐角那儿,身下垫着片由废旧纸箱拆开的纸板,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他头枕一块泡沫,一边的额角贴着创可贴,不是那种窄窄的小长条形的,而是有三四个那么宽的方形的;他一手拿手机,一手扇风凉,一小片扇形的纸板,分明是从身下那块大纸板上撕下来的;他脏兮兮的裤子的裤筒卷到了膝部,小腿布满褐红色的墙漆点子。而他周围,遍地碎墙渣子。工作尚未结束,没有清扫的必要。我关了电视。

④“老婆,我那摩托要推到棚子里,别下雨淋了它。不会下雨?老天爷听你的?再旧不是还能骑吗?不也是钱买的吗?我也想家行了吧?女儿在左右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好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就是开心!还不能返校?那就更要把网课听好。学习这事,靠的就是自觉。不是为老师学的,也不是为我和你妈学的。你刚高一,人生还长呢,知道这个道理就好。钱不是问题!爸还是那句话,你将来能考到什么份儿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了。不许!别改视频!我不许!又不是几年没见了,视频费流量呢!你非视频我可关机了啊!聊会儿就行。认真听着,老爸得嘱咐你几句。你妈也在上班,你要心疼她,有空儿,屋里屋外的活多干点儿,就当替老爸干了。你奶奶岁数大了,腿脚不灵便了,她出门你都要挽着她。我这儿一切都好,别牵挂我。热!北京也热。老爸这会儿在午休呗。我们有临时工棚嘛。怎么可能每人一张床,没那么好的条件。但有通铺,铺的新凉席,每人都有睡的地方。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特解乏……”

⑤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这样一幕——楼上念小学的姗姗正与妈妈上楼。姗姗看着那男人的样子吃惊不小,呆住在一级台阶上。姗姗妈也不由得“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楼啊,叔叔是热的。”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姗姗妈说:“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呀。”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而那男人却站也不是,躺也不是,手足无措,样子恓惶极了。

⑥我关上门,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是那男人。我问:“有事儿?”他语无伦次地说:“没事儿,可也有事儿。就是拜托您替我向那位女同志表示一下歉意,刚才我那样子是很不礼貌的……”我笑道:“没关系,她不会在意的,我也不会。”“多谢多谢,这天真是的,热得人没处躲没处藏的,水泥地不是凉快嘛。”他窘窘地退回了楼道拐角。

⑦我仍然敞着门,但见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

⑧我刚要开口,姗姗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我走到门口,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本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您过会儿替我送给他吧。”我扭头看去,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蜷着双腿,已睡实了。他的工作服也不垫在身下了,不知怎么被弄成一团搂在怀里了。

⑨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桃子。“爷爷您轻点儿关门。”姗姗说完此话,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往楼上迈。在楼梯上冲我一脸烂漫地笑。

⑩有好邻居是种造化。

16.文章情节感人,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我”听到一位建筑工人师傅在楼道里和老家的亲人通电话。→(1)

→师傅请“我”替他向姗姗母女致歉。→(2)

17.阅读第⑤段画线句,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写一条批注。(4分)

18.第④段中父亲不肯和女儿视频通话的真实原因是(2分)

1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渲染天气的炎热,为下文建筑工人没穿工作服午休、“我”家开着门的情节作铺垫。

B.第④段只写了那位工人父亲的话,略去了他女儿说的话,但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父女情深。

C.文章语言质朴传神。从姗姗和“我”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姗姗虽然年幼,但也非常懂事。

D.文章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以“我”的视角,展现了发生在小区改建过程中的温馨一幕。

20.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以下几种理解,你认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5分)

A.赞美建筑工人B.赞美小区居民C.赞美和谐的人际关系

04

答案:

16.(4分)姗姗母女上楼时撞见没穿工作服的师傅。 姗姗请“我”转送师傅水和水果。

17.(4分)运用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通过“旋即坐起”“慌忙披”等词语,写出了那位工人师傅当时的慌乱、无措。反复“见笑见笑”,表明他充满歉意。这一系列人物描写凸显那位工人师傅的朴实、诚恳。

18.(2分)怕女儿看到他受伤的模样和简陋、艰苦的工作环境而心疼、担心。

19.(3分)D

20.(5分)

示例1:B ①文中用大量篇幅来写建筑工人,目的是为了引出下文姗姗母女、“我”对其行为的体谅、理解,对小区建设者的尊重、关爱。②文章结尾画龙点睛,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对好邻居的赞美。

示例2:C 建筑工人不文明的午休方式是囿于客观环境,当他意识到后主动道歉;姗姗母女和“我”对其行为充分体谅、理解,主动关爱。这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一快乐

END

感谢关注!

欢迎点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