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2021

2021

2023-11-14 1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专题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6分)

一、单选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取3mL的液体,然后加热,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量取3mL的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夹持试管 D.加热液体

2、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3、化学课上我们做过很多实验,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B.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C.将细铁丝绕成螺旋形

D.在研钵中把胆矾研碎

4、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量取9.5mL液体

C.取用粉末固体 D.点燃酒精灯

6、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 B.倾倒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7、下列CO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难溶于水 B.无色无味 C.常温下为气体 D.能燃烧

8、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氧气 D.二氧化碳、水蒸气

9、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古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0、新春佳节,浓浓的年味让人们感受到欢乐和祥和。以下“年味”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剪窗花 B.贴对联 C.炸鞭炮 D.包饺子

11、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液体的倾倒

C.点燃酒精灯 D.检验装置气密性

12、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导管连接

C.检查气密性 D.胶塞塞紧

第Ⅱ卷(非选择题  64分)

二、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6分)

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托盘天平在使用前应先检查是否______,再进行称量,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_____的砝码,再加质量_____的砝码,最后移动____。

(2)小静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和药品,当天平达到平衡时观察标尺如图所示:

若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有20g砝码,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质量是______。如果由于操作错误,误将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放在了右盘,其余情况相同,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实际质量是_____。

2、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产物中有______

将内壁涂有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3、按要求填空:

(1)某同学在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______。

(2)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没有面向手心,后果是______。

(3)小明同学需要量取50mL的水并加热至沸腾,在此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4)张老师让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接下来小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如图Ⅰ常见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

(2)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回答问题: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mL;该同学若要量取47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mL该液体时,若俯枧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7mL。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3放貿,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B. C. D.

5、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

(4)大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

(5)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___;

(6)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用到__________。

6、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__。

(4)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_。

(5)溶解溶质或者进行较多溶液的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_。

(6)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8分)

1、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过程:

(1)一组的同学经过探究发现他们小组的蜡烛是:①白色圆柱形固体②有轻微的气味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有可燃性⑥受热易熔化⑦燃烧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上述描述中属于蜡烛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

(2)二组同学将一根木条放到蜡烛火焰中,2秒后取出,发现从焰心到外焰木条碳化程度逐渐增大,这说明_______。

(3)三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_______

_______

有水生成

2

_______

_______

有二氧化碳生成

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能转化为_______能和_______能。小敏发现蜡烛燃烧时还流烛泪,蜡烛“流泪”属于_______变化。

(4)四组同学在熄灭蜡烛后,发现有一股白烟产生,立即用火柴去点燃,结果看到白烟燃烧并沿着烛芯将蜡烛引燃。

(提出问题)这股白烟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①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②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③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石蜡小颗粒。

经过讨论后,排除了①②两种猜想,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

(反思)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你认为他应该_______

2、蜡烛燃烧实验探究。

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

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断融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如A图),得出结论:___________。

(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

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

猜想①②的理由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1)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观察到__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

(2)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猜想②不成立

(3)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

猜想③_____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熔化,然后在烛芯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

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如图1和2实验中的蜡烛均会逐渐熄灭。

(1)图1实验中,烧杯底部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蜡烛(足量)逐渐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为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图2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大;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

(1)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氧气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3、关于蜡烛的实验探究:小敏是某班的小小化学家,最近对蜡烛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点燃一支蜡烛,先用一木筷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了如图(a)上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

(2)如图(b),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可观察到火焰____。

(3)如图(c)斜插入蜡烛焰心时,观察到漏斗颈口处产生了黄色火焰,这是由于_______。

(4)为了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他取了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有_____出现,将小烧杯迅速倒置,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___,据此他得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的结论。

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定性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设计了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

(1)锥形瓶甲和乙中盛放等量的足量的______。某同学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连续数次吸气后,观察到甲瓶无明显现象。该同学呼气时,调整活塞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乙瓶中液体变浑浊,则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要大些。

(2)将锥形瓶甲和乙中改为盛放适量的浓硫酸,连续数次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实验步骤与(1)相同,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反思交流)

(3)丙瓶的作用是______。

探究二:定量测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又设计了用如图甲的装置进行实验:

(4)先检查装置(图甲)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装入VmL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呼出的气体,连接装置。打开弹簧夹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实验测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为______(用V、V1表示)mL。

(探究三)定量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如图乙所示,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袋内含空气),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丙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

(5)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填“X”“Y”或“Z”)。

(6)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量筒读数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B、绝对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错误;

C、夹持试管应该由试管底部套入,错误;

D、加热液体要先预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

故选D。

2、C

【分析】

发生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详解】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极难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C、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D、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C。

3、A

【分析】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可能有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详解】

A、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成的石蜡固体,点燃石蜡固体,会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水蒸汽遇冷凝结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细铁丝绕成螺旋形,铁丝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研钵中把胆矾研碎,使大颗粒胆矾变成小颗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常伴随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不会伴随化学变化。

4、B

【详解】

“伐薪”是指砍伐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使木材变成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5、C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量筒,不符合题意;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7、D

【分析】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详解】

A、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B、无色无味是物质的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C、常温下为气体是物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D、能燃烧是物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8、C

【详解】

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氮气占78%,此外还有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因此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氮气。所以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人体吸入氧气与体内有机物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加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

综上所述:选择C。

9、B

【详解】

A、烽火燃烧,一定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描写的是下雪,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爆炸燃烧,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10、C

【详解】

A、剪窗花只是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贴对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炸鞭炮是燃料的燃烧引起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D、包饺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点睛】

11、D

【详解】

A、闻气体气味时不能凑到瓶口,需要用手轻轻煽动,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不符合题意;

C、点燃酒精灯时应使用火柴或打火机,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伸入水中,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好,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12、B

【详解】

A、用试管给少量液体加热时,试管应倾斜,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且手应紧握试管夹长柄,不能紧握试管夹短柄,实验操作错误;

B、导管连接用水湿润导管,然后旋转插入,实验操作正确;

C、装置中长颈漏斗处漏气不能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操作错误;

D、胶塞塞紧要旋转插入,不能在桌面上按压,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

(1)    平衡    大    小    游码   

(2)    22.4g    17.6g   

【分析】

(1)

托盘天平在使用前应先检查是否平衡,再进行称量;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2)

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质量是:20g+2.4g=22.4g;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故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实际质量是:20g-2.4g=17.6g。

2、水    澄清石灰水    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说明产物中有水;

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故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二氧化碳生成,则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1)用湿抹布盖灭

(2)药液腐蚀标签

(3)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

(4)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

【分析】

(1)

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灭火方法比较简捷;

(2)

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是为防止流下的药液腐蚀标签,导致看不清标签上的药品的名称;故答案为:药液腐蚀标签;

(3)

量取50mL需要用到量筒、胶头滴管,加热至沸腾,需要用到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

(4)

 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药品多了,要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

4、

(1)    试管    烧杯   

(2)    42    胶头滴管    小于   

(3)C

【解析】

(1)

由图可知,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填试管;

上述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故填烧杯。

(2)

由图可知,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42mL,故填42;

若要量取47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胶头滴管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故填胶头滴管;

俯视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47mL,故填小于。

(3)

A  使用完酒精灯后立即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同时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选项错误;

B  使用完托盘天平后,应将砝码及时放回砝码盒,选项错误;

C  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用木塞或橡皮塞塞在瓶口处,避免玻璃瓶塞与瓶口黏连,选项正确;

D  使用完的胶头滴管不能横放的桌面上,防止胶头滴管被污染,选项错误,故填C。

5、

(1)f

(2)d

(3)g

(4)e

(5)c、f

(6)b

【分析】

(1)

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填:f;

(2)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填:d;

(3)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故填:g;

(4)

大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烧杯,故填:e;

(5)

量取液体时,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cf;

(6)

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用到漏斗,故填:b。

6、

(1)g

(2)d

(3)h

(4)d

(5)f

(6)cg

【解析】

(1)

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填:g;

(2)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填:d;

(3)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故填:h;

(4)

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试管,故填:d;

(5)

溶解溶质或者进行较多溶液的反应时,需要用烧杯,故填:f;

(6)

量取液体时,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cg。

三、实验探究

1、①②③④⑥;    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光    热    物理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对黑色物质继续探究   

【详解】

(1)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所以属于蜡烛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③④⑥;

(2)二组同学将一根木条放到蜡烛火焰中,2秒后取出,发现从焰心到外焰木条碳化程度逐渐增大,这说明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有水生成;

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由二氧化碳生成;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蜡烛“流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①②是不正确的;

【反思】

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你认为他应该对黑色物质继续探究。

2、外焰的温度高        烧杯内壁变浑浊    成立    石蜡蒸气冷凝成固体    能        不助燃,不可燃    不合理    D   

【详解】

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温度最高。

[猜想假设]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提出猜想①和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故填:。

[实验探究]

(1)因为猜想①成立,所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故填:烧杯内壁变浑浊。

(3)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可燃性,石蜡具有可燃性,所以猜想③成立;故填:成立。

[实验反思]

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石蜡蒸气冷凝成固体;故填:石蜡蒸气冷凝成固体。

[补充实验]

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能燃烧。故填:能。

[实验结论]

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如图1和2实验中的蜡烛均会逐渐熄灭。

(1)图1实验中,烧杯底部产生大量气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蜡烛(足量)逐渐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不助燃,不可燃;故填: ;不助燃,不可燃。

[探究与结论]

(1)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不合理;故填:不合理;

(2)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不是纯净的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56%,选项A错误;

B.根据图3可知: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过少,不足以支持蜡烛燃烧,选项B错误;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等,选项C错误;

D.由图示可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选项D正确。

故填:D。

3、火焰各层温度不同    熄灭    气体中含有石蜡蒸气    水珠    变浑浊    二氧化碳    水   

【详解】

(1)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点燃一支蜡烛,先用一木筷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了如图(a)上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其产生的原因是火焰各层温度不同外焰温度高,加热部位最先碳化,故填:火焰各层温度不同。

(2)图(b),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可观察到火焰熄灭,是由于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填:熄灭。

(3)(c)斜插入蜡烛焰心时,观察到漏斗颈口处产生了黄色火焰,由于气体中含有石蜡蒸气,石蜡蒸汽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故填:气体中含有石蜡蒸气。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有水珠(或水雾)出现,将小烧杯迅速置,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得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水珠;变浑浊;二氧化碳;水。

4、澄清石灰水    分别称量两个盛有液体的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    防止液体倒吸    V-V1    X    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   

【详解】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锥形瓶甲和乙中盛放等量的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故填:澄清石灰水。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别称量两个盛有液体的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增大较多的水蒸气含量高,故填:分别称量两个盛有液体的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

(3)丙瓶具有防倒吸的作用,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吸入嘴里,故填:防倒吸作用。

(4)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不能被吸收的氧气氮气通过排水集气被收集在集气瓶中,排出水的体积为氧气氮气体积V1mL,则二氧化体积(V-V1)mL,故填:V-V1。

(5)向保鲜袋内呼气,保鲜袋内二氧化碳浓度,水蒸气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下降,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X,因为X刚开始体积分数很小,与二氧化碳吻合,刚开始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很小,和呼出气体混合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故填:X。

(6)Y表示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在60s之后逐渐减小,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故填: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