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第三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初一上册英语单词词性分类表外研版 地球第三极

地球第三极

2023-12-28 11: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藏地形地貌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为青藏高原主体,地处26°52′~36°32′N,78°24′~99°06′E,面积1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西藏北界昆仑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东北以唐古拉山为界与青海省相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毗邻,西北部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国境线近4000千米。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西藏,青藏高原又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

  青藏高原高耸入云的地势,年轻而庞大的高原块体,复杂多变的地形,高寒而又特殊的气候,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地球上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西藏是一个集高原、山地、河谷、盆地、湖盆、冰川、喀斯特多种地貌为一体的地区。其地貌组合的格局是:高原周围群山环抱,南部和东部河流深切,山高谷深;北部高原辽阔坦荡,中部山地、宽谷和湖盆相间排列。西藏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高原边缘高、中部低的特点。西北部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中部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底海拔多在3200~3900米,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南坡国境线一带,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最低处雅鲁藏布江出境处,江面海拔约110米。全区最高处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差约达8700米,为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

  大约在47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原始地球。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距今24亿~6亿年以前的元古代,地球上大部分地区仍然被海洋掩盖着,青藏高原基本为汪洋大海。距今约8亿年,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边缘海盆隆起,出现了大片陆地。距今6亿~2亿年前的古生代,又沦为海洋,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距今2亿~0.8亿年的中生代,青藏地区地壳运动比较频繁强烈,海洋面积逐步缩小,陆地范围日益扩大。距今2亿年的三叠纪末,昆仑山以北地区几乎全部变为陆地,随着地壳运动的发展,海水向西南方向退去,陆地不断增生。到了距今2.5亿~0.7亿年的中生代末的白垩纪,雅鲁藏布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全部隆起为陆地。在距今7000万年以前的新生代时期,结束海洋历史,并由陆地向高原演化。距今约3000万年的始新世末期,在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巨大碰撞下,爆发了一场强烈的地壳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开始隆起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青藏高原,其对中国以及整个亚洲自然环境的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抬升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强烈抬升分别发生在距今200万年、100万年前和1万年前,每次上升1000米左右,造成高山深谷地貌形成并发展,广大地区气候从温暖湿润转为寒冷干燥。地质历史进入全新世(距今1万年),高原抬升速度加剧,使高原平均海拔达到4700米,成为当今的“世界屋脊”。高原内部一些被积雪覆盖的山峰可达7000米以上,其中珠穆朗玛峰雄居群山之首。

  高原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春、夏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研究表明:春季,青藏高原地形对低层西风的阻挡引起了绕流,其北支气流加强了北方冷空气在高原东侧的南下。同时,作为一个弱热源,它的热力作用加强了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气流,为华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暖湿空气。冷暖空气的交汇,加强了华南地区春季的降水。夏季,青藏高原强热源的存在,引起的低层气旋性环流,加强了青藏高原东侧的东亚夏季风,使其向北发展。盛夏,青藏高原“感热气泵(SHAP)”在南亚地区上空低层造成了负涡度和辐散异常,使南亚地区的夏季降水减少,南亚夏季风减弱;在对流层上层高原上空形成负涡源,并通过遥相关加强了伊朗高压。

  “日光城”的由来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意为“圣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657米。地处川藏、青藏、中尼公路结合点,是西藏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属于高原干旱气候区,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比在同纬度上的东部地区几乎多了一半,比四川盆地多了两倍,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当然,日照时数只是日光的一个方面。拉萨纬度偏南,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海拔高则大气层薄,水汽、尘埃少,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削弱就少,湛蓝的天空衬托着耀眼的光芒万丈的太阳。不过,在西藏高原上拉萨也不是唯一的日光城。特别是过去不为人们所了解的雅鲁藏布江西段即上游河谷(日喀则、定日)和最西部的阿里地区(噶尔县),从气象卫星云图的统计结果来看,这些地区都属于比拉萨云量更少的“日光之国”。西藏“日光城”范围如此广阔,为太阳能的利用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复杂多样的气候

  西藏气候条件极为多样,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出现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等气候带。由于西藏山峦重叠、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以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如亚热带内还出现了温带、寒带气候类型。西藏气候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

  降水少,季节性明显,夜雨率高。西藏年降水量为66.3~894.5毫米,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其中东南部、怒江下游以西年降水量为600毫米以上,是西藏降水最丰沛的地区。西藏年内降水高度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量的80%~95%。夏季降水最多,秋季多于春季,冬季极少。雨季开始期总的分布为东南早、西北迟。西藏除藏北和山南的隆子等地外,一般多夜雨,特别是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河谷,夜雨最多,是西藏高原河谷地带雨季的特有现象。年夜雨量为42.0~598.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1%~84%,其中沿雅鲁藏布江一线较高,为67%~91%;以拉萨夜雨率最高,达84%,是西藏高值中心。

  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西藏由于海拔高,气温远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年平均气温为-2.4~12.1℃,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下降0.6℃。西藏各地平均气温的年变化呈单峰型,最小值均出现在1月,最大值出现在6月或7月,其中阿里、那曲、林芝、昌都和南部边缘地区出现在7月,而沿雅鲁藏布江一线河谷出现在6月。气温日变化大是西藏气候的显著特点,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在15℃以上,日较差全年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大得多,而在西藏东南部的察隅、波密、林芝等地以及喜马拉雅山南坡,气温日较差比较小,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干季时间长,多大风。西藏从10月下旬到翌年5月为干季,中东部短,西北部长。在西藏冬春季节大风盛行。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高原冬季风控制期,气候特点为干、冷、少雨。受西风急流影响,西藏大部分地区年大风日数在3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高达100~160天。

  气候资源丰富

  西藏太阳总辐射强、日照时数长,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太阳总辐射总量全年为2477.9~7553.8兆焦耳/平方米,呈由东向西渐增的分布规律。全年日照时数达1443.5~3574.3小时,其中阿里地区大部、日喀则地区西部在3000小时以上,东南边缘地区低于1500小时。西藏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属于稳定或较稳定状态,仅有察隅、墨脱两个县的太阳能资源处于不稳定状态。

  作为地球上巨大的能量资源,风能被誉为永久性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西藏高原由于地势高亢开阔,受到高空强劲西风的影响,成为全国风速分布的高值区之一,具有一定的潜在开发价值。但西藏气象站点稀少,风观测资料十分欠缺,对风能资源尚难以做出可靠的定量评估。同时,由于这里空气密度低,一般还不足我国东部平原的70%,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风功率密度较大。综合而论,藏北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之间的山谷地带东段,在全国属风能较丰富区域,年平均风功率密度150~200瓦特/平方米。

  西藏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游都在这里。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中国境内)全长2057千米,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千米。雅鲁藏布江河流水由冰峰冰层融化后汇聚而成,加上昆仑、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导致地形起伏落差大,南面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多,则会增加雅鲁藏布江的降水量,造成雅鲁藏布江蕴含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独具特色的农林牧产品

  西藏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分布着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各种作物。喜温作物有水稻、花生、芝麻、鸡爪谷等,中温作物有玉米、大豆、谷子、糜子等,喜凉作物有冬春青稞、冬春小麦、油菜、豌豆、马铃薯、蚕豆、皮大麦等。喜温作物主要分布在墨脱、察隅、错那、隆子、亚东、吉隆和聂拉木等县的低海拔地带,喜凉作物分布在高原温带。青稞、小麦、油菜在我区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是西藏的主要作物。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有的野生药材、野生菌等林下资源,包括冬虫夏草、雪莲花、红景天、灵芝、贝母、天麻、人参果等以及松茸、牛肝菌、鸡枞菌、黑松菌、青头菌……野生菌的形状各异,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其中,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与虫体,冬天为虫,夏天为草;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有着浓郁的特殊香气。西藏牧区天然草地的种类居全国各省(区)之首,饲养动物主要包括牦牛、绵羊、猪和马等。此外,西藏动物生境条件多种多样,区系成分丰富,特有种类多。比如,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藏羚羊、盘羊、马鹿、黑颈鹤、藏马鸡等,都是受世人关注的珍惜野生动物。(文/卓嘎 图/洪健昌觉果)

  (来源:《气象知识》 责任编辑:王美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