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纪录片第二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创新中国纪录片第二集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第二集

《西南联大》纪录片第二集

2024-07-07 1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云集了当代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批顶峰人物。纪录片《西南联大》的第二集——刚毅坚卓,用短短的五十分钟,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师们的不屈风骨与坚韧精神。

西南联大遗址

自1931年梅贻琦掌校,清华气象焕然一新,有识之士闻风景从,大师云集,熠熠生辉。这一时期,清华的教授人数大大超过讲师及助教人数。清华教授工资很高,特别是陈寅恪教授,每月工资高达480元。那时在北平,500元便能买一辆小轿车了。当时清华教授渐渐都配有一栋住宅。闻一多先生住在新林院72号,当时在窗下种下一丛竹子。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北平全城戒严。7月29日,日军占领了北平城,一天后占领天津,炸毁南开大学。当年,教育工作者们遵循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念,不愿留在沦陷区教书。他们的身上具有真正所谓中国人的骨气!郑天挺一个人留下来,一面主持北大校务,一面应付日寇汉奸的胁迫。为了更好地安排好北大的校务,他不顾个人安危,一直在外奔波;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听闻日军占领北平,大放悲声:“苍天何以此对中国也!”,便绝食以死明志;陈寅恪放弃住院治疗右眼的机会,携妻带女离开北平,决心用唯一的左眼继续工作……

在西南联大,身处于战乱之中的教授们也没有辜负他们肩负着的教书育人的使命。

西南联大的教授们

“恐怕是1939年吧,王(竹溪)教授得了PHD(博士学位),就回来了。所以当时西南联大物理系、数学系有几个非常年轻的教授。在国外已经发表过很重要的文章的。吴大猷比他们算是早了七八年的样子。我念吴先生的课,是在大四。”

——杨振宁

杨振宁和邓稼先曾就读于西南联大

“这个地方呢,是这个龙头村的弥陀寺,共有三进。大门进去以后,第一进左边就是大师冯友兰住的地方。他当时在抗战战时,写了一部著作叫《贞元六书》。这部著作第四部叫《新原人》。《新原人》就是在这儿写的。当时因为生活比较困难,(冯友兰)太太,还支了一口锅,在里面炸麻花,那边(西南联大)的学生就跑到这来买麻花。”

 “哪一天才能得到胜利?这是遥遥无期的。然而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不能坐等。1938年冬,我决定开始撰著一篇关于多原子质结构及其振动光谱的专论书,是献给我的妻子冠氏(世)的。”

——西南联大教授 吴大猷 《回忆》

“在昆明那一阵,可以说大家有一样的看法。这个抗战无论怎么苦啊,我们都一定要支持下去,一切都寄托在将来。大家都一定有信心:总有一天,我们的战事要结束。”

——吴大猷

在呈贡的魁阁,费孝通尝试构建社会学版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燕京——云南社会学研究站,并写作《禄村农田》;王力出版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中国现代语法》;他的同事罗庸写出了《鸭池十讲》;吴宓以课堂讲义为基础,用英文写作《世界文学史大纲》;汤用彤《中国佛教史》《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赵九章《大气之涡旋运动》;冯景兰《川康滇铜矿纪要》;周培源《湍流论》等大批奠基性著作都完成于战时昆明。郑天挺开始留意西南边疆问题,并撰写《发羌之地望与对音》等著作……

1945年12月1日,西南联大师生发起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晚,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遭到暗杀,白色恐怖笼罩昆明。7月15日,闻一多依然做了最后一次讲演,谴责、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的暗杀罪行。当天,他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枪杀于昆明街头。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也许闻一多先生,及许多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伟人,并没有死去,他们只是在完成了他们的事业后,安然长眠于地底。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永远活着……

 

                                                                      ——畟鋋于2023年2月26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