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几何原本》所述 “几何”之称谓 实指 今天统称的标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几何原本与几何基础的关系是 徐光启《几何原本》所述 “几何”之称谓 实指 今天统称的标量

徐光启《几何原本》所述 “几何”之称谓 实指 今天统称的标量

2024-06-29 1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概论

   中西科学 会通600余年,缘何近代以来愈发自断文脉、强行穿凿附会,而致 懵懂纷纭?   

义理深奥之故? 勉强转译之?

非也。

盖明白之人 旁通有限,术业专攻、比附其意,然后 遽然 传道授业 耳。

故有 食洋不化 以致为外人所鼓惑者,自然之势。

   常有人称赞「几何」一词的翻译是  音 意 兼顾,理由是「几何」的读音跟 geometry 中 geo- 的发音类似,同时「几何」在汉语中又表示「大小、多少」的意思。这个说法靠谱吗?  

500

  实际结论是附会有余、几无准确。 度量作为名词称谓,今科技著作统一有几何量、标量、向量、矢量等这些显然 生僻古怪的等价称呼代替。

500

  当今几何学 应正名 为 度量学,徐光启所译“几何度”一词或《几何原本》简称的“几何”一词, 实指 那些可以 测而得知大小 的 度量项,今称标量和矢量。可测而得知大小的度量项 包括有长度标示的线段、有面积标示的面、有体积标示的体。徐光启在《几何原本》中的清晰自定义如下四幅原文截图:

500

500

500

500

二、中国的传统“几何”称谓 之实指

    在我国古代数学史上,“几何”一词从大约公元前186年前的《算数书》开始,一直是表示求解某数多少或某量大小的疑问词。

表一 “几何”一词的含义思辨

500

500

  《算数书》是1983、1984年之交出土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墓一部抄写于竹简上的数学著作。该书的抄写下限为公元前186年,其著作年代自然会更早些,比传世最早的中国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的编定至少还要早一个世纪左右。如下为竹简整理小组整理出的释文:

舂粟  

稟粟一石舂之为八斗八升,当益秏粟几何?

曰:二斗三升十一分升八。

术曰:直所得米升数以为法,又值一石米粟升数而以秏米升数乘之,如法得一升。

关于“几何”一词的含义,即几何一词在汉语语境中的含义,冯天瑜先生做了精彩的考证:

    “几何”本是汉语古典词,义项有三:

其一,多少、若干,用于询问数量或时间,如《诗·小雅·巧言》:“为犹将多少,尔居徒几何?”《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所获几何?”《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刘献廷《广阳杂记》:“家私几何?”

其二,无多时、所剩无几,如《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汉书·五行志》:“民生几何”,注:“几何,言无多时也。”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其三,问当何时,如《国语·楚语下》:“其为宝也,几何矣?”解:“几何世也。”《汉书·五行志》:“赵孟曰:其几何?”“注:师古曰,言当几时也。” 

总之,“几何”在古典汉语中是作为疑问数词使用的。……这样,利玛窦便把中国士人常用的汉语疑问数词“几何”,改造成为一个表示物体形状、大小、位置间互相关系的数学术语。

     但是,冯先生恰恰忽略了中国传统数学文献,“几何”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最常用术语,中国传统数学典籍如《算经十书》中,作为表示求解某数量多少或大小的疑问词,这一用法数不胜数,《九章算术》中几乎每一道题都有它。今以徐光启在其翻译《几何原本》之前的著作中所用为例:“算定勾几何,股几何,弦几何,量取数处,便见何等勾股,方得免坍。”笔者做了一个统计,在这一篇仅5页(32开)的论文中,他用了24次“几何”这个词,并且都是表示求解大小或多少的疑问词或数量词。

    另外,利玛窦并没有完全排斥几何的中文原意,只是做了引申,比如,他也采用“其分者若截以为数则显物几何众也,若完以为度则指物几何大也”等说法,这里“几何大”、“几何众”意思是“数量大小”、“数量多少”。

三、“几何”一词外文源头的思辨

表二  “几何”一词的外文来源

500

       “几何”一词选自中文固有词汇,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几何”一词所对应的西学词汇,已有研究基本使之明朗了,即“几何”一词意译自拉丁文Magnitudo和Quantitae,而不是音译。但是,仍有个别不完全一致之处,本部分以综述前人成果为主,并拟将其理顺。

       安国风将徐、利译《几何原本》与克拉维斯拉丁文本进行了比对,有力地证明“几何”一词的来源之一是,意译自拉丁文Magnitudo。白尚恕将“几何”唯一地对应于Magnitudo,有失全面。白认为Quantitae是“形学” ,有待商榷,Quantitae的对应英文是Quantity,汉译为数量,笔者比对了今译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和李之藻、傅汎际(Francisco Furtado)的《名理探》(三联书店,1959)的相关部分,Quantitae翻译为“数量”应是较为准确,在当时“数量”就是“几何”。李之藻与傅汎际合译的《名理探》明确说明“量法”译自Geomitria:“审形学分为纯杂两端。凡测量几何性情而不及与其所依赖者,是之谓纯。类属有二:一测量并合之几何,是为量法,西云日阿默第亚(Geomitria的汉语音译)。一测量数目之几何,是为算法,西云亚利默第加也。”[傅汎际、李之藻 1959]

      音译自英文Geometry的Geo这一说法的错误性,严敦杰的研究已对其进行了纠正。其错误一是时间的不对应,将几何与Geometry对应,在西方已是利玛窦来中国一段时间以后的事,而我们在康熙时代法国传教士白晋(Joachim Bouvet)、张诚(Jean-François Gerbillon)翻译的巴蒂斯(Ignace Pardies)的《几何原本》底本中,才发现“几何”与Geometrie(此词为法文,对应英文为 Geometry)完全对应[安国风 2008];二是徐光启和利玛窦所用原文是拉丁文,而不是英文。同时这第二点也说明仅仅意译自英文Magnitude这一说法也是不准确的。

       音译并译自拉丁文Geomitria这一说法也不是明末的原意。安国风已经注意到“李之藻和傅汎际合译的《名理探》就将Geomitria音译为‘日阿默第亚’。”[安国风 2008,页149]但安先生在同一著作中似乎不同意将其意译为“量法”[安国风 2008,页151] ,值得讨论。实际上,徐、利二人把这一词汇翻译为“量法”了,利玛窦在《译引》中表述西方数学的基本分类:“几何家者,专察物之分限者也,其分者若截以为数则显物几何众也,若完以为度则指物几何大也,其度与数或脱于物体而空论之,则数者立算法家,度者立量法家,”[徐宗泽 2006]在这里他将“度者”立为“量法家”,这与克拉维斯的《导言》是一致的[安国风 2008,页150-151],其实在徐光启的时代,汉字“度”的动词含义就是今天的测量。艾儒略(Giulio Aleni)的《西学凡》(1623年刊行)也是这样分类的:“几何之学,名曰马得马第加者,译言察几何之道,则主乎审究形物之分限者也,复取斐禄之所论天地万物,又进一番学问。……独专究物形之度与数,度其完者为几何大,数其截者以为几何众,然度数或脱于物体而空论之,则数者立算法家,度者立量法家,……”[艾儒略 1978]与利玛窦的论述几乎完全一致。

500

      根据耶稣会的教育体制,西方耶稣会教育计划中的六科——文、理、医、法、教、道,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是他们的必修学科,属于分科研修(医、法、教、道)之前的公共必修课,教材也是统一的。所以利玛窦所说“量法家”与傅汎际说法是一致的,即“量法家”对应的拉丁文是Geomitria。所谓Geomitria的测地学含义是埃及人的思想,在希腊人、罗马人及其后的“利玛窦们”那里已变成了“量法家”。

四、与“几何”有关的学术真实含义

表三 “几何”一词的含义思辨

500

500

       与“几何”有关的学术主要有:几何府、几何家、几何之学、几何原本。几何府,是《名理探》“十伦”之一,是今天逻辑学的一部分,它在数学原理中的应用是《几何原本》;《几何原本》又是徐光启所称的“度数之宗”,几何家、几何之学是《几何原本》在度(测量)数(计算)之中的扩展。

1“几何府”的逻辑意蕴

     关于“几何”的来历及其在西学中的归属,徐光启和利玛窦在翻译时采用的是“几何府”这一说法,在徐光启和利玛窦的语境中,“几何”的含义是大小,它属于“几何府”。他们所强调的是:“几何”属于“几何府”这一逻辑学中的范畴。《几何原本》开头内容就是明证:“凡历法、地理、乐律、算章、技艺、工巧诸事,有度有数者,皆依十府中,几何府属(“十府”指亚里士多德的十大范畴,“几何”,今译为标量或矢量,是其中之一)。凡论几何,先从一点始,自点引之为线,线展为面,面积为体,是名三度(今天所说“三维)。”

     艾儒略则用“宗”来表达“府”的含义,“一门是十宗论,……(其)一为几何,如尺寸一十等”[艾儒略 1978,页32-33]。李之藻辑刻的《天学初函》中就有《几何原本》和《西学凡》两书,但他并没有将其译法统一,并且他和傅汎际稍后译《名理探》时,又创造了“府”和“宗”之后的第三种译法——“伦”。《名理探》所讲“五公十伦”的“十伦之二”,即为“几何”,是紧接着“十伦之一——自立体”来讲的。总之,我们可以知道,“几何”这一“府”与逻辑学关系密切。利玛窦不否认中国有数学研究、只是缺乏逻辑性强的原本之论:“窦自入中国窃见为几何之学者,其人与书信自不乏,独未读有原本之论,既缺根基,遂难创造,即有斐然述作者,亦不能推明所以然之故,其是者己亦无从别白,有谬者人亦无从辩证。”

       我们现在是把《几何原本》看作一本数学书的,与徐光启同时代的人几乎都没有把几何原本看作一本数学书,而是看作一本探求万事万物之理的逻辑方法书。徐光启把它看做数学的根本而不是数学本身:“《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圉,百家之学海。”王征在其著作中强调了邓玉函(Terrentius)的观点:“邓(玉函)先生则曰:‘译是不难,第此道虽属力艺之小技,然必先考度数之学而后可。盖凡器用之微,须先有度有数。因度而生测量,因数而生计算,因测量计算而有比例,因比例而后可以穷物之理,理得而后法可立。不晓测量、计算,则必不得比例;不得比例,则此器图说必不能通晓。测量另有专书,算指具在同文,比例亦大都见《几何原本》中。’”

 

2“几何之学”相当于今天的数学

     “几何之学”,在徐光启、利玛窦和当时的其他人看来,所对应的拉丁文是Mathematicarum。艾儒略的《西学凡》(1623年刊行)即采用这一用法:“几何之学,名曰马得马第加者,译言察几何之道,则主乎审究形物之分限者也,复取斐禄之所论天地万物,又进一番学问。……独专究物形之度与数,度其完者为几何大,数其截者以为几何众,……”。李之藻和傅汎际也是持这一看法:其“明艺之二”明确界定了今天所说的数学为“审形学,西言玛得玛第加,”所以“审形学”、“察几何之道”、“几何家”,才是“几何之学”的同义词。笔者对徐光启和利玛窦关于西方数学的著作进行了考察,在利玛窦的表述,比如《译﹤几何原本﹥引》(对该文的作者学界也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是利玛窦)中比比皆是,但徐光启关于《几何原本》的论述,一般不单独用“几何”一词,多数情况下,“几何”和“原本”同时出现。

      上文也已经说明过,利玛窦、艾儒略和李之藻、傅汎际等人均将几何家称为“量法家”,将“量法”作为Geomitria的汉译。

 

参考文献

宋芝业 《 “几何”曾经不是几何学——明末“几何”及相关学科命名新探》,《科学文化评论》第8卷第三期科学与人文

艾儒略 1978.《西学凡》.1623年刊行.见:李之藻辑刻.《天学初函》.台北:台湾学生书局.页37-38.

安国风 2008.《欧几里得在中国》.纪志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页473.

白尚恕 2008.《中国数学史研究——白尚恕文集》.李仲来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页368.

杜瑞芝(主编) 2000.《数学史辞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页407.

冯天瑜 2003.晚明西学译词的文化转型意义.《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1: 567-674.

傅汎际译义,李之藻达辞 1959.《名理探》.北京:三联书店,1959.页12.

梁宗巨1980,《世界数学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页90.

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受 1939.《几何原本》.北京:商务印书馆.页1.

梅荣照、王渝生、刘钝 1990.欧几里得《原本》的传入和对我国明清数学的影响.见: 梅荣照主编,《明清数学史论文集》.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页53-83.

欧几里得2003.《几何原本》.兰纪正等译.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孙宏安 2008.《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页49-51.

徐光启 1984.《徐光启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页59.

徐宗泽 2006.《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页199.

亚里士多德 2003.《工具论》.余纪元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页5.

严敦杰 1959.几何不是Geo的译音.《数学通报》, (11): 31.

张柏春等 2008.《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的研究与校注(下篇)》.南京: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