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普医疗丨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及操作注意事项 常见的影响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的分析前因素包括抗凝剂浓度、采血量、离心条件、标本存储时间和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凝血四项检测时间要求是什么 阳普医疗丨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及操作注意事项 常见的影响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的分析前因素包括抗凝剂浓度、采血量、离心条件、标本存储时间和温... 

阳普医疗丨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及操作注意事项 常见的影响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的分析前因素包括抗凝剂浓度、采血量、离心条件、标本存储时间和温... 

2024-07-09 2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阳普医疗,(https://xueqiu.com/9891903324/263331330)

常见的影响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的分析前因素包括抗凝剂浓度、采血量、离心条件、标本存储时间和温度、标本溶血等。全面系统地了解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对控制分析前标本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

01柠檬酸钠浓度的影响

用于凝血四项检测的标本为柠檬酸钠1:9抗凝血浆,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柠檬酸钠浓度有3.2%和3.8%两种,两种浓度均符合国内外标准的要求,但二者之间在APPT值存在少许差异,3.8%的浓度在APPT检测值上相对于3.2%有所延长,推荐使用3.2%浓度的柠檬酸钠1:9抗凝管。

《WS/T 359-2011 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和美国CLSI-H21《Collection, Transport, and Processing of Blood Specimens for Testing Plasma-Based Coagulation Assays and Molecular Hemostasis Assays, 5th Edition》[3]建议用于血浆凝固实验的抗凝剂应为105mmol/L-109mmol/L(3.143-3.2%,通常3.2%)的枸橼酸三钠(柠檬酸钠)的水合物。

02采血量的影响

《WS/T 359-2011 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及CLSI-H21《Collection, Transport, and Processing of Blood Specimens for Testing Plasma-Based Coagulation Assays and Molecular Hemostasis Assays, 5th Edition》均指出:血液与水合枸橼酸钠抗凝剂的体积比应为9:1。采集标本量不够时会降低该比例,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正确。

Adock等[4]评估了采血量和柠檬酸钠浓度对PT和APTT检测的影响。研究对象为健康人群和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采用标准的采血管(3.2%和3.8%柠檬酸钠)采集3.0-5.0ml。采血量不足显著影响APTT和PT检测结果,导致假性延长结果。采血量不足可能显著影响PT值,尤其是APTT值。采血量不足标本和采血量过大标本检测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长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Fib检测结果短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

引起采血量不准确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病人自身血管条件因素、使用软连接采血针的排管顺序不当、真空采血管产品质量、采血操作时提前拔针等。

其中使用软连接采血针的推荐排管顺序是采血操作中容易忽视的重要因素。《WS/T359-2011 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建议:无论使用真空采血管、注射器或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采血,均需要将采集的第二管血液用作凝血标本的检测。美国CLSI-GP41《Collection of Diagnostic VenousBlood Specimens 2017,7th Edition》[7]规定真空采血管的顺序选择为:

❶血培养管

❷血凝管/血沉管

❸血清管

❹肝素管

❺EDTA

❻糖酵解抑制剂

03离心条件的影响

凝血四项检测采用血浆作为标本进行检测,所以采集后的标本须经离心处理,《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8]要求,标本须采用“低速离心”方式,即3000r/min离心15min后分离血浆标本,并应立即检测。

陈勇[6]和王贞[9]等的研究建议:可用4000r/min离心5min来替代3000r/min离心15min制备乏血小板血浆,缩短标本处理时间,可更快地向临床提供准确的凝血检验报告。

《WS/T 359-2011 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建议每6个月或在离心机维修后,应验证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以确保离心后血浆血小板的数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04储存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研究表明,标本在室温(20-25℃)环境下储存1h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与立即送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标本储存4h后检测APTT显著长于储存2h标本,TT明显短于储存2h标本;PT和Fib检测结果与储存2h标本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标本在4℃环境下储存1h、2h、4h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比较,四项指标在储存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立即送检与储存不同时间后标本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血液标本应在室温(20-25℃)保存条件下2h内完成检测,4℃保存4h内完成检测,若4h内未能完成检测,应将血浆标本置低温保存(-70℃~-20℃)。检测前将血浆于37℃下快速融化即可。

05溶血的影响

研究表明,标本溶血可致PT和APTT时间缩短,TT时间延长,Fib含量降低,从而导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异常。在标本采集或离心处理过程中应加强标准化操作,避免标本溶血发生。使用光学原理的检测仪器时,当标本有黄疸、脂血或影响光散射强度的干扰物质时,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应使用替代方法。标本有可见的溶血时不应采用。

小结

抗凝比例选择不当、室温时间储存过长和标本溶血与否等都是致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异常的主要因素。建议按照《WS/T 359-2011 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标准要求对凝血标本从采集量、离心、储存到送检过程等各个环节加以规范和控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