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及其后减震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减震器的拆卸步骤包括 摩托车及其后减震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摩托车及其后减震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4-07-10 0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摩托车及其后减震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减震器用来支持车架的重量,以缓和道路不平对摩托车的振动和冲击,并迅速衰减振动,提高乘骑的舒适性,减低车体各部分的动应力,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摩托车后减震器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摩托车后减震器2`通过后平叉进行支撑,后平叉上设置有减震器2`的安装结构3`,后减震器2`在安装时,其下接头21`与安装结构3`上开设的通孔轴线相对,通过螺栓1穿过安装结构3`和下接头21`后,螺栓1`将下接头21`架撑于安装结构3`上,通过螺母4`的锁紧,对下接头21`进行固定。

由于采用螺栓1`将安装结构3`进行锁紧,螺栓3`锁紧过程中产生轴向力,使得后平叉上的减震器安装结构3`产生轴向塑性变形,安装结构3`的支撑内壁与下接头21`的两侧贴紧,以消除安装间隙(5`、6`)。然而,由于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减震器安装结构3`长期受到后减震器2`的交变载荷作用,再加上螺栓1`与螺母4`的锁紧对减震器安装结构3`产生的轴向安装载荷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后减震器安装结构的疲劳断裂风险。

因此,如何提高摩托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的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减震器安装结构,以提高摩托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包括后平叉,所述后平叉上设置有架装后减震器的第一支撑壁板和第二支撑壁板;

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壁板和所述第二支撑壁板,并插装于所述后减震器下接头上的锁紧连杆,所述第一支撑壁板上开设与所述锁紧连杆的第一端锁紧配合的锁紧孔;

所述第二支撑壁板上开设有容置所述锁紧连杆第二端的安装孔,所述锁紧连杆的第二端设置与所述下接头相抵的限位台阶。

优选地,在上述后减震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锁紧孔为贯穿所述第一支撑壁板厚度方向的螺纹孔,所述锁紧连杆为与所述锁紧孔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栓,所述限位台阶设置于所述锁紧螺栓的安装驱动端。

优选地,在上述后减震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限位台阶为套装于所述锁紧螺栓的安装驱动端的衬套。

优选地,在上述后减震器安装结构中,所述后平叉上开设有容置所述下接头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壁板和所述第二支撑壁板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两侧壁。

优选地,在上述后减震器安装结构中,所述后平叉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锁紧孔连通的第一减材腔。

优选地,在上述后减震器安装结构中,所述后平叉内部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操作孔。

优选地,在上述后减震器安装结构中,所述衬套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过盈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后减震器安装结构中,所述衬套与所述下接头相抵的一端不低于所述第二支撑壁板的表面。

一种摩托车,其车体上设置有后减震器,以及架撑所述后减震器的后平叉,所述后减震器和所述后平叉之间设置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包括后平叉,后平叉上设置有架装后减震器的第一支撑壁板和第二支撑壁板;还包括连接第一支撑壁板和第二支撑壁板,并插装于后减震器下接头上的锁紧连杆,第一支撑壁板上开设与锁紧连杆的第一端锁紧配合的锁紧孔;第二支撑壁板上开设有容置锁紧连杆第二端的安装孔,锁紧连杆的第二端设置与下接头相抵的限位台阶。

后减震器由后平叉支撑,其下接头通过锁紧连杆架撑于后平叉的第一支撑壁板和第二支撑壁板之间,第一支撑壁板上开设锁紧孔,第二支撑壁板上开设安装孔,锁紧连杆由安装孔端装入,插装于下接头上后与锁紧孔锁紧配合,下接头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壁板贴紧,其第二端与锁紧连杆上的限位台阶相抵,从而消除下接头在锁紧连杆上的安装间隙。

锁紧连杆通过限位台阶将下接头压紧于第一支撑壁板上,由第一支撑壁板和第二支撑壁板将锁紧连杆架起,锁紧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壁板锁紧固接,其第二端由安装孔支撑,第一支撑壁板和第二支撑壁板仅提供对后减震器减震方向的支撑,不会产生对第一支撑壁板和第二支撑壁板的安装应力,降低了锁紧连杆的疲劳断裂的风险,提高了摩托车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摩托车后减震器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减震器安装结构,提高了摩托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包括后平叉1,后平叉1上设置有架装后减震器2的第一支撑壁板11和第二支撑壁板12;还包括连接第一支撑壁板11和第二支撑壁板12,并插装于后减震器下接头21上的锁紧连杆3,第一支撑壁板11上开设与锁紧连杆3的第一端锁紧配合的锁紧孔4;第二支撑壁板12上开设有容置锁紧连杆第二端的安装孔5,锁紧连杆3的第二端设置与下接头相抵的限位台阶。

后减震器2由后平叉1支撑,其下接头21通过锁紧连杆3架撑于后平叉1的第一支撑壁板11和第二支撑壁板12之间,第一支撑壁板11上开设锁紧孔4,第二支撑壁板12上开设安装孔5,锁紧连杆3由安装孔5端装入,插装于下接头21上后与锁紧孔4锁紧配合,下接头2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壁板11贴紧,其第二端与锁紧连杆3上的限位台阶相抵,锁紧连杆3对下接头21的支撑呈悬臂结构,避免对第一支撑壁板11和第二支撑壁板12产生沿锁紧连杆3轴向的压紧力,并消除下接头21在锁紧连杆3上的安装间隙。

锁紧连杆3通过限位台阶将下接头21压紧于第一支撑壁板11上,由第一支撑壁板11和第二支撑壁板12将锁紧连杆3架起,锁紧连杆3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壁板11锁紧固接,其第二端由安装孔5支撑,第一支撑壁板11和第二支撑壁板12仅提供对后减震器2减震方向的支撑,不会产生对第一支撑壁板11和第二支撑壁板12的安装应力,降低了锁紧连杆的疲劳断裂的风险,提高了摩托车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锁紧孔4为贯穿第一支撑壁板11厚度方向的螺纹孔,锁紧连杆3为与锁紧孔4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栓,限位台阶设置于锁紧螺栓3的安装驱动端。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限位台阶为套装于锁紧螺栓的安装驱动端的衬套6。第一支撑壁板11上开设锁紧孔4,与锁紧连杆3可通过螺纹锁紧配合,锁紧连杆3由第二支撑壁板12上的安装孔5装入,第二支撑壁板12提供对锁紧连杆3沿其径向的支撑力,为保证第二连接壁板12与锁紧连杆3的支撑结构稳定性,在锁紧连杆3上套装衬套6,由衬套6与下接头21相抵,衬套6的外圈与第二支撑壁板12上安装孔5的内壁贴紧配合。通过设置衬套6结构,延长了锁紧连杆3与安装孔5支撑结构的长度,进一步提高支撑结构稳定性。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后平叉1上开设有容置下接头21的安装槽,第一支撑壁板11和第二支撑壁板12分别位于安装槽相对的两侧壁。第一支撑壁板11和第二支撑壁板12可以设置独立的支撑结构,也可以在后平叉1上一体成型安装槽,由安装槽相对的两侧壁实现第一支撑壁板和第二支撑壁板的支撑对下接头的结构。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后平叉1内部开设有与锁紧孔4连通的第一减材腔101。为了进一步降低整车重量,将后平叉1内部开设与锁紧孔4连通的第一减材腔101,锁紧孔4为螺纹孔,锁紧连杆3为锁紧螺栓,通过锁紧螺栓3与锁紧孔4的螺纹配合,将下接头21抵紧到第一支撑壁板11上。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后平叉1内部还开设有与安装孔5连通的操作孔102。同样地,在后平叉1内开设操作孔102,一方面起到减材作用,另一方面提供锁紧连杆3的安装通道。锁紧连杆3装入后平叉1过程中,由操作孔102端装入,锁紧连杆3为锁紧螺栓,在对锁紧螺栓与锁紧孔4螺纹连接过程中,锁紧螺栓装入到下接头21内,并在锁紧过程中实现对衬套和下接头的抵紧。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衬套6与安装孔5之间过盈配合。为了保证锁紧连杆3在后平叉1内安装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由于摩托车运行过程中的冲击造成锁紧连杆3在安装孔5内晃动,将衬套6与安装孔5之间过盈配合,进一步提高对后减震器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衬套6与下接头21相抵的一端不低于第二支撑壁板12的表面。下接头2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壁板11相抵,其第二端与衬套6抵接限位,衬套6与下接头21相抵的一端凸出于第二支撑壁板12的表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其车体上设置有后减震器,以及架撑后减震器的后平叉,该后减震器和后平叉之间设置有如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由于该摩托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所以该摩托车由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