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商扶贫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出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村电商扶贫工作总结 广东电商扶贫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出炉

广东电商扶贫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出炉

2024-07-10 1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搭乘电商快车 加速脱贫奔康

  近年来,广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一直将电商发展作为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根本性难题的重要方式,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为抓手,着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不少实践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在这其中,从全省各县市到各个村,从企业到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11月2日至11月27日,广东省商务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共同开展了广东电商扶贫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包括典型县、典型村、典型企业和典型个人共4类案例评选。在近一个月的网络票选活动中,广东21个地市纷纷为自己家乡的县(区)、村、企业及个人投票助力。截至投票结束,广东电商扶贫典型案例评选的总投票数超过257万,显示出各地对广东电商扶贫工作的强力支持。

  经过前期各地市的逐级推荐、层层遴选,结合近期网络投票和专业评审意见,本次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十大电商扶贫典型县、村案例,以及二十大电商扶贫典型企业及个人案例。通过这60个入选案例,树立电商扶贫典范,充分调动电商扶贫各类主体积极性,以产业带动、就业带动、农旅带动等形式,推动电商扶贫工作走向更深处。

  电商扶贫典型县▶▷

  政企联动织密电商网

  自2018年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梅州五华县将电商进村作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助力农产品上行取得初步成效。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五华县有电子商务及其关联企业1925家,形成网络交易达15.134亿元,有效推动红薯、球王金柚、三华李等本土特色农产品上行约37140吨。同时,辐射带动创业就业近9300多人,通过运营培训辐射带动1900多人,累计带动537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172.59元/月。

  在推动电商进村、助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各县区在电商服务体系的搭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入选的典型县案例可以看到,谱好“政府引导”曲,才能更好推动电商新业态入村入户,助力农产品上行。

  肇庆德庆县将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便民超市、“村村通”等项目有机结合,优化完善物流体系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利用农产品溯源平台,树立德庆农产品信心品质形象。

  在此基础上,各县区通过政企等多机构联动,织密电商网,涌现了一批形式多样的电商扶贫模式。

  河源和平县以鹰嘴桃上市为契机,联合南航传媒、现代农业产业智库、南方菜篮子、和平县电子商务协会,试水“顶级媒体+精准流量+电商带货+区域公用品牌”带货模式,带来了900多万元线上成交额。

  茂名信宜市则实行“协会+合作社+农户+基地+消费扶贫”的网红直播合作新模式。在第八届农博会,该市一小时就销售了8000多件蜜柚、辣木茶等农产品;2019年在白石丽垌的网络直播三华李基地,一小时帮助贫困果农销售3万多斤。

  在湛江遂溪县,红薯、红心火龙果走俏网络。扶贫明星产品“港门瑶柱”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动26户贫困户加入养殖。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参与的农户全部脱贫。“港门瑶柱”品牌随着精准扶贫的开展逐渐打响。

  电商扶贫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推动电商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梅州大埔县近年来举办了25场电商知识普及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515人次,占全县建档贫困人口的51%,还培养了“番薯哥”“丘香姐”等一批本土网红。

  电商扶贫,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贫困群众,一头连着数以亿计的市场消费者。随着配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广东电商蓬勃发展,正为各地的精准扶贫工作、巩固脱贫成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了县区电商与扶贫有机结合的特色样本。

  电商扶贫典型村▶▷

  电商畅通致富小康路

  梅州大埔县黄堂村,依山傍水,资源丰富,蜜柚种植是当地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黄堂村引进龙头企业主导蜜柚产业,注册了“漳溪”与“天泽”自主品牌商标,推行“电商+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有效解决蜜柚销路,提高村民收入。今年9月,黄堂村的蜜柚上市后,各地订单纷纷飞来,1个多月时间,全村蜜柚基本销售一空。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特别是电商扶贫工作,通过提升农村电商应用能力和农村电商上行服务能力,持续助力脱贫攻坚。如今,各乡村尤其是省定相对贫困村借助电商脱贫致富的案例不断涌现。

  在河源源城区双头村,2015年村集体收入只有3万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已达97万元,带动69户183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在这背后,河源市双头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在省定贫困村建立并运营村级电子商务创业园并不容易。所幸,在建设初期,深圳市对口帮扶单位出资150万元,并派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以特区的“敢创敢试”精神,支持双头村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2017年,双头村正式建成广东首个村级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搭乘农村电商的快车,当地主要扶贫产品销售节节攀升。

  通过入选的典型村案例可以看到,引入电商企业合作成立本地电商品牌,也成为不少贫困村激活当地电商网络的有力抓手。

  在河源紫金县金光村,广东村长伯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动农民与本地种养专业合作社订立保价购销合同,在帮助解决销售难问题的同时,也带来可观收入。目前,金光村贫困户脱贫率已达100%,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多元,村集体收入较4年前增加10倍。

  在肇庆德庆县升平村,通过引进肇庆市净慧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80万元建设“升平村蜜蜂糖”生产线,该村蜂蜜走上了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新路子,帮助贫困户增收。

  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村也面临着网店开起来了,但流量少、推广难、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从入选的典型村案例中,可以找到一些可供参考的破解方法。

  过去,潮州饶平县英粉村电商基础薄弱,快递收寄都要到5公里外的镇上。这时,潮州邮政“电商+寄递+金融”扶贫模式发挥了作用。邮政公司有寄递渠道,有电商平台“邮乐购”,更有金融资助。今年春蜜生产旺季中,英粉村不到一个月就销出了约3000瓶土蜂蜜,扶贫工作站还在英粉村发放了3笔扶贫小额贷款。

  在清远佛冈县大埔村,大埔电商与单位工会签订“以购代捐”的产供销服务协议,在机关饭堂设立“爱心菜架”,让大埔村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种的新鲜蔬菜产品直达单位。2019年,这个村级电商营业额突破了20万元,30多户农户受益。

  电商扶贫典型企业▶▷

  推动优质农特产品“出圈”“出海”

  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织金绣娘群体通过YY直播,吸粉2万余人,为1万余人次提供蜡染刺绣工艺、价格等方面的咨询,签订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客户订单2000余件,共计20万元,总销售同比增加了2倍。

  这是欢聚集团实施“非遗绣娘”培训项目的成果。该集团为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内生力扶贫”,结合互联网直播平台优势和技术、市场经验,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化传播手段相结合,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促进妇女增收致富。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众多电商企业纷纷响应号召进入扶贫领域,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让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海外。

  风行乳业与贵州当地公司深度合作,将毕节山核桃与风行炼乳进行科学搭配,开发出新品风行核桃乳,仅用78天便上市销售。首批产品3500箱约25万元在短短2天内售罄,深受百万电商平台会员和门店消费者的喜爱。

  借助澳门区位优势,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综合运用“AI技术+大数据引擎”构建产业全覆盖的一站式服务,突破农特产品“走出去,市场化”的难题。两年间实现超600万元扶贫产品销售额,扶贫产品不仅畅销粤港澳大湾区,还开拓了葡语系及拉美系国家市场。

  在云浮,金津公司通过自营津优平台助推农货进城。该平台的巴戟鸡等产品60%来源于当地贫困户参与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订单。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已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发展生产,带动7593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产业增收脱贫。

  除了让优质农特产品“出圈”“出海”,不少企业更是扎根当地,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在湛江,广东逢春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了南药种植生产基地,参与建设湛江遂溪县广藿香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该公司接收了乌塘、草潭、乐民等乡镇7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并承诺保底每年不低于10%以上的收益。截至目前,已带动县内902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301人增收。

  从入选的典型企业案例还可以看到,除了在消费端发力,这些企业还积极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教授网络营销技巧,教会农民利用互联网来脱贫增收。

  在韶关,翁源县万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优先聘请贫困户家庭成员到万艺兰花基地打零工,开展代种代养项目。在帮助贫困户增收的同时,也免费培训兰花种植技巧,在资金、场地和技术上打下坚实基础。

  在茂名,金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万讯七子”互联网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和村民合作种植、养殖、办加工厂,安排当地就业等,提升贫困户技能。截至目前,平台已帮助超2100名贫困户脱贫,贫困户年均收入增加2000元。

  在河源,有一群返乡大学生创办了龙川悯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每当获知扶贫农产品滞销难时,他们第一时间奔向田间,开展电商扶贫工作。通过电商平台,他们帮助了龙川县10余个乡镇、1000多名贫困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累计销售扶贫产品480多万元。

  电商扶贫典型个人▶▷

  “网红”带货打造农特“爆款”

  “疫情期间最开心的不是挣多少钱,而是能帮助更多人就业,帮助更多兄弟厂家正常开工”。在茂名,返乡青年何辉亮创办了高州市深山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疫情期间,团队在荔枝旺季卖出约20万斤荔枝以及100多万斤新鲜蔬菜瓜果。今年预计通过网络销售蔬菜将达500多万斤。

  “受疫情影响,今年电商平台销售受到一定冲击,不过我们还是在网上帮村民和贫困户销售了近3400吨各类农产品,接到不少线上订单!”湛江徐闻90后姑娘邹李桂信心满满。近两年来,邹李桂夫妻通过农产品电商获订单累计约500万件,单日出货量30余吨。

  汕尾陆河县是中国青梅之乡,却常因销路不畅、包装低端、未形成品牌效应等问题出现滞销的情况。回乡创业的罗金庭创办了青梅种植合作社,成立了一夫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电商直播模式带动消费扶贫,助力2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带动剑门村及周边麦湖村子363名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在电商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从原产地到电商平台再到消费市场的对接过程,离不开一个个电商扶贫达人的努力。在入选的典型个人案例中,不少都是返乡青年的创业历程。他们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利用电商平台助力脱贫攻坚。

  与此同时,一直扎根当地的企业家们,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特产品的销售难题,积极调动原有的资源推动电商扶贫。他们有的积极帮助农民进行直播电商培训,组织助农直播,精准助力贫困户;有的借助网络平台展现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吸引流量助力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有的辞职返乡创业,致力于使家乡的产品走出去,使乡亲们富起来。

  青年创业者梁婉梅自2018年开始参与广州市协作办发起的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带领团队多次赴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扶贫对象的生活环境及家庭背景等情况,“零距离”接触山区的孩子和生活环境、当地手工作坊,精心制作出凸显当地独特文化与真实情况的平面广告和宣传视频,打通消费扶贫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疫情期间,惠州龙门的年桔、蜂蜜、杨桃、青枣等农产品销售陷入了窘境。为此,龙门县顺喜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集云,通过自建的“龙门乐购”平台和利用淘宝、拼多多、顺丰小当家、京东等平台,直播销售龙门县贫困村农产品累计50000件,其中龙门县龙华镇省定贫困村龙石头村的年桔销售就达20000多件。

  陈银子原是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参加大埔县电商人才培训之后,成为上黄砂村第一个尝试直播卖货的贫困户。在摘下“穷帽子”的同时,她热心帮助村民售卖土特农产品,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相关附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