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机构:创新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新模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业新模式全面合作是什么 学校+机构:创新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新模式

学校+机构:创新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新模式

2023-11-02 13: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是一项艰巨又充满发展潜力的系统性工程。针对当前普通高中在开展劳动教育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一些劳动教育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应对举措。这些意见和举措一般比较宏观,缺少对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微观问题的解决,使得普通高中难以根据这些意见和举措制定出具体行动方案,并且往往局限于学校和家庭视角,缺乏开拓性视野和创新性的解决措施。

  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需要探索采用新的模式。采用“学校+机构”的新模式来开展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能够有效克服目前存在的流于形式、缺乏条件和典型案例无法复制等问题,具有创新性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具体来说,“学校+机构”的模式就是让普通高中和教育服务机构展开合作,由普通高中负责组织,教育服务机构负责制定方案,其他机构提供场地、教学人员以及具体的劳动教育。普通高中和教育服务机构签订合同,普通高中实时监督劳动教育的完成情况,推动劳动教育做出实效。

  与家政服务机构合作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帮助普通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家庭日常劳动习惯。与农场和工厂合作开展工农业生产劳动教育,在工农业生产劳动中经历完整的工作实践过程,可以启迪普通高中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还可以提升普通高中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物的能力,在养成普通高中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的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在未来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与社区或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服务性的劳动教育,普通高中学生能通过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取不同职业的工作体验,培养学生对不同职业的兴趣,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一)与家政服务机构合作,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在日常生活当中,劳动无处不在。日常生活劳动是每一个普通高中学生每日都要进行的基本劳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务劳动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缺乏劳动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问题还是时有发生,过度依赖父母在日常生活上的帮助导致大部分的高中生虽然掌握了简单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但是在家里还是很少帮助父母干家务活,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要想解决普通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中的问题,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家长的帮助,还需要让他们有一个能够学习日常生活技能的机构,因为如果仅仅是在家庭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普通高中学生所能学习到的技能十分有限,并且由于父母、祖父母等长辈的溺爱,经常会导致普通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难以落到实处。作为一个为顾客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家政服务机构无疑是最适合普通高中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劳动、学习日常生活技能的地方。

  在家政服务机构里,由他们的员工为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劳动技能的培训,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做的劳动是重点教育方向。学生将在家政服务机构员工的带领下,参与到家政服务的实践中,学习如何做好家务活,把做家务当成日常生活的习惯,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之道。家政服务机构还可以在学生学习的同时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对家务劳动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提高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学习的积极性。由普通高中来布置学生的家务劳动作业,让学生把在家政服务机构里学到的日常生活技能运用到自己家庭的家务劳动中,让家长监督完成,巩固学生的家务劳动学习成果。教育服务机构在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方面的宣讲培训,有助于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推动家长给孩子提供日常生活中劳动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二)与农场和工厂合作,开展工农业生产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教育的核心指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人才一直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新时代,生产劳动教育能够培养普通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如何开展生产劳动教育是许多普通高中面临的棘手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渠道,普通高中不像职业高中那样可以直接开展校企合作,并且普通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文化课的学习,并不要求熟练掌握生产劳动的技能,这就导致生产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中容易被忽视或者只是形式化的开展,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劳动中。要想让普通高中学生获得最真实的生产劳动体验,需要普通高中通过教育服务机构来实现。农场和工厂作为直接体现农业和工业生产劳动全过程的场地,可以让普通高中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劳动的真实体验,十分适合普通高中学生开展生产劳动教育。

  在农场和工厂中,学生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工农业生产的同时,动手从事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在农场中,普通高中学生可以喂养猪牛羊等家畜,还可以在田里去播种、耕地、除草、收获蔬菜等农作物,让这些平时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高中学生真正干起农活来,体验到农业生产劳动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在工厂中,普通高中学生可以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操作一些没有危险的简单劳动工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制作一些小零件、小产品,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普通高中学生的创造力,把创意付诸实践,使得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之余,体验真实的生产劳动过程,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习到书本以外的实践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三)与社区或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

  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具有专业精神、奉献精神的大批青年人才。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可以让普通高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等在服务性岗位上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不仅可以强化普通高中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服务技能。目前我国的普通高中在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有两种服务性劳动教育方式,一是让普通高中学生在学校开展诸如大扫除、整修校园等活动;二是让普通高中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就是在社区进行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学校内进行的服务性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奉献精神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校外开展的服务性劳动教育中,由于普通高中在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时与社区或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联系并不紧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非常一般,学生大多只是任务式地完成社会实践作业,没有真正树立服务意识。

  通过“学校+机构”的模式,普通高中可以通过教育服务机构为中介,与社区或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采用个性化的方案,可以让普通高中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服务项目,更多地让学生走出校园,去社会体验真实的服务性劳动。普通高中学生不仅可以去社区进行社区服务劳动,例如帮助关爱社区老人、打扫社区卫生、参与疫情期间的志愿巡逻、为社区做宣传工作、讲解社区文化等,还可以在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带领下进行志愿服务,例如到养老院关爱老人、到福利院照顾幼儿、关爱伤残儿童、看望孤寡老人、关爱退伍老兵等。普通高中的老师和教育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让普通高中学生认真对待服务性劳动,养成为他人服务奉献习惯,自觉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跃)

【纠错】 【责任编辑:韩攀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