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提到了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没说清楚这些细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典籍里的中国孔子篇观后感100 《典籍里的中国》提到了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没说清楚这些细节

《典籍里的中国》提到了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没说清楚这些细节

2023-09-04 07: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端午假期期间,心急如焚的观众们终于盼来了《典籍里的中国》第5期。

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这档节目一直热度不减。它以舞台剧、访谈的形式,把中华文化经典搬上舞台,直观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和先贤展开时空对话,收获了大量好评。截止目前,豆瓣评分8.9分,这样的高分在国产综艺中并不多见。

与此同时,这档节目诡秘不定的播出时间也引发了许多吐槽。第4期播出了一个多月,第5期才姗姗来迟。有的观众甚至将等更新戏称为“开盲盒”,永远算不准它播出了没有。

这一期的“盲盒”,观众们开出了《论语》。有趣的是,担任“当代读书人”的撒贝宁在节目一开场,就提到了《论语》的更新。《典籍里的中国》的更新只不过用了一个月,而《论语》这一番的更新,足足过了1800年。

2015年,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有了重大考古发现,主墓中的文书档案库中出土了大批珍贵的竹简和木牍。由于长期受到霉菌和水分的侵蚀,竹简刚出土时已经腐朽变形,甚至难以看出其竹木材质,险些被考古人员当作淤泥清理。经过提取、修复后,工作人员们惊讶地发现,其中五百多枚竹简上竟然书写着《论语》。

撒贝宁在节目中介绍,海昏侯墓竹简上所书的论语版本“属于失传已久的《齐论语》”。

场景切换到小剧场,演员们模拟了复原竹简时的场景,并补充道:“《齐论语》是《论语》最古老的版本之一,它在汉末魏晋时期就失传了。谁想得到,一千八百年后,还能重见天日。”

随后,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扮做唐代的学生,一边抄写东汉经学家郑玄所撰的《论语注》,一边商量着如何才能早点放学。他们刚准备趁先生不在开溜,先生就到了。他检查了卜天寿同学的作业,看到一首打油诗,哑然失笑: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鹹池(嫌迟)。

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见打油诗起了效果,卜天寿趁热打铁,引用《论语·先进篇》的经文,论证春天不是读书天,至圣先师也要出去旅游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先生笑着纠正他,这句话是孔子的弟子曾点说的。卜天寿却反问他:“那孔子同不同意曾点的话?”先生笑道:“孔子说:‘吾与点也’。”并决定亲自带学生们春游。

节目中的这些设计,简单直观地将大众引入了《论语》的世界。然而,节目中采用的一些说法在学界尚有争议。

根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海昏侯竹简上所抄录的《论语》与《齐论语》有很多不同。海昏侯竹简的发现,也挑战了我们一直以来对《论语·先进篇》的理解。

接下来,就让小北为大家详细解释一番吧!

01

论语有哪几种版本?

秦朝焚书坑儒,战乱频仍,导致《论语》一度失传,到了汉代又流传出了多个版本。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录,《论语》有齐、鲁、古三个版本,在用字、篇名、篇数等方面各有差异。

《古论语》有二十一篇,据记载,是西汉鲁恭王刘余在孔子旧宅的墙壁中发现的。《古论语》最显著的特点,是把第二十篇《尧曰》的最后一章——“子张”部分取出,单独分成了一篇,有的本子题名为“子张”,有的本子则题名为“从政”。

《齐论语》有二十二篇,最显著的特点是比《鲁论语》多出《问王》和《知道》两篇,主要在齐地流传。

《鲁论语》有二十篇,主要在鲁地流传。西汉安昌侯张禹融合了《鲁论语》和《齐论语》,被后世称《张侯论》。张禹是汉成帝的老师,在儒生中最为尊贵,后来的儒生广泛推崇他的版本,导致其他各家《论语》日渐衰微。

由于《张侯论》中并未包含《问王》和《知道》两篇,后世一直将其划分在《鲁论语》系统中。

唐宋注解修订《论语》的成果十分丰富,尤其以南宋朱熹所编撰的《论语集注》为集大成者。宋以后的通行的论语版本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今本”了。

02

海昏侯简《论语》有何不同?

由于保存情况不佳,海昏侯墓《论语》简中可释读的部分大约只有今本的三分之一,文字较多的篇目有《公冶长》《雍也》《先进》《子路》《宪问》等,对应今本《乡党》《微子》《子张》篇的内容还没有被发现,《颜渊》篇是否存在也还不能确定。考古人员也没有找到全书的书名,“论语”这个书名是整理时根据内容拟定的。

从少数基本完整的竹简中可以看出,每简大约有24个字,用三道编绳连接。在保存比较完整的各篇首简的背面,可以发现“雍也”“子路”“尧”“智(知)道”等篇题,都是在背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刮去一段竹青后题写的。由此推测,此书很可能是每篇独立成卷的。

篇中是分章抄写的,每章另起一简。文字书写严整,书风总体上庄重典丽,但不同篇章之间存在变化,可能不是出于同一人之手。但是全书各篇用字习惯一致,说明应该有人有意识地规整过全书的用字,而整齐后的结果又与今本差别较大。

最特别的是,书中保存有《智(知)道篇》和一些不见于今本的简文,符合《汉书·艺文志》所谓的《齐论语》的一些特征。因此,此前的学者多将海昏侯简《论语》看作《齐论语》,《典籍里的中国》也采用了这种说法。

而最新的研究认为,《汉书·艺文志》将古、鲁、齐三派泾渭分明地区别开来,忽视了《论语》的不同文本和解说长期并存、交织互动的历史。

据《汉志》的归纳,《论语》三派之间篇章数目互异,《齐论语》、《鲁论语》的解说又各自分家,各家之间并没有不容逾越的门户界限,学者可以左右采获,不必专守。后世的学者非要将不同的《论语》版本对应到三者之中的某一个系统,实在是削足适履了。

《论语》篇数在汉代已经大致上稳定下来,齐、鲁、古三派都只是在二十篇的基础上略有增改,至于如何增改,则尚在变动中。

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正反映了这一点。《汉书·艺文志》称《齐论语》“多《问玉》《知道》”。这样看来,《问玉》应当排在前面,为第二十一篇,《知道》为第二十二篇。

《智(知)道》篇题简

但海昏侯简《论语》中的一枚简,背面靠近简首处写有“起智道廿一”五字,墨色较浅,书风草率,不同于正面文字,应该是使用者后加的。

“起智道廿一”

简背局部

这五个字表明,这一版本中《论语》的《知道》篇是第二十一篇,而不是排在《问玉》篇之后。翻检海昏侯简《论语》的初步释文,也没有发现可以确定属于《问玉》篇的文句。根据这两个现象推测,此本《论语》很可能不包含《问玉》,是一个二十一篇本。

海昏侯简《论语》的特殊性可以说明,在昭宣到元成这一汉代经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中,《论语》文本的变化十分复杂,不是《汉书·艺文志》概括的三个系统所能够

涵盖的。

它有《知道》却无《问玉》,可能体现了齐《论语》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形态,说明齐《论语》是在《论语》二十篇的基础上,陆续加入其他来源的孔门言行,分阶段形成的。

因此,在考察西汉后期以前的《论语》文本、解说时,不应该先区分齐、鲁、古三派。将这些后来才明确化的概念生搬硬套到此前的文本上,会妨碍人们对《论语》学发展的认识。

03

孔子赞同曾点的另一种解释

《论语·先进篇》的最后一章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篇。这一章的内容是孔子让曾点(字晳)、仲由、冉求、公西赤四位弟子各言其志,说说如果为人所知,获得任用,想要有何作为。

前三人都谈到如何治国,只有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四人言毕,孔子唯独赞赏曾点之志,感叹道:“吾与点也。”

东汉至唐代的经学家一般认为“浴”是洗澡,后文“风乎舞雩”的“风”指在风中晾干身体。宋代儒学家据此推说孔子的志趣,将这一段解读为暮春时节,曾点想和朋友们一起,去河里洗澡、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夫子同意曾皙,向往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典籍里的中国》的演绎也采纳了这种理解。

但是,这样的解释有其不合情理之处。在三月的山东,曾点约上朋友们,一起下河洗澡,并在风中晾干身体,他难道不嫌冷吗?

后世的学者想了种种办法来解释这一点,比如将“浴乎沂”当作祓除仪式,只需洗濯手足。但是把 “浴”解释成盥濯祓除有点牵强。

《说文》称:“浴,洒身也。”这里的“洒”是古“洗”字,在《说文》中与“涤”互训。可见,“浴”本义是用水洗去身体上的污垢,不能理解为仅用手足接触流水。这样,“浴乎沂”与暮春天气的矛盾仍然难以解决。

此外,这番理解中反映的孔子形象,也和《论语》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全然不同。对于这一章节,应该寻找其他更合理的解释。而海昏侯汉简《论语》中记载的这一部分章节与今本有许多不同,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解读方式,破解了今本的疑难。

曾晳言志简(右为整简,左为局部放大)

海昏汉简《论语·先进篇》中的这一简共24字,首尾完整:

“童子六七人”在简首,当接“冠者五六人”。“容乎近”读为“颂乎沂”,指在沂水岸边朗诵。“风乎巫”,“风”通“讽“,“巫雩”就是今本的“舞雩”,是鲁国举行求雨祭祀的场所。

“滂”是下大雨的样子,“馈”指馈飨神灵的祭祀。“喟然”下今本有“叹”字,文意无差。“箴”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曾晳之名“蒧”是同一个字的异体字,指的是曾晳。“三”后面的下一句是“三子者出,曾晳后”,写在下一枚简上。

缀合后的“箴”字

这样看来,曾晳所言之志是主持祈雨的雩祭之礼,礼成便会下雨。曾晳说要在沂水边朗诵,在雩祭之所歌唱,行雩祭之礼,从而造福百姓。这样来看,孔子的赞许也就不足为怪了。

《论语》文本在何晏《集解》以后逐渐定于一尊。宋以后学着研读《论语》正文都源出于《集解》。如果《集解》对异文的选择不当,那么后人对《论语》义理的解释就有可能建立在误读的基础上。思想的创见固然往往源自于误读,但是从源头上澄清误读,也是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任务。

今日活动

看了今天的《论语》小课堂你有什么新的启发吗?如果你来策划《典籍里的中国》的论语一节,你会选择哪些场景呢?在留言区和大家交流一下,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赠送今天的主题图书《海昏简牍初论》。

关于海昏侯墓的文化秘密,一次性给你好看。

观点资料参考:《海昏简牍初论》

原标题:《《典籍里的中国》提到了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没说清楚这些细节》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