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兴安盟饮食文化介绍 兴安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兴安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2024-07-08 08: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85年,韩宝力格来到科右中旗乌兰牧骑,成为一名乌兰牧骑队员,这一干就是35年。“过去条件比较艰苦,不仅交通不便,演出场地也很简陋,而且往往一演出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谈及乌兰牧骑下乡演出,韩宝力格会回忆过去的“苦”,也会说起当中的“甜”。“记忆最深刻的是,每次演出结束后,我们会住在老乡的家里,而我的房间内总是聚集着特别多的乡亲们。大家想要继续看好来宝和乌力格尔,而我也经常‘加班’三四个小时,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乡亲们的笑脸时,就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35年的乌兰牧骑生涯,韩宝力格共参加各种演出3000余场次,并始终如一地发扬着乌兰牧骑精神,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用实际行动书写乌兰牧骑的初心和使命。

韩宝力格在努力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扎根图什业图这块肥沃的土壤,潜心钻研,创作出大量地区特色浓厚、民族特点鲜明、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和艺术水准的好来宝作品,其中包括《乌力格尔之乡——图什业图》《江格尔》《马背情缘》《习总书记回信了》等几十部,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比赛一、二、三等奖。此外,韩宝力格还先后创作出《胡仁乌力格尔》《那一夜》《远方的父母》等50多首歌曲,以及《乌力格尔变奏曲》《腾飞》等10余部民乐合奏曲和《阿柔嘎》《胡尔声声》等10余部舞蹈音乐作品,部分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大奖。

2015年,获得“全国艺德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好来宝代表性传承人……韩宝力格逐渐从一个牧民的孩子,成长为民族地区的专业文艺工作者。2020年,因工作调整,韩宝力格来到中旗文化馆工作,但他依旧坚持创作并深入基层为人民群众演出。韩宝力格说:“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好来宝、喜爱好来宝、传承好来宝。”(许文军)

潜心推广的“游艺大师”

——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嘴和代表性传承人海虎的纸牌情缘

长不到三寸,宽不及一寸,120张纸牌,三人玩,一人歇庄,每人抓三十张牌,因其计算输赢的量词叫作“嘴”,故此得名“嘴和”(“和”读hú)。当77岁的海虎拿出这并不起眼却相伴他一生的塑制纸牌,满眼尽是无法掩饰的爱意,以他的嘴和梦将“久居深闺”的传统游艺带到当下的日常生活,真切感受我们身边这项内涵博大精深、传承岌岌可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嘴和。

海虎拿出相伴他一生的塑制纸牌

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嘴和代表性传承人,海虎和这些小小的纸牌早已成了一生的挚友。在母亲及长辈的熏陶下,从小他就喜爱纸牌,16岁时便已掌握了“嘴和”的各种技巧。“当时,参加这项游艺的人很广泛,从城市到农村,尤以蒙古族居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海虎介绍着。虽然玩的人不少,但参与者始终还是老年人居多,年轻人的参与度在逐年减少,同时嘴和的玩法复杂多样、规则极其严谨,以致科尔沁草原地区为主的各流传地区均出现后继乏人、难以存续的濒危状态。“越是这样,作为传承人的我越觉得责任重大,不仅包含着我们家几代老人的智慧结晶和情怀,还承载着广大嘴和爱好者的强烈愿望。”海虎的决心由此可见。

2008年,海虎退休后担任起内蒙古蒙元文化研究会会长职务,正赶上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年,于是嘴和项目开始了申报非遗之旅。期间,海虎的足迹遍布内蒙古东四盟及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并专程前往呼和浩特市接受自治区申遗中心的业务指导。经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嘴和项目从2010年-2013年实现了从市级到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跨越。2014年,海虎被确定为自治区非遗项目嘴和代表性传承人。

随着兴安盟老年体协嘴和文化传承基地、乌兰浩特市嘴和协会、突泉县嘴和文化推广基地与扎赉特旗嘴和文化示范基地的相继成立,加之多项大型研讨会和赛事活动的相继举办,这项传统纸牌游艺出现一定复苏迹象。为了更好地进行推广,区盟两级传承人还共同撰写了《嘴和教程》《嘴和入门》等书籍作为推广材料,普及这项传统纸牌游艺。多年的沉淀,海虎又牵头开始了嘴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工作。作为申请单位的乌兰浩特市高度重视,相继于2016年开始多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嘴和”文化研讨会、体验交流会、邀请赛等赛事。2018年,“嘴和游艺进校园”活动在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启动,更是在盟内初步形成了老中青梯队共同发展的喜人景象。

说起嘴和的未来,“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海虎用8个字平静地概括道。嘴和之所以面临困境,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嘴和地域性强,并受经济交往和社会联系圈的影响,与其他地区接触较少,更重要的原因是嘴和作为游戏来玩“太难”。“嘴和有乱牌16种,哈子牌75种,楼子牌207种,总计298种,以每人抓30张牌计算,不夸张地说,所有牌型的数量需要通过高级算法才能计算出来。与当下流行的推倒胡等麻将玩法相比,那就是高级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巨大差别。”海虎向记者耐心地介绍道。

嘴和凝结了一代人的呕心沥血,早日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虎也是一众老玩家的共同期盼。“嘴和是一项历史悠久、益智养生,智力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中华民族传统纸牌类游艺,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现在我们家可谓是四代嘴和世家,每当过年过节,在我们家就可以摆下两桌,共同切磋。作为传承人,这小小的纸牌包含着太多的感情,我有必要、有责任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推广下去。”海虎坚定地表示。(张强)

草原天籁的“指尖传承”

——盟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白玉昆与马头琴的声音秘境

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手工精琢的马头琴不仅需要琴匠娴熟的技巧,更需要制作者懂得‘声音的味道’。马头琴是有灵性的,只有用心才能做一把好琴。”采访中,盟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白玉昆的一番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白玉昆在拉马头琴

时而深沉粗犷、时而高亢激昂,马头琴沁人心脾的音色向世人传唱着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人们沉醉于马头琴演奏的曲调,却鲜有人关注马头琴制作的艰辛。日前,在工厂里,记者见到了加班为100把加急订单逐一调音的白玉昆。

白玉昆听着马头琴声长大,自幼就被爷爷和父亲的匠人技艺熏陶,养成了出众的动手能力。18岁出门闯荡,10年间从事过很多工种。2008年,在对父母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挚友强烈的推荐下,白玉昆回乡创业,开始了马头琴制作。“制作一把传统手工马头琴,从选木料到设计绘图,从锯木到精工雕琢,从上色到不断调音,往往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有可能更长。”白玉昆介绍道。纯手工制作,虽然保证了马头琴的工艺质量,但想形成规模化借以将马头琴艺术更好地推广则需要不断地创新。

为了改良工艺,白玉昆“吃饭也想、走路也想、睡觉前也想”。挚友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为什么不能把曾经从事过的数控机床技术运用到马头琴制作中呢?短短几个月,一部加工机械零件的机器在白玉昆的手中变成了马头琴批量生产的“秘密武器”。“数控加工的效率相当于10多个人同时制作,完全自动化,大大提升了制作流程的准确性,琴头、琴杆和共鸣箱更加贴合,对称度更好,同时并不损坏琴声的优美。”白玉昆现场演示起调音流程。

目前,白玉昆创办的内蒙古金杭盖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年产马头琴半成品可达15000把,成品1500把,成为自治区内80%半成品的供应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并没有让白玉昆学习和创新的脚步停滞。出门学习、参加乐器展,并结合小提琴的成熟技术,开发了能够独自站立的马鞍型琴箱,深受年轻演奏者的喜爱,并获得国家专利。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和著名歌唱家齐峰的造访更让他的马头琴名声大噪,订单甚至远销美国、法国等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白玉昆及其团队还特意制作了100把纪念版马头琴。百年奔腾的标识、琴杆上的祥云、马头两侧飘逸的哈达、弦轴上的翅膀图案深沉地表达着对建党百年的祝福。为了更好地宣扬马头琴艺术,白玉昆还主动联系,将工厂打造成共青团科右前旗委员会的重要研学基地;在科右前旗大坝沟中学开展马头琴进校园活动,并捐赠马头琴供学生们学习、品鉴。2019年,他积极响应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给周边的贫困户创造了通过手工制作马头琴零件挣钱的机会,先后有20余人因此受益,每人每年平均增收2000元。

马头琴销量一天比一天好,马头琴艺术也愈加普及。但白玉昆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没有对这项传统民族文化的信仰和现代元素的结合有很好地把控,今后他还将继续在非遗传承之路上努力前行。当划破天际的长调声传来,优美的情调随着马头琴声弥漫,马头琴这项带着鲜明的蒙古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将不断推陈出新,白玉昆将续写马背上民族的坚毅、不屈与豪迈。(张强)

一审/杨雪 二审/杜晓婷 三审/张春玲

美编/王康莉宁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兴安日报》官方微信

□【奋发·新春走基层】岁月静好!因他们在付出…有熟悉的面孔吗 □兴安盟最新飞机列车汽车出行时刻表来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