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那些美到极致的佳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艺术的一段话 戏曲中那些美到极致的佳句

戏曲中那些美到极致的佳句

2024-06-19 09: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问何日文章有价?

混龙蛇,难分真与假。

一俟秋闱经试罢,观灯闹酒度韶华,愿不负十年窗下。

此一段,流光溢彩!无限的悲怆像眼泪,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溢满纸面。

作者:唐涤生(1917—1959),出身于海员家庭,生于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唐涤生与以珠江口渔民抗日杀敌为题材,编写了话剧《渔火》,公演后获得好评。50年代,唐涤生与任剑辉、白雪仙、梁醒波等组成“仙凤鸣”剧团。他撰写的剧本《落霞孤鹜》、《紫钗记》、《帝女花》等以其曲折动人的内容与优美的词曲,经任剑辉、白雪仙、梁醒波等精湛的演出后,誉满香江。

越剧·西厢记

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

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

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

莫不是梵王宫殿夜鸣钟

我这里潜身听声在墙东

却原来

西厢的人儿理丝桐

他不做铁骑刀枪把壮声涌

他不效缑山鹤唳空

他不逞高怀把风月弄

他却似儿女低语在小窗中

他思已穷 恨未穷

都只为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 我意已通

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东

感怀一曲断肠夜

知音千古此心同

《西厢记》中崔夫人将莺莺许配给别人,迫使张生和崔莺莺结为兄妹。崔莺莺夜听张生弹琴感慨而歌。

原著中记载:“令他人耳聪,诉自己情衷。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

河北梆子·钟馗嫁妹

摆列着破伞孤灯

对着那鼓乐箫笙

光灿烂剑吐寒星

伴书箱随绿绮

乘着这蹇驴儿屹蹬

为嫁妹千里赴行程

好一派喜气盈盈

口中唱着喜庆盈盈,实际上兄妹早已阴阳两隔。《钟馗嫁妹》里这一段,堪称乐景写哀音的典范。

京剧·锁麟囊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磨尽

参到了辛酸处泪湿衣襟

我只到铁富贵一生铸定

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绮装衣锦

到今朝只落得破衣旧裙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教我,收余恨

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锁麟囊真的是很多人毕生所爱。每一句都千回万转,引人慨叹。

昆曲·水浒记

马嵬埋玉,珠楼堕粉,玉镜鸾空月影。

莫愁敛恨,枉称南国佳人。

便做医经獭髓,难觅鸾胶,

怎济得鄂被炉烟冷。

可怜那章台人去也,

一片尘,铜雀凄凉起暮云,

听碧落箫声隐,色丝谁续恹恹命?

花不醉下泉人……

《水浒记·活捉》讲的是阎惜娇被宋江杀害身亡以后,阴魂夜间至情人张文远处,以情相勾,打算再续前缘,所以将张文远活捉去阴间。因此,这出戏也叫《情勾》。

虽然张文远好色薄情懦弱胆小,但是阎惜娇并没有去恨张文远的轻薄,反而执着到一定要和他“鸳鸯冢安然寝”。句典故中都是阎惜娇的深情,阎惜娇大体是没有选择和认清楚一个人的能力,可是痴情至此,阎惜娇爱的未必是张文远这个具体的人,而是爱的爱之本身。

短短戏词竟有十三处用典,是把三俗的内容写成大雅之声的典范。

秦腔·周仁回府

昏沉沉 更深夜又静 ,急颠颠 含泪出门庭

明皎皎 普照残月影 ,静悄悄 万籁寂无声

忽闪闪 磷火多不定 ,唧唔唔 鹚枭声乱鸣

风飘飘 吹透衣衫缝 ,明朗朗 眨眼满天星

弱怯怯 双膝都疼痛 ,病怏怏 衣宽带又松

乱纷纷 村庄犬声送 ,啼亢亢 雄鸡报五更

痴娇娇 红颜多薄命 ,哭啼啼 不觉到天明

战兢兢 过桥心惊恐 ,泪汪汪 好像哭长城

雾腾腾 望见松柏影 ,挣扎扎 来到妹坟茔

哭妹妹 叫人肝肠痛 ,你姐姐 力竭又无声

这段唱词清丽婉约,大有林妹妹“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意味和韵致。他使用了重叠,排比的修辞手法,极具匠心,雅而不晦。

秦腔戏曲之所以久唱不衰,一个重要原因也许就在于他的亦俗亦雅的特性。秦腔的俗,是基于他的广泛的普及性和草根性。在陕西,在三秦大地上,到处都有唱秦腔,吼秦腔,爱秦腔的普通民众。秦腔的雅,是他植根于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中。高台教化,歌颂正义,鞭挞邪恶,赞美善良,忠孝,斥责奸邪,背叛。释放能量,激发豪情。寓教于乐,乐而忘忧。无论俗,无论雅,都统一在秦腔的不朽的精神里面。

京剧·梨花颂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 情也痴

天生丽质难自弃

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思

只为你霓裳羽衣窈窕影

只为你彩衣织就红罗裙

只为你

只为你轻舞飞扬飘天际

我这里款款一曲诉深情

切莫道佳期如梦难觅寻

我分明见你飘飘欲仙展彩屏

切莫道云海迢迢星河远

我盼相逢

金风玉露绕祥云

啊……

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

我那无法倾诉的知音

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

我那无法倾诉的恋人

梅派京剧,词曲典雅,意境深渊,回味悠长,感人肺腑。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

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之美。

供稿:《中国梆子》纪录片项目组

·END·

梨园戏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