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道德修养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理想的名言名句诗句 《大学》的道德修养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大学》的道德修养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2023-07-02 0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一起称为“四书”,并被南宋著名教育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首。《大学》所涉猎的内容涵盖道德修养、政治哲学、为政之道等诸方面,重点强调了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其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神价值,可谓是儒学经典中最重要的著作。通读《大学》可知,该书在借鉴和吸收孔孟荀思想的基础上,对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进一步强调了儒家内圣外治的理想人格修为之道,由此而构建起以人的道德理性修养为中心的“修己治人”之道,集中概括为“三纲八目”。其实,“三纲八目”就是《大学》的核心体系,主要阐述了作为独立个体的普通民众应该如何从内到外修养好自身的品行,从而最终能够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其中,“三纲领”可以说是实现身修、家齐、国治的重要前提,而“八条目”则是达到“止于至善“、实现平天下理想社会的具体实施步骤,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儒家完整的道德修养理论体系。所以说,《大学》在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哲学以及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内在的精神内涵也对当今社会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大学》之“三纲领”

    所谓“三纲领”,概括起来就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大学》一开篇便开宗明义,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见,“三纲领”是《大学》思想道德伦理体系的基础和统率,充分体现了儒家学派“垂世立教”的理想追求。

    “三纲领”之一:“明明德”,主要强调的是自我启蒙,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三纲领”的理论基点。我们可以把“明明德”分成两个部分来加以认识,其一是“明”,这个“明”可看作是动词,意为明白、彰显、弄清楚;其二是“明德”,“明”就是明亮的、光大的、高迈的意思,“德”则是德行、品德和修养。所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所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大学》中提到:“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明明德”体现了儒家所主张的“性善论”,倡导人们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以及良好的教化和修养之后,进一步去掉杂欲,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自觉回归原本纯洁善良的本性,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人们注重内在品德的修养,不断地对自我品行进行完善,从而逐渐达到人生的最高价值。

    “三纲领”之二:亲民,这是三纲领的必要途径。儒家向来主张修己是为了安人,因此大学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亲民”。从字面意思来看,“亲民”可以简单理解为亲近爱护民众;从深层次来看,“亲民”就是在使自己本身善良的本性得以彰显之后,能够进一步发挥表率榜样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感化自己周边的人,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促使他们也能像自己一样达到“至善”的境界。相对于“明明德”注重的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完善和修养,那么“亲民”则侧重的是推己及人的公共意识,旨在强调的是个体道德完善之后,由一己之“我”怎样去和“我”之外的他人、民众打交道的大学问,强调要推己及人,使得人人都能够去除内在的心灵蒙昧而变得更加完美。同时,“亲民”也体现了重要的“民本”思想,即所谓的为官、为政之道,即尊重社会之每一个体自身的价值。

    “三纲领”之三:止于至善,其为三纲领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就是至极之善,也就是指最完善的地步与境界。《大学》中提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此外,《大学》中又讲到:“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静”、“安”、“虑”、“得”都指的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和秩序。这是大学教育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它要求所有的人都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至善”既是“明明德”和“亲民”这两个纲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同时它也是对这二者发展的一种具体要求。

    总体来看,《大学》的“三纲领”向我们揭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者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即首先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然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最后达到至善的境界。

二、《大学》之“八条目”

    《大学》在“三纲”之后,又提出了“八目”,也可以说成八个条目或是八个细亩。《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由此可知,“八条目”可简化为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也有人将这“八目”简称为“修齐治平”四个字。透过这八个条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儒家的入世哲学,以及儒家学派的人生抱负和理想人格追求。

    《大学》通过反复的双向回路的方法,向我们诠释了“八条目”各个项目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其实,“八条目”可以分成“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其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属于“内修”的范畴,外治则包括“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后面三项,而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四项相连,就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三项相连,就代表“兼济天下“。可见,所谓的“八条目”,其实就是古代儒家关于个体道德修养的实践,此即推己及人,由近及远,从个人的品德修养、精神人格内化完善出发,进而一步步去达到天下大治的人生理想与境界。

    《大学》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身”当属于“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核心所在。何谓修身?所谓修身,就是指通过全面提高个人的知识涵养与品行,从而实现知识修养与道德修养的和谐统一,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修身的途径是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是故《大学》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关于格物致知,意为推究事物,方能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这可以说是修身的现实起点,如文章所说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因此,“格物致知”体现的是一种对事物的认知,强调要通过“格物”,能够明辨事物的轻重、先后、因果、善恶等方面,诚意正心倡导的是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过程。对于诚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不自欺,二是慎独,语见《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所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即是说,不管是在与别人相处时,还是在独处时都应是一个样子。内心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是一种主观的养心修身的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关于正心,即是说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大学》认为,人心受到忿愤、恐惧、好乐、忧患等情绪的影响,往往便会不得其正,而心必须有所诚求,才能不乱而正。所以,“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知,修身的目的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治国、平天下则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最高目标。    《大学》首先解释:“所谓齐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没者,天下鲜矣。故谚之有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所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就是能够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那么就会使得家庭和睦、人人友爱。然后又说到:“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由此来看,由于意真诚、心端正,个人道德完善,在家庭中又是父慈子孝的良好关系,那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也就能实现了。此外,“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这句话一方面揭示了国治之后便能平天下,另一方面则论证了儒家的“絜矩之道”,意为要推己及人,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感化其他的人,共同为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目标而奋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方式,并开始要求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容天下。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论证了“止于至善”与修身、为政之道的内在关系,身修在传统社会政治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儒学“内圣外王”的道德政治哲学。

三、《大学》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总体上来说,《大学》在整体结构上可分为物、身(即个人)、家国天下(即社会)三大层次的,一层紧扣一层,上一个层次就是下一层次的本,下一层次就是上一层次的果。《大学》所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作为《大学》的核心内容,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充分体现了儒家由内到外、由己及人的“圣贤之道”。《大学》中所提到的关于个人道德自我修养和完善,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等等方面的阐述,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大学》中有关道德修为的理论,如强调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信念的确立,与今天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相吻合。因此,挖掘《大学》的内在精神,有益于个人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国民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益于每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树立,有益于增强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责任感、义务感和奉献精神。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