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民生情结与民本情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杜甫的忧国忧民的诗句 杜甫的民生情结与民本情怀

杜甫的民生情结与民本情怀

2024-07-08 16: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生前曾担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等官职,也被后世称为杜拾遗或杜工部。杜甫一生创作诗篇无数,从他沉郁顿挫的诗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为官清廉、心怀苍生、忧国忧民的民生情结与民本情怀。

  杜甫少时就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继承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张君王要怀仁爱、重节俭、行廉政,并通过诗歌来鞭挞不良的社会风气。《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深刻揭露了天宝后期玄宗君臣的腐化堕落,也从中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与廉政思想。正因为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民之心,诗人才会对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奢侈腐化进行无情揭露。正是由于统治者不知节俭,不行廉政,才造成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才有了“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的残酷现实。这从另一侧面告诫统治者要重民本、倡节俭、行廉政。

  杜甫把民生情结与民本情怀同样体现在了自身的言行上。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代知识分子,往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而杜甫穷其一生所要追求的就是一个俱欢颜的大同世界。同样,他的《三吏》《三别》,无一不体现着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他何尝又不是在为劳动人民呐喊,为统治阶级敲响民心的警钟!

  杜甫为官时俸禄不高,但从不收礼。一次,一位客人远来,说是久仰诗名,特来送他一条价值千金的丝织锦褥。客人说:“这条锦褥用来铺垫,可隔绝潮湿;用作挂壁,可作画图欣赏,而且图案还能驱邪,使室中雅静,便于先生吟咏。”杜甫虽然很欣赏锦褥的精美,但他想到其中应当另有用意。因为两川节度使严武的父亲严挺,是杜甫的老友,客人必是想利用这层关系,求他找严武办事。一探问,客人果有此意。于是,杜甫语重心长地向他讲了一番做人行事的道理。客人听了大受感动,终于收回锦褥。事后,杜甫挥毫写了一首五言叙事诗《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开缄风涛涌,中有掉尾鲸。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这首诗从侧面展现了诗圣杜甫拒收厚礼、拒开后门的高风亮节,也成为体现其清正廉洁的名作。

  杜甫还常劝勉从政的朋友要为官清廉,勤政为民。在友人路使君上任时,他曾叮嘱道:“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众僚宜洁白,万役但平均。”(《送陵州路使君赴任》)告诫朋友要廉洁为官、公正为民。五言诗《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十载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录事参军是有操持纪纲、纠弹贪污职能的官职,因而杜甫希望韦讽能正直无私,尽职尽责,为民谋福。

  清代学者吴乔《围炉诗话》有言:“于黎民,无刻不关其念……诗出于人,有子美之人,而后有子美之诗。”诗传仁者情,正是因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深厚民生情结以及民本情怀,正是因为“嫉恶怀刚肠”“嫉恶信如仇”的人格和清正廉洁的品行,杜甫才能把爱憎褒贬寄于诗歌中,才有了一首首激浊扬清的名诗佳作,以启后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当下,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从杜甫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秉持民生情结与民本情怀,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就能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确保贫困人口全部如期彻底脱贫,做到“民之所思,我之所忧,民之所忧,我之所行”,才能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杜甫心中俱欢颜的大同世界。(马志锋)

返回济源网首页 返回新闻列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