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推进健康陕西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建议 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绵阳市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推进健康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绵府发〔2020〕25号

 

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有关单位:

《关于推进健康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七届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绵阳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31日

 

关于推进健康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做到“三个全面”(全面普及健康知识、全面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全面防控重大疾病),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延长全民健康预期寿命。

总体目标: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有所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建立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入选健康科普库专家库的专家每年至少参与2次各级健康巡讲工作;建立教育专家联席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联席会议。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探索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有效整合资源,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每年按照国家明确的健康主题开展“健康中国行”“中医药中国行”宣传活动。推进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逐步实现健康促进县市区全覆盖。推动开办优质健康科普栏目。到2022年和2030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以全民营养周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等为载体,持续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宣教活动。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中央厨房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建设和健康食堂、健康餐厅的示范创建活动。加强食品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结合《四川居民膳食指导》,推动绵阳特色食品品牌建设。针对重点人群分类实施营养干预,到2022和2030年,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贫血率分别低于12%和10%;合格碘盐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并持续保持。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绵阳2030规划纲要》,支持鼓励民营体育场(馆)对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公众开放,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实施绵阳市“百城千乡万村”全民健身运动,全市联动开展“百千亿行动”,推广广播体操、工间操等运动。加强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和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88.20%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5%及以上和40%及以上。   4.实施控烟行动。严格执行控烟相关法规,推进无烟环境建设,鼓励公务人员、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机关、医院、学校等无烟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强化控烟监督执法,实施控烟联合惩戒。将青少年、女性等作为吸烟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定期开展烟草流行调查。建立戒烟服务网络,提高自愿戒烟和戒烟成功率,将戒烟门诊建设工作作为医院各类考核的加扣分项目,逐步规范戒烟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加强各类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公众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推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加快推动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服务,100%专科医院、5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心理门诊,每个县市区要打造3—5个示范点。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救治和管理保障。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30%和5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结合健康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健康环境营造工程,利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制作发放具有绵阳特色的宣传资料,开展环境健康宣传教育。推动大气、水、土壤的质量改善,逐步实施垃圾减量和分类回收,基本建成绵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开展饮用水、食品和消费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并做好相关保障措施,综合整治农兽药残留、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食品非法添加。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加强健康城市与健康村镇建设,逐步实现省级卫生城镇全覆盖,提高国家卫生城镇覆盖率。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和公共安全环境建设,开展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优化妇幼健康公共服务及资源配置,加强孕产期、儿童期保健,持续提升早孕检测率,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针对婚前、孕前、孕期、儿童等阶段特点,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全力维护母婴生命安全。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儿童健康行动计划,维护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健全出生缺陷三级防治体系,提高婚前、孕前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覆盖面,做好绵阳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完善产前筛查(诊断)体系。促进女性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深入推进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到2022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6.1‰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   8.实施学校健康促进行动。强化学校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开展新生入学体检,将结核菌素皮肤实验纳入新生入学体检内容。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支持并促进学生健康习惯养成。抓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川北片区校园足球联赛制度。实施教室采光照明和课桌椅达标工程,营造健康学习环境。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与分析,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到2022年和203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100%。   9.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周、“安康杯”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树立健康意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使劳动者具备职业健康防护能力。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健康制度,做到“五个到位”“三同时”管理。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和监管体系建设,推进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将违法企业信息推送至绵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予以公示。建立健全职业病综合防治机制,推动签订集体合同,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做好尘肺病等职业病的救治救助和保障。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2030年实现工伤保险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

10.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加快老年病医院、老年病科建设。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发展老龄健康产业,打造具有绵阳特色的旅游医养、阳光康森等医养服务品牌,吸引市内外高端人群来绵旅居养老。到2022年和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依托“全国高血压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等宣传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培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习惯和技能,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体系与制度,全面推进18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持续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搭建“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一体化远程管理健康云平台,做好规范化管理。加强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推进标准化高血压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建立三级诊疗网络,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到2022年和2030年,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12.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建立癌症防治科普专家组,制定绵阳市癌症防治科普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及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加强乙肝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的科学宣传,强化规范化诊疗,推进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工作。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规范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定期开展癌症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提高肿瘤登记信息化水平和监测数据质量。完善医保和救助政策,推进癌症防治科技创新,持续提升全市癌症防治整体科技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   13.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建立慢性呼吸疾病防治科普专家组,制定绵阳市呼吸疾病防治科普计划,开展全人群健康宣传主题活动,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鼓励将肺功能检测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确保早诊早筛。编制《绵阳市呼吸慢病目录及诊疗规范手册》,推动诊疗标准化。加强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肺功能检查仪等设备和长期治疗管理用药配备、落实培训。推动慢阻肺、哮喘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试点贫困高危人群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接种补助政策。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22/10万及以下和18/10万及以下。

14.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建立糖尿病防治科普宣传专家组,开展全人群及高危人群主题宣传活动和义诊。持续推进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健康管理,通过全民预防保健健康体检等工作,开展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推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科室,配备专业人员。探索建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的全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   15.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注重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加大对重点地区、特殊场所、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控力度,加强主动筛查和耐药筛查,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开展入学新生、教职工、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病筛查,防止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病例的发生。完善艾滋病防治体系,加强艾滋病源头控制,强化宣传干预、监测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母婴传播,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强化寄生虫病、大骨节病、地氟病等地方病防治。推进疫苗冷链建设和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到2022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四)发挥绵阳优势和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健康

16.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行动。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大力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战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和作用,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置或明确治未病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加强中医治未病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未病服务,鼓励开发绵阳特色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度假项目和产品,构建绵阳特色的健康服务业发展带。到2022年和2030年,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分别达到90%和100%。

17.实施口腔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开展“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普及口腔健康行为。发挥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协同作用,优化儿童、中青年(职业)人群、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口腔疾病高风险因素行为干预,强化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引领口腔健康服务业优质发展,推动口腔健康制造业创新升级,打造一批“绵阳造”品牌。到2022年和2030年,我市12岁儿童龋患率分别控制在30%和27%以下。   18.实施民族地区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民族地区健康促进行动。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以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重点疾病综合防治。充分发挥民族医药资源优势,加强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提升民族医药及相关产品研发能力,打造民族医药品牌,培育壮大民族医药产业,推进民族医药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民族医药传承发展,建设一批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培养一批民族医药学科带头人。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民族地区主要健康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齐抓共管。由绵阳市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健康绵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健康绵阳领导小组”)牵头健康绵阳专项行动,制定并印发《健康绵阳行动(2020—2030年)》,统筹推进健康绵阳行动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研究协调相关重大事项。教体、卫健等部门(单位)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各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发改、财政、人社、经信、科技、公安、民政、住建、商务、医保、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单位)要根据职能职责和任务分工,全面落实健康绵阳行动各项任务,加强对县市区、园区的督促指导。

(二)强化支撑保障。全面加强涉及健康绵阳行动相关领域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疾病的早诊早治、分级诊疗、质量控制等制度完善和落实。加强监督执法,建立运行有效的质量审查机制,保障各项目标实现。加强信息支撑,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建设,实现健康相关信息互联共享。  

(三)强化宣传引导。采取多种方式,强化舆论宣传,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大力宣传实施健康绵阳行动、促进全民健康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不断培育“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典型报道,发挥“健康达人”示范引领作用,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形成推动健康绵阳行动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评估考核。健康绵阳领导小组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康绵阳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具体实施,每年开展一次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健康评价专家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评估、研究、督导、考核相关单位健康管理落实情况。对各单位开展健康促进工作进行评比、公示、公布,强化对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并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地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综合考核结果经健康绵阳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通报,作为各有关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

  附件:健康绵阳行动考核评价指导方案

附件

健康绵阳行动考核评价指导方案

  为贯彻落实《健康四川行动考核评价指导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指标   围绕健康绵阳行动主要目标任务要求,确定26项考核评价指标(见附表)。   二、考核方法   按照分级负责、逐级考核的要求,对健康绵阳行动总体推进情况实施年度考核评价。市级对县市区、园区考核100%覆盖。可采取大数据监测、查阅资料、现场调研、实地抽查、电话访谈、群众满意度和健康知行现场测评等方式,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健康绵阳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形成推进健康绵阳行动年度考核报告,并通过综合加权的方式,对县市区、园区推进健康绵阳行动年度工作得分情况进行排名。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考核评价。在健康绵阳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健康绵阳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定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和细则,并组织实施,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撑。各地党委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将考核评价工作细化落实到具体乡镇和单位。在对下一级进行考核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完善。   (二)注重结果运用。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对各地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考核评价结果经健康绵阳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通报,作为各有关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对考核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推动健康绵阳行动顺利实施。   (三)坚持科学方法。统筹兼顾、注重质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增加基层负担。健康绵阳领导小组根据疾病谱变化及医学进步等情况,适时调整考核指标。加强探索实践,通过2019年和2020年试考核,逐步固定考核指标。

 

附表:健康绵阳行动考核评价指标及年度目标一览表

附表

健康绵阳行动考核评价指标及年度目标一览表

序号

考核指标

目标值

责任部门

(科室)

2018年

(基线数据)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1

人均预期寿命(岁)

80.24

80.30

78.2

77.55

78.00

78.05

78.10

78.3

78.50

78.70

78.80

78.90

79

市卫生健康委

(疾控科)

2

婴儿死亡率(‰)

2.11

1.96

≤6.4

≤6.3

≤6.1

≤6.0

≤5.8

≤5.5

≤5.4

≤5.3

≤5.2

≤5.1

≤5.0

市卫生健康委

(妇幼科)

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67

3.05

≤7.4

≤7.4

≤7.3

≤7.2

≤7.1

≤7.0

≤6.6

≤6.4

≤6.2

≤6.1

≤6.0

市卫生健康委

(妇幼科)

4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10.74

0.0

≤18.5

≤18.5

≤18.0

≤17.5

≤17.0

≤15.0

≤14.5

≤14

≤13.5

≤13.0

≤12.0

市卫生健康委

(妇幼科)

5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78.7

≥87

≥87.3

≥87.8

≥88.2

≥88.8

≥89.5

≥89.9

≥90.4

≥90.7

≥91.1

≥91.6

≥92.17

市教体局

6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8.0

≥18.8

≥2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市卫生健康委(党办)

7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30

≥33.6

≥34.5

≥35

≥35.7

≥36.3

≥36.7

≥37.2

≥37.9

≥38.5

≥39.2

≥40

市教体局

8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11.81

15.24

≤15.7

≤16.3

≤15.9

≤15.5

≤15.1

≤14.7

≤14.3

≤13.9

≤13.6

≤13.3

≤13.0

市卫生健康委(疾控科)

9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61

2.72

2.53

2.54

2.58

2.62

2.66

2.71

2.77

2.83

2.89

2.95

3.0

市卫生健康委(人事科)

10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9.7

90

>90

市卫生健康委

(疾控科)

备注:表格中2020年度指标已根据《健康四川行动2019—2020年试考核方案》调整,后续年度考核指标仍以省上实际下发考核方案为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