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聆听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八一路美食节 建军节: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聆听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建军节: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聆听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2023-09-03 23: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93年前,有这样一群革命者,他们怀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与担当,奔赴为民奋斗的战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如今,硝烟已经散去,但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依然激励着我们。

 20余载“潜伏”,只为不变的信仰

  “有关父亲的信息我知道的甚少,但他临终遗言一直铭记于心,指引着我的人生路。” 陈龙狮说。“1960年1月25日深夜,在父亲弥留之际,母亲何妨带着我姐陈世英、哥陈伟光和我来到父亲的床边,父亲断断续续地对母亲说:我这次不行了。要相信党组织,我的问题一定会解决,我一定能回到党的怀抱!你一定要把我们的孩子们养大,让他们成为革命事业接班人!”  陈龙狮一直在内心里追问着,为什么父亲在弥留之际想到的竟然是:如何回到党的怀抱?要求孩子们跟党走?  经过陈龙狮不断探求和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努力,陈昌即是贾佐,曾参加南昌八一起义。

陈昌(贾佐)

  1927年,参加南昌八一起义时,陈昌20岁,任起义主力部队20军军长贺龙的上尉侍从副官兼任“贺龙手枪队队长”。  陈昌在八一起义中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是护送起义领导人谭平山转移至香港,任务完成后将手枪队移交给革命委员会警卫营长李鸣珂。  八一起义部队失散后,陈昌的思想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他看到贺龙同志为追求共产党人的理想,放弃国民党许以的高官厚禄,毅然投身革命。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奋斗。陈昌深受教育,他也许下终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誓言。在当年的12月,他经八一起义的战友尹仁杰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参与发动宝石寨起义,参与红11军部队的建设。1931年开始了21年在隐蔽战线的生涯。  因为地下工作的环境经常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斗争残酷、复杂,即使是在为党工作,也要时刻面临组织的考验和警惕,组织关系的接续更是困难重重。  “父亲凭借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在惊心动魄的环境中,长期坚持在敌营开展谍战斗争,为党获得大量的重要情报。” 陈龙狮讲述着。  岁月流逝,几经辗转。  1981年陈昌恢复了党籍,终于回到党的怀抱。  “在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像陈昌一样的前辈们依靠信仰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缔造了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和人民共和国。在今天我们更要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陈龙狮说。  2020年8月1日,陈昌与20个南昌八一起义参加者的名字刻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参加者名录》墙,回到了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

八一起义参加者名录墙

  这21人中,包括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烈士、老革命、华侨、民主党派人士等。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段生动的历史,一个感人的故事。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四处寻找起义参加者线索,通过采访起义亲历者,联系各地党史办等多种方式开展寻找工作。  据介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时,八一起义参加者名录有104位,在建军80周年时,起义参加者名录有858位,到建军90周年时找到的起义参加者人数为1042位。但追寻的脚步并未停止,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至今,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已有1063位。

 依旧鲜艳的红色领带

  在南昌,有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八一大天亮,老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了国民党,啊嘻哈!嘻哈!嘻哈!我快活笑嘻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八一起义》歌谣,生动地描绘了南昌起义过程与民众欢庆起义胜利的场景。  歌谣中的红带兵,即是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一件军装已经破旧,但领子上的红色领带依旧鲜艳。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起义军整装待发。彼时敌我双方都隶属于国民革命军,身着一样的军服。为了区分敌我,起义军以胸前佩戴红色领带,臂扎白毛巾,并在马灯和水壶上贴上红十字作为标志。标识的颜色为红、白两色,在夜间很醒目。更重要的是,这几样标识易携带,便于隐藏,佩戴方便。

南昌起义军军服

  “起义军的标志寓意深刻,红色领带代表着与旧时代的决裂,象征一支红色的军队;马灯是夜间照明工具,预示着南昌起义即将照亮中国革命的新方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部主任刘小花介绍。  关于起义的标志,叶挺说道:“这是和反革命搏斗,打起来以后,要英勇!不怕牺牲!”正如叶挺的训导,代表前进方向的起义官兵,谱写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由于起义军都佩戴着红领带,所以当时的南昌老百姓都称起义军为“红带兵”,这样就有了《八一起义》南昌歌谣中的“原来是红带兵解决了国民党”,红领带、白毛巾这些起义的标识已经深入民心,成为南昌起义军的形象代称。

收条与回信,军民鱼水情

  1927年8月3日,也就是南昌起义的第三天,繁忙的江西省党部收到了一万银元的捐款。一万银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是谁这样慷慨捐赠,雪中送炭呢。  原来,起义前夕,江西省委成立了一个左派群众组织——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其中一位负责人叫朱大桢。起义当天,他迅速发动南昌群众为起义军捐款捐物,并将募集到的一万块银元送到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交给了这里的负责人黄道和罗石冰。这时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组织,黄道和罗石冰均为共产党员。收到捐款后,他们当即为朱大桢开出收条:“今收到贵会慰劳革命将士捐款壹万元正”。  就这样“收条”到了朱大桢的手中。而捐款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第二天,朱大桢又收到了 “回信”,写着“迳启者昨日收存贵会转来之慰劳捐款已由本会黄道、罗石冰二常委分别送交十一军与二十军两政治(部)主任领收代为分发矣”。从“回信”中可以得知这些捐款的去向。

收条

回信

  “‘收条’和‘回信’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收条’不仅是起义部队军费来源的证明,更是南昌民众对这支人民军队的深切情谊;而‘回信’则说明早期的共产党员已经有了非常严格的财经纪律,体现了他们严谨细致、有始有终的工作作风。”刘小花说。  保管着“收条”和“回信”的朱大桢对这份深情厚谊铭感五内,他小心翼翼将两封宝贵的书信珍藏了起来。  1958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建时,朱大桢将珍藏了20多年的原件捐赠给纪念馆,后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如今,这两张泛黄的书信就静静地陈列在展厅中,恰似历史无声的证言,向观众讲述着军民鱼水的深切情谊。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1837套3690件,其中,一级文物32件套,二级文物207件套 , 三级文物890件套。  近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集文物,新增珍贵文物151件。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展厅

  同时,对纪念馆“南昌起义 伟大开端”基本陈列进行改陈,展出各类图片、图表509幅,文物展品407件(套)。对南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和朱德旧居等五处革命旧址复原,同时新增多个展览,使五处旧址既有机统一,又特色突出。如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内部复原团长朱德、参谋长兼党支部书记陈奇涵的办公室以及学员教室、阅览室等,新增展览“江西武备学堂历史展”“朱德军官教育团革命活动展”;贺龙指挥部旧址复原了贺龙卧室、会议室、会客室、宏道中学大礼堂、礼拜堂、教室等,新增展览“铁心跟党走——南昌起义时的贺龙”……  “一个事件,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起传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通过文物征集、史料研究、展览展示,讲好八一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刘小花表示。 (撰文:徐秀丽 视频来源:国家文物局 视频上传:刘易寒)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