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义: 佛法不是避世法,而是入世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入世好修行 《金刚经》讲义: 佛法不是避世法,而是入世法

《金刚经》讲义: 佛法不是避世法,而是入世法

2024-07-12 06: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经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否?否也,师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否也,师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这一讲也是《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最后部分讲义。

佛陀再次提醒须菩提,菩萨们要不住于人、我、众生、寿者四相的去行布施,这样所获福德就会像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一样不可思量,所以,须菩提呀,你们这些菩萨们应该按照我所教导的方法不安住于心的修行。

一些初学的朋友们觉得《金刚经》就是佛教里谈空的学问,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金刚经》里的空并不是空空如也的空,是让修行者无所住行的空,譬如潺潺的水流,自西向东,你说哪一滴水珠是安住于当下,可是水流似不曾断流过。所以,有也可空,空也似有,关键在看待问题的心。

佛陀在说无住相的“空”,可是更在强调佛弟子要去行动、去布施(关于布施的法门和功德参看《金刚经讲义29:布施时三轮体空的修行法门》)。

佛法本就有入世法和出世法,现在因为社会压力大,很多人在艳羡“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生活,有了避世修行的想法。见多了寺庙中常年挂单吃住的“义工”,也见多了常年组团奔赴各地参加法会的“祈福团”,很多佛弟子们一心要钻在封闭的围墙内读经、祈福,不是说这种出世法不好,可是和尚们剃度修行,跳脱三界外、不惹红尘事,本就是为世人修出世之法。

而我们在家修行的人却忽略了自我角色应该做的入世法布施修行,岂不是要把佛法渐渐演变成神秘而封闭的“学术团体”吗?

给大家讲一个古代帝王布施的佛教公案,供大家参悟同修。

印度孔雀王朝的著名国王阿育王年轻时四处攻伐,杀戮无数,中年时皈依笃信佛教,救赎罪业。他终其一生都在布施、盖佛庙、救济穷人,晚年时把国库的钱都快布施光了。最后卧病在床时还要继续布施,国家的大臣们就去告诫太子说,不能再遵照阿育王的意旨去布施了,否则国库空空,如何维系管理国家运转呀。

展开全文

阿育王得知后非常伤心,一次,他吃梨子时把太子和大臣们叫到一起说“我问你们,当今世界上,谁的权威最大”?

太子和大臣们都跪在地上说“当今世界上就是大王您权威最大了”。

阿育王说“不对,不对,我是有权威,可是我的权威如今只能支配这半个梨子了,我现在再叫你们去布施也做不到了,那就把我这半个梨子送到庙里供养佛菩萨们吧”。

大臣们只得用金盘托着半个梨子送到庙里,去最后一次供养布施。

庙里的和尚接到阿育王这半个梨子,向大众宣布这是虔诚的阿育王最后一次布施,没有办法让每人都分到,就用大锅煮稀饭,把这半个梨子放进去,让大家都可以此和阿育王结缘。

权势地位如帝王至尊的阿育王,临终时还在修入世布施之法,作为我们普通的信众或者佛弟子们,在当下是要做出世法还是多做入世法呢?

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渐渐背离了自我;

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曾凭栏沉思,多了一份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关注微信公众号《谈佛论道》(微信号:tanfolundao123)

每天陪您用豁达、快乐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