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行“积分制”,把农民组织起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光遇bilibili服安装包 我区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行“积分制”,把农民组织起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我区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行“积分制”,把农民组织起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2023-05-12 07: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青年镇堡堂村通过“红黑榜”评比,环境越来越美。

“小存折”蕴含“大能量”,“积分制”激活“善治理”。

近年来,我区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依托“4+X”积分模式,通过增设“红黑榜”积分激励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治理,全面提升积分牵引效能,打造万盛乡村治理积分制的升级版,让基层治理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院坝会商议“积分制”实施,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积分制”创新治理模式

乡村治理,村民是主角。实施“积分制”,目的是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进一步把村民发动起来、凝聚乡村发展合力,推动乡风民风向善向美。

南桐镇王家坝村党委书记王家亮在基层工作已有6年。他发现不少乡村存在村民参与发展主观意识不强,一些陈规陋习破除难,乡村管理量化难等问题。怎么才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乡村治理有抓手?这让和王家亮一样的村干部犯了难。

3年前,王家坝村引入了“积分制”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村“两委”和党员、村民代表一起,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商议制定积分制实施方案和积分细则,实行“周记录、月排名、季度评比”的机制,每隔半月把家庭积分“晒”出来,培育形成了互比互看、创优争先的氛围。

“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整治等能积分,邻里矛盾、房前屋后脏乱差、违规违法等要扣分,奖励和扣分项都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王家亮表示,“积分制”将群众日常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数据指标,看似简单的一加一减,却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抓手。

经了解,“积分制”在村里实施以来,诞生了不少好人好事,乡村建设中的“旁观者”少了,“参与者”多了。如今,王家村已有280余户村民参与“积分制”,不少村民主动在环境卫生监督、邻里纠纷调解等方面中发挥着作用。

小小“积分制”,让村民的思想和习惯悄然发生着改变,“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化新风”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王家坝村的这些改变仅仅是我区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坚持既统一又各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探索建立“4+X”积分体系,其中,“4”指四类必评事项,即法制类、德治类、自治类、示范带动类;“X”是开放待定指标,各村通过“一事一议”把村党组织研究认为需要列入积分评价的重点工作内容,可延伸到产业发展、创业致富、集体经济、疫情防控等内容,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治理的积极性。而且,合理明确奖惩细则和“谁来评定”,既将村民日常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数据指标,也保障了公平公正。同时,筹措资金确保积分正常运转,截至目前,全区已投入资金6500万元,在56个行政村全面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及基础设施建设,积分制覆盖率、资金保障率、村民参与率均达100%。

丛林镇绿水村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垃圾。

“红黑榜”树文明新风尚

近日,在青年镇堡堂村铜匠湾,乡村环境让人眼前一亮:一条条道路通往村民家门口,一座座民居在树丛中若隐若现,一丛丛鲜花盛开在道路两旁……村民纷纷表示,随着人居环境“红黑榜”评比的深入推行,讲文明蔚然成风。

65岁的成克先嫁到铜匠湾已有40余年,见证了铜匠湾的变迁。过去,铜匠湾房前屋后鸡鸭乱跑、家家户户柴木乱堆、路面坑坑洼洼。

2016年,我区启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铜匠湾彻底变了样。成克先家的砖房变身为白墙青瓦的乡村小洋楼,院落里种满了山茶花、三角梅,门前还有一片枝叶茂盛的蜜柚果园。

“想要人居环境好,既要改造,更要保持,这离不开每一户村民的参与。”堡堂村党委书记罗玉惠说。

环境变好后,村里开始了“红黑榜”评比工作,为乡风文明建设树起了“风向标”。自2016年10月开始,由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组成的评比小组对1130余户居民定期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房前屋后卫生、家禽圈养、垃圾分类、邻里关系等方面,至今已张榜70余次。

在堡堂村,随着“红黑榜”的公示,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上了黑榜的“后进生”,及时整改,争先成为红榜上的“优秀生”。

科学设立“红黑榜”,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是我区实施“积分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各村因地制宜在公告栏专门设立“红榜”或“点赞榜”,定期将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进行宣传;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授予流动红旗并张榜公布,增强群众荣誉感;开展积分交流活动,组织积分较高的群众分享积分心得、讲述积分故事,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热情。同时,设立“黑榜”,将游手好闲、不赡养老人、不信守承诺、无理取闹、散布谣言、造假贩假等列入“黑榜”进行曝光,并对积分较低的家庭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引导,促进村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受教、人人受益的良好效果。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区已开展积分交流活动30余场次,授予流动红旗131面,评选最美家庭260户、最美庭院300户;曝光“黑榜”行为18起,对积分较低家庭31户进行了针对性教育引导。

凉风村村民凭借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刘亚兰   摄)

“小积分”兑出乡村新貌

去年以来,关坝镇凉风村“乡村振兴爱心积分超市”(以下简称“爱心超市”)“生意”火爆。

在这里,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每一件物品下方都明码标价:一瓶料酒5个积分、一盒牙膏15个积分、一个水杯20个积分、一提卷纸25个积分……村民根据自己的积分兑换物品,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我攒了78个积分,兑换了一桶菜籽油,虽然东西不贵,但很实用。”该村村民犹洪益开心地说,这次积分都用完了,回去继续努力挣积分,等这桶油用完了又能够用积分兑换了。

去年初,凉风村开始运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内容涵盖“乡风文明、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创业致富”,自家小院干净卫生、家庭团结和睦、自身行为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等均可获得积分。“爱心超市”则是凉风村村委会依托本村原有的便利店创办的,每季度月末的28日为积分集中兑换日,村民可凭积分卡到“爱心超市”兑换所需的生活物品。

“‘爱心超市’的建立,旨在有效激发村民自觉参加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美丽乡村。”看着前来兑积分的村民络绎不绝,凉风村驻村第一书记侯小翠笑着说,该村借助“爱心超市”这一平台,引导村民从小事做起、从家庭做起,以“小积分”凝聚起乡村振兴“大能量”。

为使“4+X”评议模式和“奖优罚劣”制度更见实效,一直以来,我区积极引导各镇、村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辖区内商店超市等市场经营主体作为积分兑换点,或自行采购商品建立“积分超市”进行积分兑换。同时,为提高乡村治理积分数据收集、汇总、统计、兑换等工作效率,在全区积极推广渝益农积分管理标准平台,目前已实现行政村积分管理“信息化”全覆盖。

渝益农积分管理标准平台显示,目前,全区已建成积分超市56家,开展评议活动90余场,参与积分兑换户数18000余户,表彰优秀户数6400户,累计积分约90万分,兑换物品价值80万余元。

(曾  姚   王殷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