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元青花瓷介绍及其特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代青花瓷器图片和瓷器特征 分型元青花瓷介绍及其特点

分型元青花瓷介绍及其特点

2023-03-08 20: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元青花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青花瓷器的先河。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浑然一体,宛若一幅雄奇瑰丽的水墨画。它上承宋瓷,下启明清。元青花的出现标志着青花瓷器已迈向成熟,为明代青花瓷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分型元青花瓷介绍及其特点

  湖南常德元墓出土的鱼藻纹元青花盘

  元青花在制作上并未达到明(永宣)、清(三代)的工艺水平,它也不像明清官窑在器型、纹饰、工艺上那样规范和标准。元代器物大多数趋于高大古拙、厚重粗犷,但也有轻薄的。在造型、纹饰、工艺上并不按严格工艺制作,具有共同特征,同时又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鉴定时不能仅凭一两点与时代、工艺特征上的相符或不同来断定其真假,应从造型,纹饰、工艺上做全面分析再下定论。

  分型元青花瓷介绍及其特点

  至正型、延祐型、简笔型

  元青花按青料与纹饰布局不同,大体可分三种类型:延祐型、至正型、简笔型。

  1、延祐型元青花瓷器

  延祐型元青花器型以轻薄小件为多,一般施乳浊釉。青料是国产料,成份为高锰低铁型,青花发色青蓝偏灰黑,积料处呈褐色斑点。纹饰布局疏朗,画笔草率。主要为元青花早期作品。

  分型元青花瓷介绍及其特点

  九江延祐六年墓出土的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罐

  元青花早期产品存在钴料提炼技术不成熟等因素,这才导致塔式盖罐烧成后出现如此效果。延祐型元青花不仅钴料与胎、釉搭配极不协调,而且釉与钴料、胎的搭配也存在着不合理,胎与钴料和釉搭配更是不到位。所以延祐型元青花烧成温度的偏低,除了对钴料氧化、釉面玻化、胎土硬化有影响外,还在于“三者”缺乏有机完美的统一,我们用肉眼即可观察到该器物的钴料在提炼过程中氧化钴偏低、锰偏高和其它氧化元素比例不恰当所造成的塔式盖罐青花钴料灰暗、浅淡,甚至会造成铁元素的错觉。

  在粗松的坯胎上饰用钴料,再罩上景德镇长期惯用的类似于青白釉,也造成了早期元青花产品不成熟的效果。早期产品在釉的配制过程中并没从景德镇传统配釉方法中完全脱离出来。长石、石英、白垩、釉石、釉灰、滑石等原料配制的缺失以及不合理导致釉在窑温作用下玻化后的釉面失透,使其没有达到成熟期产品釉面透明、釉色偏青带乳浊状的效果,并直接造成了釉在钴料氧化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催化剂应有的辅助作用,而是使得钴料与釉面游离,未能达到相互作用下的完美结合。在胎土的配方上,元青花早期产品较为粗松,有的器物胎土 “二元”配方不够合理,高岭土偏多,瓷石偏少,详细观察可发现其密度不够。这使得用钴料在胎体上创作绘画的过程中,精细钴料极易渗入粗松的胎体。

  2、至正型元青花瓷器

  至正型元青花器型厚重高大,粗犷。青料使用了进口料(苏泥勃青),成份为低锰高铁型,青花发色有青翠沉着和靛青泛紫两种,积料凝聚处呈黑青色,带金属锡光,甚至深入胎骨,用手摸可辨凹凸不平。纹饰布局繁密,大部分用多层装饰,多的达九至十一层。至正型元青花瓷器正处于元青花成熟定型阶段。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

  至正型元青花在釉料配制、钴料提炼及胎土配方上可以说是成熟和成功的,其成型工艺、绘画创作充分体现出中期产品的明显特点,其器形的硕大和可观的数量只有在成熟条件下诞生。这些都充分反映至正型成熟元青花的特征。美中不足的是至正型元青花在温度控制方面仍旧存在不足,这其中有窑炉本身设计存在缺陷所导致的温度不均,也有窑工在火候把握上存在经验差异的原因。

  3、简笔型元青花瓷器

  简笔型元青花器型大多为小件器,高度大多数5-7厘米左右。青料为国产料呈色发灰,不如至正型那样浓艳。纹饰图案为简笔花草,以简笔菊花为主。

  分型元青花瓷介绍及其特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