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取代诗歌成为主流文学,不仅是形式的变迁,也是人性的光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代戏曲作品特点 元杂剧取代诗歌成为主流文学,不仅是形式的变迁,也是人性的光辉

元杂剧取代诗歌成为主流文学,不仅是形式的变迁,也是人性的光辉

2023-05-29 1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除了民间提供的生态土壤,元朝上层也为白话文发展提供动力。元代官员多为少数民族,粗狂的性格不利于形成江南才俊的情商。对于汉文化的理解能力达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文言或诗词作为日常表达方式显然并不适用。所以在元代,皇帝下圣旨时往往也会以白话文替代。于此同时,在元代,科举制度一度暂停,文人地位与唐宋时期相比天壤之别,文人阶层发展极为缓慢。相比之下,官方倡导平民文学的带动效果下,市民阶层发展如日中天。官方加民间的方式下,使得白话文流传渠道拓宽,白话文在学习和写作上饱受好评。

在文人、作品、市民三者之间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元代文人不断提供作品以不仅仅面对统治阶层,更多的是以作品抒发情感或是宣泄心中苦闷。他们更需要的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此时的他们深深扎根基层,真正地实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为生活润色的情形。白话文不仅仅对杂剧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更将白话文的形式深耕于市民阶层,而文人也开始收到源源不断的反馈,使白话文的发展在通俗易懂中走出规范化风格,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文人的地位无可取代。他们不仅仅是文化的创作者,更是优质文化的甄别者与传承者。从当时大背景来看,元朝对文人的重用形同虚设,科举考试一度被废几十年就是例证。知识分子十年寒窗一朝破灭,社会地位江河日下,甚至出现“九儒十丐”的搞笑排行榜。为了生存,放弃曲高和寡的诗词形式成为必然之势。大部分文人下沉“嘲弄风月”,他们与艺人为伍,逐渐涉足底层文化创作。者一部分新鲜血液的输入,为演艺方式提供了文化内涵,为元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沉沦风月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继续留在上层的也不是没有。元朝政府对于歌舞喜爱至极,甚至特意招揽杂剧艺人、讲唱艺人、百戏艺人等,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一批有识之士为歌舞戏曲镀金。而一部分留在上层提供文化休憩的文人便脱颖而出。虽然改变了文学传承形式,但内容与情感上属实留下了一批尽显高端的内容。元朝对思想的禁锢较为严苛,但对于杂剧领域的情感抒发却极为宽松,文人面对苦闷无助,在杂剧的海洋里徜徉是唯一选择。

文人选择元杂剧作为宣泄方式虽是无奈之举,但沉浸其中的文人却发现了杂剧的艺术魅力。传统诗词重在写意,往往以抽象概念表达感情,而杂剧重在展示情节与生活。情节跌宕起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直接以事情的发展流程表达心理动态效果。直观感强烈,更有利于文人对生活中苦闷的抒发。当元杂剧的优势显露时,众多文人一拥而入,投身与创作之中无法自拔,不仅满足了生活及情感所需,也满足了大众对文化内容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元杂剧的蓬勃发展。

文人阶层的加入,对杂剧贡献突出,杂剧的形成为文人间切磋技艺提供了新的纽带。在杂剧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文人深入创作,粉墨登场,这使得剧本的创作如火如荼,数量或是质量上都得到了量与质的积累。如元杂剧的杰出代表人关汉卿,他极善歌舞,精通音律,对杂剧的表现形式能做到如数家珍。它不仅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对于创作内容更是亲自表演。据记载,他个人所作剧本有63本,皆受到市民推崇。虽然至今留存的仅有15本,但是当时文人怀揣的热情对杂剧的贡献由此可见。

元杂剧的兴旺发达,除了白话提供根基与文人的加入以外,同时得力于元代提供的社会发展条件。从唐宋时期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大都市形成,这不仅促进是市民阶层的崛起,也客观推动了白话的发展。宋朝时期,人口增长迅速,而农业生产力也随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而统治者对工商业的管理放松,使大都市蓬勃发展起来,而与其并肩成长的还有市民阶层的发展。元朝十分重视手工业发展,这使得大城市的数量国模上都远超宋金,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不仅促使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模式产生,更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而元杂剧的最初发展,就是融合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结果。

城市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市民阶层崛起,也丰富了百姓的生活,南北大城市不断发展出戏曲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开封,杭州等大城市的兴盛。随着城市化不断深入,百姓娱乐模式有所改观,呈现多样化特点,文化随之昌盛。这为元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内容丰富,市民色彩鲜明的主题与素材。而元代对文人的压制让文人下沉到百姓生活中,能更好的挖掘群众喜好,使得喜爱“下里巴人”的杂剧艺术形式的市民群体愈加庞大,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城市的发展让元杂剧的兴盛中带有极高的物质享受意味,而宋朝时期市民阶层的崛起使文化传承方式更接地气。此时元杂剧的发展让个人情感备受瞩目,使“人”的概念凸显出来。科举制从根本上来说仅是一种取仕模式,虽然元代废止,但文人另一条发展道路却悄然而生。文人阶层的群体失落虽属被逼无奈,但打破了文人发展方向上的僵化,让文人的眼界转而关注现实生活,不断了解社会与群众,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更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宽阔道路。在种种条件形成的合力推动下,元杂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元杂剧对唐诗宋词的替代,消弭了文人阶层与市民阶层的鸿沟。使高山流水的唐诗宋词,转变为下里巴人的元杂剧。这对自古以来文人阶层存在的刻板等级观念也有一定的影响,使文人的情绪得以宣泄。在元杂剧中也一定程度凸显了女性地位,赐予女性追求幸福权利,而不是单纯追逐着三从四德的脚步。如崔莺莺、张倩女、李千金、翠鸾等女性形象,她们并不关注功名利禄,而是追求幸福的化身。元杂剧蓬勃发展,最终取代唐诗宋词成为主流文化形式,这也使得横亘在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消失殆尽。

元杂剧在元代发展迅猛,但是明清时期却再次失去生机。明代以后,汉文化恢复正统。出于统治阶层的角度,再次加强了对思想的禁锢与束缚。而科举制度的再度施行,使得唐宋以来的文化制度也再次被重提。元杂剧虽然在元代深入民心,但是到了明朝以后开始转变为名目繁杂的昆曲,元杂剧再次从市民阶层剥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