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捐赠上海物资被倒卖”案宣判,善意不容践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倒卖捐赠物资判什么罪 “云南捐赠上海物资被倒卖”案宣判,善意不容践踏

“云南捐赠上海物资被倒卖”案宣判,善意不容践踏

2023-12-11 21: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中青评论

唯有以法律为武器,严厉惩戒对捐赠物资动“歪心思”的犯罪分子,才能形成有力震慑,防止类似事件在其他场合重演。

7月11日上午,曾在上海疫情期间引起广泛关注的“云南捐赠上海物资被倒卖”一案迎来一审宣判。庭上,被告人张喜生因贪污罪获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宝山法院经审理查明,2022年4月,被告人出于非法占有目的,单独或伙同他人,将上海市宝山区张庙街道委托发放的蔬菜等防疫生活保障物资予以侵吞并对外出售。相关物资系政府出资采购或由兄弟省市政府捐赠,价值共计1.3万余元。法院认为,张喜生作为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用于防疫生活保障的特定国有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因此作出了上述判决。

图片来源:@上海宝山发布

在封控防疫期间,上海人民众志成城,一路攻坚克难,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与牺牲。在这一过程中,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心系同胞的热心人士伸出援手,向上海输送抗疫资源。其中,既有来自民间社会的互助力量,也有地方政府捐赠的大宗物资。这些物资一笔笔拆开来看或许不多,但每一笔都承载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以及一地人民的拳拳心意。而对那些隔离在家,急切等着食材上门下锅的市民而言,哪怕是一包蔬菜,一把粮食,也都有着无可取代的效用与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发放物资的公职人员监守自盗,把捐赠物资当作非法牟利的工具,不仅是单纯的经济犯罪,也是对困境中的上海人民的背叛,对人与人之间善意的无情践踏。从这个角度上看,此事在网上激起众怒,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不能原谅此等恶行的,不仅是作为当事方的上海和云南人民,也包括了所有心怀善念、愿意在同胞受困时伸手拉上一把的国人。为此,唯有以法律为武器,严厉惩戒对捐赠物资动“歪心思”的犯罪分子,才能形成有力震慑,防止类似事件在其他场合重演。也只有筑牢法治堤坝,给所有参与物资分配者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热心群众才能在未来放心地向有需要的地区捐资捐物,而不至于因“寒心”而犹豫。

回顾这起案件,我们不难想起:在当时的背景下,张某某的行为引发了多少争议与愤怒,带动了多么强大的舆论能量。当一张张图片证据明确指向云南捐赠给上海的物资竟被私下倒卖时,大家都看在眼里,当地有关部门的社会公信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正如法院在判决书中所写的:被告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防疫抗疫及保障供应行为的廉洁性,侵犯了国有财物的所有权,更严重扰乱了疫情防控工作秩序,影响了防疫物资正常管理,加重了基层一线防疫抗疫工作压力,损害了基层组织的公信力。

事实上,遭到倒卖的物资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多,基层一线干部为了保障民生供应也作出了不少努力。但是,哪怕只有一起“监守自盗”的案件,也会不可避免地给整个物资分配体系带来负面影响。1.3万元的案值看似不高,但其造成的影响极端恶劣,其暴露出的管理漏洞也不容小觑。今天,虽然上海防疫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但这起案件的判决仍然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张喜生被判刑,既是他理当付出的代价,也是法律给上海和云南人民的交代。这一案件也应成为一个教训,警示后来者:善意不容践踏。

撰文/杨鑫宇

编辑/任冠青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