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信息检索按手段划分为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2024-01-13 12: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信息资源管理相关概念

1.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以及它的状态改变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一个与物质和能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概念。分为本体论和认识论信息。有为主体消除或减少某种不确定性。

2. 信息的分类:

(1)信息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划分: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2)感知方式: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3)存在形式划分:內储信息和外存信息。(4)动静划分: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5)符号种类划分: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6)外化结果:有记录信息和无记录信息。

(7)流通方式划分:可传递信息和非传递信息。(8)信息方法划分:未知信息和冗余信息。

(9)价值观念划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10)运动的状态划分:自在信息,自为信息,再生信息。(11)物质属性划分: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12)生产力系统划分:社会信息和物质信息。(13)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划分: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14)记录内容和使用的领域划分:经济信息,政务信息,文教信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军事信息(15)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度划分: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16)信息的功能划分:功能性信息,非功能性信息(17)发展过程划分:预测性信息,动态性信息,反馈信息(18)反映事物的状态划分:常规性信息和偶然性信息(19)发布渠道划分: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20)时态划分:过去信息和未来信息(21)稳定程度划分: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22)范围划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3.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时效性、传递性、共享性、变换性、转化性、可伪性。

4. 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向、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5. 知识的特征:智慧性、客观性、依附性、不磨损性、非遗传性、增值性、共享性。

6. 知识的分类:(1)按领域分类:哲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2)按用途划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3)按状态分类:存量知识,流量知识(4)按水平划分:低级知识,中级知识和高级知识(5)按性质划分:普通知识,专业知识

(6)按载体划分: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

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共享,可以编辑非常普遍的知识。

(7)OECD的知识分类方法:知事类知识,知因类知识,知能类知识,知人类知识

知事类是关于事物或事实方面的知识;知因类知识是关于科学原理以及自然规律的知识;

知能类是做事的技巧和能力;知人类是谁知道如何做什么的信息以及特殊社会关系的形成;

7. 资源是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达到一定量的客观存在形态。

8. 资源的特征:质量规定性、有效性、有限性、多宜性、时空性。

9. 资源的类别:(1)从经济学划分: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2)从其他学科角度划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4)在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

10. 信息资源是信息和它的生产者以及信息技术的集合。由三部分构成:人类社会活动信息加工处理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信息的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11. 信息资源的特征:需求性、稀缺性(经济资源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可选择性

12. 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独有的特征: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动态性

13. 狭义的信息资源只是信息内容本身

14. 广义信息资源的分类:(1)组成关系划分:元信息资源、本信息资源、表信息资源

(2)具体形态划分:有形信息资源,无形信息资源(3)空间位置划分:国际信息资源、国家信息资源、地区信息资源、单位信息资源

15. 信息化是指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致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16. 材料、能源、信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17. 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信息社会的模式有两种:服务经济模式,信息——工业模式

18. 信息化的科技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科学发明与技术全新结合,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生产与社会相结合。

19. 国家信息化的构成: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生活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20. 波拉特的信息经济算法体系的基本要点是将整个经济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四大产业。

21. 信息社会化指数包括: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4部分

22. 产业信息化指数采用硬件装备率、软件装备率和通信能力装备率三个指标。

23. IDC国际数据公司

24.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15. 产业是国民经济组成部分中每一个具有相同属性的部分。

16. 国民经济是由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及相应的经济组织组成的复杂系统。

17. 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是指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主要指农业。

第二产业是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经过加工取得产品 主要指工业。

第三产业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通常指服务业。

18. 中国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工业和工业之外的

19. 信息产业是指一切与收集、存储、检索、组织、加工、传递信息相关的生产部门。

20. 信息产业的特征:信息产业是战略性的领头产业、信息产业是智力密集性产业、信息产业是高渗透型产业、信息产业是易变动型产业、高投入型产业、高增值产业、高增长产业、高就业型产业、综合型强产业

21. 波拉特将信息产业分类三部分:供给信息的市场,市场的信息以及信息的基础设施

22. 信息产业分为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两大部分。

23. 中国将信息产业分为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24. 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5.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之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

26.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类社会可分为三大阶段:农业、工业、知识经济阶段。

27. 知识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共享,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促进知识创新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源。

28. 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技术的基础。

29. 知识管理的主要技术:文档管理技术、文本挖掘和检索技术、企业门户技术、知识地图技术、群件技术。

30. 检索技术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解决方案有两种:文本挖掘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

31. 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能够显示不同知识存储之间的动态联系。知识地图主要包括面向程序的知识地图、面向概念的知识地图、面向能力的知识地图、面向社会关系的知识地图。

32. 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1)企业员工基本知识素养的管理。(2)知识的学习(3)知识的创造(4)建立企业知识支撑体系(5)知识工程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 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之间的三种关系:等同关系;从属关系;发展关系

2. 信息资源管理形成的主要领域:

(1)按实践领域划分,则信息管理形成于政府文书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以及民间信息服务领域。

(2)按技术手段划分:可将信息资源管理形成领域细分为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

3. 按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划分 三阶段 四阶段 五阶段

五阶段是 数据处理阶段、信息系统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终端用户及战略影响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4. 霍顿IRM思想的主要目标是:高效、实效、经济。

5. 马钱德认为IRM发展分为物理控制、自动化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四阶段

6.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综合型、经济性、系统性、决策性、技术性、二重性。

二重性表现在它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也是一种实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7. 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传播科学。

8.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位基本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信息的综合学科

9. 信息科学来源于香农信息论形成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者的统一。

10.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源于传播学,包括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大众传播学等领域。

11.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们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规律和行为的一门科学,可进一步细分为微观大众传播学、中观大众传播学、宏观大众传播学。

12. 信息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从认识角度来说的几种观点:过程说、应用说、方法说、信息说、系统说、交流说。

13.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有:交叉学科,管理学科,应用学科三种。

14. 交叉学科是指在某些科学领域之间的交叉处所产生的新学科,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新学科的重要生成方式。

15. 信息管理的组织。

组织是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构成要素包括内部层次和外部层次两个层次。

组织的分类:按组织成员的关系类型划分,可将其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按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划分,分为生产组织,整合组织和政府组织。

16. 信息资源管理组织的结构:

(1)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

(2)组织结构方式的不通特点: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多维式组织结构,扁平式组织结构。格状结构

17. CIO是组织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一把手

18.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获取,开发人力资源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19. 信息管理的标准化

20.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21.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成统一,以获得程序和社会效益。

22.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对象包括具体对象和总体对象两种类型。

23. 常见的标准分类方法有:层次分类法、性质分类法、对象分类法。中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24. 中国标准的编号:GB 标准顺序号 间隔线 批准年代号。SIO标准 标准代号 序号 年份

25.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内容:(1)为信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保证。(2)为提高信息资源质量提供保准。(3)为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供保障。(4)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5)为使用和维护信息资源提供便利。(6)缩短信息资源开发周期。(7)保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

26.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标准化技术、标准化设施、标准化术语(优先原则、简化原则、灵活性原则、广义性原则)、标准化管理过程。

27.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效益原则、系统原则、动态原则、优化原则、协商原则。方法:简化法、统一法、组合法、综合法、程序化法。

28.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EEE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 CCITT国际电报委员会。

 

三、信息资源过程管理

1. 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信息资源分析、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传递反馈四个阶段。

2. 信息需求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不同问题所产生的信息需求。

3. 信息需求的主要类型: 按信息用户类型划分:个人用户和团体用户。按表现形式划分:对知识型信息的需求,对事实型信息的需求、对消息型信息的需求、对数据型信息的需求以及对图像型信息的需求。依据组织边界划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4. 组织管理的层次:(1)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操作层。

5. 信息源分析是指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去寻找合适的信息源。

6. 信息源是个人为了满足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7. 信息源的特征:(1)它是人类一切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反思。(2)它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3)它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第一要素。(4)它是处于不断传播与使用的循化之中。(5)接受者并非是独占使用者,信息源可以传播不同接受者同时使用,具有共享性。(6)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8. 信息源的类型:按组织边界划分分为 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内部信息源产生组织的内部信息,包括组织中的各个部门(生产、人事)这些人员产生大量数据,以供决策者使用。

外部信息是指组织外部为组织活动提供信息的信息源,与组织自身的业务和外部环境相关。

按信息的数字话形式划分:数字化信息和非数字化信息。

数字化信息提供的信息来自于计算机存储设备。内存和外存。

按信息的载体形式划分:印刷型信息源、浓缩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和声像信息源。

按信息的运动形式划分: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9. 信息资源采集是指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10. 信息资源采集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预见性原则。

11. 信息资源采集的基本方针:(1)确定采集方针。(2)制定采集计划(3)采集工作实施(4)反馈用户信息。

12. 资源信息采集的主要方法:

以信息载体形式划分:文件研究法、报刊摘录法、广播收听法、电视收看法、电信接受法、电脑显示法、信件咨询法、直接交谈法。

以信息采集方式划分:定向采集是指在采集计划范围内,对某一学科、某一国别、某一特定的信息尽可能全面、系统的进行采集。多项采集法是对特殊用户的特殊要求,多渠道地采集相关信息资源。

13. 信息采集的主要渠道:

记录性信息资源的采集渠道:购买、交换、接受、征集、复制。

事物型信息资源的采集方式:展览、观摩、观看、参观。

思维型信息资源的采集渠道:交谈、采访、报告、培训、录音。

14. 信息资源的采集的途径可以分为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

内部途径是指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工厂企业内部形式的各种信息通道。

外部途径是指部门以外的各种信息来源,用于采集各种信息。

15. 信息资源加工是指对采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判别、分类和排序、计算和研究、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使之成为二次信息。

16. 信息资源加工的基本原则:标准性、系统性、准确性、及时性、通俗性。

17. 信息资源加工的主要作用:1.去伪存真,去粗取精。2.分类排序,规则系统。3.分析研究,综合创新。4.著录标引,方便使用。5.目录组织,便于检索。

18. 信息资源加工的基本方法:信息的筛选和判别、信息的分类和排序、信息的计算和研究、信息的著录和标引、信息的编目和组织。

18.信息资源加工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自动标引、自动分类、自动排序和自动统计等技术。

19. 信息资源存储是指将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将这些载体按照一定特征和内容性质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

20. 信息资源存储的意义:有利于增大信息资源的拥有量、有利于集中管理信息资源、有利于开发高层次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1. 信息资源存储的作用:1.方便检索、2.延长寿命。3.利于共享。4.方便管理。

22. 信息资源存储的基本原则:统一性、便利性、有序性、先进性。

23. 缩微存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COM、计算机辅助缩微检索CAR、计算机输入缩微胶片CIM

24. 计算机存储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来存储信息。

25. 信息资源检索是对信息的寻找和调取工作。信息资源检索时需要遵守目的性、时间性、全面性、准确性、规范性等基本原则。

26. 信息资源检索的主要类型:检索内容划分 文献检索、事实检索、数据检索;检索方式划分 手工检索、机器检索 按系统连接情况划分 成批检索服务、联机检索服务。

27.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程序:1.确定检索的范围和深度。2.选择信息资源检索的工具。3.选择检索途径。4.选择检索方法。5.实施信息查找、6.调取信息资料。

28. 信息资源检索的主要方法:常用法可以细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追索法 是指当查到某项可用的信息资料以后,可以根据信息的来源追索信息的源头和出处。循环法先用常用法查到某一项有用的信息,在用追溯法进行查找源头。

29.信息资源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查全率、查准率、漏检率、误检率、响应时间、输出方式

查全率是用户从信息数据库中检出的与其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源的数量的比例。

误检率是反映用户在检索信息资源时,不该检索出的非相关信息资源被检索出来的数量比例

30. 影响检索效率的主要因素:1.标引的网络度。2.检索词的专指度。3.检索和的水平。4.用户需求的表达。

31. 信息资源开发是能够改进和加速信息源交流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

32. 信息资源开发的意义:1.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2.改善组织的经营效果。3. 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4. 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

33. 信息产品是指以信息为对象,经过开发、加工、组织和转换而成,能够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可在市场中自由移动的信息媒体。

34. 信息产品可以分为生产型信息和再生型信息产品:生产型是电影、数据库、书画等。再生型是指:索引、综述、述评。

35. 信息产品开发的策略:1.选准目标市场。2.保证高智力投入。3.紧跟技术进步。4. 确立竞争优势。5.实现规模经营。6. 争创名牌产品。

36. 信息分析法主要由分析化、矛盾分析法、结构与功能分析法、动态平衡分析法

37. 矛盾分析法是指构成用户信息需求的若干个要素中分析和研究构成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矛盾。

38. 动态平衡分析法在分析和研究特定信息需求及其对应的信息资源时,通常需要在其动态发展过程中寻求 平衡。

39. 信息综合法主要包括主题综合法、归纳综合法、模型综合法、移植综合法。

40. 信息预测法包括时间预测法、空间预测法、特尔斐法、头脑风暴法。

41. 特尔斐法是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专家的潜在信息资源来测知未来这样一种方法。

42. 头脑风暴法是即兴型的预测方法,捕捉研究者一瞬间的思路。

43. 信息资源利用是指经过采集、处理并存储的信息资源提供给相关组织或者个人,以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过程。

44. 信息资源利用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2.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和共享。3.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的成功率。

45. 信息利用的常见方法:信息资源提供服务方式、信息资源咨询服务方式、信息资源网络服务方式。

46. 信息资源利用的基本途径是信息编写。信息编写过程中需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信息选题的常见方法;二是信息编写的基本要求。

47. 信息编写的主要类型有:动态型、问题型信息、经验型信息、建议型信息。

48. 信息资源传递由信源、信道、信宿三要素组成。

49. 信息资源传递的意义:1.只有经过传递,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2.只有经过传递,信息资源才能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组织指挥的前提以及控制的基础。

50. 信息资源传递的主要特征:1.目的性强。2.时效性强。3.知识性强。4.选择性强。5.保密性强。

51. 信息资源传递的基本程序:1.完成信息资源检索。2.选择信息资源传递工具。3.接受使用信息资源。

52. 信息资源传递的常用工具:1.语言。2.报刊杂志。3.图书、广播电视、电报电话、计算机网络、通信卫星。

53. 信息资源反馈是指系统将信息资源输出、输出的信息资源对受控系统作用的结果又返回给施控系统,并对施控系统的信息资源再输出发生影响的一些列过程。

54. 信息资源反馈的特点:滞后性,滞后性是信息资源反馈的基本特征。针对性、时效性、连续性。

55. 信息资源反馈的意义:1.有利于决策的正确实施。2.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决策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有利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决策。

56. 信息资源反馈的基本原则:准确原则、及时原则、全面原则

57. 信息资源反馈的基本要求:1.合理控制信息资源反馈量。2.做好二次反馈。3.将集中与分流结合起来。

 

四、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1. 系统是有组织和被组织化了的整体,结合着的整体所形成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综合,由有规则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的集合。

2. 系统的特征: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界限性、环境适应性、目标性、层次性。

3. 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用户四个部分组成。

4. 信息系统的一般结构是包括信息收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通信子系统、显示子系统。

5. 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有扁平结构和陡峭结构两个部分。

6. 信息系统的空间结构指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数据等资源再空间的分布情况。

7. 信息系统的类型 :按行政级别划分  国家级信息系统、省市级信息系统。按行业划分分为:工业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系统、商业信息系统。按职能划分:研发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

8.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特点对信息系统进行划分:事物处理系统TPS、或者数据处理系统DPS。管理信息系统 MIS 是为了实现整理管理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化综合处理,并且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DSSS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9.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五个阶段。

10. 按文档使用的频率分为一次性文档和非一次性文档。按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信息系统的文档有 系统规划阶段文档、系统分析阶段规范文档、系统设计阶段的文档、系统实现阶段文档、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的文档。按文档服务目的划分 分为 用户文档、开发文档、管理文档。

11. 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开发文档的编写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12. 文档编写的质量要求:编写原则、编排原则、装订原则、词汇与索引。

13. 信息系统文档管理的内容:文档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维护文档的一致性、维护文档的可跟踪性、文档管理的制度化。

14. 信息系统评价是指对一个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使用效果等进行全面的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包括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以求确定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

15. 系统建设评价的七个指标:规划目标实现度、先进性、经济性、资源利用率、开发效率、运行管理的科学性、系统建设的规范性。

16. 信息系统的成本,按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分为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两大类。

17. 信息系统成本的测算方法:算法模型法、任务分解法、专家判别法。常用的有 帕金森法和价格制胜法。

18. COCOMO模型包括基本模型、中级模型、详细模型。

19. COCOMO基本模型成本测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最终交付的源代码数来计算开发工作量,并进而估计开发成本。

20. MM = c1 x (KDSI)k1 MM是代表开发该软件每月所需人数。KDSI表示所交付的千行源代码数。TDEV=c2 x (MM)k1 TDEV代表改软件需要的开发时间 M月为单位,C1 c2 k1 k2常量参数,代表使用不同的开发方式。。

21. COCOMO模型从软件规模和开发方式的特征出发,将开发工作分为组织型、半分型、嵌入型三种。

22.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是指社会活动中去的的有用劳动与投入的资金、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源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

23.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E表示指信息系统所带来的成果与为此而付出的资源费用之差,投入用B表示,产出用C表示 ,之差 公式为E=B-C或者E=Cx(e-1),e表示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

24. 信息系统的费用/效益分析通常采用现金流量折算方法,涉及的主要指标包括净利润NP、投资回报率ROI 净现值NPV 内部收益率IRR 回收期PP 净现值率NPVR等

25. 项目是一种组织单位,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阶段性强。

26.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约束下,为了高效率的实现项目目标,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7.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缓和、风险跟踪四个步骤。

28.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管理流程:1.立项和可行性研究2.项目实施管理 项目开发管理、项目测试管理、项目运行管理 3. 项目后评价管理。

29. 项目计划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职能性原则。

30. 项目计划工具 :工作分解结构图 WBS 线性责任图 用于项目组织工作中的任务分配和责任落实。项目行动计划表,一些列活动和任务的划分。

31. 项目进度计划的方法:关键日期表法、甘特图法、关键路线法、计划评审技术。

32. 信息系统项目变更管理调整过程:1.对近期内即将发生的活动加强控制。2.对工期估计最长或者预计估计最大的活动应进一步审核预估依据。3. 将某些可以在细分的活动进一步细分,研究细分活动之间的滨兴工作或者知识重用的可行性。

33. 时间-成本平衡法的五个假设:1.每项活动都有两组工期和成本估计。2. 项目成本的增加与活动进程的加快密切相关。3.应急时间是确保活动按质量完成的时间下限。4. 将活动的预计工期从正常时间缩至应急时间。5. 在活动的正常点和应急点之间,时间和成本之间呈线性比例关系。

34. 累计预算成本CBC、累计实际成本CAC、累计盈余量CEV。

成本绩效指数CPI 成本差异CV衡量正在进行项目的成本绩效的另一个指标。

35. 信息系统项目的人员管理:人力资源平衡和项目的团队组织。

人力资源平衡法是制定人力资源需求波动最小化的一种进度计划方法,不延长项目完工时间的情况下建立人力资源均衡利用的进度计划。

36. 项目经理负责领导参与该项目的所有人员。信息系统项目小组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主程序小组、专家小组、民主小组、层次型小组。信息系统项目经理的具体职责包括计划、组织、控制

37. 质量是反应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38. 按照解决质量问题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划分,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 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

39.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40.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全一多样  三全是指全员工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一多样是 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41.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PDCA循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 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个工具。 四阶段 是 P 计划 D执行 C检查 A行动。

八个步骤 是 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2. 诊断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3.找出影响质量因素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和计划。 5W1H why  what where who how  5. 实施计划 6. 调查执行结果 7. 巩固成绩 8. 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循化。

42. 软件质量是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隐含的需求能力有关的全部特征和特性。

43. 软件质量的特性指标:功能性、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和重用性 9个指标定义。

44. 软件质量管理是为了确定、达到和维护需要的软件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系统化的所有管理活动。

45. SSC模型中的24个评价准则。

46. ISO9001 质量保证参考文件 ISO9000-3 维护支持活动 ISO904-2 系统质量标准。

47. 信息安全是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的安全以及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保密性、可控制性、可审查性、抗攻击性。

48. 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数据输入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信线路、软件部分、输出部分、存取控制部分。

49. 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的一般原则:综合平衡原则、整体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可评估性原则。

50. 计算机犯罪是行为人故意实施以计算机资源为对象或者以计算机为工具危害计算机产业的正常管理程序,违反计算机软件保护及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制度等法规,侵害与计算机油管权利人的利益,以及其他危害社会、情节严重的行为。

51. 计算机犯罪的特征:1.犯罪方法新。2.作案时间短。3.不留痕迹。4.内部人员犯罪比例增加。5.犯罪区域广。6.利用漏洞犯案。

52.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技术、数据安全技术、软件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技术、计算机犯罪防范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技术。

53. 数据安全技术是为了保证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免遭破坏、修改泄漏和窃取等威胁和攻击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方法,主要包括 口令保护技术、存取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

54. 软件安全的基本要求是指软件保护,即要禁止非法复制和使用软件以及防止非法阅读和修改软件。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隔离控制,而是访问控制。

隔离控制有 物理隔离 时间隔离 加密隔离 逻辑隔离

访问控制有 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有限型访问控制、共享/独占型访问控制。

55. 开放系统互联OSI安全结构附录中提出了对象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抵赖性  5中功能。

56.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通常分为 安全审查机构、安全决策机构、最高主管领导、系统主管领导、安全管理机构。

57.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多人负责原则、任期有限原则、指责分离原则。

58.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包括 :同一性检查、用户使用权限检查、建立运行日志。

59.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等级 TCSEC将系统安全性分为ABCD四个等级 D是最低的非保护级。C是任意保护 B是存取保护 A是验证保护级,最高级别。

 

五、网站信息资源管理

1. 网站项目管理的主要流程:项目开始、项目选型、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评估和更新

项目完成。

2. 网站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建立网站项目质量的评价标准、观察网站建设的实际情况、比较实际执行情况和质量评价标准、采取纠正措施。

3. 网站建设项目的环境分析考虑的四个因素 SWOT 优势S 弱势W 机会O 威胁T

4.SWOT分析法是指将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因素、弱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据一定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思想,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从中得到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5. 进行SWOT分析时,主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分析环境因素、构造SWOT矩阵、制定行动计划(最小和最小原则WT对策,最小和最大WO、最大和最小ST,最大和最大SO)

6. 网站的定位:网站类型定位、网站浏览者定位、网站特色定位、网站栏目主题定位。

7. 网站的规划:网站的功能规划、网站的栏目规划、网站的结构规划、网站的命名规划、网站的人员规划。

8. 网站设计方法概述:自顶向下设计法、自底向上设计法、不断增补设计法

9. CIS企业识别系统,是指将企业经营活动以及支配该经营活动的企业理念,通过媒体的长时间、多方位、同一性的传播来强化社会对企业认同的符号系统。

10. CI形象的关键在于 标志、色彩、字体、标语四大因素。

11. 域名的评价标准是 简洁、短小、明了、好记、含义深刻。

12. 网络服务的选择:运行web操作系统、存储和管理网络中共享资源、网络管理员对服务器进行监视、在客户机/服务器中,服务器充当多个角色。

网络服务器的用途划分:文件 数据库,打印 通信服务器 。 性能划分 专用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使用规模:大中小服务器 。硬件 单核和多核 处理器的类型 UNIX和PC 

13. 网络服务器选型的局限性:可管理型、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高性能、模块化、售后服务。

14. 流行的web数据库访问技术:CGI、WEBAPI 、RAD、JDBC、AcitiveX数据库访问空间

15. 网页设计的原则:醒目原则、美感原则、超链接原则、精炼原则、交互原则、导航原则、精品原则、全球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6. 网页设计的策略。按需求划分 可将网上浏览者分为:直接信息寻求者、间接信息寻求着、免费品觅者、娱乐追求这、购买者。

17. 网站建设的主要技术 :标记语言技术 HTML、XML CSS web编程技术Perl 、JavaScript 

18. 服务器系统技术:集群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处理器通信和协调技术、单键灾难恢复技术以及Intel服务器控制技术。

19. 身份认证技术包括:认证、授权、记账 3A。用户与主机之间的认证有:基于口令的认证方式、基于智能卡的认证方式、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方式。

20. 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VPN技术

21. 网站评测的方式:专业公司评估、权威机构评估、专家评比、问卷调查、自我评估、委托评价、综合评价。

22. 网络管理的功能: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23. 网络安全是对网站进行管理和控制,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从而确保网站环境中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使用性受到有效的保护。

24.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5.网站安全的内容有:网络实体安全、软件安全、网站中的数据完整性、一致性、网络安全管理。

26. 网站安全的目标:数据安全、身份验证、授权、不可抵赖性和不可否认性、网站可用性。

27. 网站安全的主要技术有动态技术和静态技术 ,静态技术是 防火墙和系统外壳的保护设备。动态技术是主动监测漏洞和易受攻击点。

六、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应用

1. 网络信息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广慈等非印刷的介质上,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电子信息资源。

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建立网络法规、运用技术手段、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3. 信息过滤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来对动态信息流进行过滤,仅将满足用户需求的文档传送给用户,以便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

4. 信息过滤的类型 以过滤结构划分 基于内容的过滤、协作过滤 以过滤模板划分 上游过滤和下游过滤  以过滤目的划分 分为 推荐系统、阻挡系统。过滤不同的应用划分 专门过滤软件、网络应用程序

5. 网络信息分为一次网络信息、二次网络信息、三次网络信息

一次网络信息又称为原始信息是没有经过加工和处理的原始网络信息。二次网络信息的组织方式主要有搜索引擎、数据库、菜单、主题数。三次网络信息 元搜索引擎。

6.网络信息推送技术  频道推送技术、邮件推送技术、网页推送技术、专用推送技术。

7. web信息挖掘是指从大量的非机构化、异构型的web文档结构和使用的集合中发现新颖、潜在可用以及最终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

8. web上的数据主要包括 web内容数据、web结构数据、用户访问数据三中类型。按照web数据的不同类型划分可以将web信息挖掘划分成web内容挖掘、web结构挖掘、web使用挖掘。

9.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是一种各种信息检索技术与一体,能对各种类型、各种媒体的信息资源进行跨时空检索的大系统。

10.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方式主要有直接浏览、通过网络资源指南来查找信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检索等方式。

11. web检索工具是利用超文本技术在因特网上建立一种提供网络信息资源当行和检索服务的专门web服务器或者网站。

12. 信息资源开发主要包括的两个层次:1.网络信息资源的基础层资源开发。2.网络信息资源应用层资源开发。

13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可以细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评价和自动评价。

14. 网络信息的组织和管理的4个基本要素:用户信息、用户需求、网络导航员、系统开发与维护专家、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环境。

15.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网络搜索引擎的整合、建立特色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导航。

16. 政府信息源管理是通过协调和控制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系列活动,将政府信息资源活动中的各项要素作为管理对象,从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经济、人文等方面去综合管理政府信息资源,以保证政府信息资源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

17. 政府信息资源的划分:内容划分 政府信息、军事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按信息运行状态划分 连续性信息、间隔性信息、常规性信息和突发性信息。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 语音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图形信息、图像信息、视频信息。按传递方式划分 上情下达类信息,下情上传类信息,横向沟通类信息。

18. 信息资源共享和保密的特点和要求划分 可以对社会公开的信息、只在指定系统或部门之间共享的信息、对某一特定个体开放的信息。

19.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管理目标的多样性、管理模式的灵活性、管理手段的多样性

20.政府信息资源内容管理基本过程:政府信息资源分析、政府信息资源采集、政府信息资源组织、政府信息资源加工、政府信息资源检索、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21.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三个层次: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

22.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合理授权、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及知识共享服务、为领导提供管理和决策的辅助工具、为公务员提供一个日常办公及信息管理的工作平台、利用电子流程再现人工流程、极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信息的上传下达。

23.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GDSS是通过统计信息的手机、汇总、分析、图形化显示分析结构以及查询等功能智能化,从大量分散的数据中自动提炼出政府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在降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信息处理劳动强度的同事,突出信息对领导决策的重要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GILS政府信息定位服务

24.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辅助办公、信息服务、合理授权、安全机制。

25. 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以及与企业信息的手机、加工、整理、存储、处理、传递、利用等相关的技术设施、资金和人才。

26. 信息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是:对企业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总体规划、组件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并进行信息技术、设备和人员的配置、维护和培训、负责组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建立和维护整个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对信息资源的新技术和方法进行跟踪援救,应用于组织的信息管理、负责组织内部所有信息资源的安全和保密工作、向组织中的所有部门提供信息资源的咨询、服务和维护    综合利用信息资源辅助组织的高层决策。

27.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1.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对各个层次的需求信息进行界定,2.明确信息收集的人员配置。3.对手机到的信息及你行分析和处理。4.将信息分析结果投入到实际运用中。

28.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由功能性、产品型、矩阵型三种类型。

29.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

30.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基础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标准。

31.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1.认清用户需求是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问题。2.高智力投入是确保信息资源高质量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前提。3.跟进先进技术是提高企业信息资源开发效率的重要措施。

32.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一种管理平台。客户管理管理CRM  供应链管理 SCM

33. 个人信息资源管理PIM是采用个人知识管理的合理内涵和根本机制,模糊化理解个人知识的随机性和不系统性,强调个人知识的系统性、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34. 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协同的技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