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三个要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 【阅读】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三个要领

【阅读】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三个要领

2024-07-10 11: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联想、想象能力的运用”,通过一系列听说读写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想开去”有迹可循,有法可依。具体做法是将主要课程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1.以画促“想”。图画是静态的、无声的、平面的。要想把画面变活,就要借助联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平面为立体,用语言来描述图画所描绘的生动情景。

设计学习任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请给每幅画加个小标题,概括这幅画的特点。观看骤雨图片或视频,抓住骤雨的特征,把这首诗改写成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2.以诗促“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文学作品中的山川景物,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的产物,须凭想象进行创构。

设计学习任务: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描述的两幅月夜图,说说哪些词语是直接写景的,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以写促“想”。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表情达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助于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单元习作要求: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发挥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那么,怎样发挥想象“想开去”呢?可以搭建写作支架,先分析要变成的这种事物的特点、所处环境、用途,从这三个方面想开去,思维就有了方向。再把这三个方面的关键词寫出来,然后把这些词语连缀起来,就能形成一段内容统一、符合逻辑的话。

(二)找横线,实现能力迁移

“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学习的迁移(迁移的出现是有意义学习的标志)。”“简言之,保持要求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而迁移不仅要求学生回忆,而且要求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东西。”相较于单个文本的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阅读教学走向了多文本,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同类文章,从读懂一篇到读通一类,达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实现阅读能力的横向迁移。

宗璞的《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紫藤萝瀑布》等系列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对生命的热爱,而且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指通过描绘客观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意愿。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找准言“志”之“物”,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志向或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认为:“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志”与“物”要“切至”,就是要恰当,莫把天鹅画成鸭子。

为此,可设计学习任务,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丁香结》中“物”与“志”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课外,学生阅读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绘出表示“物”与“志”关系的思维导图。绘制时要注意由“物”到“志”有一个从实到虚的过程,先抓住物的特点实写,再从物的某一个特点联想到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引发出对人生的感悟。

三、把握“三原则”,优化教学

(一)变“内容组合”为“学习组合”

单元作为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单位,把课文、注释、练习等内容按一定的标准组合在一起。严格说来,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之间本来没有逻辑性,单元中的课文是可以替换的。它们之所以能够组合在一个单元内,主要是因为符合“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条件。

变“内容组合”为“学习组合”,就是要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通过情境的创设、大任务的设计等,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使其更有利于學生开展深度学习。

加涅认为,要使学习得以发生就要仔细安排好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因此,教师要设计各种真实的言语活动情境,创造积极的外部学习条件,激发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可以改进《丁香结》课后训练题“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创设一个任务驱动的言语活动情境:“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将丁香结与人生联系起来的?你平时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样化解的?能向你的好朋友说说吗?”这个言语活动情境把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三者结合起来,提出挑战性任务,增加了语言交际对象,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学习任务设计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助力达成目标的学习支架,即能否在学生已有知识同新建构知识之间搭起“脚手架”,让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顺利提升为“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材中常常出现的一个学习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需要搭建学习支架。以《草原》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学习任务:默读《草原》第一自然段,圈画出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并在边上用恰当的词句作批注。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圈画出来的词语和批注,直观了解学生的体会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二)将“碎片化”转为“结构化”

“现在的精读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各体各派,应有尽有。从好的方面说,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但是从坏的方面说,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叶圣陶先生这段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由一篇篇独立的文章构成的文选型课本看似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体系完备,实质上课文之间关联性不够强,语文学科知识点相对分散。

结构化,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具体而言,就是在一个单元内,把各个教材要素整合、串联起来,建立起系统的语文要素框架以及循序渐进的上升梯度;在教材体系中,明确每个单元的核心教学要素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什么作用,与其他相关单元有何联系。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单元语文要素“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提到了想象;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艺术单元,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也提到了想象。联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个单元对想象的关注点有什么区别?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这些都是进行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时要思考的。

(三)让“文本的整体性”与“文本的材料化”相结合

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着眼点是整个单元,单篇课文不再独立存在,而是成为整体设计中的一个部分。在单元大目标、大任务的指引下,文本成为服务于任务的“例子”,或者说文本的一个部分成为了“例子”。以任务为先导,以文本为例证,文本材料化了。

强调文本的整体性与文本的材料化结合,就是要处理好文本的独立性与单元的整体性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文本以一个独立的整体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丰富内涵也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时才能完美体现。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不排斥篇章教学,而是要革除篇章教学的弊端,让篇章教学高效省时。

除了本文前面提到的“比较阅读同类文章,从读懂一篇到读通一类”,教师还可以采取“教读课文得法,自读课文用法”的方式。这些都是让文本独立性与单元整体性辩证统一的好办法。再则,对于经典文本,当然可以全方位、多层面地挖掘文本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但是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想要面面俱到,结果是啥都没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单元“整合点”的统率下,单元内的课文构成一个相互协同、相互比较的结构化的整体,这实际上是保持文本独立性与单元整体性的另一种形式。

综上,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要立足系统思维,着眼整体建构,既要体现单元核心学习要点逐次推进的层级性,又要呈现教学内容分布从单篇到单元的有序性,让单元教学不仅是一种教材的编排方式,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选自《教学月刊》

作者:李胜利 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全世界倾听你朗读

让朗读的分贝响亮

图书名称:语文读出来

作 者:陆智强

出 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印次:2021年10月第1次印刷

定 价:45元

内容简介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生命线。本书以陆智强老师的朗读教学理念为起点,着力探索儿童诗、童话、神话、古诗文、散文、说明文、小说、绘本的朗读教学实践。其中,每个章节从 文体解读、 课堂再现、 名师点评三个维度出发,旨在呈现优质的语文朗读教学课例。区别于一般的语文朗读手册,陆老师以文体为经,以课堂为脉,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语文朗读教学体系,既可为语文教师培植课程体系提供范例,又可进一步启发他们的教学思考和创新思维。

名师推荐

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阅读,阅读的重要方式是朗读。文本是凝固的情感,朗读是声音的行走。以朗读带领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的丛林中,感受作者的生命与情感,这何尝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让你我和陆老师一起,将朗读教学进行到底。

——全国小语会教师发展委员会主任、语文特级教师 滕春友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是阅读文本、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让我们和陆老师一起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文本的情感,倾听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

——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 刘荣华

以声传情,以情化人,和小陆老师一起做幸福的朗读者!

——全国小学语文十大青年名师、乌鲁木齐市小语会会长 鱼利明

新书目录

购买方式

方式一:点击小程序,进入当当购物。

方式二:打开“淘宝”,进入“长江文艺出版社官方旗舰店”搜索书名即可购买。

感谢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