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山祖庙北帝神像简介 佛山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佛山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2023-05-12 06: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佛山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佛山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文档编号:17574293上传时间:2022-12-07格式:DOCX页数:8大小:28.15KB

佛山三水

三水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五个区之一。

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

广佛同城化的西北边界、广佛肇经济圈的中部,是佛山市与肇庆市联系的重要核心城市之一;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佛山市境西北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

北江、西江与绥(普通话汇流三水,三水也因三江汇流而得名,且著有“中国首个富裕型”、“中国饮料之都”

饮料工业:

1977年三水饮料工业开始起步,其初始阶段为县食品厂的汽水生产。

改革开放后,三水饮料工业把握机遇,迅速发展,成为三水三大支柱工业之一。

主要以健力宝系列饮料、青岛山水啤洒、强力天然芒果汁、金桑系列饮料、品源八宝粥为主。

以健力宝为龙头的饮料工业已形成年生产饮料能力9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饮料生产基地。

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健力宝系列饮料是我国饮料行业最具影响力,且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民族品牌。

1984年4月,健力宝饮料问世,成为国内首创的运动饮料,并随着在第23届奥运会被誉为“中国魔水”而迅速走向国内外市场,产品进入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和国际获得30多项殊荣。

健力宝集团在三水有8家企业,总资产积累超过30亿元,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

三水建县于明朝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割南海县3都、高要县10都建置而成,县城设于白塔村(即今河口的城内村)。

距今已有477年历史。

1970年隶属佛山地区。

1983年6月起隶属佛山市。

1993年3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三水撤县设市,隶属广东省,委托佛山市代管。

2003年1月8日,三水撤市设区,成为佛山市辖区。

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三水就有人类聚居。

宋末以后,大量移民从中原经广东南雄珠玑巷等

地迁来,人口骤增。

绝大多数是汉族,操广州方言,其中有客家近万人,讲客家话,这些客家大部分是清代从嘉应州(现梅州市)等地迁来,居住在境内北部六和山区,有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

有壮、瑶、满、土家、回、侗、藏、苗、土、黎、布衣、蒙古、朝鲜、仡佬、彝、白、傣、毛南、京等少数民族,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等原因迁入。

三水籍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约有20多万人,三水是广东著名的侨乡。

“三水”地名由来

三水区白坭镇银洲贝丘遗址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居住活动。

据旧志载:

三水之地,秦时属南海郡。

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

历史与政治

三水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西、北、绥三江汇流处,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商务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加上邻近广州,信息灵通,各种政治运动和军事斗争,定必触及,反应迅速。

佛山:

高明區蟬城區三水區南海區順德區

“南国陶都”之美誉,石湾陶艺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奇葩。

做工精细,形象饱满,线条粗犷、刚劲是石湾陶瓷的基本艺术特征。

中国的很多名窑都不可避免的衰落了,而佛山陶瓷却能历经千年风霜而屹立不倒,这在国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

石湾陶塑石湾陶塑技艺是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汉族民间传统制陶技艺。

丰富的自然资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使石湾成为中国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

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

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而生产。

除了生产日常用陶瓷外,还大量生产美术陶瓷等作品。

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

自唐代至元代,宫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

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宫窑瓷。

民窑是相对官窑而言的。

广义地讲,凡属非官府经营的,进行商品性生产的瓷窑及其产品,都是民窑。

民窑的历史远比官窑早得多,陶瓷器均产生于民间中,到到了唐代,瓷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远销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

民窑在产量上所占的比重比官窑大得多,在质量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到了清代,民窑占了压倒优势,官窑瓷器也为民窑所出

时间上也是特指民国以前,其中以明、清两个朝代最为兴盛。

民窑的产品称客货,风格与官窑迥异,

石湾地处南国一隅,向以生产日用陶器为主,制陶技艺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准,但与北方诸名窑比较,要逊色得多,在宋代陶瓷之林中尚无显著地位。

南宋至元,佛山是中原汉族移民的聚居地。

他们把北方的汉族陶瓷技艺带到石湾,与石湾原有的制陶技艺相融合,大大地提高了石湾陶器制造水平与艺术水准。

著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功夫杰出代表黄飞鸿的故乡和李小龙的宗祖地。

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

生于佛山市南海区。

原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西樵岭,黄飞鸿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1],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

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

1924年10月广州国民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受累被焚,资财付于一炬,其长子汉林又告失业,因而忧郁成疾。

次年农历三月廿五日(1925年4月17日),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2]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携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

宝芝林和黄飞鸿的医术声名在外和黄飞鸿本人的医德也有很大关系,他不但不藏私,还向社会公开跌打涵浸泡方法和防暑凉茶验方,希望有助于劳苦大众。

关于黄飞鸿的故事:

黄飞鸿原名叫黄锡祥,字达云,原籍是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初九生于广东佛山。

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是一位拳师,黄飞鸿6岁起就跟随父亲习武。

当时有家境贫寒,幼小的他就经常跟着父亲在广州、佛山等地卖武售药。

13岁的时候,黄飞鸿在佛山卖武的时候遇到了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林见他禀赋奇佳,自然非常喜爱,传给他铁线拳、飞铊等绝技,这为黄飞鸿奠定了日后成为洪拳大家的基础。

1863年,黄飞鸿和父亲移居广州。

因为他父子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非常受拥戴。

当地的铜铁行的工人们自愿集资,为他们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

因为黄飞鸿的名气,前来报名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从此,他广收弟子,结束了卖武流浪的生涯。

第二年,因为信服他的人品和武艺,广州果栏、菜栏、鱼栏三栏行中人联名聘黄飞鸿为行中的武术教练。

1866年,广州西樵官山墟的一家当铺在深夜被一伙歹徒打劫,谁知正逞凶之时,恰好遇到了黄师傅。

黄飞鸿一人奋起搏杀,竟把这几十人全部击退,在当地传为佳话。

附近村镇地方的人们听说后仰慕不已,纷纷请他到自己那里教拳授徒。

接下来不久发生的另一件事更是让他声名远播:

有一次有人对黄飞鸿说在香港有一个洋人从国外带来一条大狼狗,这只狗非比寻常,个头像小牛犊那么大,而且凶猛异常。

那洋人竟然在香港设下擂台,向华人发出邀请函邀斗。

黄飞鸿一听立刻拍案而起,:

他竟敢如此侮辱欺凌中国人!

我一定要管!

于是收拾行囊出发,直奔香港。

擂台之上,黄飞鸿意气风发,几记猴行拐脚把恶犬击毙在台上。

台下欢呼雷动,洋人一见灰溜溜地逃走了。

黄飞鸿介绍:

原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黄飞鸿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

1924年10月广州国民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受累被焚,资财付于一炬,其长子汉林又告失业,因而忧郁成疾。

佛山无影脚

南方的拳种全都是以手、腰为主要的,而忽略了脚下的功夫,而黄飞鸿进行创新,把北方的一些脚的套路,也融入到南方拳里面。

无影脚强调的是脚法,在以快制敌的同时,保证脚下方寸不乱,只有脚下沉稳才能出手敏捷,才能抵挡和消解外来的攻击。

因此扎实的马步功底是这项绝技的根本。

确切地说,无影脚是一种声东击西的做法。

在武术上这应该不算什么独门绝技,但特殊的地方就是,突出了攻击身体下盘的技巧。

在众多影片中,无影脚被刻画得出神入化,扣人心弦。

分为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以广东等地的舞狮最具代表性。

南狮动作大而威猛,造型夸张浪漫,讲究神韵,两脚着地,狮头和狮尾分开,各由一名演员摆弄,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等,鼓乐雄壮,闻之令人振奋。

传统的南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采青”难度较高。

采青有采高青、地青、水青、蟹青、凳青和桥青等。

其中采高青又名“企膊”(站在肩膀上),最为高难。

后来发展到在2米多高的梅花桩上跳跃,一边舞耍动作,直至将挂在桩上的“青”采下来。

这些高难动作都需要技艺。

黄飞鸿将民间传统艺术醒狮进行挖掘、整理、刻苦训练,在原有的南派醒狮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融入武术舞狮的技艺,由高桩醒狮、民间武术梅花桩与南派民间醒狮套路相融合,并汇入当地民间风格特色,技艺高难,编排巧妙,融舞蹈、武术、杂技、力度、美学于一体,形成新一派醒狮。

佛山狮头是广东省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

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设色鲜艳美观,制作精巧坚固。

佛山狮头的造型,一般是双腮、圆唇、明牙、震舌,两边嘴角后面还有细腮和9只细翅。

艺人们还别出心裁地设想出一只狮角,把它做成拳(头)角、(竹)笋角、(麻)鹰角、鳌鱼角,外形十分醒目,故有佛山醒狮之称。

佛山扎作狮头源于明代,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

其扎作是基于广东石雕狮子的造型特点,以神似为基础,造型和装饰设计上均采用了夸张而浪漫的表现手法。

黎伟介绍说,佛山狮头以脸谱为造型,包括三国人物刘备、关公、张飞的传统脸谱和其他脸谱的金狮、银狮。

狮头的扎要经过1300多个步骤。

相传在明代,佛山一带有一只独角怪兽,眼大口阔,发出“连连”的怪叫声,百姓称为“连兽”。

这怪兽时常夜出糟蹋农作物,残害禽畜,弄得鸡犬不宁,于是百姓相议要消灭怪兽,就根据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形象特点,用竹篾、彩纸制成形状凶猛的狮子,再用彩布做成狮身,挑选精壮汉子戴着狮头,带着锣鼓,埋伏在怪兽出没的地点。

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猛向怪兽冲去,那怪兽吓得拔腿就逃。

此后,怪兽再没有出现过了。

因此,舞狮驱邪便相沿成俗,逐渐在汉族民间流传开来。

至清代乾隆年间,佛山已设有“狮头”制作行,不少地方、团体定做佛山狮头。

作为汉族民间传统娱乐形式,比武竞技活动遍及华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及至欧美的华人地区也常见这一汉族民俗活动。

在狮头上配以各种饰物,如洁白兔毛、马尾毛、五彩绒球、小圆镜、金属胶片、明珠等,使狮头分外生动,活泼可爱。

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佛山剪纸愿以剪为主,后改用刀刻。

多用于节日喜庆及日常的和窗花、刺绣雕刻图样、商标、礼品、装饰等。

佛山剪纸种类繁多,按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铜凿、纸写、银写、木刻套印、染刻、纯色等大类。

利用本地特产之色纸、铜箔等,施以剪、刻、凿等技法,使佛山剪纸形式多样,装饰性强。

具有构图严谨,线条纤巧、秀逸流畅,色彩强烈、金碧辉煌,珠光闪闪、鲜明艳丽等特点。

佛山灯色

彩灯,佛山民间称作灯色。

佛山灯色是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具有中国南方彩灯精巧秀丽的特色,明清时期的史志早有详细记载。

佛山灯色扎作主要以竹篾、铁线等材料手工扎作成型后粘衬上各色丝绸布料、花边、彩穗,配衬上佛山特有的金碧辉煌的剪纸图案,或在丝绸上绘画诗画而成。

佛山灯色是节日和各种庆典活动的主要装饰,已由原来的室内艺术走向广场艺术,由单个作

品走向规模组合。

有数十米至上千米的大彩龙,有各种规格的亭台楼阁造型和各种民间故事的大组灯及各种人物、动物、花鸟虫鱼、瓜果造型灯等。

具有造工传统而造型新颖、精细、玲珑剔透,白天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夜间通透明亮,金碧辉煌的特点。

佛山秋色

佛山秋色起源于两晋,鼎盛于明清时期。

人们在秋收之后为酬谢神明,报答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好年景,逐渐形成著名的佛山秋色赛会,称之为“出秋色”。

佛山秋色工艺品也由此得名。

佛山秋色是岭南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大型民俗民间娱乐活动。

佛山秋色含秋色工艺品竞展与秋色表演艺术两大类,项目丰富多彩,形式百态千姿。

从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灯色、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景色等七色;

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含扎作、砌作、裱塑、雕批、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十大类,是群众创作、竞技比赛、演游结合的群众性综合艺术。

秋色工艺品主要有扎作工艺品、仿古工艺品、花卉工艺品、果品工艺品、鳞蚧工艺品等五个门类。

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始创于宋代,距今有七百多年历史。

明清两代,佛山木版年画进入巅峰时期,广东佛山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逐渐形成了“四大木版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有原书、木印、工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神、年画、神像画,以门神为主,题材广泛,表现人民的希望和理想。

佛山木版年画吸收了佛山剪纸、铜凿金花、金漆木雕等传统工艺的精髓,以红、绿、黄、黑四色木版套印。

用工笔绘彩、勾金粉等技法表现,使画面更显富丽堂皇、闪闪生辉;

更以红丹涂底,红彤彤的色彩热烈艳丽、寓意吉祥。

用丹涂的年画可以防锈、防酸,日晒雨淋而不褪色。

因而有“万年红”的美誉。

岭南天地

佛山岭南天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中心地段。

项目占地面积达65公顷(净用地面积52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50万平米。

项目共分五期开发,预计整体开发完成时间为2020年。

位处佛山市中心禅城区的核心位置─祖庙片区,毗邻全国有名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东华里,坐拥全城景仰的崇高地位,是中国极少数典藏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富人区。

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始于2008年,在佛山市、禅城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和整体策划下,香港瑞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2月28日启动了“佛山岭南天地”工程。

祖庙东华里整个古建筑群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葺、利用,同时运用现代手法,把整个片区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街区。

禅城

祖庙

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当时的名称叫祖堂,其实就是北帝庙,当时珠三角地区多为水乡,水患多,而北帝恰是传说中治水的神,于是北帝作为禅城人的保护神被供奉起来。

但在明代,祖庙遭到破坏。

洪武5年,祖庙得到重建。

明朝正统十四年,朝廷封祖堂为灵应祠,并建了灵应牌坊。

自此,祖庙由民间祭祀之地变成官方祭祀之地。

【篇二:

佛山祖庙导游词】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被推崇为珠三角万庙之首,所以,每逢春节大年初一,许多佛山人都时兴到祖庙烧上几柱香,祈祷新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

有人说:

没有到过祖庙就没有到过佛山。

此话一点不假!

祖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

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毁,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后经过二十多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一座规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

祖庙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组成,结构严谨、体系完整。

万福台在祖庙最南端,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大戏台。

粤剧起源于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解散旧班,重组新班。

依照惯例,新戏班的头场演出必在祖庙的万福台进行。

此建筑为歇山卷棚顶,台面宽三开间。

前后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隔板两侧设门供演员出入。

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禄寿三星;

下部雕刻戏曲故事曹操大宴铜雀台的场面;

左右分别雕刻降龙、伏虎二罗汉。

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练、技艺娴熟、笔法粗矿。

万福台对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灵应牌坊。

牌坊北侧是锦香池。

池中有石雕龟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征。

锦香池两侧为钟鼓楼和崇敬门、端肃门。

两门旁的墙壁上饰有砖雕、灰雕和陶塑。

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

东侧陶塑十一形象苍劲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宝镜,象征日神;

西侧陶塑是一美丽的妇人,婀娜多姿,手擎宝镜,象征月神。

锦香正北的三门建于明景泰初年,是进入祖庙殿堂的正门。

建筑考究,檐下自东向西装饰着金漆木雕花柱,雕刻内容均为民间流传的故事。

屋顶有陶塑人物瓦脊横贯全顶,陶塑高约1.5米,全厂31.6米,由152个人物组成,有文如璧字款。

这种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筑物更显得高大壮观,富丽堂皇。

跨过三门,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

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诸神贴金夹紵造像。

值得专的是殿中陈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庙殿堂里重要的陈放。

神像正面分上下两层,上层雕刻内容是李元霸伏龙驹的场面。

整个金漆木雕的下层最为精彩。

画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鸦片战争后加入反清义军的粤剧演员李文茂。

是雕刻的众多人物手中,高举着写有李字的旗帜,这字实际也是暗指参加义军的李氏。

广东民间把龙驹比作红鬃烈马,把洋人特别是英国人叫红毛鬼。

所以伏

龙驹就是驯服红毛鬼的比喻。

尤奇妙的是,这幅表现古装戏剧的画面中,竟然混着几个头戴礼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

他们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饶,丑态百出。

充满了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

据说这幅构思绝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绪年间黄广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时间创作出来的。

前殿北面即为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这是祖庙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筑,地方宗祠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

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铜铸造像,铜像重约2。

5吨。

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龛内,慈眉善目,五屡长髯飘在胸前,服饰华贵,赤裸双足。

铜像的头光、西部及手足全部贴金,整尊神像金光灿烂,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铸造技术的体现。

大殿北侧的庆真楼建于景嘉庆元年(1796年),是祖庙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楼为二层。

相传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属佛山十景之一,登上庆真楼可以饱览祖庙和佛山的全景。

今天的祖庙以是佛山市博物馆所在地,大门坐东朝西,穿过林木繁盛、花香鸟语的庭院,走进端肃门,便可置身于祖庙古老的殿堂中。

中外游客熙来攘往,这座民间工艺之宫已焕发出来青春的异彩。

【篇三:

真佛山导游词】

我抽到的是川东旅游片区,我要讲解的是真佛山。

可以开始了吗?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真佛山。

真佛山位于福善镇境内的七里峡山脉中段,是一座集古庙、林海、秀峰、溶洞、湖水于一体,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沿着山路一路向上,依次经过寺门、玉皇殿、天子殿最后到达大雄宝殿。

另外,因为真佛山山势比较陡峭,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真佛山寺庙群最初是关帝庙。

清朝嘉庆十五年,也就是1810年,僧人蒋德化仿照佛寺对关帝庙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取名为“德化寺”。

十五年后的道光六年,达州知府孙益廷捐资扩建德化寺并亲自题名“真佛山”。

因为真佛山儒释道三教合一,因而有三教圣地的美誉。

说到这真佛山的得名啊,还有一个小故事。

道光年间的达州知府孙益廷年过半百而膝下无子,特意上山求助于德化寺的和尚,法师赠给知府夫人一个桃子,不久,夫人就喜得贵子,孙知府便深信这是佛祖显灵,称颂德化寺的和尚是尊“真佛”,并且大笔一挥题名“真佛山”。

后人评价真佛山是一座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圣地,尤其是德化寺的三大殿,是目前川东北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堪称建筑艺术宝库。

看过了前面的寺门、玉皇殿,现在就到了天子殿。

既然来到天子殿,拜过了十殿阎王,那我就顺便来给大家讲一讲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阎罗王。

远古时代,先民们对于梦和死亡难以理解,于是就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他们认为生命是由魂魄主宰的,古人有云,“魄者,心识,有灵用而无行者;

魄者,有形体而为心识之依处者”大体意思就是,魂是人的精神、魄呢就差不多相当于人的肉体。

人死之后,魄随着肉体消亡了,但魂就好比人睡着了之后做梦一样飘飘忽忽地就离开了肉体,成为了鬼魂。

人们相信,鬼魂在阴间所得到的好坏对待是由当初在人间的德行表现所决定的。

再说阎罗王,阎罗王本来是古代印度神话中管理阴间的王,佛教把他发展成了地狱的主人。

阎罗王所掌管的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十八层地狱。

按照佛经的说法,在人间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人死后都要进十八层地域受尽无限的刑罚痛苦。

这本来是佛教为了宣传“因果报应”的理论编造的,但它却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信仰。

咱们天子殿这里供奉的十殿阎君就是地狱的统治者。

十殿阎君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人死后所面临的审判问题。

按照要求,所有人在世间的行为,都要在冥冥地府中得到一次严格公正的裁决。

善者就能投生净土,作恶的就要打入地狱受尽磨难。

在十殿冥府中,亡灵每七天过一个殿,受一位阎君的审判。

当然了,身为阴曹地府的主宰,阎罗王不能什么事都是自己来,于是就有了他手下的判官(手势)和小鬼。

大家看这里,这就是牛头马面,负责地狱的巡逻和缉拿逃跑的罪人。

这尊是鬼夜叉,负责在地狱中施行刑罚。

这两位就是黑白无常,负责到人间索命勾魂。

这样呢,一个由阎罗王、判官、小鬼、牛头马面、鬼夜叉、黑白无常等构成的地狱任务系统就出来了。

话说回来啊,地狱还有阎王小鬼这些说法是人类想象出来的,并没有科学依据。

那咱们天子殿内这么多的塑像,而且一尊尊都塑造的面目狰狞。

其实它的作用就是提醒大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大家积极行善,不做恶事。

好,现在请大家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下一个殿——大雄宝殿。

我的讲解完毕,请老师提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