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十幅海外龟兹造像珍贵图片解读《丝绸之路艺术·龟兹造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像形象修饰诗句 近五十幅海外龟兹造像珍贵图片解读《丝绸之路艺术·龟兹造像》

近五十幅海外龟兹造像珍贵图片解读《丝绸之路艺术·龟兹造像》

2024-07-13 09: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疆克孜尔石窟第8窟主室内景

古代龟兹,西与疏勒接壤,东与焉耆为邻,是连接欧亚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与商贸往来交流的枢纽,位于现在新疆库车、沙雅、新和、拜城和轮台五县及阿克苏市。

龟兹供养人 克孜尔石窟第8窟

龟兹石窟,正是指在上述地区中发现的石窟寺的总称,开凿时间跨度较大,约覆盖从3世纪至9世纪。当中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题记,亦有着一批塑像。由于龟兹地区的山岩为砂岩构造,石窟寺院中的佛教造像因而主要体现作泥彩塑形式。虽然这类塑像现存非常之少,可无论是对石窟寺院进行实地考察,或从典籍史料中寻找证据,我们都不难发现塑像在当时龟兹之盛行,以及其重要性。如《出三藏记集》记载:

拘夷国,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形像,与寺无异。有寺名达慕蓝百七十僧,北山寺名致隶蓝五十僧,剑慕王新蓝六十僧,温宿王蓝七十僧。右四寺,佛图舌弥所统。

又如《大唐西域记》记载:

或有斋日照烛光明·····大城西门外路左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余尺。于此像前建五年一大会处。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

供养天神头像 约3—5世纪

泥塑 32 cm

新疆克孜尔石窟寺77窟出土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藏(IB7881)

由此可见立佛形象在当时龟兹的流行。现存众多宏伟的大像窟寺建筑遗迹,见证了龟兹佛教石窟寺院曾经的规模,以及其佛教仪式体系。窟内留有的大量凿孔与像台,可看出当时造像规模之庞大。

(德)格伦威德尔在克孜尔第4窟中临摹壁画1906年

20世纪初,西方探险队在新疆龟兹进行挖掘时,将大量塑像带出中国。本书所涉及的龟兹石窟寺院塑像,基本上是来自外国探险队的挖掘报告。

菩萨头像 约3-5世纪

泥塑 38 cm

新疆克孜尔石窟寺77窟出土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藏(IB7920)

古代龟兹是西域大国,位于丝绸之路北道,联系着欧亚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与商业往来,也是佛教与佛教艺术传播的重要枢纽。关于龟兹佛教艺术的研究,多仍关注于其中的大量壁画,而那些保留至今却数量较少的造像,则没那么被重视。学界对龟兹佛教造像的研究,主要源自对石窟寺院的考察。俞浩在其《西域考古录》中收录了谢济世所著的《戎幕随笔》,其中记载18世纪30年代,谢济世在巡视库车一带时对库木吐喇石窟的记载。1902-1914年期间,德国普鲁士皇家吐鲁番探险队在龟兹进行考察活动,他们的工作奠定了我们研究龟兹石窟寺院的基础,特别是对龟兹佛教雕塑的考察整理。随后也引起了日本、俄国、法国和英国的注意,各国开始对龟兹进行考察活动。20世纪初,黄文弼作为中国和瑞典联合组织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成员,对新疆石窟进行考古研究,其研究成果最终汇编成《塔里木盆地考古记》。随后中国学者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多次对新疆石窟进行调查与考古断代,并着重关注这类洞窟的形制、绘画形式和风格研究。

菩萨半身像 约4-6世纪

泥塑 50 cm

新疆克孜尔石窟寺219窟出土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藏(IB8200)

20世纪初,西方考察队在龟兹进行挖掘,并带走了相当一部分原属石窟寺院的造像。这些流失海外的作品,未得到学界足够的关注与研究,然而作为龟兹石窟寺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却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与系统的探讨。本书认为这批造像,不仅关系到佛教艺术在龟兹接受与转化的过程,更构成了龟兹独有的风格体系。

象首石柱 约4-6世纪

泥塑 63.5cm

新疆克孜尔石窟寺出土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藏(IB8206)

如果将中国石窟造像置于中亚佛教史的脉络中,并对其造型、图像、主题内容等进行比较研究的话,就能进一步发现龟兹造像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是如何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的往来交流而相互吸收并转化的。

丝绸之路艺术·龟兹造像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9

装帧:裸背平装16开186页

定价:198元

《丝绸之路艺术·龟兹造像》以新疆古代龟兹石窟寺院佛教造像为研究材料,从考古、文献和图像发掘信息,考察3世纪至7世纪间,龟兹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枢纽受到了怎样的外来佛教文化艺术的影响。一方面,龟兹寺院造像受到犍陀罗佛教艺术以及波斯文化的影响,在接受与转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龟兹风格”。另一方面,龟兹寺院造像亦深受中原汉文化艺术的影响,并在逐渐吸收汉地佛教造像风格与表现技法的过程中,形成了带有中原造像形态的“龟兹样式”。我们也注意到在6世纪后,龟兹佛教艺术风格与中原佛教艺术风格在该地区平行发展,佛教艺术不再受限于特定文化或艺术表现的传统,具有更广泛的亚洲普遍性。

悲哀者头像 约4-6世纪

泥塑 22.5cm

新疆克孜尔石窟寺77窟出土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藏(IB7933)

2014年本书作者张泽珣、黄君榑在故宫博物院考察清末彩塑藏品时,引申出了探索这类彩塑传统根源的想法,并在尝试从中国雕塑发展的脉络中寻找答案时,将目光放在了早于敦煌石窟约一世纪开凿的龟兹石窟上。龟兹石窟中出土的大量造像,不仅代表了中国雕塑史一个早期且关键的时段,亦因其在学界未得到足够关注,而有着大量未被发掘或尚待研究的部分。2016年在澳门大学的专项研究资助下,得以在同年6月亲赴新疆克孜尔石窟寺作考察,并在龟兹研究院徐永明院长的协助与安排下,实地观摩考察了其中开凿较早的洞窟47窟、77窟、新1窟、38窟、118窟等。而由于其中大部分塑像藏在外地,同年12月前往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并在中亚艺术部负责人毕丽兰博士(Lilla Russell-Smith)的安排下,观摩了藏在馆内出土于克孜尔、库木吐喇石窟寺和图木舒克佛寺等地的藏品。

无头菩萨坐像 约6-8世纪

泥塑 61cm

新疆库木吐喇石窟寺出土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藏(IB8209)

本书的研究正是建立在上述的田野考察之上。其中所收录的塑像作品,总数为50尊,主要出土地为克孜尔石窟寺、库木吐喇石窟寺、图木舒克佛寺和托库孜萨莱佛寺、杜勒杜尔阿库尔佛寺、克孜尔朶哈石窟寺、森木塞姆石窟寺,这些作品大部分收藏在国外。

供养菩萨像 约4-6世纪

泥塑 25 cm

新疆图木舒克佛寺东寺出土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藏(IB7632)

另在本书中收录的两篇文章,均为此次考察的成果,分别关注两个在研究过程中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张泽珣的文章关注的是多样艺术风格在龟兹的反映,提出以龟兹为中心的方法论,观看各文化艺术模式在当地的交融与影响,并从艺术风格与衣纹形式等视觉文化层面,以塑像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何谓龟兹样式。黄君博的文章则以克孜尔第77窟(塑像群窟)为例,通过宗教视觉性与空间性的角度,思考塑像与窟内空间各部分的关系,其在窟内的位置与功能,以及被观看或使用的方式等。

菩萨头像 约4-6世纪

泥塑 32 cm

新疆杜勒杜尔阿库尔佛寺出土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MG23756)

更多相关的思考与讨论,可在两篇文章中看见。另外,本书也在图录的部分对此次考察的50尊造像做了说明,通过它们现存的部位特征,尝试对其身份等进行初步的分析。不过本书不处理这类塑像的年代问题,当中所示的年代均参考前人研究所定。

注:本文来源《丝绸之路艺术:龟兹造像》作者张泽珣 黄君榑

目 录

导言:龟兹造像 001

张泽珣:古代龟兹佛教造像的外来文化影响研究 009

黄君榑:龟兹石窟造像的宗教意涵及功能——从克孜尔塑像群窟谈起 023

图版说明 039

I克孜尔石窟寺

II库木吐喇石窟寺

III图木舒克佛寺和托库孜萨莱佛寺

IV其他

附录 168

参考书目171

后记 183

实拍书影

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欢迎朋友圈各种姿势的分享

了解更多书讯

推 荐 阅 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敦煌如是绘:接续1600年美的历程,这次我要足不出户去敦煌!

扬之水《中国金银器》| 银辉闪烁,金光灿然

晓风·生生米铺佳节礼 | “食”光美好,未来可期

《马一浮全集》

晓风书屋

微信号

分享最新最美最好的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