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剪纸、泥塑、竹编!六安这群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非遗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传统的剪纸 庐剧、剪纸、泥塑、竹编!六安这群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非遗课”

庐剧、剪纸、泥塑、竹编!六安这群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非遗课”

2023-06-01 1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六安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运营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始终坚持活动的公益性,受到参训学校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非遗进课堂”是该校不断突破创新的特色课程,4月22日,来自省、市、区级非遗传承人以展示讲解、现场制作、动态表演等方式进班教学,全面立体传播非遗文化,六安九中的部分学生参与相关课程,一起看看同学们都上了哪些非遗课吧!

“非遗课程”——庐剧

穿上这身戏服“太有范儿”

“皖西庐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安徽省地方传统戏曲和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在六安市青少年示范性实践基地报告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黄龙江老师以庐剧的起源为切入点,分别讲解了庐剧东、中、西路的区别,以及主调及花腔小调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戏曲角色行当等知识,现场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现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传承人白树龙、冯晓薇两位老师对庐剧的唱法进行了现场示范。两位老师还进行了现场互动教学,教孩子们戏曲中的念白、向他们讲解了戏曲服装的穿戴以及戏曲中的动作。同学们在听完老师讲解后,踊跃参与互动,争相模仿庐剧表演“唱念做打”。

同学们紧随老师的教导,眼跟手走,融入了戏曲的氛围。“穿上这身戏服‘太有范儿’了!”“过去觉得劲歌比较‘嗨’,今天却一下让我爱上了庐剧了。”“我不仅从中享受到了戏曲的乐趣,更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体验课太棒了。”通过亲身体验庐剧表演,同学们兴奋不已。

“通过非遗进课堂活动,一方面让同学们了解庐剧;另一方面也帮助更多孩子感知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非遗传承人白树龙表示。

“非遗课程”——剪纸

奇妙的剪纸!有趣的手工!

“民间剪纸青睐圆形,圆形剪纸纹样,在人们的心目中,象征着圆满完整、十全十美、吉祥如意……”另一间教室里,六安市非遗传承人蔡敏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介绍剪纸艺术,孩子们了解了团花的特点、纹样设计和团花的文化寓意,他们对剪纸团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折叠、画图、剪镂,蔡敏老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大家,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一把剪刀一张一合,一叠红纸巧手飞舞,纸屑落下,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变成一幅剪纸艺术作品。看着自己手里漂亮的、独一无二的团花剪纸作品,每个同学脸上都笑开了花。

“每一个剪纸背后都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创造者,都是他们一次次的尝试和心血才创作出每一个美丽动人的作品。”六安九中王嘉心拿着手中的作品开心地说,“这是我第一次上剪纸课,老师手把手的教我们剪团花,让我对剪纸艺术有了全新的了解,在创作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受益匪浅。”

六安九中汪艺凡同学尝试了好几次,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团花剪纸作品,“以前我觉得非遗剪纸艺术离我们很远,高不可攀。但今天我发现剪纸很有趣,我们也可以学习、创作。”

短暂的一课很快过去了,同学们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自信又快乐!

“非遗课程”——泥塑

“捏泥人”也是个技术活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捏一只小白兔。”在泥塑课堂上,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发挥独一无二的灵感和想象力,拿泥、揉泥、搓条、塑形,他们变身“手艺人”,忙得不亦乐乎。 

“看着老师在演示中轻松地捏出一个好看的兔子,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做泥人之旅’。”六安九中顾天鸿同学在老师的教导下,将一团泥放在手中,小心翼翼塑型。“捏泥人也是个技术活,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也让我懂得了‘事非经过不知难’的道理。”

“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了解了 ‘泥人’的历史,实在是太开心了。”六安九中赵训博同学深有感触,“相信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定已经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了解到祖先们的智慧。”

“非遗课程”——竹编

指尖上的“神技”,厉害了!

“小簸箕真精致。”“我喜欢这个斗笠。”……一群“小学徒”来到教室就被展示区的簸箕、篓子、箩筐、四角篮等竹编作品吸引了,根据课程安排,他们就是来“拜师学艺”,跟着裕安区竹编非遗传承人钱蕾老师学习制作一件竹编作品。 

在“一压一挑”上下翻飞之间,在“一经一纬”纵横交错之中,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独特魅力,也被钱蕾老师高超的技艺震惊了。对于这些在书本上从来没接触到的知识,同学们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都跃跃欲试。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尝试编织小竹球。细长的竹篾散发阵阵清香,竹条在他们手中穿插,错落有致。

“看这里,这根篾丝压住那根,然后绕过来……”“这根是这样编吗?”“对了,就这样!”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们不停互动。“编织整齐其实非常困难,我非常喜欢竹编这个课程,它能给我带来乐趣。”六安九中宋锌辰同学动手能力很强,他还现场当起了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完成任务。 

“竹编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传承传统手工艺,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非遗传承人钱蕾说道。

在这里,非遗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讲述中的几行陌生名录,它鲜活地存在于学生课堂和体验当中。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的“零距离”体验,不仅学习了中国传统非遗知识,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魅力,厚植民族情感,更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六安的热爱。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皮正莉 张孟舒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