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非遗|本市市级非遗项目大郑剪纸传承人刘长会 小刻刀“剪出”大世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传统的剪纸图案 津门非遗|本市市级非遗项目大郑剪纸传承人刘长会 小刻刀“剪出”大世界

津门非遗|本市市级非遗项目大郑剪纸传承人刘长会 小刻刀“剪出”大世界

2024-07-09 19: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津门非遗本市市级非遗项目

大郑剪纸传承人刘长会

小刻刀“剪出”大世界

剪纸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项技艺,也因此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其背后的高超技艺。但看过“大郑剪纸”非遗传承人刘长会创作的大型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相信没有人会不惊叹其剪纸技艺的精湛。作为我市东丽区的市级非遗项目,大郑剪纸在第四代传承人刘长会的多年努力下,从增添节日氛围的民间工艺品,成为令人惊叹的艺术收藏品,让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走进刘长会位于东丽区军粮城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众多剪纸作品,从传统图案《百鱼图》《百马图》《仕女图》《赏牡丹》,到独具特色的双色“梅兰竹菊”系列,以及现代题材的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剪纸的世界。特别是那幅《百鱼图》,利用由近到远的视觉差,鱼儿由大到小层次感分明,让人不由得惊叹剪纸艺术竟然也可以产生如此动感十足的视觉效果。刘长会告诉记者,这幅作品是她的父亲刘洪源生前创作的,而她就是受父亲的影响,痴迷上剪纸艺术的。

“我父母年轻时,大郑村做剪纸、卖剪纸的有很多家。但为什么我们家能名声在外?是因为我父亲喜欢创新。他擅长画画,每年都会设计出新的剪纸作品图案,一来二去,大家都愿意买我们家的剪纸。”受父亲影响,刘长会在几十年的剪纸创作中,继承传统剪纸形式并将其发扬光大的同时,也注重吸纳多种民间艺术手法和形式,使其具有木刻、皮影、工笔画的特色。

刘长会介绍,大郑剪纸最早也是用剪刀剪,后来为了提高产量改用刻刀。技法上从传统的剪刀剪法,发展演变为多以刻刀技法为主。除了技法,刘长会在剪纸图案上也不断创新,让题材更加丰富。《百马图》《百寿图》《百花图》堪称剪纸工笔画;《牡丹亭》《大观园》《梁红玉》仿若素描仕女图;《福娃》简直就是剪纸中的金石微雕……特别是那幅长五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场面壮观、刀法精细,剪纸图案和原作毫无二致。长达三个多月的创作,千万刀的雕刻竟然没有一丝败笔。这幅作品创作完成后,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藏。

如今,在做好创作的同时,刘长会每周都会走进学校,向孩子们介绍、传授大郑剪纸技艺,“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喜欢大郑剪纸,这项非遗技艺才能越来越有生命力。”

END

来源:今晚报

REVIEW

回顾

● 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 元旦特别节目“非遗传承夜” 精彩继续

● “周日音乐下午茶”奉献新年首演

● 新年文化游 天津“火出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