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裙”的名字真的来自城墙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优雅的lo裙名字叫什么 “马面裙”的名字真的来自城墙吗?

“马面裙”的名字真的来自城墙吗?

2024-07-04 10: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守城录》

城墙在古人的生活中远比我们密切许多(如今很多城市的城墙大多在近现代城市建设中被拆毁,宁波市的城墙就是在民国时期花了十几年被拆光的),虽然并非每一座城墙都有“马面”,但有防御需要的城池都会保留“马面”。“马面”作为冷兵器时代在城墙上非常有标志性的投射,直到冷兵器逐渐被火炮取代才衰弱。

从上面这点可以推测出,对于过去的人来说,“马面”这个词作为城墙的重要构成应该是不陌生的,至少不会像我们一样只联想到“马”或者“牛头马面”。

所以到明代提及“马面褶”的时候,因城墙“马面”结构非常容易联想到“凸褶”。

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

——《酌中志》

但是我并不肯定,也没有任何证据,因为在我之前似乎也没人提到过这个问题,在我之后也没有人进行过讨论,只是进行了断章取义的搬运。没讨论也就意味着,没有人提出过疑问或异议。

因为所有提到“马面裙”的书籍,不管是服饰、戏曲的还是文物相关的,都只是说明中间不打褶的光面称作“马面”,但是对于“马面”的来源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

【马面裙】 裙类名称,是中国传统名称,裙子两侧是折裥,中间有一段光面,俗称“马面”。有的还在马面中缀以刺绣装饰,按照西式裙类的名称,这种式样造型的女裙,称“间隔裥裙”。

——《中国文物大辞典 》

百折裙前后正中间,留有两块长条不打折,上面绣花饰纹样,称“马面裙”。纱质的马面裙,可和袄、褂、帔等配用。花色品种较多,贫富皆饰,也可作扎靠的衬裙,或和旦角“小衣包”配套。

——《中国豫剧大词典》

越剧的裙,主要是花旦的百裥裙。最早穿的都是传统大裥裙,前后有“马面”,俗称“马面裙” ,以后去掉后“马面”,改为单马面裙,经常用于老旦。传统的“鱼鳞百裥裙”往往作衬裙使用。

——《上海越剧志》

清代之裙,马面裙是其典型,另有百褶裙、鱼鳞裙和凤尾裙等名目。所谓马面是指裙前后两个长方形的外裙门,马面裙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

——《近代中国女装实录》

可能是由于“马面裙”的普及性,它几乎没有从中国人的生活里完全退出过,所以早期的一些书籍里“马面裙”会被当做中间光面、两侧打褶的裙子的统称,而“马面褶”也会被当做是“凸褶”“箱褶”的同义词。

△ 1983年《春夏女装》

△ 2001年《裙子设计与制作》

△ 1997年《图解服装裁剪缝纫技术诀窍》

这些案例其实是用了传统的名词去套用了时装裙的命名,但是当时的人在需要了解古代服饰知识的情况下也看懂了。如今很多人会做一些明代风格服饰的时装化,反而有点像一种回到了原来的感觉。这个问题之前在《水手服+和服=? …关于“国风服饰设计”的过去和现在(日本篇)》谈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之所以把“马面裙”的问题重新拿出来说一下,一方面是因为2015年的时候粉丝不多,写文也不多,也就比较随性。但是就连知乎,我都看到很多人把“马面裙”起源城墙“马面”堂而皇之地当作确凿的知识像路人“科普”了,点赞比我当年的文章阅读数都高,觉得有些失控了。所以觉得有必要详细地说一下。

下面是碎碎念

之前我写民国旗袍的时候,说它们不“修身”,便有汉服活动家找了大量书籍里表示旗袍“修身”的句子发表在汉服及兴汉相关公众号里,表示可算终于打脸了。我的“修身”参考系是当代旗袍,而那些书里的参考系是清代旗装,这种差别在断章取义的人里是看不到的,或者装作看不懂,也可能真的看不懂吧!

但是我觉得有说明必要的时候,还是会说明一下的(大多数情况下,为了避免自己成为祥林嫂,以及正义感没有充满值的时候,我都更乐意看好戏)。

我觉得没必要说明的时候呢?因为太多对我怀有敌意的人从我这里搬运知识点去卖弄,我以前也会忍不住跳出来指责,这些人就会反过来站在他们那一群拥趸面前表示“你又不是万物起源!”,或者“你看春梅狐狸又装万物起源了!”

那我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某些人搬运的时候请千万不要断章取义出错误来了,因为一旦被懂行的发现了,你们又扭头说这是春梅狐狸说的,我因此而担的罪名真的有点多,某些人因此也占得便宜有点多。

此处,就不点名了,说出事实导致别人名誉受损是要写致歉函的!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