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服装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从ZARA、优衣库到SHEIN,存量时代的服装模式进化图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优衣库国内和国外不一样吗 2024年服装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从ZARA、优衣库到SHEIN,存量时代的服装模式进化图鉴

2024年服装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从ZARA、优衣库到SHEIN,存量时代的服装模式进化图鉴

2024-06-11 16: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服装需求的归纳和供给的推演

引言:这是一篇形而上的报告。我们试图用简化模型去看待服装行业的 供需演变,归纳品牌公司模式变革、定位及多品牌增长战略的底层逻辑, 试图去建立发掘新成长机会的认知框架。

1.1、服装需求供给模型的归纳及推演

服装的动态需求函数:千人亿面的时间序列模型。 服装需求每个人都有,因此催生出一个万亿美金级别的大容量行业。从 需求来看:1)人们的需求有共性:舒适、保暖、轻便等等。2)同时, 服装行业又被称为时尚行业,是每个人都可以完全自主决定的,区别于 他人的一种自我呈现方式,也是周期短、频次高、多样化、冲动消费占 比高、季节性突出、偏好倾向性明显的消费需求,有着消费品中亦很少 见的千人亿面特征。我们解构消费品需求的 8 个象限:如果以客群范围、 个体差异化、变化速度三个维度来看,消费品的需求可以被解构为 8 个 象限: 1)每个人都有的,不一样的,变化很快/很慢的需求 2)每个人都有的,集中的,变化很快/很慢的需求 3)部分人才有的,不一样的,变化很快/很慢的需求 4)部分人才有的,集中的,变化很快/很慢的需求。

在供给匮乏时代,消费者为买到商品而竞争,供给的瓶颈决定了服装企 业的增长。而我们所处在的供给充裕时代,消费者最容易被满足的基本 需求充分满足,我们认为依然存在更多的且广泛的需求,这些需求在被 满足前从未被发现。企业需要去发现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因而对 更细分场景与需求的挖掘与满足,是存量市场竞争的胜负手,也凸显对 需求研究的价值。

服装需求的拟合是一个复杂的函数难题。透过 Venkitasubramony 在 2023 年所做的文献综述可知,学术界需求定量预测模型从统计学的时间 序列模型向 AI/ML 神经网络模型、再到多种方式的混合模型不断迭代。 我们发现学术报告的预测方式在产业应用层面难以落地,有些预测函数 要求的输入变量本身并无法预测(例如天气)。

服装需求预测的难点是时尚的逃逸性。如奥斯卡王尔德说:时尚就是一 种丑,丑得我们无法忍受,以至于不到六个月就必须换一次。在每一次 审美疲劳中,时尚需求逃逸出一个位置,奔向下一个灵感。在线性媒体 时代,欧洲一线品牌的创意总监在每一季尝试驯化审美的逃逸方向。进 入社交媒体时代,网红崛起,潮流衍射共振,传统时尚中心欧洲顶尖设 计师的权威被削弱,流行时尚话语权走向平权化。更多品牌补位参与新 舆论场的需求驯化的尝试及探索。各类驯化的效果和投入的关系依然有 内生不稳定性,同时大大增加了因子之间的互动及量化不可预测度。从 当下产业界玩家看,服装品牌对于流行审美只能紧跟步伐,无法提前预 测。

我们决定做一个概括但可避免复杂错误叠加的假设。如果以简化模型去 勾勒需求的简笔画,用一个布朗运动时间序列模型,去模拟这种不断逃 逸出审美疲倦的需求变化方式,有太过简单的嫌疑,但也足够表现我们 当下对服装需求了解的有限程度。

1.2、服装需求的逃逸性,带来服装行业额外的交易成本

在传统服装的零售模式下,由于需求无法被精准预测,总有一部分产品 卖不出去及另一部分产品供不应求,从而形成服装的交易成本。服装的 交易成本相较于其他消费品,特殊性在于难以预测的千人亿面的动态需 求带来的额外摩擦成本,形成为人所诟病的“库存风险”。

交易成本有时由买方直接承担:买不到适合自己且喜欢的衣服,选择减 少购买而损失消费的效用。例如一些人愿意额外支付的代购费用,到另 外一个城市去购买喜爱的品牌的衣服。在任何时刻,消费者都有尚未被 满足的需求,通过产品线去截获更多潜在需求的品牌,提升了消费者效 用,并获得销售机会。

更直观的交易成本由卖方直接承担:没有击中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滞销。 服装的在架生命周期短,过季服装保值率越来越底,最后则带来减值损 失;没有击中消费者需求还会带来错过销售的机会成本,损失规模效应。 库存成本,最终由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承担,体现为渠道加价倍率的上升, 产品性价比下降,也构成了品牌公司及渠道中的库存风险及商业模式脆弱点。

海澜之家的可退货模式(滞销库存退回给制造商,由制造商处理),将 本由渠道承担的交易成本平移给制造商,抬升了制造商的成本,降低了 渠道的成本,渠道加价倍率伴随下降。可退货模式并没有降低供应链的 总成本,但由于成衣厂吸纳风险能力强于零售商,因此可退货模式提升 了产业链条的反脆弱性及效率,是一种重要的模式创新。

1.3、用需求的随机逃逸解释“快”的价值

综上,服装供给的目标是以有限货盘击中更多需求点,而时间在不确定 性之下最为关键。假设:1)需求是一个随机游走的变量,2)公司提供 的货盘作为一个截面在特定时间去截获需求。我们会看到,需求从初始 的偏移度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如果能够缩短产品策划到触达用户的时间, 则用更短的产品线(更少的 SKU 数量),即可满足更多的需求;如果时 间更长,则同样的产品线能拦截的需求点减少,而消费者总需求较之前 并没有变,增加的只是企业错过销售的概率,带来更高的交易成本。

服装品牌运营商的传统供应链模式为:①公司的设计部门提前 6-9 个月,根据历史数据、流行趋势预判等进行商品企划及设计;②公司提前半年 召开订货会,经销商进行订货;③根据订货会的商品品类、数量委托外 部供应商生产,因为服装的供应链长,从各环节加总的生产时间约 4-5 月;④生产完成后入仓分拣和配送,大约需要 1 个月时间。

该模式之下,品牌企业在 t=6 个月以货盘截面去截获需求。而在上线之 后,畅销款脱销售罄,而未击中需求的产品滞销。畅销款补库需要更快 的交付(因为销售季节很快会结束),无法快速补单则会损失潜在业务, 而滞销款积压成为库存。

如此长的供应周期,叠加需求内生不可预测性,限制了企业满足需求的 胜率,也增加了需求非完美满足的交易成本。在进入存量及微利时代后, 压缩供应周期是提升产业效率,击中更多需求的关键。

2、快时尚之王 ZARA 的模式变革:更清晰的静态需求截面图,及 更短的风险时间敞口

虽然业界把 1990-2010 年快速崛起的一系列品牌称为快时尚品牌,如 H&M、Uniqlo、Zara、GAP、Forever 21。但我们认为,这些品牌中, ZARA,对于“快”以降低交易成本的追求最为极致。

ZARA 的企业基因:具备用户思维的成衣制造商。ZARA 品牌隶属于西 班牙服装巨头 Inditex,于 1975 年由西班牙人奥特加创立,前身成衣制 造商 GOA,负责服装的设计及制造,服务于渠道商。ZARA 的诞生标志 着 GOA 将零售环节内化为供应商机能的一部分,直接服务消费者。

接下来我们对 ZARA 提出三个递进的设问,去剖析其模式的差异化和价 值。

ZARA 的产品是否具有高“性价比”?消费者对 ZARA 的产品印象是: 质量差穿不了几次,但有点矛盾的是,很多消费者认为 ZARA 的性价比 高而高频次购买。两个因素解释了这个矛盾的感受: 1)ZARA 所遵从的性价比公式是:性价比=时尚/价格,而非质量/价格。 在任何时刻,ZARA 的产品可以大量截获用户的时尚诉求,而时尚本质 多变的属性使得衣服耐穿程度并非重点。ZARA 在需求象限中主动选择 了千人亿面且快速变化的需求,这类需求的满足中,“快”的价值权重 最高。 2)ZARA 成功的价格点定位。ZARA 把价格点定在了可比品牌可比品质 竞品的一半。为什么是一半?因为大部分品牌服装门店在大减价的时候, 一开始会先降价 30%吸引顾客,最后会降价 50%,然后再把断码及不受 欢迎的产品降价 70%,但降价 70%的时候,店铺普遍只剩下不受欢迎的 滞销品。对于当下最流行的时尚服装,降价 50%顾客会产生不买会后悔 的想法。因此,半价是一个会让人感觉到高性价比的价格,是立刻可以拍板购买的价格,这也是撬动高周转的一个合理定价。 (价格点:即零售商销售最为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商品价格。价格点 是一个信号,告诉客户:在这个店花多少钱能买到什么商品,也是一个 和顾客的约定。)

ZARA 如何同时实现时尚度和价格两个维度的优势?因为“快”和“准” ZARA 空前程度降低了时尚服装的交易成本,并且让利给顾客: 1)设计端:从更清晰准确的初始需求出发去预测流行趋势。在 ZARA 之 前,传统欧洲服装设计师按照自己的审美和灵感设计服装,然后送到市 场中检验。而 ZARA 的设计师,是时尚需求曲线的摄影师,主要工作是: ①街头观察:观察街头时髦的人和目标客群的着装变化;②服装业流行 趋势观察:奔走于时装周收集流行趋势元素;③媒体观察:观察媒体上 各界名流人士及 KOL 的着装。这三个成体系的额外信息来源,给 ZARA 带来更清晰的时尚潮流趋势感知,一个更准确的出发点,无疑有利于提 升动态需求最终落点的预测的精准度。 2)制造端:更短的风险时间敞口。ZARA 把产品周期从 6 个月+缩短到 2 个月,并且通过 3-4 周的周期进行快速迭代。

ZARA 的做法一:缩短最初策划到上架的时间窗口。凭借 ZARA 成衣制 造厂的基因,以及高度的自产占比,ZARA 把最初策划到上架的时间从 6-9 个月缩短到约 2 个月。这对大多数没有自有工厂的品牌公司来说, 是难以做到的。如前文所述,离预测时间点时间更近的截面,可以用更 少的货盘,截获更多的需求,降低滞销率。 ZARA 的做法二:先试着卖一卖才知道好不好卖。ZARA 每个季度生产 上架的第一批货盘只占当季销售的 25%。因为商品平均在架时间短,同 时价格合理,顾客看上商品会立即购买,因此上架后通过 POS 数据可以 很快区分滞销品和畅销品,进行进一步销量预测和补货,追加的补货 3 周可到店。ZARA 的做法三:尊重需求的动态性,与其追加当下爆款,不如改良新 款。ZARA 认为此刻的畅销品,不代表 2 周之后依然会好卖。因此设计 师在收到前端门店反馈信息后,会直接进行再次开发改良。ZARA 把打 样、修改、定稿、生产、送到门店过程缩短到平均 3 周,实现了新品快 速推出。每一季改良商品占销售比例为 75%。因此每一季到后期畅销商 品越来越多,更能吸引顾客,因此 ZARA 很少打折。

因为“快”和“准”,ZARA 的效率指标明显优于同业:ZARA 的最初 定价销售率达到约 90%,同行为 30-40%。ZARA 平均折扣率约 10%, 一般服装业平均折扣率 35%,优衣库为 25%。

3)快速上新:一周两次的高频上新,是对顾客常逛常新的承诺。区别于 其他服装零售商,ZARA 每周上新两次,给消费者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任何时候去 ZARA 门店总能发现最应季的新款,因此 ZARA 不需要通过 广告来召回消费者,《共生效应:数字经济的增长动能》一书中提到, ZARA 的顾客年平均来店次数高达 17 次,而其他品牌仅为 4 次。因此 ZARA 很少做广告。

如何做到 4 周新品上架?ZARA 的制造业基因让他知道如何做得更快。 ZARA 时尚度更高的产品(占比约 70%)由柔性度更高的西班牙附近的 工厂生产,其中约 60%的商品由自有工厂生产,同时与欧洲一些作坊式 家族小工厂密切,这些小工厂为小订单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与灵活性。基 本款产品(占比约 30%)主要由亚洲工厂生产。

ZARA 快速供应链的另一个关键是物流:把衣服当作生鲜产品运输。1) ZARA 把在全球生产的商品归集到西班牙的三个仓库:拉克鲁尼亚、马 德里及纽萨拉克萨,三个仓库都高度自动化且在机场附近。2)西班牙及 附近欧洲国家的门店使用 36 小时内用卡车陆运,东欧、美国、亚洲门店 使用 48 小时内空运。从仓库到门店全部采用“门到门”送货方式,不额 外增加仓储成本。

综上,ZARA 建立了一个高度流水化的时尚品供应模式,快而精准地, 以高频的固定周期,去满足都市女性的时尚需求。而精准,带来交易成 本下降,带来了时尚性价比的优势。

ZARA 的模式挑战了数字时代服装业供给的极限。但这一模式在千人亿 面的巨大需求面前,局限性依然明显。一个重要的局限在于 ZARA 模式 能提供的可选商品数量天花板为一年 2.5 万个,2.5 万个在千人亿面的 需求面前,依然显得不够:ZARA 在全球门店售卖的产品 70%是同一盘 货,而全球各个地区的消费者体型、文化是如此不同,因而我们会听到 亚洲消费者的典型抱怨:ZARA 设计暴露、版型不适合,尺码不稳定。 实际上,ZARA 模式的上新速度及数量天花板,由交易成本及制造成本 共同决定: 1)ZARA 以线下门店作为销售主战场,物理门店中陈列数量及上新频 率具有显著的规模不经济性,线下门店的流水数据反馈也需要等待 客户线下访问后才可以沉淀下来。 2)高度自有的工厂,限制了上新数量。由于 ZARA 有 60%的产品为自 有工厂生产。因此,生产端的规模效应降本诉求,同需求端的小单快反诉求,成为 ZARA 的内生矛盾。为了降低自有制造成本,ZARA 需 要主动放弃一些需求的满足机会。

站在 ZARA 模式的肩膀上,以 SHEIN 为代表的实时时尚巨头,借由数 字化工具,进一步推动供应链灵活度提升及需求的精准匹配,提升了潮 流服装的供给效率。

3、从快时尚到实时时尚:销售先于供应的 SHEIN

3.1、产品管理:上新频率遥遥领先

如上文所述,ZARA 提前 2 个月预测需求,把 25%的产品提前准备好上 架试销,再以 3-4 周的预测周期去迭代,以 2.5 万件/每年的货盘去截留 需求(远高于传统服装行业上新数)。

SHEIN 模式通过线上销售的模式,突破了线下门店的商品陈列数量极限。 并撬动及赋能了华南地区小型供应商资源,最快从设计到上架只需要 7 天,以 10 万件/周的货盘去截获服装需求。这一模式把库存率降低到个 位数。将交易成本压缩到了传统模式难以望其项背的程度,为客户提供 极致性价比产品。 SHEIN 前身跨境婚纱电商企业南京点唯成立于 2008 年,2015 年改名 为 SHEIN,2020-2022 年收入分别为 100/157/227 亿美元,公司估值曾 一度超过 H&M 和 ZARA 的总和。2023 年 5 月 SHEIN 估值约为 660 亿 美元,已成为全国快时尚跨境电商龙头。据 Apptopia 数据,2022 年 SHEIN 软件下载次数在全球及美国购物软件中均排名第一。截至 2022 年,SHEIN 拥有 1.42 亿用户。

SHEIN 产品的特点一:低廉的价格

公司自营品牌 SHEIN 主打品类女装,各品种价格区间基本在 2-75 美元 之间,价格点区间在 6-16 美元,基本低于 ZARA 的一半。为什么能比 ZARA 进一步降低价格?SHEIN 的供应链在比西班牙成本更低的珠三 角地区,制造成本更低;不需要开设大面积门店,开支更低;线上大数 据的效率进一步精准化,库存风险进一步下降,交易成本亦更低。

SHEIN 产品特点二:高频度的上新

SHEIN 面向年轻女性群体推出时尚款产品,致力于上新快、款式多,在2021 年一周上新数量达 10 万款服饰。由于打破了线下上新的规模不经 济性,以及强大的柔性供应能力,SHEIN 的上新速度和数量均明显高于 ZARA。

SHEIN 产品的特点三:时尚话语权平权化中,凭借 KOL+KOC 驯化需 求逃逸方向朝货盘供给转移

KOL(Key Opinion Leader)模式是指邀请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明星或网 红宣传产品、获取流量,KOC(Key Opinion Consumer)模式是让普通 消费者成为品牌推广者,以亲身消费体验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相 较于仅 KOL 模式下的明星代言更具信服力和吸引力。 类似 ZARA 的 POS 流水分析,SHEIN 直营独立站模式沉淀的消费者数 据发挥了巨大价值,SHEIN 通过大数据管理、计算,以此设计产品提高 上新率与爆款率,其爆款率约为 50%,比 ZARA 高出约 30%。

3.2、SHEIN 在海外崛起的机遇:电商渗透率提升快,平台集中度低。

SHEIN 为什么目标市场主要在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 2014 年前,SHEIN 将站点集中于消费能力高的欧洲地区,到 2020 年欧 洲和北美市场销售额共占销售总额的 75%;2016 年 SHEIN 进入中东市 场,2018 年 SHEIN 在中东市场占销售总额的 20%;而后 SHEIN 逐渐 将市场扩展至东南亚、俄罗斯、日本地区,2020 年东南亚等地区销售额 占比约 8%。将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作为目标市场而非中国,主要是因为: (1)中国电商行业集中度较高,2022 年淘系/京东/拼多多市占率分别达 54%/23%/20%,行业基本被 TOP3 所包揽,反观美国电商行业集中度 较低,Amazon/Walmart 市占率分别为 38%/ 6%,其余平台市占率均不 足 4%,对 SHEIN 而言发展机遇更多; (2)产品丰富度方面,SHEIN 专注于女性服装,其受众群体少于涵盖 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服装电商的平台(淘系、拼系、京东系),同时 性价比方面,SHEIN 相较国内电商平台也缺乏优势。

SHEIN 模式的一些其他条件:1)较高的退货成本,使消费者主动承担 部分交易成本。线上销售的信息不对称性高于线下,图片和实物的差异, 以及无法试穿体验,使得线上商品的匹配度天然低于线下,退货意愿更 高。海外高额的逆向物流成本抑制了退货,驱动用户主动承担部分产品 需求不完全匹配的交易成本。而在国内,因开放而低成本的快递物流体 系,及平台为促成下单进行不断优化的退货体验,消费者的退货成本极 低,卖家更容易承担交易成本;2)国内的制造成本优势及海外渠道扁平 化空间足够充裕,产品性价比突出。SHEIN 的价格点有足够优势,让消费者可以不考虑品质毫不犹豫地购买。促成条件:跨境电商渠道比传统 2B 模式扁平,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3.3、供应链模式:小船则快

SHEIN 模式的前提是拥有一个灵活的供应链体系。不同于 ZARA 的自 产为主,SHEIN 用数字化柔性供应链体系撬动了灵活度高的小厂产能。 SHEIN 以广州为中心,基于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管理着 6000+供应商, 打造出了最快 7 天出货的高效数字化供应链。

一方面,SHEIN 严格要求供应商,确保按时交货;另一方面,SHEIN 巨 大的流量保证了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同时,由于 SHEIN 自身预收款模 式,现金流充裕,可以为供应商提供账期等相关帮扶政策,由此 SHEIN 与供应商形成供应体系内部的正反馈生态,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产品上新。

SHEIN 及 ZARA 利用时代赋予的技术抓手,以创新的方式组织资源,更 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千人亿面的时尚需求。SHEIN 及 ZARA 本质上在服务 时尚诉求最强的一部分细分群体的多样性需求,而并非最多群体的共性 需求。SHEIN 和 ZARA 的模式是柔性的朋友,规模的敌人。服装生产的 规模效应是否能和需求形成共振?我们回归到需求的八个象限,服装需 求中隐藏的另一个金矿脉,是每个人都有的集中性需求。优衣库通过抓 住这部分需求,专注于基本款,撬动了生产端的规模效应,并形成了更 庞大消费群体的服务机会。

4、优衣库:只做基本款,放弃时尚,服务共性需求

4.1、产品管理:只做基本款,服务共性需求

优衣库:全球第三大服装供应商。优衣库于 1984 年在日本成立,2021 年母公司迅销集团收入 195 亿美元(其中优衣库占比 83%),净利率 8%,营收排名全球第三。截至 2022H1,优衣库全球门店 2198 家,其 中大中华区占比 39%,日本占比 37%。

回到需求的八个象限,ZARA 和 SHEIN 试图满足千人亿面的多样化需 求,而优衣库则选择主动放弃了流行时尚,选择主攻共性最强的基本款 产品。产品方面,优衣库基本放弃了①当季流行服装和②上季度流行服 装,摈除大规模滞销的风险,布局不受时尚影响的③基本款和④内衣, 产品处于本文前述的消费品需求模型的第 3、5 象限。优衣库产品尺码丰 富,涵盖客群广、不区分年龄、性别和职业,将每年上新的 SKU 保持在 1000 款左右(是 ZARA 的 1/25),增加每种服装的产量,通过规模效 应降低成本,打造极致的性价比。

优衣库定义的性价比公式为:性价比=质量/价格。这个性价比公式有着 最大的接受广度。优衣库产品不追求时尚度,但追求面料的高品质。与 东丽集团、岛精机制等全球顶尖面料供应商合作开发新面料,提升产品 功能性与舒适度,不断增强产品端核心壁垒。基础品质方面,优衣库的 产品品质要求是顾客至少可以持续穿着一季,满足功能性需求。 价格方面:因为专注制造端规模效应的释放,优衣库可以把主销价格点 定在市场最低价格。所谓“市场最低价格”是指:大多数同类商品的引 流最低价,因此大多数顾客不用犹豫就可以购买,实现最大的销量。而 在此价格上,优衣库可以持续盈利。

4.2、优衣库性价比来源:降低制造成本

为什么别人无法盈利的售价,优衣库能盈利?因为规模。专注于基本款, 优衣库每个产品生产量远高于其他快时尚品牌,基本在 10 万件起(另一 个极端是 SHEIN,以最少 100 件起订),且代工厂数量少而精,只有 70 家左右(VS. ZARA 约 1800 家,H&M 约 750 家),因而优衣库在代工 厂普遍拥有专用产线,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优衣库从 2000 年开始,逐渐转为供应链强管理的 SPA 模式。SPA (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即自有服装品牌专业零售 商经营模式,对原料采购、商品企划、生产到零售等各流程实行垂直整 合型生产销售模式,尽可能减少中间商环节。生产环节虽然采取委托外 包的形式,但优衣库对于供应商的管理精细度高,对工厂的工艺水平、 流程改善有持续的督导和要求。被称为“匠”的专员,在制造企业巡视和提 升供应商的工艺质量。

优衣库的供应链不追求快,追求各个环节尽可能的大量采购:优衣库提 前 1 年开始产品策划,而后分纱线、面料、成品三个阶段订货备料。在 纱线环节,由于库存滞销风险较低,优衣库会直接下单数十万件的纱线 量。而在成品环节,优衣库会按照细致的销售计划及完成进度,每周按 种类、颜色、号码下单。

4.3、避免错过销售机会 vs 库存风险的平衡

不同于 ZARA 和 SHEIN“只生产卖得出去的产品”,优衣库以“售完所 有生产的商品”为目标。优衣库按 SKU 制定细致的销售计划,每周同实 际销售情况做对比。发现销售和目标的差异后,会在各门店之间调配并 追加生产。进货总负责人会周度调整总的追加订单数量,指令代工厂生 产。如果商品发生滞销,优衣库立刻通过单品限时促销的方式使其重回 销售计划。(单品促销可以很针对性的清理滞销库存,全场打折会让畅 销品售罄率更高,滞销品依然卖不出去)。如果限时促销后偏离消除, 则将产品恢复原价,依然滞销就进一步打折。在销售最后的时间,店长 间会互相协调,把货品集中到单品动销最快的门店全部清掉。

在服装存量竞争时代,ZARA、优衣库、SHEIN 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 降低了交易成本及制造成本,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满足了核心诉求。 从商业模式来看,三者实际上都是坚守能力圈的减法模式,选择了某个 细分的需求进行极致的满足: ZARA 放弃大量销售机会,以少量、多品种、最新流行为生产策略,宁 愿缺货也只生产可售完服装,重视以平稳的节奏实现可持续的销售,保 证最终较为稳定的利润率(除疫情期间,近 15 年 Inditex 净利率基本维 持在 10%以上);几乎放弃了广告宣传,以地理位置优越的线下门店作 为吸引顾客的主战场;将目标顾客限定为追求时尚的职业女性,选择更 深入挖掘现有客户群的需求。 SHEIN 一方面放弃制造端的规模效应,以大量小作坊作为供应链的大后 方,来支撑其“实时时尚”模式;另一方面放弃线下门店,采用电商、轻 资产模式增加赶超的胜率;同时完全“去中国化”,避免在国内市场内 卷,运用网红营销、社交平台运营等方式对海外实现降维打击,一路“卷 赢”海外多个市场。 优衣库专注于朴素简约的基本款服装,放弃流行款式的销售机会,不受 潮流裹挟,强调服装的功能性以及制造端规模效应的释放,从而拥有庞 大的消费者群体。

然而,三者的核心竞争力及成长天花板又明显不同: ZARA 作为“快时尚”之王,成功之处是注重挖掘目标顾客需求、快速生 产、快速上架。但如今 ZARA 的“快”已经被 SHEIN 超越,同时长期坚持 的“跟随策略”导致其未能成功打造出具备独特品牌特性和核心竞争力的 单品。Inditex 转而进入到多品牌覆盖更多细分人群的外延式增展期。 SHEIN 作为“实时时尚”代表,成功之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时尚 趋势,同时将低价、快速更新做到极致。疫情恰好为 SHEIN 提供了反攻 的契机,但是 SHEIN 的品牌价值相对 ZARA 比较薄弱,其商业模式也 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SHEIN 以极低价格压缩工厂利润空间,同时自 身也容易受到成本波动的反噬(2022 年 SHEIN 受物流及生产成本上升 影响,净利率同比下降约 4.3pct 至 3.2%,远低于 Inditex 与迅销的 12%)。 另一方面,如今 SHEIN 也在向中高端市场转型升级,但面临着对下沉市 场的守卫战,阿里、拼多多及抖音所推出的海外产品正对 SHEIN 进行全 方位的围攻,一旦 SHEIN 疏忽大意,其稳固的海外下沉市场便可能遭受 对手的侵夺。 优衣库实则为“慢时尚”的典范,它的成功之处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共性需 求。然而优衣库在欧美市场的扩张并不是很顺利,因为一方面其款式缺 乏个性,不符合欧美消费者追求时尚度的需求,另一方面与 ZARA、GAP 等已根深蒂固的品牌竞争难度大。而在亚洲市场缺乏全球性快时尚品牌, 性价比高且契合东方简约内敛美学的优衣库则迅速占领了市场。

商业模式与产品创新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快时尚品牌的供应链优势并 非不可逾越的障碍,ZARA 曾凭借供应链的“快”在传统服装企业中脱颖 而出,但如今 SHEIN 的“快”已经超越了它。因此,单纯依赖供应链的快 速响应和低价策略所构筑的竞争地位可能并不稳固,品牌必须持续寻求商业模式与产品的创新,建立起用户心智中的独特壁垒。以优衣库为例, 优衣库通过对摇粒绒面料的研发、创新及成本优化,于 1998 年成功推 出了经济实惠又品质上乘的摇粒绒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从 而迅速崛起为日本领先的服装制造商。然而,在摇粒绒热潮消退后,优 衣库面临销售下滑的挑战,促使其反思并调整过度追求低价的策略,转 而重点提升商品的材质,比如采用不同面料织法提升摇粒绒的质感,融 入 HEATTECH 技术以进一步增强其保暖性,加大对功能性内衣等产品 的研发与销售力度。这些举措使得优衣库逐渐挽回了失去的客户群体, 业绩屡创新高。

5、寻找中国企业的模式创新:海澜之家的“类直营”+可退货模式

公司为国民男装龙头,主品牌定位高性价比。公司于 2014 年重组 上市,上市以来营收及利润规模业内领先;毛利率维持在 40%左右, 归母净利率常年处于 10%~20%区间,盈利水平亮眼。公司于 2002 年推出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目标客群为 20-45 岁男性。

从产品端来看,男装的需求类似优衣库,功能性高,时尚度低。因而海 澜通过类似优衣库的性价比公式,去建立产品的口碑和竞争力: 1)以面料功能型产品投入:研发远红外升温材料、科技抑菌纱线及双层 石墨烯面料等科技型面料,推出了“充电发热全能夹克”、“凉感牛仔 裤”、“六维弹力裤”等功能性单品; 2)独特模式优化建立的性价比优势。定位高性价比,产品加价倍率为 3 倍左右,T 恤、衬衫、裤装价格点为 98 元、118 元、138 元,均低 于同行。

公司如何实现较低的加价倍率?“可退货”+“类直营”的“轻资产”模 式的创新。公司将生产环节和部分销售渠道外包给生产商,再通过下游 的加盟店、联营或直营点销售商品,公司重点掌握品牌运营、产品设计 及供应链管理的环节。从资金方面看,公司采用了一种 OPM 战略(Other People's Money),分为两个模块:1)供应商端的“可退货”模式:采 用赊购购买商品,完成销售后结转账款,滞销商品可退回给供应商;2) 在加盟商端的“类直营”模式:加盟商需承担加盟店的运营费用(约 100 万),并向海澜之家交纳“特许经营保证金”(约 100 万),上下游都几 乎不占用自有资金。通过上述方式,公司实现了“轻资产”经营模式。

在面料采购环节,公司联合供应商共同与上游服装原料商进行谈判和议 价,争取到价格优惠后再由供应商同上游原料商签订采购合同,此举有 效降低了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同时,公司掌握了原料价格信息后,能更 精确地管控供应商的成衣报价,降低采购成本以进一步推动售价下降。

在公司与供应商合作环节,采购合作模式为“可退货为主,不可退货为 辅”。可退货模式下,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附滞销商品可退货条款的采购 合同,产品销售后,公司逐月与供应商进行货款结算,适销季(一般为 两年)结束后仍未销售的产品,公司可剪标后以成本价退还给供应商, 由其承担滞销风险;相应的,公司需以较高的采购价格进行赊购,对部 分供应商预先支付部分货款,作为供应商的风险溢价。不可退货模式下, 适销季结束后仍未实现销售的产品不可退还给供应商,由公司承担产品 的滞销风险。可退货模式对各方而言的优势:1)对供应商来说,相较于 传统的买断采购模式,公司会为“可退货”供应商提供更多利润空间,以补偿风险承担的影响。(由于制造端企业体量及现金流普遍好于渠道 公司,吸纳风险所索取的风险溢价低于渠道端,因而这一模式降低了消 费者需要支付的总交易成本。)而能提供更畅销货品,退货率更低的制 造商有望获取更高利润空间。2)公司层面,可以转嫁存货减值风险,并 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量。制造端公司链路崩溃的风险,及对品牌影响, 也小于渠道商链路崩溃会带来的潜在影响。近 5 年来,海澜之家可退货 存货账面价值由 49 亿元上升至 62 亿元,不可退货存货由 39 亿元下降 至 25 亿元,可退货存货占比由 56%上升至 72%。

这一模式的创新,叠加男装行业潮流更迭周期较长、商品可售时间周期 长,促使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率整体低于同行,2014 年以来(除 2020- 2021 年)存货跌价准备率不超过 10%。

在下游销售环节,主品牌海澜之家的销售模式包括线上和线下模式(目 前收入占比较大),线上销售采用直营模式,线下销售采用直营、加盟 和联营三种模式。线下加盟模式下,公司对加盟店采取“类直营”的管 理模式,即加盟商拥有门店的所有权,需承担门店运营费,门店的装修、 管理、商品、员工培训等运营活动均由公司负责,门店收益由加盟商和 公司分成。

“类直营”模式对各方的优势:1)对加盟商更具吸引力度。公司为加盟 门店提供一体化经营服务,降低了缺乏服装行业经验的加盟商进入门槛, 同时库存风险也不由加盟商提供,降低了经销商风险。 2)公司对各类门店统一规划,灵活调整销售计划。公司为加盟门店进行 员工招聘、培训等活动,提供统一的产品指导价格,根据直营和加盟门 店订单数据调整铺货计划,对滞销产品进行门店间调配,从而保证公司 门店的高品质经营,避免传统加盟模式中的质量参差乱象,打造优良稳 定的品牌形象。同时,这一模式由于对属地经销商能力资质的要求较低, 区域成败不再取决于经销商强弱,可更快速可控实现市场覆盖。凭借这 一模式,公司已经实现了 80%以上的县、市的覆盖。

公司线下销售渠道以加盟店为主,逐渐推动直营占比提升。截至 2023Q3, 加盟及商场店占公司总门店数量的 76%,直营店占 24%;2015-2022 年, 加盟及商场店占比均超 80%;直营店数量增长明显,店数从 2015 年的 17 家增长至 2023Q3 的 1649 家,主要由于购物中心门店的占比提升, 购物中心商户资质的需求带来了直营占比提升。

综上可知,海澜之家亦抓住了品质/价格的性价比公式,其性价比主要得 益于三方面:①“可退货”模式使得风险转移到更易吸纳风险的环节, 全链路交易成本下降。②穿透到原料商进行精细管理,帮助供应商降低 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公司的制造成本;③在销售环节,公司构成了“供 应商-海澜之家-门店-消费者”最扁平化的销售层级,最短的销售链路意味 着最少的逐级加价。此外,“类直营”模式的创新为下沉市场渠道快速 覆盖提供了条件,表现出了较全直营模式更大的穿透力。 通过解析服装需求的八个象限,以及巨头的选择和蜕变,我们看到了存 量竞争阶段,品牌竞争的关键点:1)制造成本的优势,核心为供应链的 掌控度及规模效应;2)交易成本的优势,核心为提升供给对需求的满足 度,包括需求的营销驯化及预测。我们亦看到了 SHEIN、海澜之家等中 国企业在模式创新上的尝试,及取得的喜人回报。 虽然行业处在存量时代,但我们认为依然有大量需求以目前的供给模式 未被充分满足。企业为消费者带来额外效用的机会也一直存在。企业可 通过数字化工具、深挖用户需求、细分场景拓展,来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乘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期待更多中国企业通过创新,持续挖掘服装赛道 的金矿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