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4之从理念到历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伊比利亚势力 欧陆风云4之从理念到历史

欧陆风云4之从理念到历史

2023-12-12 02: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卡斯蒂利亚

卡斯蒂利亚王国旗(1158-1230)

卡斯蒂利亚旗为城堡,因为卡斯蒂利亚就是有城堡的意思。

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旗(1383-1479)

这面旗帜分为四个矩形,上有代表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城堡图案,以及代表莱昂王国的狮子图案,1230年,国王阿方索九世之子,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国王费尔南多三世在父亲死后入侵莱昂而夺取王位,该国东部并入卡斯蒂利亚王权之下,两国成为共主邦联。现为是西班牙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的旗帜,至于1230到1383版本的其实就是代表莱昂的狮子头上没有王冠,原来莱昂王国的国旗狮子是没有王冠的。1065-1158的卡斯蒂利亚旗子没有城堡,也就是全红,对,全红.....这两个就不放了

1.收复失地运动    −1% 年度陆军传统衰减

收复失地运动,由公元718年前哥特贵族佩拉约率领阿斯图里亚斯的基督教徒进行起事,并建立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开始,到1492年,西班牙攻陷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奈斯尔王朝灭亡为止,共经历七个世纪。

Francisco Pradilla Ortiz《收复格拉纳达》(1882),现藏西班牙议会大厦                                         格拉纳达的最后一位君主穆罕默德十二世(博阿布迪尔)向伊莎贝尔一世和费尔南多二世投降

公元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中国古称白衣大食)在倭马亚(麦伍叶)王朝统治下走向鼎盛时期,一番开疆拓土之下其疆域已延伸至北非西岸,公元710年,当时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王国疲于应对穆斯林的不时侵扰,北非海盗真的该死,次年以北非柏柏尔塔里克·伊本·齐亚德为首的新穆斯林在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六代哈里发韦立德一世的命令下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同年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战死,在后继无人,内部混乱和在穆斯林如摧枯拉朽般推进下,西哥特王国在三年后的714年便灭亡了,穆斯林控制了绝大部分伊比利亚半岛的领土。

随后由于穆斯林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内耗加上文化宗教差异带来的社会问题不断,逃亡北部的原西哥特贵族也得已恢复元气,重整旗鼓准备对穆斯林进行反击。

718年,前哥德贵族佩拉约率领阿斯图里亚斯的基督教徒进行起事,并建立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后分裂出加利西亚、莱昂,其中莱昂自1034年就被卡斯蒂利亚联合统治了,二者在EU4中都可由卡斯蒂利亚放出),这一年便是收复失地运动的开始。

732年普瓦提尔(图尔)战役,法兰克宫相“铁锤”查理·马特指挥下大胜,极大挫败了阿拉伯人的扩张,往后法兰克王国百年霸业得以巩固。此外,查理的胜利亦令伊比利亚北部的基督势力暂有安身立命的立锥之地,继续收复失地运动。这场战争与1571年 勒班陀海战,1683年维也纳战役被认为是基督教世界三大护教战争。

810年,查理曼派法兰克大军成功占领巴塞罗那,把该地封给巴塞罗那伯爵,管理加泰罗尼亚地区。但是,加泰罗尼亚不久就燃起独立之心,摆脱了法兰克王国的统治。不久后,当地权贵伊内哥·阿里斯塔推翻巴塞罗那公爵,取而代之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815年,新兴的阿拉贡伯爵领建立,而阿里斯塔亦于824年建立起纳瓦拉王国。其后,两国的关系趋于紧密,而阿拉贡伯爵领亦在后来通过联姻并入纳瓦拉王国。

科尔多瓦的后倭马亚政权在9世纪中叶开始动摇。这个时候,各地总督贵族纷纷策动独立,而基督教徒也不断起事,如托莱多的大规模起事,阿斯图里亚斯王国亦乘后倭马亚的困局大举扩张版图。914年,阿斯图里亚斯国王加西亚四世迁都莱昂,从此改名莱昂王国,盘踞伊比利亚半岛北部。

可是,自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在912年即位,成为埃米尔后,使国家一转颓势。在他的统治下,倭马亚王朝的国力达至顶峰。同一时间,自称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儿圣女法蒂玛后代的伊斯兰什叶派首领在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而双方元首都称自己为哈里发,并要求对方臣服于己。因此拉赫曼三世不久后越过直布罗陀海峡,直抵摩洛哥,并与法蒂玛王朝军进行交锋。

自9世纪起,莱昂王国的东部就被称为卡斯蒂利亚,即“城堡”之意。在932年,为了作为对抗穆斯林的屏障,莱昂国王就在此地设置卡斯蒂利亚伯国。。

1031年,后倭马亚末代哈里发希沙姆三世被罢黜,后倭马亚王朝正式宣告解体。自此,后倭马亚王朝本来的领地被泰法(类似中国的诸侯国)割据,形成小国林立的局面。塞维利亚、萨拉戈萨、托莱多、格拉纳达等地成为了这些泰法的割据领地,而彼此间更为了争夺统治权更开始互相攻伐。

随着后倭马亚王朝的衰亡,伊比利亚北部的基督教势力再次出现内讧。纳瓦拉国王桑乔大帝为了统一西班牙基督教各国,便向莱昂王国作出攻击,以扩张势力。其后,他更迎娶了卡斯蒂利亚的王后莫内阿东娜·埃尔比拉。1029年,卡斯蒂利亚伯爵加西亚·桑切斯遭到暗杀,令卡斯蒂利亚伯国并入纳瓦拉王国。1035年,桑乔大帝去世,其领地被子女分割。长子加西亚·桑切斯三世得到纳瓦拉;次子斐迪南一世分得卡斯蒂利亚;索夫拉韦为三子冈萨罗·桑切斯所得;最后的阿拉贡由幼子拉米罗一世继承。此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都得到了王号,称为“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

1037年,斐迪南一世兼并莱昂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正式建国,他更从穆斯林手中夺回托莱多城。1065年,斐迪南一世在远征巴伦西亚的途中病逝,因此,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开始分裂,形成由长子桑乔二世统领的卡斯蒂利亚、次子阿方索六世管治的莱昂及三子加西亚管辖的加利西亚三国。

三人都想完全继承父亲的江山,战争一触即发。其后,阿方索六世在1071年被三弟加西亚打败,更在1072年被兄长桑乔二世逼使败走托莱多城。同年,桑乔二世遭阿方索六世派人暗杀,阿方索六世复位。此后,阿方索立刻进攻加利西亚等地,进一步兼并兄弟的领土,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亦再次统一。1076年,纳瓦拉国王桑乔四世亦遭行刺,阿方索六世趁机大举入侵纳瓦拉。但是阿拉贡国王桑乔·拉米雷斯先发制人,继承了纳瓦拉王国,令阿方索六世无可奈何。

其后,阿方索六世向南扩张,着手于征服南部的泰法诸国。1080年,阿方索六世完全掌握托莱多王国的支配权。不久,国内发生叛变,而反对托莱多国王的萨拉戈萨王国和塞维利亚王国请来阿方索助战。1085年,托莱多陷落,阿方索更在翌年攻坚巴伦西亚。阿方索在攻陷托莱多王国后,自称“全西班牙皇帝”。

1056年,由摩尔人领导,北非毛里塔尼亚的穆拉比特王朝正式建国。开始北征的穆拉比特王朝在1084年支配了摩洛哥和加纳王国,两年后的1086年,塞维利亚、格拉纳达及巴达霍斯等国为了抗衡日益强大的阿方索六世而向穆拉比特王朝借兵,穆拉比特君主优素福·本·塔什芬打算以此扩充势力,便欣然答应。同年6月30日,优素福亲率大军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并与泰法各国的联军会师北上,前去解救被阿方索六世大军包围下的萨拉戈萨。10月23日,卡斯蒂利亚军与穆拉比特王朝为首的泰法联军相遇,爆发萨拉卡战役,结果卡斯蒂利亚军大败,阿方索六世撤退。自此,阿方索的威信大减,而凯旋而归的泰法诸国则开始坐大。

穆拉比特王朝军返回摩洛哥后,心有不甘的卡斯蒂利亚军重整旗鼓,再度开辟南方攻势,穆拉比特军再次受到泰法的求援。1089年,优素福第二度登陆伊比利亚半岛。次年包围托莱多城。可是,泰法诸国并不对穆拉比特军作出支援,而是向卡斯蒂利亚秘密讲和。这使得优素福大怒撤退。1091年,为了报复泰法各国的背叛,优素福第三次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强行以武力征服泰法各国以作报复。

优素福在登陆后,快速征服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里斯本、巴伦西亚1107年,优素福辞世,其子阿里·优素福继位1110年,萨拉戈萨被穆拉比特王朝军占领,伊比利亚南部完成统一。

1118年阿拉贡国王威武的阿方索从穆拉比特王朝手中夺回萨拉戈萨。自此,埃布罗河的中游成为了阿拉贡王国势力范围的中心。

萨拉戈萨,今为西班牙第五大城市,也是阿拉贡自治区和萨拉戈萨省的首府

而葡萄牙王国也在此时建国。11世纪中叶,它处于科英布拉以北的莱昂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的支配下。1094年,阿方索六世的女婿勃艮第的亨利被封为葡萄牙伯爵,而其子阿方索·恩里克斯则欲策动独立,摆脱与莱昂王国的臣属关系。1139年,阿方索·恩里克斯战胜了穆拉比特王朝军,乘机策动独立,自封为葡萄牙君主阿方索一世。而当初强烈反对葡萄牙独立的莱昂王国在罗马教廷的调停下,亦只好在1143年承认葡萄牙的独立。1147年,阿方索一世攻陷穆拉比特王朝统治下的里斯本,形成了版图逐渐扩大的葡萄牙王国。

1121年,摩洛哥发起动乱。1147年,穆拉比特首都马拉喀什沦陷,穆拉比特王朝灭亡,由阿尔摩哈德王朝取代。

随着穆拉比特王朝的崩溃,大量的独立势力再次在伊比利亚南部诞生,泰法割据的年代再次来临。可是,南部的分裂状态并不持久。新兴的阿尔摩哈德王朝受到阿方索七世的支援下,成功征服伊比利亚南部大部分的领土,并与北部基督教国家势力对峙著。

1211年的托洛萨会战

12世纪后期,阿尔摩哈德王朝和北部的基督教各国势均力敌。基督教各国专心于扩张自己的领土,并不能统一战线;而据地在北非的阿尔摩哈德王朝亦只留意东方的发展,并不在意伊比利亚的进程。这样的势力均衡,令双方都没有决定性的局面可以突破。不过,当阿布·优素福·叶尔孤白即位后,这个情况有所改变。1195年,他率军击破了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军队。并于1197年更连下马德里及托莱多两城,基督教各国势力开始受肘。伊比利亚半岛的势力平衡开始向穆斯林倾斜,基督教各国开始陷入危机之中。

1198年,教宗诺森三世当选为教宗。以弘扬罗马天主教的威信,开始向基督教各国号召,停止彼此的斗争,开始向伊斯兰势力作出抗衡。结果,形成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以阿方索八世为首的基督教联军、来自中欧的十字军骑士以及葡萄牙及莱昂王国的军队开始向伊比利亚半岛集结,阿方索的军势迅速增加。而在此时,纳瓦拉国王桑乔七世及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二世也率领大军到来,基督教联军已经集结六万之众。基督教联军准备开始向阿尔摩哈德王朝为首的伊斯兰势力发动总攻击。

1212年7月16日,以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为首的五万基督教联军及以阿尔摩哈德王朝埃米尔穆罕默德·纳西尔领导的十二万伊斯兰军在西班牙托洛萨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战。这场战役最后以基督教联军的胜利而告终,而阿尔摩哈德王朝军则损兵六万余,更令阿尔摩哈德王朝在伊比利亚的势力被大大的削弱。

托洛萨战役

不过,基督教各国无法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一举清除伊比利亚的伊斯兰势力。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国王都在战后不久逝世,而他们的子嗣,却因为争夺王位而导致国家内乱。此外,急于独大的莱昂王国与葡萄牙王国虽然得以扩张势力,但仍未能进一步削弱阿尔摩哈德王朝的势力。结果,基督教各国耽误近十年才能再次反攻伊斯兰势力。

自托洛萨战役尝败绩以后,阿尔摩哈德王朝开始衰落。1224年,纳西尔的继承人优素福二世去世,因而出现了继承人之争。有三人同时被拥立为哈里发,内乱更趋激化。同时间,摩洛哥的柏柏尔人也开始作乱,动摇了阿尔摩哈德王朝的统治,很多地方势力从王朝中分裂出来。基督教势力有见及此,开始再度反攻,攻击伊比利亚南部。

1230年,莱昂王国与葡萄牙王国协同入侵伊比利亚西南部。莱昂攻下了梅里达、巴达霍斯等地,葡萄牙则攻占了艾瓦斯等地。后来,葡萄牙与阿拉贡联合攻击巴利阿里群岛,并在1235年将之置于控制之下,其后两国瓜分之。同年年末,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逝世,卡斯蒂利亚国王斐迪南三世继承了整个莱昂王国。两国实现统一,以后皆称呼为卡斯蒂利亚王国。

版图大幅度扩张的卡斯蒂利亚攻势再度扩大。1236年6月29日,科尔多瓦被占据。1243年初,穆尔西亚被卡斯蒂利亚压制,直至夏季攻势,卡斯蒂利亚已经攻取卡塔赫纳、洛尔卡等地。另一方面,阿拉贡亦于1238年夺回巴伦西亚的控制权,此后亦大举侵占其他地方。逐渐地,基督教势力已经扩展至格拉纳达以东。而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亦签定协定,共同分割两者征服所得的土地。

1248年年,卡斯蒂利亚攻陷塞维利亚后大举南侵,至1251年已到达直布罗陀海峡一带。在此时,除了位于格拉纳达,伊比利亚最后一个由穆斯林建立的奈斯尔王朝外,半岛的穆斯林势力已经退却。而格拉纳达的奈斯尔王朝就透过巧妙的外交策略得以生存,它经常寻找基督教国家作为同盟或是依附的对象。奈斯尔凭借其地理上的优势,对北部的基督教国家及南部的伊斯兰国家加以利用,得以久安至1492年。

1482年,奈斯尔王朝发生内乱,新生的西班牙王国立刻趁此出兵,以完成统一大业。1486年,西班牙军完成奈斯尔西边的压制,而东边的控制也在1489年完成。1490年,西班牙军对奈斯尔王朝的首都格拉纳达进行包围,格拉纳达的守城军与西班牙军陷入近两年的苦战。1492年1月6日,西班牙攻陷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奈斯尔王朝灭亡,时近七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终于完结。而曾有近700多年历史的伊斯兰文化亦伴随半岛的统一,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出现而消失,大量的非基督徒(犹太人和穆斯林)被逐出西班牙后流落到北非或被东方的奥斯曼帝国收容。

2.西班牙宗教裁判所—— +1 传教士 +2% 传教强度

全称宗教裁判所神圣办公室的法庭它是于1478年由西班牙卡斯蒂利亚伊莎贝拉女王及阿拉贡的费迪南要求教宗思道四世准许成立的异端裁判所。用以维护天主教的正统性,直至1834年伊莎贝拉二世统治期间,宗教裁判所才被彻底废除。与罗马宗教裁判所和葡萄牙宗教裁判所一起,并称为天主教三大宗教裁判所。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职权覆盖范围很广泛,可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所有西班牙殖民地和领地使用。根据现代估计,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成立的三个世纪期间,大约有15万人因各种罪行被起诉,其中有3,000至5,000人被处决(占所有案件的2.7%)。至于百度百科所说的十几万人被处于火刑我就不清楚来源。

宗教裁判所最初的目的是在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改宗的人中识别出异教徒。它对新改宗的天主教徒的控制在1492年和1502年颁布皇家法令命令犹太人和穆斯林信奉天主教或离开卡斯蒂利亚之后得到了加强。

个人认为针对宗教裁判所的许多指控都是夸大其词,是西班牙的政治和宗教敌人制造的反天主教的黑色传说,特别是英国(老传统了)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纹章

3.市政理事会——+10%生产效率Cabildo,西班牙语的意思为“市政理事会”,最早的起源应是古罗马的市政厅,卡斯蒂利亚人的市政理事会与此有许多相似之处。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西哥特王国的成立,市政厅逐渐消亡,人们将自己的人身托付给庄园主,形成了庄园制度。西哥特王国任命了单一的官员来取代市政理事会。

随着葡萄牙、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纳瓦拉、莱昂等一个个基督教王国的建立和收复失地运动的不断进行。在新的城市建立与旧有的城市被收复中,市政理事会得到了复兴,国王和领主们授予这些城市一定的自治权和地区特权来让它们壮大成为一个市政府理事会(Municipal Governments Open Councils)。通常市政府政理事会一般由一个面向城市中拥有个人财产的成年男性们的理事会(Consejo)和一个受国王之命代表其组织城防事务的贵族组成。但在13世纪末期,市政府理事会因为其不灵便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细化的理事会,也就是Cabildo,其由城市的封建主们选出固定数量的行政官员,被称为Regidore,(在最大的城市一般选出24名Regidore)。

后来,Cabildo这个新的机构在14世纪末成为了固定且永久的市政管理机构,这个管理方法同样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被带到美洲成为殖民地的管理方法。理论上来说,西班牙的美洲和菲律宾殖民地中,每个自治市都有一个Cabildo,其管理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个自治市内,还包括自治市周围的土地的管理。议会制定地方法律后向法院大法官汇报,随后法官向总督上报。由于议会有司法、立法和行政的职能,因此人们经常在此讨论解决各种问题。一个Cabildo由几类官员组成。一般是4到12个Regidore,其数量取决于市政当局的规模和重要程度。Regidore不仅是负责审议的官员,还负责治理土地,他们一般彼此分工。一开始,Regidore是由所有的市民选出的。但在中世纪后期,这些选举往往演变成暴力活动,公民组成团伙控制选举,甚至展开谋杀等卑劣行动,可谓是不择手段。为了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国王开始在某些城市委任一定数量甚至是全部数量的Regidore。最后,国王在其之上设立一个新的管理层,国王们引入了Corregidore来直接代表国王主持Cabildo。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Cabildo失去了选举部分甚至是全部Regidore的权利,但随着卡斯蒂利亚和莱昂议会(Cortes)的发展,城市和cabildos获得了新的权力,因为城市有权在他们中代表

除了理事会成员外,Cablido还有一两个市长,由Regidore每年一月一日选举产生。市长担任所有刑事和民事案件的初审法官和议会的主审官员(如果没有法官的话),并且在各省首府中,最优秀的市长会将取代无能的总督。其他官员在议会的审议中有投票权,如果市长不能履行他的职责,他们亦可取而代之;他们是监督当地的法律执行的行政人员,亦或是市场运行和度量衡标准的检查员、负责城市的供应和市政卫生方面的检察官以及抄写员们。

随着时间不断发展,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病危,在遗嘱中,他把王位传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力浦公爵,由此引起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战后,波旁家族入主西班牙王室,取代了统治西班牙200多年的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政局的这一重大变化成为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发生一系列变革。18世纪欧洲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动,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猛烈地冲击着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波旁王朝为了挽救西班牙的衰落,与欧洲列强抗衡,实行开明君主制并着手对西班牙及美洲殖民地的政策进行一系列重大的调整。史称“波旁改革”。波旁改革后,殖民地的总督和主教几乎由伊比利亚半岛而来人担任。其他的职位,如法院大法官、教士和监事中半岛人占比也逐步升高。在16世纪末的金融危机后,西班牙政府批准出售官职后这些职位便易于克里奥尔人(当时应指在殖民地出生的高等西班牙人,特称之为Creoles 克里奥尔人,属于高阶军官或拥有农庄、矿场的主人)谋取,由于失势,克里奥尔人转而向Cabildo寻求政治权力。很快,Cabildo成为克里奥尔人的权力中心,而独立战争前的各种冲突就很多就来源于波旁改革所带来的这些问题。在美洲国家刚独立的头几十年,传统形式的Cabildo保留在几个西班牙美洲国家,不过最终被立法诞生的新市政委员会取代。

现存于阿根廷萨尔塔市的Cablido

4.教宗子午线——能够伪造任何海外省份的宣称   +1 殖民队

1479年,共治西班牙的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与葡萄牙国王阿方索签订了《阿尔卡苏瓦什条约》,该条约结束了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并附有关于两国争夺控制大西洋和非洲海岸的条款。条约确保加那利群岛归属西班牙,而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佛得角、几内亚岛等地以及其他已知或未知的大西洋权益全部归于葡萄牙所有。

1494年6月7日两大航海强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宗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解下,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小镇托德西利亚斯签订《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条约规定两国将共同垄断欧洲之外的世界,并将1493年5月划分的教皇子午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新版的教皇子午线为穿越当时已属葡萄牙的西非佛得角群岛与哥伦布最早为西班牙发现的美洲土地古巴岛和伊斯帕尼奥拉岛连线中点的经线。这条经线位于佛得角以西370里格,即西经46°37'附近。教皇子午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西、葡两国分别于该年的7月2日和9月5日批准了该条约。

不过最终还是出事了(笑)

葡萄牙1500年突破了西经46度经线占领了南美洲的巴西;紧接着,1522年,麦哲伦和他的同伴完成了环球航行还闯入了属于葡萄牙拓殖范围的菲律宾并占领了它,“教皇子午线”没有确定其在东半球边界的弊端显现了出来。

面对这种类情况,西、葡两国在1529年又不得不对“教皇子午线”做出调整,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于1529年重新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用以明确分割在太平洋上的位置原本按均分地球分界线应该在东经134°附近(也就是马鲁古群岛以东7°附近),当时西班牙同法国正在交战,亟需金钱作军费。因此,签订条约时西班牙放弃了对香料群岛(此处指马鲁古群岛)的全部要求,并接受在马鲁古群岛以东17度处划定分界线,同时葡萄牙支付西班牙35万达卡金币(由威尼斯发行的通用货币)。

调整后的“教皇子午线”使西班牙获得了独占美洲的权利,葡萄牙对巴西的占领也获得了承认。

一图梳理教宗子午线变动全程

今天拉丁美洲的范围,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条“教皇子午线”决定的,并由此形成了拉丁美洲的西语区和葡语区。

尽管当时欧洲人对新大陆地理勘测还十分模糊,西、葡两国都较好地履行了条约(大体上)。然而,条约漠视了其他欧洲强国的权利,在英格兰、法国崛起后,遭到抵制。(大悲)

4.卡斯蒂利亚王嗣—— +1外交声誉  +33%获得新继承人几率

卡斯蒂利亚人的联姻确实值得说一说。

在1028年,相对弱小的卡斯蒂利亚伯爵贾西亚·桑切斯把妹妹嫁给纳瓦拉王国的桑乔三世,使整个伯国从属于纳瓦拉王国之下。贾西亚在1029年于莱昂准备迎娶莎查公主——莱昂的毕梅度三世之妹时遭到暗杀。桑乔三世于是指派他的小儿子费迪南(贾西亚的外甥) 成为卡斯蒂亚伯爵,并与他舅舅原先准备迎娶的对象-莎查公主成婚。1035年,桑乔三世逝世,卡斯蒂亚于是在名义上回到莱昂王国的控制之下,但是费迪南与他的兄弟-纳瓦拉王国的加西亚三世结盟 ,与他妻子的兄弟-莱昂的毕梅度展开战争。在战事中,毕梅度三世被杀,死后并无遗下子嗣。这令费迪南能够以他妻子的关系取得“莱昂与卡斯蒂亚国王”的称号,第一次统一了莱昂与卡斯蒂亚。

阿方索六世在位期间,卡斯蒂利亚与欧洲其他王室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包括中世纪的法国。阿方索把女儿伊里卡和特丽莎许配给法国勃根地的雷蒙德和法国洛林的亨利。阿方索逝世后,女儿伊里卡继承了王位。伊里卡于1109年的第二次的婚姻中嫁了给阿拉贡的阿方索一世。但阿方索无法以此婚姻统一两国,他决定与伊里卡于1114年解除婚约。(第一次大婚失败!)

1469年卡斯蒂亚的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的费尔南多二世在巴利亚多利德成婚,将两个王国的家族合而为一,当卡斯蒂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继承王位成为王后,以及斐迪南二世在1474年继承王位成为阿拉贡国王,卡斯蒂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终于成为共戴一君的共主邦联,8世纪以来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第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西班牙就此诞生。(第二次大婚大成功!)

伊莎贝拉一世画像(不得不说从画像看上去就有一种威严气质和美丽不失端庄的感觉)费尔南多二世(莫名有种可爱的感觉...)

5.萨拉曼卡学派—— +10%思潮传播

萨拉曼卡学派(西班牙语:Escuela de Salamanca)是一个在文艺复兴时期由西班牙神学家们所发展集合而成的学术流派,以神学家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等人的著作为主要根基。自从16世纪初期开始,随着世俗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的出现,传统天主教教会所一贯抱持的世界观、以及有关人类和上帝启示的概念逐渐受到挑战。萨拉曼卡学派便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形成的。学派的名子来源于萨拉曼卡大学,维多利亚等人都在此大学任教。

包括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多明戈·索托(Domingo de Soto)、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等自然法和伦理学的学者,建构了一个以神学和法学为基础的学派,试图将托马斯·阿奎纳的学说与新出现的经济秩序相融合。学派研究的重点在于人类以及个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道德、经济学、法律学等等),但学派内部在不同议题上也经常产生分歧,有时则导致相当激烈的争议。

依据时间先后,萨拉曼卡学派又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流派,萨拉曼卡派(Salmanticenses)以及科英布拉派(Conimbricenses),萨拉曼卡派开始于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1483–1546),并且在多明戈·索托(1494–1560)时达到最高峰。科英布拉派则是源于耶稣会信徒,当时耶稣会已经逐渐取代道明会成为天主教的主流修道会。来自耶稣会的成员包括了路易斯·德·莫利纳(1535–1600)、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1548–1617)、以及吉欧瓦尼·波特罗(Giovanni Botero)。科英布拉派的名称是来自于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大学。

关于自然法

萨拉曼卡学派重新阐述了自然法的概念:法律源自于自然本身,所有存在于自然秩序中的事物都有这样的法则。依据这个概念,所得到的明显结论是:所有人类都拥有共同的本质,他们也都拥有共同的权利,例如自由的权利。这个结论直接驳斥了当时西班牙和欧洲盛行的一种概念,即美洲原住民是不成熟的或较低下的人种。萨拉曼卡学派因此承认了他们的权利,例如免于被迫改变信仰的权利、拥有他们土地的权利,这在当时的欧洲都是相当新奇的概念。

关于战争

由于战争是人类在世上最严重的罪恶之一,萨拉曼卡学派的成员总结认为只有在为了避免甚至“更为”邪恶的事物产生时才有理由发动战争。为了避免战争,外交的手段是较为理想的解决方式,即使是较为强大的国家亦然。萨拉曼卡学派所提出的“正义战争”例子包括了:

1.出于自卫,只要这样的战争有胜利的可能性。如果失败显然是无可避免的,那么这样的战争只是牺牲宝贵人命而已。

2.为了击败即将展开攻势的暴君而先行发动的战争

3.惩罚一个有罪的敌国的战争(包围网?!垂死病中惊坐起)

而一场战争的正当与否并不只是基于战争的动机而已,还必须符合一系列的必要条件:

1.为了避免邪恶而发动的战争的程度不应该超过邪恶本身;不必要的使用暴力将会使之沦为不义之战

2.政府可以发布“宣战”,但他们的命令并不足以构成展开一场战争的理由。如果“人民”反对战争,那么战争就是不正当的。人民有权利推翻一个发动了或正要发动不义战争的政府。

3.如果战争展开了,军事行动仍须受到道德的限制。举例而言,不能攻击或杀害无辜的对象。

4.在发动战争之前必须要尝试所有可行的对话和谈判机会;战争只能保留作为最后的解决手段。

在这些原则下,扩张主义的战争、掠夺的战争、为了改变异教徒信仰而发动的宗教战争、或是纯粹为了追求荣耀而发动的战争,在本质上全都是不正义的。

关于经济

约瑟夫·熊彼得在1954年出版的《经济分析史》一书重新燃起了人们对于萨拉曼卡学派经济学理论的兴趣。虽然熊彼得并没有将萨拉曼卡学派视为一个经济学派,但他的确促长了学派在现代经济学界的知名度。熊彼得着手研究了经院哲学的理论,尤其是在西班牙的经院哲学,并赞美16世纪当时的西班牙便已达成如此高层次的经济学成就。他主张萨拉曼卡学派应该被视为是现代经济学学科的奠基者。学派并没有提出非常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但他们建立了第一套现代的经济学研究架构,试图以此解释在中世纪末期出现的新经济秩序。不幸的是,萨拉曼卡学派的研究在那之后直到17世纪晚期为止都没有被持续进行,许多他们提出的贡献都被遗忘了,只有在现代才被重新发现。

5.新基本法令—— -0.05每月自治度变化

《新基本法令》是指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在1707至1716年间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旨在重组原构成西班牙国家的各王国之地方架构和法律体系。通过该系列法令,菲利普五世得以废除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抵抗自己的阿拉贡王位领地的地方政治架构和法律,与此同时也重组卡斯提尔王位领地的地方政治架构和地方市镇的自治特权。该系列法案的条文,虽然只是宣示重组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各地的皇家审问院的管辖区,而相应的地方机构则随即裁撤而达致相关的重组。

新基本法令封面

西班牙

EU4中西班牙国旗

EU4中代表西班牙的国旗,历史上实际使用实际较短仅在1479-1506年间使用,图上有代表卡斯蒂利亚的城堡,代表莱昂的狮子,代表阿拉贡的红黄竖纹,代表西西里王国的红黄竖纹加黑鹰(1282年西西里晚祷之后,王国一分为二,西西里岛和半岛上的那不勒斯地区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王朝统治。虽则两地名义上均称为“西西里王国”,所以EU4在1.30中加入的新可成里的统一半岛和西西里岛政权称为两西西里,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现实中)而1506-1671的旗是游戏中勃艮第的旗官方名字叫勃艮第十字,实际上历史上勃艮第官方使用的旗并不是这个,感兴趣自行查找吧,讲的话感觉慢慢要偏题了(不过好像前面已经偏了很多)。之前如果写勃艮第再讲。之后的那版就是现代西班牙国旗的雏形了。

1.天主教奉献—— +2 年度教廷影响力

如果说宗教裁判所能代表西班牙对于天主教的坚定,那么接下来我想聊一聊关于西班牙对于天主教的其他方面

1.广泛程度

截至2014年8月,西班牙全国总人口为4650.78万人,而根据2015年统计,西班牙天主教徒数量为4330万左右占全国人口比例高达93%

2.热爱程度

西班牙人喜欢在节庆或者灾难发生的时候进行游行,除了圣诞节之外宗教游行也不少,最有名的是三王节、圣周和万圣节。三王节是每年的1月6日,是东方三王带着礼物来看望耶稣基督的日子。根据《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所说,当圣母玛利亚诞下耶稣的时候,东方三王带着礼物来看望他,因此西班牙人认为给他们带来礼物的是东方三王,而不是圣诞老人。而从中世纪开始,三月底四月初是西班牙圣周的时间。随处可见耶稣受难重生的纪念游行。这样看来,天主教丰富了西班牙人的文化生活。圣周当天,所有民众都会出来,他们抬着圣像在指定的街道游行,游行的人群中服饰特别奇特,身穿不同颜色的长袍,头戴一顶遮面的尖顶帽子(衣服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紫色代表忏悔,红色代表鲜血,绿色代表希望,黑色代表死亡)。游行的时候有的人会光脚游行,据说是有神灵护体,因此不感觉到痛。

西班牙圣周相关照片(有点可爱又有点哈人)

2.教宗子午线——能够伪造任何海外省份的宣称   +1 殖民队

3.珍宝船队—— +25%海军上限

西班牙珍宝船队是指从16世纪开始,由西班牙西印度交易所组织,定期往返于西班牙本土和其海外殖民地之间,运送贵金属和其他特产品的大型船队。运输的货物包括金银、宝石、香料、烟草、丝绸等。

珍宝船队通常包含有两支:一支是加勒比珍宝船队,由西班牙本土前往美洲新大陆(主要停泊港口包括哈瓦那、韦拉克鲁斯、波托韦洛、卡塔赫纳)。另一支则往返于亚洲菲律宾的马尼拉和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之间,被称为马尼拉船队,负责将亚洲的货物送到墨西哥。亚洲的货物到达墨西哥后会被集中运送到韦拉克鲁斯并最终由加勒比珍宝船队运回西班牙。

通过派遣定期船队,西班牙官方控制了本土和殖民地之间的贸易。西班牙法律对私人贸易限制严格,殖民地自身只能与塞维利亚港进行贸易(也是eu4设置贸易流向原因),且西班牙皇室向私人货物征收20%的税。

16世纪的塞利维亚港,什么叫世界级贸易中心啊?(后仰)

1520年后,为应对逐渐增多的私掠行为和海盗攻击,西班牙决定将分散的运输船组织成两支定期航行的大型船队并为之配备了重武装。这两支船队皆从塞维利亚(1707年后是加的斯)出航,由西印度交易所监督,装载着欧洲的货物(有时还载有非洲奴隶),其中一支前往古巴和墨西哥,另一支前往南美大陆(主要停泊在卡塔赫纳和波托韦洛)。完成贸易和货物装卸后,两支船队在古巴的哈瓦那会合并返回欧洲。

西班牙珍宝船队路线

船只数量

珍宝船队1550年时只有17艘船,到了16世纪末已有超过50艘西班牙式大帆船(Galeón,又名盖伦帆船)。17世纪中后期,船只的数量减少到了巅峰时期的一半并继续萎缩。不过在17世纪的最后十年间,因为贸易和经济的恢复,船队得以再次扩大,并一直持续到18世纪西班牙波旁王朝期间。

珍宝船队的消亡

1765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开始逐渐放松贸易管制。1780年后,西班牙开放了殖民地自由贸易。1790年,负责管理殖民地贸易的机构关闭,这一年也是珍宝船队定期出航的最后一年,之后的运输任务则由海军船只单独、分散承担。

4.西班牙无敌舰队—— +10%重型船只战斗力 +1海军将领机动

广指1588年西班牙进攻英国时组成的舰队,越有150艘左右战舰真正具有战斗能力的盖伦帆船大约有20艘,另外有44艘武装商船、23艘圆船、22艘差船、13艘轻帆船、4艘中船和4艘长船,人员总计三万多人,陆军约一万九千人,总吨位57868吨。战术是以抢登敌船为主,和短距离炮击因为当时西班牙步兵素质极高,使海战得以借助陆军优势。而英格兰当时战术长距离炮击,格瑞福兰海战中西葡海军战败的一大原因就是英荷海军总是能保持在安全距离利用炮击距离优势打击西葡舰队

5.西印度交易所—— +15%全球关税 -33%使者行程时间

又名西印度贸易厅,正式名称为西印度皇家审问院,由西班牙王国于1503年在塞维利亚设立的王室代理机构,主管西班牙帝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地事务。(西印度来源于西印度群岛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于巴哈马群岛上登陆,误以为这里是印度,故得名。总的说,西印度群岛包括了巴哈马群岛和安的列斯群岛)

自哥伦布到达美洲起,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就希望撤回授予哥伦布与其它几名征服者的权力,将新大陆的殖民地纳入王室直属领地,由君主直接统治。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出发去美洲后,伊莎贝拉一世将新大陆事务管理权交予她的心腹,塞维利亚大教堂副主教胡安·罗德里格斯·德·丰塞卡。但是随着殖民地的军事、贸易与移民活动不断增加,很快超过了丰塞卡一人的管理能力;同时隔壁葡萄牙的曼努埃尔一世也于1500年在里斯本设立印度(贸易)厅(Casa da Índia,又称印度部或印度之家)来管理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最终伊莎贝拉一世于1503年签署皇家特许证,准许丰塞卡在塞维利亚组织成立西印度贸易厅,作为王室全权代理机构来管理殖民地贸易,直接对国王负责。西印度贸易厅很快控制了西班牙岛的经济事务,并在接下来数年内将权力扩大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方方面面。

贸易厅最重要的权力是对西班牙珍宝船队的掌控,船队的组织运行和船队货物的销售等都由贸易厅管理。一切殖民地与西班牙本土间的官方货物交易都要通过定期启航的西班牙珍宝船队,对珍宝船队的控制得以让贸易厅(以及贸易厅背后的西班牙王室)完全掌控西班牙与其美洲亚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9][10][11]如果是不经由珍宝船队的、由私人或外国人掌握的殖民地贸易船只,贸易厅会对其中的贵金属课20%的税,又称为皇家伍一税(quinto real);[12][13]当严格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时,贸易厅对殖民地商船所课的各类税可高达40%。为了保证经济控制,贸易厅要求每艘殖民地商船都雇佣一位书记员,以统计船上商品的价值和管理需要支付的税款。[14]理论上,如果没有贸易厅的批准,没有西班牙人可以出海探险或贸易;这些对私人贸易的限制导致大量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商人为了逃税而进行走私。无论如何,西印度贸易厅和西班牙王室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和汲取,是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成为欧洲最富有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衰败(精西大悲)

因在财政上无法同时支援欧洲大陆战争(三十年战争)和海外殖民帝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于17世纪晚期陷入债务危机。为了支付西班牙所欠欧洲各国银行家的巨额债务,哈布斯堡王室选择将西班牙珍宝船队的垄断贸易收益——尤其是马尼拉大帆船船队的收益——转让给债权人以抵债。西印度贸易厅因此丧失了主要的收入来源,与西班牙帝国一同陷入衰落。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1700年绝嗣,导致了1701-1714年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新入主西班牙的波旁王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央集权改革,并试图削弱塞维利亚商会对政治和贸易的影响力,将权力收归王室。 西班牙波旁王朝开创者费利佩五世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自身地位稳定后,就于1717年将西印度贸易厅搬迁至加的斯,使塞维利亚失去了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依赖塞维利亚商人的贸易厅也因此受到打击。卡洛斯三世进一步削弱了贸易厅的权力;其子卡洛斯四世于1790年完全废除了西印度贸易厅。贸易厅的税务权和司法权等被收归西班牙殖民地副王,珍宝船队也宣告结束,被各种小规模的私人船队所代替。西班牙殖民帝国在不久后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瓦解。

原塞维利亚商会大楼,现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

6.掌控议会—— +1 可行的外交政策

伊莎贝拉女王致力于建立君主专制制度。1480年在托莱多召开议会进行议会改革。改革后的议会权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它所讨论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由王室提出来的议案,不再具有立法权和财政权,只保留了以下几项权利:1、公布、通知王位继承人;2、保持与地方的联系,如给地方建设拨付经费;3、允许代表们在议会上提出关于地方事务的请愿书。王室会以工资和赠与的形式对代表们进行一些补偿。4.议会只在国王觉得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召开。

7.黄金时代—— +1 年度威望

政治上的黄金时代以腓力二世即位(1556年)至法国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缔结比利牛斯条约(1659年)之间的历史时期。不仅仅是国力的黄金时代,这段时间也是西班牙美术、音乐、文学最为繁荣的时代。关于经济和军事这些硬实力方面无需多述,这次主要讲下软实力方面的艺术文化的兴盛。

建筑方面

格拉纳达大教堂、查理五世宫殿、埃斯科里亚尔图书馆、瓦拉杜利德大教堂等西班牙著名建筑在这段时间拔地而起。培育了 阿隆索·德·科瓦鲁比亚斯、胡安·德·埃雷拉等建筑大师。

音乐方面

要说当时西班牙最负盛名的作曲家那非托马斯·路易斯·维多利亚莫属了(虽然国内基本没人认识,其实我也不认识,查资料查到的)。我对拉丁语和宗教音乐并不是太了解也不好科普音乐这一块。

托马斯·路易斯·维多利亚

文学方面

说到文学我可就不困了,这一时期诞生的最为伟大的文豪非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莫属,你可能对名字没什么印象,但是我说《唐吉诃德》你没看见过也多少听说过,被列为世界名著。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米格尔正是他的作者。

除去这一大师人物还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在西班牙兴起,其名叫流浪汉文学,主要是以流浪汉视角来揭露社会的丑恶常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流浪汉是不幸的孤儿。

小说是流浪汉自己叙述的故事。

叙述者留心观察社会,并从社会中学习实践。

描绘饮食、饥饿、钱财等生存的物质需求。

流浪汉观察到各种情形的生活。流浪汉在横向上经历各种不同的遭遇,纵向上在历经社会磨练中逐渐成长。

各段故事间没有直接联系,相互连接而不紧密相扣。

其中最为出名也是开山之作是《托美斯河上的小癞子》,中文版本由杨绛老师翻译,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托美斯河上的小癞子(1554年版)

本期差不多就这么解说,讲道理我觉得这种专栏系列还是有点意义的,欧陆风云的一大部分国家都是有一些专属的特殊的理念,而它们都是有出处的,从其中能深深看出P社的考究能力的强大(只是能不能把这精力也投入到DLC制作啊,还有我的EU5呢?别惦记你那DLC了啊),不了解的话赶紧有点对不住P社的用心,本人就突发奇想做了这个系列专栏。这算是第一期吧,很多东西写的和查找的还不是很好,也没怎么查找错字,错误还是有些的。以后有新篇可能也会继续完善。

感谢阅读!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