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以的用法及例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以字文言文用法及例句大全 文言文以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以的用法及例句

2024-06-30 2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pr04文言文以的用法及例句时间:2020/04/04 23:38 | 分类:文字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例句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吾欲之 ... ,何如?(《为学》)。

2.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并举上典型例句

1、作动词:用;使用。

例句:战国时期·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白话译文: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2、作动词:做。

例句:先秦·佚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白话译文: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3、作动词:认为。

例句:战国·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白话译文: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以拼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1363539音:yǐ

释义:

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连及:富以其邻。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足以[zú yǐ]

完全可以;够得上。

2、以来[yǐ lái]

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4、以内[yǐ nèi]

方位词。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内。

5、难以[nán yǐ]

难于。

3. 文言文中 以 的用法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为”作为 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短文两篇》)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4.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说文》:“以,用也。”《尔雅》:“以,用也。”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认为)妙绝。(林嗣环《口技》)又如: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古文中,也有单独的“以”字作“认为”解的,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中的“以”便解释成“认为”。

“以”的应用范围广泛,表意也较复杂,下面,笔者试图结合初一语文新教材(最后两例外),谈谈它的用法,以飨读者。

一、作介词用。“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凭”、“根据”等。例如:

以刀劈狼首。 ——(蒲松龄《狼》)

例句中“以”引出“劈”的工具“刀”,“以”译为“用”。

以我酌油知之。 ——(欧阳修《卖油翁》)

例句中“以”引出“知之”的凭借(或根据)“酌油”,可译为“凭借”。

2、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例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例句中“以”的宾语省略,可译为: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以告富者。 ——(彭端淑《为学》)

译文: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富和尚。

二、作连词用。只表顺接,不表转折。

1、表原因,作“因为”、“由于”解。例如:

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译: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用“文”做他的谥号。

2、表目的,作“(用)来”解。例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译: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3、表结果,作“以至”解。例如:

以至于寸。 ——(范晔《乐羊子妻》)

译:以至达到一寸。

三、作副词用。相当于“己”,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或结束,可译成“已经”。例如:

以啮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假设)已经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治好了。

四、作代词用。表示指代,可译作“这”、“这样”。例如:

子贡曰:“无以为也!” ——(《论语?子张》)

译:子贡说:“不要这样做!”

当然,“以”字的用法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和教材篇目,不再赘述,留待读者自己理解和领悟。

本文标题:文言文以的用法及例句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xinzhi.com/qz/1323550.html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