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目睹家暴长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从小在家暴家庭长大的女孩 那些目睹家暴长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目睹家暴长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2024-07-06 1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丁香妈妈 

在家庭暴力阴影下长大的孩子,遭受到的伤害常常是双重的。上一代的不幸,不因时间而平复;而在下一代的成长中,负性的生活事件就像咒语一样,总能将那隐藏的紧箍咒唤出,让人感觉命运在冥冥中又经历了轮回。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的内容是来自丁香妈妈后台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更深切看到家暴的影响。

当我对妈妈动手那一刻

我自己也吓住了

随着李玲扬起的手落在妈妈后背,发出的不大不小的响声,她从暴怒里突然清醒了过来。

「我动手了?」

不知道「那个人」在无数次举起手又落下来以后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愧疚,但在那个瞬间李玲被自己吓住了。

她问:「是不是每个人最终都会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那个人」是李玲的父亲,在李玲的眼中,他是个魔鬼,是她非常痛恨的人。

一个赌鬼、酒鬼、还是个家暴者,对孕期的妻子,大大出手。当然报应来的也很快,他命里唯一的儿子,他的第一个孩子一出生便没了气息。

李玲是他的第三个女儿,从一出生就被他家暴,把还是婴儿的她从炕的一头扔到那头。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为什么不离婚?」是李玲和姐姐们经常会问妈妈的问题,但又无数次又都被妈妈的答案说服:「我自己走容易,但我走了,你们怎么办?在单独留下来你们没人管还是我挨打之间,我选择了挨打。」

母亲总是隐忍、用自己的劳作给自己和孩子筹谋着生活。但所有的钱还是不断被父亲输掉,李玲哭着诉说当时没钱读书,姐姐被迫辍学的经历。

而父亲并不在意她们的生活,把自己不如意变成拳打脚踢朝向妈妈。

22 岁,李玲靠贷款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其他两个姐姐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她们终于带着妈妈离开了那个恶魔。日子终于回归到正轨,一天一天好起来了。

母亲脸上的笑容增加了不少,但骨子里,对经济的、未来依然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存破烂」成为母亲给自己增加安全感的方式,「这个还有用」、「这个别浪费」、「以后也许还有用」,每一个物件都有留下来的理由。

母亲对「破烂」有近乎执拗的坚持。

当李玲的劝告总不被妈妈听进去时,不知道是急了还是慌了,李玲举起手来在母亲背上重重地拍了一下。

这个动作把她自己也惊住了。

「我想让她放下过去,但是却用了那个人方式。」

「我想让她别再过地那么卑微,但却用了一种伤害她的方法。」

「我想让她过得更好,但却对她那么糟。」

一秒钟让李玲回到童年那段黑暗的日子,也让她开始思索经历「家庭暴力」对她生活的影响。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面对负面情绪,她会像将爆炸火药桶,理性告诉她要克制,但大吼或者摔东西的欲望却能吞噬她的理智,这道「火」发出来后她会一刹那清醒,意识到自己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的模样。

如何消除父亲对她的影响,她希望能到她这一代结束,她今年 32 岁,有一个 3 岁孩子,肚子里面还有一个宝宝。

她说:「我不想孩子们像我,就像我不想像我爸。」

从一个噩梦跌入另一个噩梦

王潇是留守儿童,虽然爸爸妈妈很少在家,但他们回来的日子,王潇并不会觉得快乐,而是战战兢兢。但凡她和弟弟、妹妹,哪里做的不好。爸爸就会打妈妈,责怪妈妈没有管教好孩子。

没有得到过家的温暖,18 岁王潇早早开始谈恋爱,想要找一个能温暖自己的人。为了掩盖早恋,她骗爸爸妈妈,她被强奸了,让她心寒的是爸爸并不关心女儿发生了什么,转手用酒瓶子把妈妈打的满头是血。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看到爸爸打妈妈那一刻,王潇非常内疚,她想去救妈妈,但是她不敢;同时那一刻王潇对这个家彻底失望。

随后,18 岁的她离开了那个所谓「完整的家」,开始和男友同居生活。

但命运给王潇开了个沉重的玩笑,她从一个噩梦,出走到另一个噩梦:这个早恋男友,像父亲一样会对亲密的人拳打脚踢,还擅长精神控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PUA。

王潇为我们细数身上的伤痕:「嘴角这里这个疤,是男友一拳打下去,我还记得当时血流满了嘴里和上半身……这个地方是男友踹出来的,当时我躺在地上,他站着往我身上、头上踹还命令我不准躲避和遮挡……哦,还有这里,他要我扇自己 500 个巴掌……」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他甚至说如果分手要杀掉我或者我的家人」

「我想他真的会这么做。」

让我们惊讶的是王潇在描述这些时异常淡定。

「很多人都会疑惑我为什么不分手,因为我害怕提分手会被他杀害或者他会杀害我的家人。而且我当时还想继续读书考大学,离不开那个地方。」

「或许你也会疑惑我为什么不告诉爸妈,但是那样的爸妈,可以为我做什么呢?」

「更可笑的是我和这个男友结婚了,我对世界很失望,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好的选择。不过在结婚前 2 年,我鼓起勇气和他摊牌,如果再动我一下,无论什么原因,立马分手离婚,从此他再未动过手。」

虽然如此,但她无法忘记那些可怕的经历,那些目睹家暴还有被家暴的经历,总会在某个瞬间回想起来,让她控制不住,浑身颤栗。

「我无法全心全意爱这个成为老公的男人,因为我总是觉得他狠起来我会死无葬身之地。而我也开心不起来,我不知道快乐是什么。」

「我今年 28 岁了,目睹家庭暴力 18 年,自己被家暴 5 年,内心只有伤痕累累。这个世界并没有让我有什么安全感。」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有时候会控制不住打女儿

16 岁以后,泽怡因为读高中离开了家,远离了爸爸妈妈。她以为不再看到爸爸家暴妈妈,不再听到妈妈的哭诉,自己会好起来,会变得阳光快乐起来。但很多时候,她还是感觉生活非常的「丧」。

家暴对她造成的伤害并没有因为距离而淡化。妈妈为了给她一个完整家,而选择留下,给了泽怡太重的负担。

「或许没有我,妈妈的生活会轻松很多。」她一直活在这样的自卑中。

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在寻找疗愈自己的方法,她看了很多心理学书籍,开始质疑「完整的家」对她和对母亲来说意义到底是什么?

她并不觉得「完整的家」是她想要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她尝试和母亲重谈这个问题,「是你自己想留下,为什么你要拿我们当借口?」

那时,妈妈被问住了,愣了一下,对泽怡这个问题感到愤怒,「你就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

或许质疑会让泽怡从内心的包袱里面走出来一些。

泽怡本身长得很漂亮,追求者众多,但糟糕的成长经历,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糟糕的人,配不上任何别人,一度不想结婚。选择先生只是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家暴史,人性格温和,应该不会出现家暴。

婚后,她会不自觉使用暴力,遇到问题会很急躁,想动手,尤其是生了女儿后。

现在女儿 2 岁,正是「不受控」的时候,泽怡会控制不住地想举起自己的手。但每次揍完孩子,泽怡都会陷入愧疚和自责中。尤其是孩子还会和没事人一样跟着泽怡,对她比任何人亲。

「感觉自己情绪有时候完全不受控。」

「感觉自己一下子变的非常可怕。」

「感觉家暴的阴影一直缠绕着自己,让我难以安眠,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脱离。」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这些关于家暴的故事,哪怕只是读一遍文字,哪怕只是作为旁观者,我们都会感到「心痛」,永远无法真正去理解和度量当事人所受到的伤害。

这种切肤之痛不断警示着我们,那些遭遇家庭暴力、目睹家暴、成长于暴力环境中的儿童所遭受的伤害,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隐蔽,更久远。

《柳叶刀》曾发表过研究数据:在儿童期经历过家庭暴力事件的孩子,成长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成年后应用暴力对待家人的机率,是没有过暴力经历孩子的 12.6 倍。

来自杜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目睹家庭暴力,面对过家庭暴力的负压,甚至会在孩子的 DNA 上留下「疤痕」。

家庭暴力,存在代际传递。目睹家暴、经历家暴的孩子,受到的伤害绝不止是作用于当时,而是很可能影响终身。幸运的话,我们可以让这一切,终止在清醒的这一代。

2019 年 3月 1日《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提请审议指出: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也是家暴受害人。希望让这个群体被看见,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辅导,提供相应的支持。

今天也是我国家暴法实施的第 6 周年,让我们更多关注家暴,向家暴阴影中的孩子们伸出双手!

只有我们更多看见,才能一寸寸驱逐黑暗,点亮希望。

让家暴不在,不再!

(注:文中人物名字为化名)

[1]https://news.un.org/zh/story/2013/10/202952

[2]《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

[3]ErtemIO, LeventhalJM, DobbsS. Intergenerational continuity of child physical abuse:how good is evidence? Lancet,2000,356:814-19.

[4] 曹玉萍, 张亚林, 孙圣琦, 等. 湖南省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报告 [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 03 ): 200-203.

[5]Drury, S. S., Mabile, E., Brett, Z. H., Esteves, K., Jones, E., Shirtcliff, E. A., & Theall, K. P. (2014). The Association of Telomere Length With Family Violence and Disruption. Pediatrics, peds-2013.

[6]Mitchell, C., Hobcraft, J., McLanahan, S. S., Siegel, S. R., Berg, A., Brooks-Gunn, J., ... & Notterman, D. (2014). Social disadvantage, genetic sensitivity, and children’s telomere lengt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16), 5944-5949.

合作专家 陈韵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

策划:兰兰

监制:阿童木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