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核心的核心是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做到及时发现感染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是哨点单位的概念 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核心的核心是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做到及时发现感染者

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核心的核心是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做到及时发现感染者

2024-07-13 14: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徐毓才/文

92181592263260342

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提出

4月8日,是我国抗疫工作极具标志性的一天。当天零时,武汉迎来通道解封,生产生活秩序开始逐步常态化。

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全国复工复产情况调研汇报,分析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这是最高决策层会议首次提出“常态化疫情防控”这一概念。

不过此前有几次会议上也提出了“常态化防控”,一次是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了低风险地区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具体包括: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等内容。

另一次是4月6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进一步防范陆地边境疫情跨境输入。

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内容

此后,疫情常态化防控作为生产生活秩序常态化的关键多次成为中央高层会议的研究议题。

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和当前经济形势的汇报,研究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决定将有关意见提请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

5月8日,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印发,这是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第一份全面部署安排的文件,也是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指导性文件。提出疫情防控工作正式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防控原则是“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文件从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四早”措施、突出重点环节、强化支撑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0项具体措施。

这一指导意见被概括为落实“四方责任”和“四早措施”,即在疫情期间,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最近,北京丰台区副区长等官员被免职,就是因为落实“四方责任”不到位、“四早”要求不力、消杀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6月2日,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下发关于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2020〕242号),为扩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范围,保证核酸检测质量,提出明确要求。一要高度重视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工作,二要加强实验室备案或准入管理,三要加强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四要加强核酸检测人员培训。

6月8日,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81号),将加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尽力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作为常态化防控落实“四早”措施的首要举措。 

6月11日,综合组再一次下发关于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86号),对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

33571592263260555

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核心的核心是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做到及时发现感染者

尽管疫情常态化防控内容比较多,需要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措施,但最核心的核心还在于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做到及时发现感染者,因为只有核酸检测才是发现感染者的金指标,只有把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找出来、管理好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把感染者第一时间找出来呢?

1.积极扩大检测范围,全力排查风险隐患

重点人群“应检尽检”:①密切接触者;②境外入境人员;③发热门诊患者;④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⑤医疗机构工作人员;⑥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⑦监所工作人员;⑧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和动态调整优先检测人群。

加强公众监测预警。疾控机构定期对普通人群进行抽样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做好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工作。各地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动态调整常态化防控措施和动态推进应检尽检。

6971592263260620

2.切实发挥三个“哨点”作用

①充分发挥发热门诊的“哨点”作用。对于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健康码”,并进行核酸检测。各类医疗机构要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制,对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在做好防护条件下由专人陪同按规定路径前往发热门诊就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医务人员要做好“守门人”,发现发热等可疑病例,要详细登记相关信息,并按相关程序及时报告、收治和转运。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发热患者首选设置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

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发热患者进行登记,在1小时内上报到所在地卫生健康部门,引导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到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治疗。乡镇卫生院应当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立临时隔离病房留观发热患者。各区县每天应对乡镇卫生院留观发热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发热患者要提供核酸检测报告,如不能提供,由发热门诊报告本区县领导小组(指挥部),由领导小组(指挥部)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核酸检测。

③充分发挥急救中心“哨点”作用。严格落实救护车信息传递与反馈制度。因发热拨打“120”急救电话,经120救护车转运至发热门诊就医的,急救中心要做好交接和登记,同时将患者转运信息报告本区县领导小组(指挥部),信息应包括患者姓名、地址、年龄、症状、就诊医院等。因发热拨打“120”未实施转运的,急救中心核实后,将患者准确信息报告本区县领导小组(指挥部),由领导小组(指挥部)组织做好防护后引导其去发热门诊就诊。

各地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特别是针对具有“哨点”性质的医疗机构要开展定期检查和随机暗访,督促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哨点”的敏感性,坚决防止因职责落实不力导致的疫情扩散。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管理,将上述通过“哨点”发现的人员纳入“应检尽检”范围。在确认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要及时解除管控措施,将“健康码”调整回正常状态。各“哨点”落实检测、登记、报告、引导等措施不力,导致“应检未检”的,开展责任倒查,依法依规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追究责任。

3.各地要切实重视核酸检测经费的落实

按照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加强资金统筹安排,对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海关实验室建设和检测设备的配备予以经费支持,特别要加大对人群相对密集、流动性较大地区和边境口岸等重点地区支持力度。具备条件的地区将检测试剂和耗材纳入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范围并简化招标采购程序。“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当前很多地方并没有落实“应检尽检”费用,致使应检尽检重点人群的免费检测难以落实到位,很多医疗机构尚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也使得应检尽检不能落实,这是目前最重大的疫情常态化防控风险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40831592263260737

4切实明确各方责任

①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卫生健康部门公布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名单,指定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海关、社会检测机构为“应检尽检”人群提供检测服务,指定医疗机构、社会检测机构为“愿检尽检”人群提供检测服务。进行较大规模人群检测时,可采用将5至10份标本混检进行初筛的方法,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要加强对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的监管,将检测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考核内容,收集检测相关信息并上报上级卫生健康部门。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测工作,民政部门协调组织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和城乡社区工作者的检测工作,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监所工作人员和新收被监管人员检测工作,海关负责组织境外入境人员、口岸检疫人员检测工作,移民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边防检查人员检测工作。教育、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等部门根据各地实际,优先组织、有序引导做好学校(幼儿园)工作人员、来自疫情重点地区复学学生、公共交通工具和客运场站服务人员、复工复产单位新到岗(返岗)人员检测工作。

②发挥社区单位作用。社区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主动加强信息沟通,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引导社区群众协助、配合政府部门组织开展检测工作,依法接受样本采集、检测、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在复工复产复学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核酸检测的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动联系卫生健康部门,有序组织开展检测工作。

③完善检测后续工作。检测机构及时将检测结果通知到检测对象。对检测结果阳性者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社会检测机构要及时将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者信息报告所在县(区)疾控机构。确诊患者立即按规定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无症状感染者按规定对其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及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后及时订正。各地以县(区)为单位,合理设置隔离点,做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

疫情常态化防控贵在常态化,核心在精准。北京丰台区的教训必须汲取。

15341592263260827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