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是0-3岁早教教育内容 苏婧

苏婧

2024-06-06 17: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后来,我荣幸地成了该书的第一读者。带着好奇,更怀着荣幸,我读完书稿。恰逢刚刚听完《黄帝内经》的解读,了解到中医药学上讲究一种被称为“透”的方法;读着这本书的章节句断,“透”的体验竟时时袭来,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充分感受到该书所具有的极强的契合实际、指导实践、针砭时弊的穿透力和渗透力。

这本书是由美国的卡罗尔·科普尔(Carol Copple)和休·布雷德坎普(Sue Bredekamp)主编的 《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 (第三版),以全美幼教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关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立场声明》为基础,是许多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充分体现和表达。该书有如下特点。

编写团队专业力量强大。

从卡罗尔·科普尔和休·布雷德坎普两位主编者的经历来看,她们都是教育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兼具的早期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其他参与者,如希瑟·比格·汤姆林森(Heather Biggar Tomlinson)是全美幼教协会的专业发展专家,玛丽露·希森(Marilou Hyson)是全美幼教协会的高级顾问等;参与的专家学者及实践者不胜枚举。

该书的研究成果是在不断继承与发展基础上的丰富与拓展。

婴儿和学步儿阶段(0—3岁)、幼儿园阶段(3—5岁)、学前班阶段(5—6岁)及小学低年级阶段(6—8岁)等早期教育四个阶段的八章内容构成了本书的主体部分。全美幼教协会关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立场声明》的修订过程充分反映了早期教育领域的不断继承和发展,即文中所提及的具有 “连续性和变化性”。

其继承(连续性)是指从上一次声明(NAEYC,1996)至今,始终追求的核心问题是“在教育儿童方面追求卓越和公平”,以及“关于儿童如何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理解”。这是全美幼教协会关于发展适宜性教育一贯坚持的方针和方向。

而发展(变化性)则体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与突破,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挑战,促使专业工作者们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掌握促进每个孩子的最佳发展和学习的路径与方法。

基于广泛、扎实的研究及实践。

研究与实践源于全美幼教协会发展适宜性教育修订小组几十年来关于早期教育实践质量立场描述的不断修正与讨论。本书还收录了 《在群体中照顾婴儿和学步儿:发展适宜性教育》(第二版)( Caring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in Groups: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2nd ed.)中的一章,反映了全美幼教协会在婴儿和学步儿发展适宜性教育方面所做的研究与实践。从本书主编者所列的长长的致谢名单中,足见此书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结果。

下面分享本人阅读后的几点思考体会。

01

践行发展适宜性教育是

优秀幼儿教师的关键特征

首先,该书的核心要义在于追求教育的“ 卓越和公平”,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就是帮助教师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而“ 能够践行发展适宜性教育是优秀早期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关键特征”。

其次,发展适宜性教育以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研究以及关于教育有效性的认知为基础。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要了解不同年龄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是什么,以及什么样的途径和条件能最有效地支持儿童的发展和学习。

如书中所述,发展适宜性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正如刘焱老师曾说的那样: 一个专业化的幼儿教师,既要像心理研究者一样与幼儿交往与相处,又要像教育家一样思考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02

科学、客观、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学前教育发展及实践中的问题

读这本书,既感慨又欣慰。感慨的是,随着学前领域教育改革和实践的深入,全世界早教同行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具有很多相通之处,我们遇到的有些困惑同样是美国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瓶颈问题;欣慰的是,面对这些所谓的两难问题,美国早期教育同行给出了坚定而专业的回答,很多认识和看法与我们的专业解读不谋而合,再次印证和坚定了我们的专业认知和价值取向。

如教师主导(teacher-guided)和儿童主导(child-guided)同样重要。 即不论是儿童主导的活动,还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对儿童来说,只要能够让他们深度学习,就是最重要的教育经验。再如,快乐和学习同样重要。快乐和学习不仅同等重要,而且“携手同行”。儿童热衷于探索他们的世界,寻求并掌握新的挑战,发展自己的能力(Hyson,2008)。儿童最爱的莫过于“经过努力获得的快乐”(hard fun)。

总之,对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与实践中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分析、客观对待,切忌矫枉过正、失之偏颇。本书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辨析。

辩证地看待教与学的问题

本书在论述“教与学的改进”时,既强调对儿童的充分尊重,也强调教师的作用,并且在强调教师作用时着墨不少。比如:

教师每时每刻的行动以及与儿童的互动,是决定儿童学习结果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课程的确非常重要,但教师的所作所为更重要。 对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来说,儿童主导的经验和教师主导的经验同样重要。在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教育机构中,教师为儿童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区以便儿童选择活动,并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时间以支持其开展活动。除了这些活动外,3—8岁儿童还需要参与有计划的、教师主导的、互动性的小组活动或全班集体活动,并从中获益。 有效的教师应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支持儿童在每个学习领域的兴趣获得和能力发展。除了把有意义的学习蕴含于游戏、日常生活和活动区等之外,高质量的教育机构也提供精心计划的课程,使儿童的注意力聚焦于特定的概念或主题。有能力的教师能够进一步使课程适应其所教的班级和个体儿童,并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学习与发展。 尽管游戏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以儿童为主导的活动,但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提供信息、创造挑战、提供词汇或其他方式来丰富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同样,在教师计划的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其他策略来激发儿童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想法。

从上述所列片段可以看出,发展适宜性教育强调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强调实现超越儿童的自然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即在尊重儿童主动性和研究、读懂儿童的基础上建构有效的支持策略,为儿童的发展铺设台阶。

所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不是仅仅“静”待花开,专业而负责任的教师一定是有准备的教师。 “静待”不是一个被动、消极的等待过程,而是在尊重、了解孩子,相信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并提供积极支持与帮助的前提下的积极等待和期望。

有能力的教师要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学会如何观察、理解幼儿的行为和需求,如何适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儿童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这样的教育行为才是适宜的、科学的、高效的,也才是真正负责任的。

辩证地看待“适宜”的问题

编者对“发展适宜性教育”中什么是“适宜的”也做了恰如其分的表达。除了书中提供的“答案”之外,还特别强调教学实践(方法或行为等)是否适宜要视情况而定。“特定的教学实践或政策是否具有发展适宜性,取决于所面向的儿童个体或群体、所服务的家庭类型、所处的情境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 换言之,我们的实践工作者要加强思辨,不应人云亦云,不要唯“专家”、唯“权威”,要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判断,依据实际情况,依据现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不断做出调整和决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适宜”。

针砭时弊与兼容并蓄

本书的问答部分可谓精彩纷呈。正如编者所介绍,她们收集了来自教师、管理者、家长和政策制定者提出的关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诸多问题,从中筛选出一些最常见的问题列在书中。同时指出,“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不同的托幼机构和学校、不同的知识基础、从业人员不同的理念而发生变化。因此, 全美幼教协会不是要给出关于这些问题的唯一答案,而是期望借此激发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对话。”

比如:

“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有唯一正确的教学方式吗?” “发展适宜性教育是一种课程吗?” “发展适宜性教育是无结构的吗?” “在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教室中,儿童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游戏。这是真的吗?” “在当前提升学习成绩、缩小学业差距的要求下,游戏仍然是发展适宜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吗?” “承担学业任务的托幼机构教育何时能够具有发展适宜性?” “我所服务的家庭有不同的儿童教育理念,我应该怎么做?”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为未来的学业成功做好准备,她难道不需要获得比发展适宜性教育更多的经验吗?” “如果把字母表贴在幼儿园教室的墙上,或者在小学一年级前教儿童阅读,就不是发展适宜性教育。这是真的吗?”……

看着这些林林总总的、来自实践的问题,我们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和“怦然心动”的感觉?

现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如果把字母表贴在幼儿园教室的墙上,或者在小学一年级前教儿童阅读,就不是发展适宜性教育。这是真的吗?”相信类似的问题也是我们实践工作者非常关注,或者说是在实践层面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

编者认为,“关于字母表的问题,已经成为发展适宜性教育的‘都市传奇’。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学校教育,学前儿童承载着人们对一年级教育的期望。作为回应,全美幼教协会在1987年的《立场声明》中呼吁不要孤立地教幼儿学习字母(Bredekamp,1987),强调在有意义的语义情境中教幼儿学习字母”。由此,“不能有字母表”的说法就这么产生了。“

这种误解导致许多早期教育工作者回避开展读写教学。为了消除这种误解,全美幼教协会和国际阅读协会(th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简称IRA)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学习阅读和书写:针对幼儿的发展适宜性教育》(IRA & NAEYC,1998),制作和发布了大量的其他阅读资源(参考全美幼教协会网站)。这些出版物和《立场声明》一起,描述了帮助儿童成为阅读者的有效学习经验。

《立场声明》特别强调了字母表在发展适宜性教育教室中的位置问题。《立场声明》指出,字母表应当放在幼儿在工作和游戏时可以看到、摸到和操作的地方。学习字母是阅读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发展适宜性教育教室里,墙上当然会有字母表,而且字母表应当放在与儿童视线齐平的位置。”

这个案例令我们联想到我国当前综合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 小学化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小学化属于学前教育的功能异化,主要表现为过度的早期智力开发、过早的优势智能定向、过量的单一兴趣培养、过重的学科知识学习。这实际上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特征。小学化做法通常被认为是在内容上的超前,这其实仅是表层的理解和判断,而更多的情况则是教育内容并未出现所谓的小学化,但 其形式却表现为高度控制,以一种机械刻板的、整齐划一的方式对幼儿实施教育,这种“小学化”的表现更需要高度警惕。

基于这种判断,“教室里是否可以有字母表”的回答告诉我们,对于去小学化政策,不能机械、生硬地理解和搞“一刀切”,而是要 从深层次的观念、理念角度来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提供环境与教育以支持儿童的发展。

03

重视关系的建立,注重创造平等、尊重、理解、包容、支持的关系和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有机整体。为了维护动态平衡,每一个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教育本质的实现得益于积极关系的建立。本书很多章节都十分强调重视教育机构、教师与家长建立互惠的关系……

本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不仅体现在以儿童为本,对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尊重,还体现在关注个体差异、个体需求,进行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教育。这也体现在 以教师为本。

比如,在设计评价方面,“在这一版中,实践案例对照表里的纵栏标题发生了变化。之前的纵栏标题是‘发展适宜的/不适宜的’,现在则是‘发展适宜的/对照’”。编者介绍,“这是因为如果把右侧栏中的每个示例都称为错误或糟糕的实践,未免有些夸大其词。当然,其中一些是有害的(例如,给婴幼儿换纸尿裤的过程不卫生)。有些实践只不过是一般性实践,或尚未达到最佳标准”。而且,受文化背景的影响,有时人们会以完全不同的观点来评判相同的实践。采取行为对照的方式,就是为了避免片面的、贴标签式的定论,而“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需要仔细考虑的实践上”。

再如,该书虽然注重提出发展适宜性教育是优秀幼儿教师的关键特征,但其态度、立场也不是一味地提要求,它还积极呼吁“ 为确保教师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必须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专业发展上不断获得进步,并能得到足够的支持及薪酬”。

04

重视并强调知行合一

本书一以贯之地重视和再现了科学理念指导下的扎实而丰富的实践,真正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即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每一部分前有发展概述,后有实践操作。每个年龄阶段均有一章概述这一阶段儿童的发展和学习特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随后提供了该年龄阶段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实践案例对照表,呈现出 优秀的教师如何在他们的教室里将发展适宜性教育框架及理念转化为实践。

李镇西老师说: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在《德米安》( Demian )中说:“ 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在那之中尽情生活,全心全意、不受动摇地生活。”

对于优秀的教师而言,真正的职责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自己与儿童的连接点,找到发展适宜性教育的落脚点,在那之中尽情工作,全心全意、不受动摇地为促进儿童的发展而工作。

“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希望教师们能走进此书,细心品味和体察发展适宜性教育的那份善待与呵护。为“每一个”提供适宜性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苏 婧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本文源于《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推荐序。

《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

(美)卡罗尔·科普尔(Carol Copple)

(美)休·布雷德坎普(Sue Bredekamp) 主编

刘焱 等 译

万千教育 出品

推荐语|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怎样才能使儿童获得最佳的学习和发展?你将从发展适宜性教育理念中找到答案。本书被誉为美国学前教育界的“绿色圣经”,是全美幼教协会畅销书第一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经典: 畅销二十余年,堪称世界幼儿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指南 权威: 兼顾理论与实践,通过官方视角解读发展适宜性教育 全面: 涵盖四个年龄阶段、四大发展向度以及五项教育原则 优质: 刘焱教授领衔翻译审校,苏婧和李晓静老师倾情作序

认识作译者

卡罗尔·科普尔(Carol Copple) ∣ 全美幼教协会教育实践的先行者和主管出版的官员;曾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新成立的社会研究学院任教;在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参与开发了一套基于研究的学前教育模式,并进行了儿童认知方面的研究;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休·布雷德坎普(Sue Bredekamp) ∣ 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名幼儿教育顾问;主要担任全美幼教协会、专业认可委员会、开端计划项目、州和地方教育部门等的顾问,同时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早期数学委员会任职。

刘焱 ∣ 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公安部特邀监督员;教育部学前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装备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国际编委,澳大利亚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国际编委。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多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委。1993—1994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原安大略省高等教育研究院)访问学者,2005—2006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学前儿童游戏和玩具、幼儿的学习与指导策略、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性专著有《儿童游戏通论》《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学前教育原理》《幼儿教育概论》《幼儿游戏评价》《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学前教育新论》等。

主持的“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于2017年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幼儿园游戏与指导》于2015年入选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童游戏通论》于2011年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学前教育原理》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文科教材二等奖;个人于1998年获国家教委组织的“宝钢优秀教师奖”。

下滑查看本书目录

推荐序一 为“每一个”提供适宜性的教育

推荐序二 发展适宜性教育——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再认识

译者序

主编简介

贡献者简介

致谢

前言

关于本书

《立场声明》中的关键因素

NAEYC立场声明 针对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课程

现况下的关键议题

应用新知识探讨关键议题

适合儿童发展实践的核心考虑

有助于实践的儿童发展及学习原则

适合儿童发展的实践指导方针

政策考虑

第一章 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

在各个实践领域表现卓越

着眼大局

第一部分 婴儿和学步儿阶段

第二章 婴儿和学步儿发展适宜性教育(0—3岁)——生命前三年的发展

乳儿期(0—9个月)

行动期(8—18个月)

学步期(16—36个月)

第三章 婴儿和学步儿发展适宜性教育(0—3岁)参考实例

第二部分 幼儿园阶段

第四章 幼儿园发展适宜性教育(3—5岁)概述

身体发展

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认知发展

语言和读写发展

第五章 幼儿园发展适宜性教育(3—5岁)参考实例

第三部分 学前班阶段

第六章 学前班发展适宜性教育(5—6岁)概述

身体发展

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认知发展

语言和读写发展

学前班的轻松过渡

第七章 学前班发展适宜性教育(5—6岁)参考实例

第四部分 小学低年级阶段

第八章 小学低年级发展适宜性教育(6—8岁)概述

身体发展

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认知发展

语言和读写发展

第九章 小学低年级发展适宜性教育(6—8岁)参考实例

第十章 关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

扫码了解本书更多详情

责编 | 万千君

制图 | 万千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