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我为什么逃离社交网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叫社交网络 【效率】我为什么逃离社交网络?

【效率】我为什么逃离社交网络?

2023-06-29 13: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头:哈喽👋,这里是杰克苏的假象世界,这篇文章是关于我这两年里面几乎将社交软件隔离我的生活的感想和一点思考。

先说结论: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我感受到了更多现实世界中的美好。

本文章字数大约:3000字

阅读时长大约为:13分钟

我将主要的内容列举在了下面,如果你觉得感兴趣,可以尝试接着读读我的旅途,也可以直接跳到你喜欢的章节阅读。

这是一篇我用来回顾自己过去两年并且复盘反思自我的文章,也希望如果你对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感兴趣,想改善自己生活,但却又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这么做的人一点点小帮助。

社交媒体是一个在现代人生活中早已习以为常的名词,不论是Instagram,微信,微博。我们无疑已经沉浸在集体连接的社会。

为什么要这么做?

首先,为什么要逃离社交媒体呢?和很多人一样,我曾经也是社交媒体的忠实信徒,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

实话说,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那种每天都可以链接世界的感觉确实在一开始令我兴奋,每天接受大量信息让我感觉活在时代的前沿。

但是,在那段沉迷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的生活过得并不好。每天观看所谓的前沿科技新闻,但又有多少是跟我真正相关的呢?每天观看他人的美好生活,但又有多少是属于我自己的生活呢?每天观看各种人在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天赋,但我又学到了什么呢?

对自我的怀疑让我产生了沉思,回顾自己过去,当我在各种碎片时间里沉浸在社交媒体中时,我是否忘记了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美好。可能是一片湛蓝的天空,可能是街边小贩的吆喝声,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难道不正是拼凑出我们生活珍贵点滴的美好吗。

所以,我决定狠下心来,开始我的逃离社交媒体之旅。可能是我比较喜欢追求挑战,当时也正值备考期间,于是我决定将除微信以外的所有社交媒体软件卸载,也将朋友圈的通知关闭,使用专注模式,在油管(YouTube)上看各种方法论。在经历了不少心灵挑战后,我几乎两年没有看任何朋友圈、微博、Ins、也没有发布任何信息。

那么,你可能会想,我这不是相当于与世隔绝了吗?是的,我一开始也有这个顾虑,但当我真正坚持下来之后,我发现除了微信这样的刚需,不使用这些社交媒体软件并没有对我的生活造成任何改变。它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在下一章里,我会讲一讲这些软件如何使用特定的机制让我们感到依赖。

成功逃离之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变得更加健康了,也变得更加有激情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社交媒体的好与坏

诚然,一个可以瞬间传输图片、文字、视频和音频的电子世界,似乎是人类发展的一大奇迹。我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效率比古代快得多,有着指数性的增长。

社交媒体的便携性,使得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各种事情、看到美丽的照片,与好朋友交流。在即时通讯软件的作用下,时间和空间似乎都不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屏障,我们可以始终保持联系。

无疑,社交媒体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效率。我不是在批判社交媒体为生活带来的好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使用它。

然而,这种所谓的效率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吗?在效率背后,又是什么在拨动着我们的情绪呢?

效率一词本来是用来形容单位量下的行动快慢,时间花费少的便是效率高。在电子信息社会里,我们似乎做事情的效率更高了。但正如社会学家罗萨所言,「我们的获得的信息同样提高了」,「生活出现了异化」。当我们每天沉浸在如浪潮般的信息流中,好像获得了很多东西,但实际上只是脑海中的一时念想。

当我们每天忙于不断刷新,关注一个又一个的更新,反复机械地重复着这一行为,这不禁让我思考,这样的效率提升,真的有正向效果吗?做事情要沉下心,但互联网数字流中的一个个数据,好似一股无形的手,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前进和获取,提醒我们不要落后于时代。

有时,我心中会产生一个不切实际的假想,如果我们的世界与网络断开,其实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仍然可以正常生存,与他人交流。当然,这一切仅仅只是幻想罢了,现实世界需要网络的支持。但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脑中的集体意识板块,让人觉得理所当然地接受大众的思想。问题是,在这种快速浮躁的大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加强自主思考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其次,社交媒体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在《上瘾》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成瘾的原因:我们对任何事情的依赖并不是来源于一件事情有多么快乐,而是这件事情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多少痛苦。

感到无聊时,许多人都会想方设法找乐子,会去浏览醒目的新闻头条。压力太大时,人们会更渴望平静,也许会在 Pinterest 这样的网站上找到寄托。形单影只时,Facebook 或者 Twitter 可以让我们立刻感受到他人的陪伴。 — 《成瘾》

你有没有在做一项工作或是排队的时候,感到厌烦与焦躁,于是不由自主地打开微信、知乎、微博、抖音,心里默念着:“我只看一会就不看了。” 但一波一波刷不完的信息流,和不断旋转的刷新按钮,仿佛兴奋剂一般激活脑内的神经元,你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等到脱身而出之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

我认为,所谓浪费了时间只是表象,侵蚀了内心才是关键。当我们被同质化的思想渗透时,很难真正塑造独特的观点和视角。有人可能会批判这个观点,“我要是不接受新的信息,如何与时代并存,不落后于时代呢?”没错,快慢之间的关系经常难以琢磨,接受新事物尤为重要,但这并不等同于重复地接受被设定好的让大脑产生多巴胺的冗余信息。

短视频的存在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短视频好似在同等时间下提升了效率,同样10分钟,我可能读一本书顶多读完一个章节;可是,试问当一个人刷了10分钟的短视频后,是否可以记得10分钟前第一个视频的内容,我打赌大多数人都不会记得。如果是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你肯定能在大脑中清晰地演化出刚刚了解的内容。

逃离社交给我带来了什么

使用了更少的社交媒体之后,最明显给我带来的好处即是以下两点。

增加了我的生产力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阅读书籍,反思自我

首先是第一点,增加了生产力。减少了某些事情在生活中的占用时间,那么,自然时间就变得多了,我也可以更好的管控我的精力,以完成生活中更加重要的事情,例如学业、爱好、运动健身等。

想要得以完成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实际上是需要思考、反思所得以支持的,而当我减少了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后,我发现,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自我、思考世界、思考未来、思考每一天、思考此时此刻。我还意识到,我们会开始思考的时候即是当我们停止接受更多的信息的时候,脑袋会对信息流进行自动运转和消化,听起来很荒谬。举个例子:当我们感到自己 emo1 的时候,静静深夜,当一切空虚来袭,我们自然会停止接受信息,因为信息过剩了,所以自然而然我们会开始思考自我,思考人生,思考一切,然后感慨自己的渺小。

如果你在阅读上面段落的时候稍微加以思考,那么你就会发现,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时间,我们刷社交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生活无聊,想要找「乐子」。可是,这些「乐子」又会成为在随后生活中空虚和无聊的源泉。

我认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做的是:用更加有价值的信息替代社交媒体上的那段时间。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呢?

从普世角度,对于个人而言,可以帮助到自己生活的切实信息则是有价值的信息。

当然,在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可以帮助我们生活的信息。例如,小红书上就有很多教程和知识,可是,我们难道只是在获取知识和教程的时候才看小红书吗,我们天生想要获取最大利益的心理会驱使着我们发挥一件事物的全部利益。

对于我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可以滋养我们心灵,感到共鸣的信息。所以,我开始阅读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发现,一些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已久的信息,经过了无数人的验证,价值非凡。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的确如此。

真正的意义和美好

媒体的内容变得短小,信息量集中,更加简单,轻松,这是现在二十一世纪时代的普遍特征。

在尼尔 · 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已经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从各种角度来说,社交媒体和娱乐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你如何去使用其功能性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与生命。

万事一旦超过了限制,都会成为我们的枷锁。

浮华的社会,被世界万物影响似乎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属性,无限的欲望驱使着我们去获取,似乎永远也没有消亡的时刻,这并不是谁的错,更像是世界发展和文明进化的必要过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