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大观】北漂的它愁白了头,你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叫白头翁鸟类图片 【鸟类大观】北漂的它愁白了头,你呢?

【鸟类大观】北漂的它愁白了头,你呢?

2024-07-10 07: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路“北漂”,头也不回

在 北京很多地势平坦的地方,白头鹎的遇见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你翻看经典鸟类图鉴《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就会发现,白头鹎的分布地区,是涵盖南亚与东南亚的 东洋界,北京根本不在其传统分布范围之内。

在香港拍摄到的白头鹎

摄影/Charles Lam / Wikimedia Commons

我在北京植物园进行过三年每月两次的鸟类调查,每一次都记录到白头鹎,不论冬夏。实际上,白头鹎在中国内地早已 突破了“ 传统分布范围”,有研究数据显示,在2000年左右,人们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及北京地区记录到白头鹎的分布,在辽宁省大连市确认有繁殖种群,可见,白头鹎已经进军到东北地区了。

来自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内蒙古也有不少白头鹎的记录点。

图片: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白头鹎在北京是有 繁殖种群的,并且有些白头鹎常年居住在北京,不会迁移到别处去。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原本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鸟种,一路 向北扩散,到华北乃至东北地区呢?目前尚未有定论,有一部分人将目光锁定在了气候变化上。

少白头?我才不是!

顾名思义,白头鹎因 头部后枕的白色羽毛而得名,俗名也叫“ 白头翁”。在不少公众活动中,我都向参与者介绍过白头鹎,但是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几乎只会出现在鸟名中的汉字“鹎”。但当我解释说 “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头翁”时,很多人都会感叹一声:“原来是它!”

现在不是流行银发模特么,白头鹎肯定能胜任这个角色

摄影/Neil Bowman / FLPA / Minden Pictures

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它吧。白头鹎体长一般为17~22厘米,背部和腰部的羽毛基本为灰绿色,尾羽与翅膀则呈现黄绿色,全身都透着 橄榄绿色。它的眼睛(虹膜)为褐色,嘴与脚都是黑色。白头鹎的 雌雄两性都是这个模样, 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

白头鹎并非单型种,共有四个亚种,分别是:

指名亚种 ( P. s. sinensis ),分布于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的都是这一亚种;

两广亚种( P. s. hainanus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和越南北部;

台湾亚种( P. s. formosae ) 分布于中国台湾岛;

琉球亚种( P. s. orii )分布于日本琉球群岛。

白头鹎台湾亚种

摄影/John Holmes / FLPA / Minden Pictures

需要说两句的是,虽然它的中文名字叫“白头鹎”,但是白头鹎 两广亚种的头并不白!白头鹎之所以得名“白头”,就是因为它“少白头”的样子,但白头鹎两广亚种的枕部是 黑色的。白头鹎的耳羽附近有一个 白色的斑块,这个特征在不同亚种之间,还是基本相同的。

白头鹎两广亚种的头部是黑色,没有“少白头”

摄影/John Holmes / FLPA / Minden Pictures

所以白头鹎这个中文名字,不能涵盖其所有亚种的共同特点,窃以为不是一个完美的名字。

站在枝头的守望者

在我家窗外鸣叫的白头鹎,和我每次在北京植物园遇见的白头鹎,都是指名亚种。虽然我不是专门研究鸟类叫声的,但是作为一名观鸟者,对鸟类的叫声还是比较敏感的。让我们回到本文最开头的话题,我所熟悉的白头鹎叫声到底是啥样的?

来听听来自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录音:

音频:Joseph Tang / xeno-canto.org

说实话,这和我最熟悉的那种叫声还是有点区别的,不过音色、音调与节奏还是颇为相似。

白头鹎喜欢的生境 ,有位于平原与丘陵地区的阔叶林、田野、村庄、各种类型的公园等,生活区域内 必须要有树。它们很少单独出现,喜欢呼朋引伴 结群活动,一般都是2~5只的小群体,最多时会出现罕见的40只大群。

后脑勺斑秃患者(大误)

摄影/Noel Reynolds / Wikimedia Commons

每年3月底,白头鹎开始营巢,大概一周之后,在4月初开始产卵。一窝3枚卵左右,白色椭圆形卵上面有棕色的斑点。孵化由雌鸟进行,经过十多天的孵化,雏鸟破壳。雌雄亲鸟都会参与育雏,再经过两周左右的育雏,雏鸟就可以离巢学习飞行了。

白头鹎 食性很杂,可以说是荤素不忌口, 在春夏相对温度高的季节,白头鹎会啄食昆虫,在冬季则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据我在北京植物园的观察,在梧桐、侧柏、银杏、槐树、垂柳、白杨等树上面,都有可能见到白头鹎在取食。取食的方式主要是“囫囵吞枣”。嘴巴上衔着一粒种子的白头鹎照片,在网上可以搜出很多,除了种子,白头鹎也会吃一些植物的嫩芽。

吞食果实的白头鹎

摄影/Pixabay

白头鹎对活动区域的选择,也比较有特点。它们不论是觅食还是停歇,都喜欢落在乔木的 树冠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落在树尖儿上。它们偶尔也会在地面活动,但是我还没有见过在低矮灌木丛活动的白头鹎。

所以当听到外面白头鹎的叫声时,第一时间就要往树顶上扫一眼,它们天生就是 站在枝头的守望者。

即使淋雨,也要站在树木顶端的C位。

摄影/高大向

它们和我们一起经历城市化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 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约为14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城镇中。中国平原地区的主要城市,市区面积在最近30年都明显扩大了。

北京市民国时期至2005年中心建成区扩展示意图

图片:艾伟 et al. (2008) 地球信息科学10(4): 489-494.

以北京市为例,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中关村还仅有一座高楼销售电脑,而北五环外的清河就像是北极一样遥远,而现在北京城区向北延展,几乎与昌平连成了一片。正如同歌里唱的:“总有一天,你会修到七环~”

白头鹎与我们一起经历了 城市扩张的进程。除了白头鹎,其他一些鸟类,也北上搬到了北京这个新家。比如 丝光椋[liáng] 鸟( Sturnus sericeus ),它的“传统分布范围”不超过黄河以北。但如今,在北京植物园、圆明园、北京大学等地,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丝光椋鸟,拍摄于北京植物园

摄影/高大向

原本和丝光椋鸟基本同域分布的八哥(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也一路向北,出现在了北京城。它们是自然扩散到此,还是笼养鸟逃逸而出现,尚未有定论。但近几年北京地区的鸟类调查数据显示,丝光椋鸟与八哥已经在北京形成了 稳定的野外种群。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城市的包容性也体现于此吧。除了本地的留鸟,北京还有白头鹎、丝光椋鸟、八哥等 鸟类中的“北漂”,希望我们能和它们继续和谐共存下去。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150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高大向。

本文编辑/ 海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